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巧拓展
2009-03-05姜梅红
姜梅红
【摘要】在教学中,我们根据诗歌的体裁特点、内容特点,结合“课标”推荐篇目,不是就诗教诗,而是勇于把课堂的触角伸向更为阔的天地。
【关键词】拓展;感悟;理解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skillful development
Jiang Meihong
【Abstract】In the teaching, we act according to the poetry the literature style characteristic, the content characteristic, the union “the class sign” the recommendation table of contents, is not teaches the poem on the poem, but dares the classroom antenna to extend to a more extravagant world.
【Key words】Development; The feeling becomes aware; Understanding
古诗文灿烂辉煌的宝藏,不应止于课本、课堂学习的局限。如何精心设计古诗学习的拓展?这是许多教师迫切想要知道的答案。我们不妨借鉴一下名家的经验,看看他们是怎样整体设计、优化组合的。
拓展教材的内容。窦桂梅在教学《游园不值》中围绕着“不值”这个话题,引出了贾岛的《寻隐者不遇》、邱为的《寻西山隐者不遇》、皎然的《寻陆鸿渐不遇》、李白的《访戴天道士不遇》等,除了古诗,还有古文《雪夜访戴不遇》。窦老师运用“例证法”引出了这么多的的“不遇”,这当然首先是从词义上理解什么是“不值”,这是属于“文字”的层面;教者所创设的“主题教学”更主要的是“文化”层面的。其后设计的让学生假想自己是关不住的“红杏”,想象出墙前后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想象自己就是作者与园主人进行对话,这些极富创意的设计又进一步地加深了他们对诗意的感悟。本课的教学就是这样通过文本的“不值”和这么多的“不遇”提炼出这样的一个文化主题——虽“不值”,然而却“兴有所值”虽不遇,可是却“另有所遇”,获得的是另外一种美的精神享受。
除了以上所述的同一主题组合外,还可以是拓展同一作者的诗、同一景物、同一情怀的诗。
拓展学习的方法。多首诗词的最佳组合,就要达到整体优化的教学效果。教学时注重其内在联系,相辅相成,层次分明,主次适当,举一反三,融类旁通。比较常用的是对比的方法。
孙双金老师曾上过一堂《送别组诗》,在教学这堂课时,孙老师引导学生学习李白的《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高适的《别董大》、王维的《渭城曲》四首古诗。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赠汪伦》,采取“自主朗读,了解诗歌大意——自学质疑,理清作者思路——自由诵读,体会思想感情”的步骤,让学生在自主质疑,自读释疑,角色扮演,感情吟诵的过程中读懂诗歌,领悟了诗歌“以歌相送”的表达方式。然后把这种学习方法渗透给学生,并以此为中点,散发出其他的送别诗。在学生学会《赠汪伦》一诗的基础上,孙老师分别出示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别董大》,让学生运用学习《赠汪伦》一诗的方法自学这两首诗,学生很快理解了这两首诗的意思,并归纳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诗人是“以目相送”,《别董大》一诗中,诗人是“以话相送”。在学完前三首诗后,孙老师让学生根据译文自学《渭城曲》,并引导学生归纳出诗人是“以酒相送”。最后,孙老师启发学生总结,虽说都是诗人“以心相送,以情相送”,但情感表达方式却分别是“以歌相送”、“以目相送”、“以话相送”、“以酒相送”。这样对比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这类诗歌的理解。
除这样的对比之外,还可以是作者的对比、景物的对比、语言的对比、情感的对比等。
拓展呈现的方式。学生学习了古诗,我们要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呈现出来,这样既能让老师掌握其学习动态,更能提供给学生一个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增加自信,激发兴趣。章爱芬老师在执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临结束时安排了一个写诗文,传友情的环节:师: “同学们,我国古代文人常将诗词书画赠与友人,以示友谊。请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写下来,送给好朋友。我国古代文人还常
常写诗赠答,可是老师找了好多书也没找到孟浩然回赠给李白的诗,倍感遗憾,你能否当一回大诗人孟浩然,写诗回赠李白。你还可以自由创作诗歌,话不在多,有情则诚。”在这种自由、开放、宽松的写话氛围之中,学生自我感悟、自主表达、自我展现,容易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诗歌。如有位学生作诗《念李白》:贤弟久立黄鹤楼,目送为兄下扬州。可否也到扬州来,一同赏景饮美酒。也有同学写给转学的同学的,题为《赠欢露》:从小一起玩,欢乐何其多。谁知要转学,孤独赏美景。
此外,还可以采用吟诵诗歌、唱诗,小组诗句接龙,诗配画,书签赠送等方式。
在教学中,我们根据诗歌的体裁特点、内容特点,结合“课标”推荐篇目,不是就诗教诗,而是勇于把课堂的触角伸向更为阔的天地。精读一首,带读几首,用古诗引古诗,借古诗悟古诗,扩充阅读容量,优化整合资源,扩展了古诗词学习的深度、广度。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功底、领悟理解能力何愁厚重不起来?
收稿日期:2009-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