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2009-01-12郭惠娟
郭惠娟
[摘要] 目的:分析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提高抗菌药物在儿科使用的合理性。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008年1~12月每月儿科处方500张,共6 000张,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6 000张处方中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为3 642张,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60.7%,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68张,不合理使用率为1.87%。结论: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偏高,存在着不合理使用现象,必须制定相应的措施加强管理和培训,促进合理用药。
[关键词] 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R98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7(b)-155-02
抗菌药物是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可以治疗由细菌、真菌等所致的感染性疾病。目前临床上抗菌药物使用普遍、数量大、范围广、存在着滥用和不合理使用的现象[1]。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或延缓细菌耐药性的关键。
1 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查我院2008年1~12月每月儿科处方500张,共6 000张,统计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数量、抗菌药物的给药途径、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等情况,并进行讨论分析。
2 结果
2.1 抗菌药物使用率和给药途径
6 000张处方中,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为3 642张,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0.7%。其中静脉给药1 176张,肌肉注射62张,口服给药2 396张,外用8张。
2.2 抗菌药物联用情况
3 642张处方中,单一用抗菌药物2 970张,双联用抗菌药物处方665张,三联用抗菌药物处方7张,未见三联以上联用情况。
2.3 抗菌药物品种使用情况
3 642张处方中,口服给药使用频率较高的是头孢克肟颗粒、乙酰麦迪霉素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丙烯颗粒、阿奇霉素颗粒;注射给药使用频率较高的是头孢曲松钠、头孢西丁、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阿莫西林舒巴坦钠、阿奇霉素。
2.4 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
在3 642张抗菌药物处方中,不合理使用有68张,占1.87%。
3 讨论
WHO推荐的抗菌药物医院内使用率为30.0%,我国卫生部要求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低于50.0%,而调查发现,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60.7%,超过了卫生部规定的要求。由于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还不完善,机体内的抗体水平较低,易受病原体的感染。呼吸道感染是儿科门诊最常见的疾病,有些医生忽视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无论是上呼吸道感染还是下呼吸道感染都使用抗菌药物。其实不然,上呼吸道感染早期90%以上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2],病程有自限性,不需使用抗菌药物,予以对症治疗即可痊愈。少数患者可为细菌感染或在病毒感染基础上继发细菌性感染,此时方可予以抗菌治疗,盲目使用抗菌药物可使耐药菌株增加,不良反应增多。
从抗菌药物的给药途径可看出,我院主要的给药途径是口服为主(65.8%),这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轻症感染可接受口服给药者,应选用口服吸收完全的抗菌药物,不必要采用静脉或肌肉注射给药;重症感染、全身性感染患者初始治疗应予静脉给药,以确保疗效,病情好转能口服时应及早转为口服给药。从表1看出,我院静脉给药途径(32.3%)还是较高的,这是由于患儿家长求医心切,往往要求医生使用静脉滴注治疗,而医生为了避免纠纷大多会满足家长的要求,因而必须加强医生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培训,加大力度向大众宣传合理用药的知识,减少药源性疾病的产生。
从抗菌药物联用情况看,我院抗菌药物使用主要以单一用药为主(81.55%),符合《指导原则》的要求,但还是存在着三联用药的情况。临床医生必须明确联合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①病原未查明的严重感染;②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混合感染;③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如败血症;④需长期用药的患者,细菌有可能产生耐药性者,如结核病;⑤用以减少药物毒性反应[2]。不合理的联用不仅不能增加疗效,反而降低疗效增加不良反应和产生耐药性机会。
从抗菌药物品种的使用频率来看,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占主导地位,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但是口服药物以头孢克肟颗粒位居首位,注射药物以头孢曲松钠居首位,说明我院儿科抗菌药物用药的起点过高,在未作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情况下,首选第三代头孢菌素,容易造成耐药菌产生[3]。
从不合理应用情况看,不合理应用药物主要是用法、用量不合理,这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4],①用法、用量不合理:青霉素钠380万单位+10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每日1次。因为青霉素钠的半衰期很短(t1/2=0.5 h),排泄快,4~6 h已测不到血药浓度,且属于时间依赖性杀菌剂,疗效取决于给药间隔期内药物浓度维持在>MIC的时间,它的杀菌效应与体内血药浓度>MIC的时间成正比,而不与高浓度相关,每天1次难以维持有效杀菌浓度[5];近年来的研究已经确定“超过MICR的时间”大于给药间隔时间的40%预示着抗菌药物的有效性好,为达到良好的抗菌效果,日剂量应分多次给予[6]。②无指征用药: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用头孢丙烯颗粒。疱疹性咽峡炎是由病毒所引起,在没有继发细菌感染时,不需使用抗菌药物。③与其他药物配伍不当:支气管炎用复方磺胺甲恶唑+维C片口服,磺胺甲恶唑主要自肾小球滤过排泄,部分游离药物还可经肾小管重吸收,尿中药物排泄与尿pH值有关,在碱性尿中排泄增多,在酸性尿中排泄减少,维C呈酸性,两者合用可能会增加复方磺胺甲恶唑的重吸收,导致出现血尿和结晶尿;肠炎用头孢克肟颗粒和妈咪爱,妈咪爱含有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这些活菌对抗菌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敏感[7],若与头孢克肟颗粒合用,活菌会被灭活,而头孢克肟颗粒会因妈咪爱的存在使药效降低。因此微生态制剂应避免与抗菌药物合用,确实需要联用时两者应间隔2~3 h为宜。
综上所述,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为确保临床用药合理、安全、有效、经济,建议我院根据当地致病菌谱、细菌药敏试验结果,制定切合实际的抗菌药物使用原则,加大对药品使用的监管和管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规范医生的用药行为,使抗菌药物的使用实现规范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胡皓夫.现代儿科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4:207.
[2]夏国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10:152.
[3]侯宁,高俊霞,王倩,等.我院儿科处方用药分析[J].中国药学杂志,2005,40(13):1039.
[4]戚双,王增寿,蒋剑梅.儿科门诊抗生素不合理用药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06,12(2):22.
[5]戴晖,缪红.门诊处方中不合理用药分析[J].医药导报,2005,24(6):544.
[6]高山,刘宝刚,米春生.我院儿科抗菌药物使用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08,14(6):25-26.
[7]王君耀,赵峰.3种微生态制剂与常用抗菌药物的相互作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3,23(7):419.
(收稿日期:2009-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