APP下载

谈电影《功夫熊猫》的美式幽默与字幕翻译

2009-06-15陈穗珊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09年4期
关键词:功夫熊猫幽默

陈穗珊

摘要:幽默是译者最难处理的文本类型,但也是在商业电影里最常见的元素。电影《功夫熊猫》中出现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美式幽默。或谐趣或深刻,其中又以风格错位和暗指最为典型。幽默自身的特殊文化元素和字幕翻译的局限性为幽默的传真增加了难度。不同译者译文的比较可以反映出不同的风格定位和取舍标准,从而为电影字幕幽默元素传真评价的准则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功夫熊猫》;幽默;美式幽默;字幕翻译策略

1、引言

去年暑假上映的好莱坞动画大片《功夫熊猫》被媒体誉为年度最佳电影之一。影片讲述了一只名为阿波的熊猫通过学会面对真实的自我。修成一身绝世武功而成为传奇龙战士的故事。影片延续了梦工厂动画的一贯风格,以令人眼花缭乱的动作画面,一流的动画制作水准,把一个简单的故事打造成一场视听盛宴。该片融入了功夫、面条、中式建筑等众多中国元素,又在其中加入了美国式的夸张笑料,理所当然地成为暑假档期最受欢迎的电影。它用幽默的语言、令人捧腹的画面塑造出一只憨厚可爱的中国熊猫。熊猫是懂中国功夫的中国熊猫,故事也是发生在古老的中国。但熊猫的成功经历体现的是典型的美国价值观和理想,他的嘴里吐出的也是地道的美式英语和美式幽默。本文将会探讨这部影片对白中的幽默元素以及其背后的文化,并研究其相对应的字幕翻译处理手法。从幽默传真的角度来评价字幕翻译策略。

2、幽默、文化与字幕翻译

幽默是人类交流中曲折的语言表达方式,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是人类共有的语言和艺术。幽默往往运用饶有风趣的情节、巧妙的安,使用语言的艺术制造一种充满情趣,引人发笑而又耐人寻味的幽默意境。而幽默本身和文化是联的,幽默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在幽默中得到体现。“幽默离不开国情、民族、时代和审美心理差异的制约。在一个民族区域内风靡的幽默往往鲜明地表达出民族潜在的愿望、关注以及冲突,投射出民族整体的影像”。今天,幽默作为娱乐节目的必要元素随着跨文化交流的深入也成为了文化交流的一部分。不同的文化会以不同的形式来诠释和理解幽默,这造成了幽默的不可传译性。然而在电影全球几近同步发行的今天,电影翻译已经成为一种商业行为,时间的限制和质量的保证都是对译者迫切的要求。因此再讨论是否可译这个问题意义已经不大,我们更应该把目光放在怎样把不可译的幽默最大化地呈现给观众上。传统翻译的标准“信、雅、达”并不完全适合于幽默翻译的衡量。对于文学作品的幽默翻译,在没有图像的框架下,译者可以对原文任意施加“暴力”。为求达到幽默的效果,译者甚至会换人中式的幽默,把原文的幽默一笔勾销。而电影幽默的翻译则对译者提出了“信”的要求,幽默要配合画面,很难被随意更替。译者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以及不加注释的情况下达到幽默的效果更是难上加难。

3、《功夫熊猫》的美式幽默与字幕翻译

有别与英式微妙讽刺性的幽默,美式的幽默虽然不乏荒诞,但却更加地接近生活。美式幽默用词的主要特点是夸张,话者倾向用更直白的语言来呈现幽默的意境。通过语音、文字、词汇和句式的变异使用可以呈现诙谐性、讽刺性、逗趣性以及哲理性的幽默。在英语中常用的幽默形式有夸张、双关、暗指和风格错位。而在影片中主要使用的是暗指和风格错位。

3.1风格错位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载体,不同时期的语言反映出不同时期的文化。风格错位是一种语言技巧。通过词或句式的改变以造成风格的落差来促成幽默。“篡改了语言,自然就会阻断情理。导致明白无误的语言变得荒谬,而丝毫无需更改其内容。”在古装戏中使用现代流行语,利用语言本身的时代性和语言发生背景的巨大落差是娱乐影片惯用的手段,《功夫熊猫》也不例外。该片使用了大量的现代英语词汇制造出一只满口美式俚语的中国熊猫,语言风格的错位是其幽默传递的主要方式。例如:

(1)I'm such a big fan...

官方译文:我是你们的头号粉丝

字幕组译文:我太崇拜你们了

fan一词随着流行文化的风行成为一个英语口语里的高频词。在汉语文化里,这个词的翻译也在不断演变:从最早的“歌迷、影迷”发展到了网络词语“粉丝”。“粉丝”作为一个流行词语固然比“迷”或“追随者”更具现代感也更能引人发笑。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这是一个网络流行词语,一部分人的认同不代表所有人的理解。如果译文的对象主要是年轻一辈的话,那这样翻译固然是最佳的选择,如果译文的对象是广大范围的观众,那么字幕组的翻译版本受众面会更广。

(2)Are your biceps sore?

官方译文:你的二头肌会酸吗?

字幕组译文:你的手臂酸吗?

biceps一词是解剖术语,意为二头肌,和手臂(arm)是近义但分属不同语域的词语。在汉语里。我们口语中一般习惯问:“你的手臂酸吗?”而非用二头肌这一术语。但是如果翻译中仍然使用手臂一词就显得过于乏味了。笔者认为要还原原文的幽默语用功能还是直译为宜。当二头肌如此现代的词从熊猫嘴里吐出是否更能凸显出其娱乐性和创造性呢?

片中还出现了很多现代风格的词汇,例如:trampoline(蹦床)、glue(胶水)、warm-up(热身)、awesome(厉害)、cool(酷)等等。这些词汇的使用和古典的东方画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观众的听觉和视觉出现了强烈的落差,因而让观众在觉得荒唐的同时感到滑稽。作为译者如果要传真幽默可以仿造原文的风格对译文的用词风格进行变化和调整,但是必须做到策略的一致和统一,译者必须在翻译的最初就确定受众人群,并据此从合适的语域中选词,否则只会导致幽默功能的丧失和风格的混乱。

3.2暗指

暗指(Allusion)又称隐喻,指的是在文中间接提到文外的地名、事件、文学作品等的一种修辞手法,是英语幽默常用的手法之一。它通过引用听者有一定了解的事物来引起听者的共鸣和思考,因此暗指手法常用于哲理性的幽默当中。引用趣闻、经典词句来表达哲理性幽默不仅可以使人发笑,还可以让人深思,属于高层次的幽默。暗指式的幽默有自身的限制性,它的特点决定了只有熟悉该内容的特定范围的听众才能理解,也因此只有在特定范围的人群里才能取得同样的效果。文化的差异决定了暗指语言转换过程中流失的必然性。一般来说,针对暗指的处理手法有以下几种:直译、替代和转换。直译也就是把原文直接翻译出来。在文学作品中可以通过添加注释来补充说明,字幕翻译的瞬时性和空间局限性却不容许,因此这是最省事也是效果最差的一种手法。替代则是把原文中的暗指替换为目标文化里观众熟悉的类似话语,这可以使幽默效果最大化,但却造成了原语信息的流失。转换则为包括语言结构在内的一个完全替换,它为翻译归化的传统手法,译文本土化的同时也抹杀了文本作为译文的基本特征。字幕翻译采取何种手法

并没有绝对的标准,但却可以从中一窥译者的价值取向。

美式幽默通常被认为是肤浅的逗乐。但是在《功夫熊猫》里我们仍然可以看到有深度的幽默技巧。请看以下例子以及译文:

(1) Quit.Don't quit.Noodles.Don't noodles.

官方译文:放弃不放弃做面条不做面条

字幕组译文:走不走面条不要面条

了解西方文学的听众会知道这是套用了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里的名句:“To be or no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因为该句词语简单,琅琅上口,成为常被引用的名言之一。片中的乌龟大师是一位哲学家,他套用这句话来描述熊猫在信念与信心之间徘徊的矛盾心情。Noodle一词做动词表示的是“愚弄”,但在此文里应该理解为熊猫的本行——做面条。名词noodle刻意动词化以达到和上文对称的修辞效果。但要把这一名言式的英语的幽默效果在中文文体中再现就具备了一定的难度。比较两个版本的译文,他们都采取了直译的方式,只是在选词上有些微的差异。直译的手法对了解莎士比亚作品和英语专业的观众是最佳的选择。然而对一般观众而言,直译的处理手法无疑已经使其中的幽默所剩无几了,同样的排列结构由于动词的替换造成和原文“生存还是毁灭”的差异,保证了信息量的输出却无法激起行外观众中的同感。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在目标文化对应空白的情况下这种手法在字幕翻译里是无奈而又必然的策略。且看下一个例子:

(2)There is a saying,Yesterday is a history,Tomorrow is a mystery,but today is a sift.That is why it is called the"present".

官方译文

有句话说得好昨天是段历史明天是个谜团而今天是天赐的礼物像珍惜礼物那样珍惜今天

字幕组译文

有句谚语说得好昨日之日不可留明日之日未可知今日之日胜现金那就是为什么要叫做“现今”了

这句话是美国第三十二任总统弗兰克林,罗斯福的夫人埃莉诺,罗斯福(Eleanor Roosevelt)的名言,乌龟大师借此阐明了自己人生观的积极一面,以此激励熊猫抓住机遇。此引言不仅运用了排比的句式,还巧妙地使用了双关语“present”。present一词在英语中既可以表示“现在”也可以表示“礼物”(gift),双关是幽默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同音词或一词多义创造出幽默的想象空间,使之生动有趣、发人深省。双关语运用的技巧普遍存在于各种文化的幽默语言之中,但是要在目标文化中找到对等的相关语并非易事,这需要译者具备扎实的文化基础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官方的翻译以风格的保留为主,语言文字基本与源语保持一致,但是句中的诙谐点却遗失了。对比之下,字幕组的翻译采取的却是不一样的策略,引言的前段古色古香,下半段搬出“现金”一词,使得不仅风格突变,更凸显出其与“现今”的重合之处。风格的变化本身就是幽默的手段之一,而这种忽而凝重、忽而轻松的风格是乌龟这一人物说话的惯用方式。利用汉语中已有的双关替代源语,在保留了风格的同时更完整地传递了暗指幽默的精华,译者的功底和所下的功夫可见一斑。

4、结论

通过《功夫熊猫》不同译版中不同类型幽默翻译的比较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译者的定位影响着影片在目标文化市场的成败。娱乐元素是商业制作必不可少的元素。而娱乐元素也是制造幽默的基本元素。一部外语影片的娱乐元素是否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和字幕翻译的质量息息相关。无论是意味深长的哲理性幽默还是诙谐荒诞的逗趣性幽默都需要译者根据观众的需要和接受能力把握好用词的尺度和风格的统一。而制作精良的翻译字幕不仅可以反映出译者的水平还可以为影片锦上添花。

猜你喜欢

功夫熊猫幽默
《功夫熊猫》跨文化传播效应
《功夫熊猫》三部曲的跨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幽默”教学法
论马克?吐温短篇小说集《百万英镑》的创作艺术
试论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四要素”
美国导演昆汀电影的幽默元素分析
我们为什么爱《功夫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