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分析
2016-12-26徐永宁
徐永宁
【摘要】 目的 探讨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并分析合理用药的临床效果。方法 204例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102例。观察组患者行抗菌药物干预, 对照组患者未行抗菌药物干预, 观察分析两组患者预防性实施抗菌药物的使用次数、种类以及合理用药情况。结果 观察组切口感染率为2%, 对照组切口感染率为4%,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药物合理利用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院必须加强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 严格遵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以促进规范医院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使用。
【关键词】 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3.201
抗菌药物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外科手术后感染的风险, 在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是预防术后感染的重要举措。就Ⅰ类切口手术患者而言, 围术期预防性的给予患者应用抗菌药物, 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切口的感染, 还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使患者能够获得更好的手术治疗效果[1]。但是目前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普遍存在, 导致过敏性反应、毒性药理反应等现象频繁发生, 因此, 必须要制定严格的使用规范, 以加速临床合理用药的进程。为了解外科手术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 现对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患者的出院病历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 本院就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中, 采用了健全规范的干预措施, 保证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现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患者204例, 年龄18~40岁, 平均年龄(25.5±5.2)岁。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102例。观察组患者年龄19~41岁, 平均年龄(25.1±5.1)岁。对照组患者年龄18~39岁, 平均年龄(26.3±5.5)岁。两组患者均涉及妇产科。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分析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情况, 术前详细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 如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情况、手术时间、切口类型、住院天数等。患者均给予常规抗菌药物进行消炎。
1. 2. 2 观察组 患者行抗菌药物干预:①严格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标准, 对于围手术期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注意事项给予指导和监督, 详细记录患者的抗菌药物选择、用药指标、用药时间以及药物作用的时间等;②不定期的对科室内抗菌药物使用专业知识及技能进行统一培训, 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以保证医护人员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患者适当的抗菌药物;③定期对患者的干预效果进行评定, 并做好详细的信息记录[2]。
1. 3 观察指标及评判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合理用药情况。合理:严格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标准规范给药。基本合理:见违反指标但不包括或涉及不合理指标即为基本合理。不合理:①患者未见指征随意用药且超出用药最大范围;②给药时机≥1 d;③疼痛持续时间≥2 d;④所给药物针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其他病原微生物不能覆盖;满足以上其中1项即为不合理[3]。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情况 观察组患者中出现切口感染2例, 感染率为2%;对照组患者出现切口感染4例, 感染率为4%。两组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合理用药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合理69例、基本合理28例, 不合理5例;对照组患者中合理32例, 基本合理51例, 不合理19例。两组患者在药物合理利用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抗菌药物滥用目前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其中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不合理的应用抗菌药物是抗菌药物规范管理中的重要问题。Ⅰ类切口手术是一种清洁手术, 其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 原则上不联合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4]。但是如果手术的范围比较大、手术时间较长时, 就会相应的增加术后切口感染的机会。另外, 如果手术涉及到一些重要的脏器, 或者有异物植入时, 都需要在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以降低切口感染率, 加速患者切口愈合的时间, 促进患者尽早的康复[5]。近年来, 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现象频繁发生, 如药物指征把握不严格、用药种类选择不当、用药时机选择不佳等现象, 严重影响了我国医疗服务水平, 为了加强抗菌药物滥用的治理和控制, 医院必须做到合理用药。目前大部分医院都存在对用药指征把握不严格的问题, 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而且会导致耐药菌株产生的潜在危险。
本文中本院选取收治的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患者204例,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102例, 其中观察组患者行抗菌药物干预, 对照组患者未行抗菌药物干预。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情况比较, 观察组切口感染率为2%;对照组切口感染率为4%。两组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合理用药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合理69例、基本合理28例, 不合理5例;对照组患者中合理32例, 基本合理51例, 不合理19例。两组患者在药物合理利用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与抗生素的使用仅在于避免感染, 并不能显著提高患者的康复时间有关。使用综合干预的观察组, 其平均医药费支出要较之对照组少150元。这无疑在当前医疗费用高企的现实下, 可以更好地帮助患者节约医药支出, 从而为医疗费用的降低提供有益的参考[6, 7]。
综上所述, 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中存在很多不合理现象, 医院必须要加强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 规范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使用, 从而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实现临床合理用药。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医院管理者及临床医务人员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 围术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其中一个重要部分。
参考文献
[1] 李仲群, 赵明聪.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当代医学, 2013, 20(7):96-97.
[2] 杨鹏飞, 李毓忠, 成杰, 等.某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分析.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4, 14(9):52-54.
[3] 郝伟迤, 刘丹, 李胜前, 等. 289例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3, 10(6):102-104.
[4] 吴颖其, 姜玲, 史天陆, 等. 276例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中国药房, 2011, 22(6):488-490.
[5] 郑利光.我国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文献分析.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3, 13(8):711-714.
[6] 张风林, 安玉英, 角灿武. 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 24(6):1362-1363.
[7] 余兴群, 宦娣, 王哲, 等.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淮海医药, 2013, 31(5):444-446.
[收稿日期:2016-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