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师生互制耦合,构建高职思政课和谐课堂

2009-01-20廖继红李万祥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5期
关键词:和谐课堂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廖继红 李万祥 杜 军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制耦合,从而构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谐课堂,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师生互制耦合;和谐课堂;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738(2009)05-0097-04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职院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及有效手段,但由于各方面原因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着一些“教学失控”现象。从控制论的角度分析,这种“教学失控”现象是由于教学系统中教师和学生两个基本要素没有发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信息交换,即没有发生耦合的结果。所谓“互制耦合是指在课堂教学系统中,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并构成一个整体,从而完成双向信息交换的过程”[1]。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作为两个主体,都要发挥积极主动性,教与学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收到良好教学效果。

一、影响师生互制耦合的主要因素

任何教育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可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不例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下,学生在一定环境中形成科学世界观和良好道德品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遵循着教育者的教育活动一定要适合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状况的规律。由此可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施教的教师和接受教育的学生是一对主要矛盾,只有正确认识和促进课堂教学的师生的互制耦合,才能有效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但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制耦合并非自发形成,而是受到教师、学生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课堂教学系统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设施和教学环境等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动态系统,在这一系统中,教师是主导性要素,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对教学方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组织等的设计与选择;学生是能动性要素,学生作为认知和发展的主体,应积极、主动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而非消极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授课内容。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系统中最基本的要素,两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制约着教学系统中的其他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性质和程度。教学环境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不容忽视的因素,因而,教与学的互制耦合是教师、学生和环境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2]。

(一)教师因素

教师的理论素养、人格魅力、教学风格和外观形象等是影响师生互制耦合的因素。

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是高等学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不仅教书而且育人。这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特殊要求:首先,教育者应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因为理论的说服才是根本的说服。如果不能运用思想政治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说明实际问题,不能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就不可能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其次,教育者要有较高的个人修养和精神素养。因为人格的力量往往能唤起人们的理性良知,使人心悦诚服。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不仅直接影响着他们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更影响着学生对他们所传播的理论的接受程度。教师的人格构成主要包括政治人格、道德人格、心理人格和智能人格等。再次,要有相当的科学文化水平和一定的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能力。马克思曾指出“教育者首先应该是受教育者”[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尤其需要不断学习新事物,了解新情况,总结新经验,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努力提高自身的内在素质。特别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的师德师风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往往更为深远。此外,教师的教学风格如授课方式、讲课的条理性;教师的外观形象包括气质、仪表、姿态、表情、语调等因素也会影响师生的互制耦合。

(二)学生因素

在学生方面,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因素包括学生的认知结构、学生的智慧能力、学生的动机与态度以及学生的人格等。

目前,高职学生年龄跨度基本在18-22岁之间,这一阶段的大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不仅能准确、细致、深刻地观察事物,对抽象材料和概括性材料的识记能力也较强。同时思维能力发展也较迅速,自我意识增强,但心理却远未成熟[4]。他们一方面对政治有热情,积极向上;另一方面对政治不再盲目冲动,他们开始习惯于先理论学习,再冷静观察。在道德观上,大学生大多赞同发扬民族的优秀的道德文化传统,期望人与人之间能友爱宽容,互相理解,他们欣赏务实、进取,言行一致的行为准则。在信息传播极为发达的当今社会,他们不满足于书本知识,而是十分关注社会发展形势,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他们希望通过了解社会发展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

但与本科的同龄学生相比,高职学生受生源的影响,文化素质和基础知识参差不齐,在他们身上表现出许多的新的特质,如:缺乏自控能力、意志力较差、没有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积极进取的意识、学习主动性和成才意识不强、心理素质弱等,可以说,总体素质的下降影响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实效性。

从智能类型上看,高职院校学生较多的是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对涉及经验、策略方面的过程性知识具有较强的掌握能力,对专业实践比较感兴趣,而对概念、原理方面的陈述性知识和纯理论的课程内容兴趣不高。

高职院校学生相较于本科学生在学习动力、学习习惯、理论素养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落差。相当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受的是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就是以专业课为导向,专业课是“硬指标”,是“实在课”, 是他们将来安身立命之本,加上对专业课的内容原来不熟悉,所以有比较充分的学习内在动力。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软指标”,是“虚的”,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是空洞的政治说教,对许多学生来说,是因为它是规定的必修课才学的,相对来说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备受冷落,固然因为少数大学生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追求考试分值和就业需求影响,但更为关键的则是在学生看来政治理论课枯燥无味、缺乏生机,是没有多少新意的课程。因此,听课不认真,人在课堂心不在焉,甚至迟到、早退、旷课现象严重就不足为怪了。

随着时代的前进,环境的巨变,受早期教育、家庭环境、经济条件、个人经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思想必然呈现出比以往更加多元化和复杂的趋向。例如,有些学生来自下岗职工家庭、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因家庭经济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差异而引发对社会认同的差异以及不同的心理期待。又如,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科技手段的运用与普及,使学生不仅从书本上、课堂上接受信息,还受到来自社会的影响。这些因素使他们先入为主地对思想政治课怀有抵触情绪,表现出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听、不信、不服的逆反心理。这些因素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更加复杂化,使教师控制教学过程和教学对象变得更加困难。

(三)环境因素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环境因素有:学校纪律、班风、集体中的竞争与合作因素、同一群体的文化氛围、以及家庭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等。

学校纪律指学校对学生行为施加的外部准则和控制。尽管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行为,但学校的行为准则对学生的课堂纪律行为有直接的约束作用。

一个好学、团结协作的班集体与一个纪律松散、无心向学地集体在塑造人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是截然不同的。反映在课堂教学上,前者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交流频繁,合作愉快,易产生师生的互制耦合,而后者则易产生教学失控现象。

社会环境特别是舆论环境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也有一定影响。当今国际国内发生的深刻变化,利益关系的调整,新旧观念的碰撞,东西方文化的冲突等正深深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国民的心态正经历着变化和调整,这些变化和调整使得人们的主体意识、法律意识、竞争观念、利益观念增强了,但同时也使一部分人的心态出现了物欲化、粗俗化、冷漠化。这些因素也相应地对学生产生负面的影响,从而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学生产生重技能、轻思想教育的错误思想。目前,由于大多数地区还没有建立起完善人才市场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高职学生就业实行学校向用人单位推荐和自谋职业两种路子,他们毕业后绝大多数到企业生产一线就业。企业用人单位非常注重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而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要求不是非常严格,这使学校、家长和学生注重专业课的学习和技能的提高,而轻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文化基础课的学习。在学生中存在着“将来靠技术吃饭”,学不学政治课,学好学坏不影响就业的错误思想,这种思想客观上增加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难度。

二、 构建和谐课堂的基本途径是促进师生互制耦合

师生互制耦合并非是自然形成的,必须采取一定措施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才能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为保证课堂教学师生互制耦合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途径有:

第一,改进学科成绩评定和考试方法。过去,在学科成绩评定中,平时成绩只占30%的分量。大多数学生存在“期末突击也能过关”的思想。因而不重视课堂学习,这无疑不利于师生互制耦合的实现。为了使学生重视课堂学习,必须提高平时成绩在学科成绩评定中的分量,使学生意识到平时学习不过关,期末考试再好,也不能过关。提高平时成绩在学科成绩评定中的分量还有利于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比如,对于课堂表现出色的给予较高的成绩,对于课堂上无心向学的给予相应的折扣,这就使学生不得不重视课堂学习,从而为课堂教学的互制耦合提供制度保障。考试方法可以把闭卷与开卷、笔试与口试、单独与集体共同答卷结合起来,使学生既重视理论知识掌握,又突出素质能力的培养。

第二,加强师生交流与沟通。高校公共政治课都是100-200人的大课堂,众多的学生,有限的课时,要认识所有学生,与学生一个个沟通是不现实的。因此,学生有何思想疑惑、有何心理感受、科任教师不得而知。这就难免出现“你讲你的,我做我的”的尴尬局面。实现课堂教学互制耦合的关键之一,就是师生要及时交流信息,而要做到这一点,作为“思政课”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沟通是了解学生思想实际最直接的途径,只有让学生敞开心扉,讲出他们疑惑和困扰,教师才能针对学生的思想症结调节自己的信息输出,运用学科理论为学生排忧解难。学生的思想疑团解开了,自然有兴趣接受新思想、新理论、新知识。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或者深入到学生中去,利用校园网、信箱、第二课堂等课外辅导制度,为师生的思想沟通创造更多的沟通机会。教师洞察、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及其变化规律,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分析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及时加以解决。这样才能实现互制耦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积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热切希望深入社会生活,了解社会发展趋势,我们应该顺应学生的成长特点,积极引导大学生走出课堂,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去锻炼和考察,使他们能够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全面把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寻找思想问题的答案,因而,思政课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作社会调查,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采用课内讲授和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

第四,采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师生是统一的、相互补充的。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必须做到教学相长,注重双向交流,把教师的课堂讲授与学生阅读教材、学原著、听录音、看录像、讨论、辩论、演讲及教师总结结合起来,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现在的大学生自我意识强,敢于自我表现,我们通常看到,采用讨论式或演讲的形式组织教学时,学生上台发表意见非常踊跃,可见,学生非常喜欢能发挥自己主动性积极性的教学方式。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总之,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教师必须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评估方法,在教学管理上采用一系列激励和约束机制,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由“要我学”转向“我要学”。

三、提升教师素质是促进师生互制耦合的关键

影响互制耦合的各要素中教师控制能力是最具意义的。教师不仅决定着自己输出信息质与量的选择,也决定着环境和学生方面输出信息的分析并据此调节着自己信息的进一步输出。同样一门课,由不同的教师来讲,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尤其如此。专业课的内容,学生在学习之前基本上没有接触过,学生有好奇心,并且觉得专业课实用,上课认真听讲。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态度则不一样,他们普遍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讲的是大道理、不实用,加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都有所了解,态度消极被动,学习热情不高,这就给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因此,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关键在教师。必须像江泽民同志指出的那样:“要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思想过硬、知识渊博、品格高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教师队伍。

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有坚定的思想政治信念

教师对思想政治的态度如何,必然在教学活动中反映出来,并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思想政治的态度和学习积极性。具有坚定思想政治信念的教师,不仅能够通过他们所讲授的内容教育学生,而且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都会产生浓重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广泛的知识面

邓小平告诫我们学马列要“精”,要“管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研读马列主义原著,认真汲取古今中外的优秀思想文化精髓,了解科技进步及其带来的科技成果,认清世界形势,把握时代的主旋律,学会融会贯通,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从而做到把握思想政治的灵魂。

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基本内容和实质精神的阐述必须在研究的层面上去讲解,才能说服学生,才能真正使学生理解。在科研活动中,要对某个问题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离不开博览群书和刻苦钻研,通过科研可以大大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以科研促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力,教师只有拿自己真正理解了的、真正体会了的东西去对学生进行讲授,才能自信、自如,学生也会从任课教师的研究成果中感受到理论的魅力,从而有利于从整体上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4.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讲求一定的教学艺术

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各方面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的负面因素和西方腐朽思想观念对高校学生的影响日显突出,不少学生表现出思想认识矛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当今世界错综复杂的形势,把握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增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立志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这些都给我们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给讲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果任课教师对学生的思想状况了解不够,针对性不强,依教材照本宣科,泛泛而谈;或者为了应付考试,马虎了事,不能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教学效果自然不会理想。因此,要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任课教师必须讲求教学艺术,除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多听观摩课以外,还应该学习和了解教育学、心理学相关学科的知识;看些小说、电影,分析小说家、文学家是怎样透视社会,了解人生的;要经常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和思想动态,在扎实深入调查的基础上,精心安排课堂教学,有意识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课堂教学之中。另外讲授过程中要做到重点突出、有条不紊、板书工整、语言生动,要讲得有激情、有感染力,切不可让课堂沉闷、呆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一件严肃的事,但不等于说教师在课堂上板着面孔去讲。任课教师必须在理论深度和知识内容的广度上花大功夫,在保持政治理论课的严肃性的同时,增强趣味性[5]。

5.必须学会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

当代大学生崇尚创新,关注新技术,包括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等,而且非常希望尝试,希望能够运用新的技术手段来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创新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改变“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一讲半天”[6]的状况,利用现有的教学技术,使教学手段多样化、现代化。充分利用已有的多媒体设备、网络设备,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录像、录音、影视资料、幻灯资料等,以此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充分调动学生综合思维能力进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潜力。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思想政治理论生动有趣,克服理论教学的空洞枯燥。

6.当学生的良师益友

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讲好课以外,还应该关心爱护学生,帮助他们解决思想疑惑和心理难题,作学生的良师益友,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学生才能向他敞开心扉,师生之间才易建立起相互依赖的良好关系。相反,某些教师,尽管学识渊博、风度翩翩,但缺乏爱心,言行不一,在学生面前表现得高高在上,拒人以千里之外,这些教师一般来讲,很难实现课堂教学的互制耦合,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作为一种高层次的育人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作用是其它课程无法替代的,必须加强课堂教学各种影响因素的研究,实现师生的互制耦合,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真正做到“入耳”、“入心”、“入脑”,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张伟民.论教学系统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制耦合[J].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1999(10):104-106.

[2]吴雪娟.高校政治理论课师生互制耦合的实现途径[J].广州大学学报,2001(4):68-70.

[3]姜建成.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自身建设[J].高校社会科学研究和理论教学,1998(8):28-31.

[4]陈海燕.高职院校“概论”课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8):54-57.

[5]杨华.加强“两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镇江高专学报,2002(10):69-71.

[6]李建强.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J].高校理论战线,2004(10):30-33.

猜你喜欢

和谐课堂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新课改下中职校和谐教学课堂的构建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如何营造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氛围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