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2009-03-05伦茂生
伦茂生
【摘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开展课堂教学,不仅能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而且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
【关键词】改革;创新;信息技术
Pres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classroom instruction reform application
Lun Maosheng
【Abstract】Using present information technic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classroom instruction, not can only be auxiliary the teacher teaching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chievement the demonstration tool, moreover realizes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discipline teaching “the fusion”.
【Key words】Reform; Innov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是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与丰富的教学环境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提高实践能力的目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正确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新知识的获取,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学习方式的改善,有利于学生获得信息进行思考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
学生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1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有法,妙在得法。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动、好奇、有意识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等特点,往往影响课堂学习效果。因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有效地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方面去寻找不同的解法。屏幕上出现“应该用几根3厘米和5厘米小棒,才能围成一个长方形?为什么?”先让学生思考周长的求法和算法,开拓思路。再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种不同算式的活动过程:5+3+5+3=16(厘米);5×2+3×2=16(厘米);(5+3)×2=16(厘米)。从中得出启示,归纳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这样的启发促进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课堂效率。又如在教学“梯形面积”时,利用多媒体课件的鲜艳色彩、旋转的画面,直观形象地把两个一样的梯形通过旋转180度平移等一系列动感的画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屏幕上生动逼真地显示了图形的剪拼、旋转、平移的过程,活跃了课堂气氛,创设了美的情境。这种氛围既利于学生多方位,多角度的观察,又利于学生理解梯形面积的推导过程;既有利于学生提高和巩固学习新知,激发求知欲望,又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化静为动,感受知识形成过程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知识,能够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直观、生动地展示图形的变化,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学得生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时,为了突破难点,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先出示3捆零4根小棒表示34根,再出示2捆零8根小棒表示28,整捆与整捆对齐,单根与单根对齐,接下来演示把10根单根的小棒捆成一捆放在整捆的下面,使学生明白满十进一的道理。通过电脑操作演示把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清楚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进位的道理和算理,完成了由表象到抽象的思维过程。在几何知识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化静为动,更能使学生清楚地观察图形的变化过程,从而迅速推导出公式。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用动画演示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使学生从直观上清楚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关系。从而由长方形面积等于长乘宽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这样通过化静为动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巩固,让学生真正亲身感受到知识的形成过程。
3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自主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是现代教育的核心。《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了数学学习的个性化,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更好地为学生的个性学习服务,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服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彻底改变了教师与学生的课堂角色,摆正了师生的位置,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探索,自由学习知识。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方法、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1 课堂探索,质疑、释疑: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我先用多媒体课件生动、直观地把一个圆平均分成16等份,再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引导学生把圆剪成我们学习过的图形,先讨论一下书上的剪拼方法(把圆平均分成16等份),拼成了一个近似长方形,等份越多,越接近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S=πr2。有位学生问:“老师还可以拼成其它的图形来计算圆的面积吗?”同学们带着他的问题,积极尝试其它的方法,自己去拼、去摆。最后学生纷纷回答:有的把这16等份把圆转化成一个近似的梯形;有的把这16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三角形。学生拼、拿、摆的方法不一样,构成的图形也不一样,但都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证明结果是一样的。
3.2 课外延伸,发展学生信息素养:如教学四年级数学活动课“周长与面积”时,我布置同学们完成如下工作:①网上搜索,获取信息。从中选择自己认识的最喜欢的图形的相关内容学习。②运用信息,查阅资料。自主学习,了解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③积极参与,创建信息。把自己最喜欢的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的解法下载打印出来或记录下来。④资源共享,评价信息。同学们将自己学到的最新知识进行交流,互相评价,互相学习,从而达到互相提高的目标。
这样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开展课堂教学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于全过程,既突出培养了学生个体创造、实践能力,又让学生在充满愉快的情境中受到美的熏陶感染,增强数学能力。通过这样的操作活动,学生得到了自主探索的空间,自己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4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化学习,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合作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精神的重要体现。它提出了数学课堂教学要做到小组活动、讨论、合作交流,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在探索中交流,在交流中掌握新知识,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集体精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如教学完“速度、时间、路程”数量关系开展活动课时,我出示这样一道题:“我校计划组织四至六年级的同学到肇庆七星岩旅游,校长想我们为他想想乘什么交通工具比较快呢?”同学们都积极地说:“好”。纷纷发表议论,有的同学说坐飞机,有的同学说坐火车,有的同学说坐船,有的同学说坐豪华客车。我按6人为一小组开展活动,自己上网查找资料,看看哪组表现得最好。原来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小组先查找两地间的路程,看看适合哪种交通工具;有的查找两地是否有飞机场,能否坐飞机;有的查找两地是否有铁路,能否坐火车;有的查找坐船能够直接到达等等。搜集资料完毕后,小组进行分析,选择交通工具。
最后,大家都得出从望牛墩镇肇庆七星岩约220千米。坐飞机是行不通的,因为两地没有飞机场;坐火车也行不通,因为我镇没有火车站,要到石龙镇乘坐,用的时间也比较多,不可行;坐船的是可以到达,但按照一般船只的时速约40千米计算,时间要5.5小时;而坐豪华客车是最快的,因为从我镇到肇庆可以直上高速公路,直达七星岩,按时速100千米计算,时间仅要2.2小时,所以时间是最短的。
通过小组间的合作,使学生多渠道、从角度、全方位去分析、去思考问题,主动探究、相互交流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同学间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开展课堂教学,不仅能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而且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它突出了作为整合主动因素的人的地位,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了多向交流的机会,构建了“主动、探究、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人与物化的信息之间的融合,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及信息能力。
收稿日期:2009-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