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008-12-18毛利波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8年11期
关键词:内化情感体验情感教育

【摘要】语文作为人文性基础学科,要求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必须根据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内容,遵循情感发展规律,通过人际互动来引导情绪,培养健康情感和正向态度,最终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内化 情感教育 情感体验 人际互动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认知和技能是成功生活的基础,此观念使人们忽视情感领域研究和情感教育实施。传统学校教育只强调认知忽视情感,这是中外学校教育事实。美国监督和课程发展协会针对这一情况指出,一种缺失情感的教育扼杀了我们绝大部分人的基本人性,并呼吁:要有感情地学习。在人的素质发展中,情感起着基础性、内在性、恒定性和支撑性作用。皮亚杰及其学生坚持认为,长期学习和有效的推理在情感缺失条件下不可能发生。事实上认知、技能、情感难以截然分开。但研究表明,高级心智活动不是“自动发展”的,达到认知目标,并不意味着情感能相应得到发展。唯有在情绪成长过程中,提供适当情感教育经验,才能达到情绪成熟。学校教育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在对学生进行认知技能训练同时必须渗透情感教育,促使学生情感成长。语文课作为一门学科教育及其本身的人文性特点,都要求实施情感教育。

一、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通过人际互动来达到教学目的,它通过师生、生生、作者与读者间的信息交流来实现语文教学目标。这里信息交流既是知识的,又包含情感成份。具体从语文教学的内容来看,语文教学是通过文质兼美、情感俱佳的文章教学来实现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文章不是无情物,不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必须有情感介入才能取得良好效果。以往我们语文教学受唯理智主义影响,过分追求体系逻辑化、知识的量化、用理性分析代替真实感受。表现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上,则抽取了情感成份,只在知识、技能上进行训练。这种教学结果是一方面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另一方面造成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极其低下。反思语文教学,才发现它走上了科学主义极端,忽视语文学科人文性及对情感教育的内在要求,致使语文教学既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又促使学生在情感发展方面一片空白。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已是迫在眉睫。语文教学只有在认知、技能训练同时渗透情感教育,才能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语感)和培育学生健全人格。

不过,鉴于语文教学的特殊性,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应该从根据语文本身的情感教育内容出发,通过人际互动,遵循情感教育内化过程规律,来引导学生的情绪,培养其健康情感和正向态度,最终培育学生健全人格。

二、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内容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内容来源于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主要是语文教材中情感因素及其所具有的情感教育功能。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情感教育素材,特别是蕴含着丰富的美感和道德感教育因素。在中小学生语文课本中文艺作品占了很大比重,教师如能引导学生用审美眼光去欣赏、去品味教材中的这些美感内容和形式,体验其中所要表现的情感,就会像柏拉图所说:“使我们的青年们像住在风和日暖地带一样,四周一切都对健康有益,天天耳濡目染于优美作品,像从一种清幽境界呼吸一阵清风,来呼吸它们的好影响。使他们不知不觉地从小培养对美的爱好,并且培养起融美于心灵的习惯。”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材是融思想、政治、文化、道德、历史、生活为一体的小型百科全书,包含了丰富道德感教育因素(具体包括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和高级道德感情操教育等)。当然语文教材也包含了理智感教育素材。这三种情感教育内容在不同文章里强调的程度不同,但又是相联系的。在一些文艺作品中,它通过美的形象,让学生沉浸在美的世界里进行玩味和情感体验并作出价值判断,使学生同时获得美感、道德感和理智感。

文学作品情感教育功能发生内在机制就在于审美移情的作用。英国意动心理学家铁钦纳说“一切审美的喜悦──都是一种令人愉快的同情感。”审美移情一方面是“设身处地体会一个对象心情”,学生在一定教学情境中通过言语符号联想、想象产生丰富感知觉表象,从而进入作品中的情境,设身处地以作者或作品中人物身份“生活”在这种情境中,体验作品中的情感。另一方面个体也把自己经验、内部情感外射到观照对象中。个体在阅读时,总将阅读内容与自己具体经验、感受相联系,将自己经验和内部感受外射到所观照的对象中。这两方面使主客体浑然一体同喜同悲,并进行价值判断。语感强的人可以凭借过去情感体验或通过想象产生一定意象来认同言语作品中的情感因素,从而实现同说写者经验的对话、情感的沟通、心灵的共振。在这个过程中,就实现了文学作品以情感人、以情移人的和以情提高人的功能。同时,文学作品所表现情感不是日常生活中自发情感。自发情感虽然真实却不免粗糙、鄙陋,文学作品所表现的更多的是高级社会情操(如审美情感、道德感、理智感等)。教师启发学生用审美眼光,通过想象在与作者情感沟通中深刻体验作品的情感,使这些情感得以培养和强化,同时学生也相应获得感知、认识和判断生活的能力。语文教学让学生在生动具体形象感受中培养学生高级社会情操比德育灌输而形成抽象认识对人的影响更深入、扎实、持久、内在。

三、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途径

语文教材中情感教育内容是静止的,在语文教学中,它必须:

1.通过人际互动来实现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是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对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内容理解、体验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的。所以在人际互动中,首先必须营造情感交流的宽松课堂氛围──“真实、接受、理解”的教学氛围。真实(也称真诚)指师生间坦诚、如实,彼此都心情表露瞬间感情和态度。接受(也称信任)指师生间无条件喜欢或珍视对方表露出真情实意。特别是教师对学生表露出任何感情,不管令人满意与否都表示喜欢,接受实质即尊重、宽容。理解,是一种为他人设身处地理解,是从他人角度理解他人。指教师、学生各自从对方角度和立场去理解对方思想、情感及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他人感受。

其次,起主导作用教师应组织好语文课堂教学,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进入作品艺术境界,引导学生体验情感和进行情感交流。在人际互动中,教师情感尤为重要,是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润滑剂。在语文教学中,首先教师要以情动情。作者把强烈情感寄寓在优美动人的文章中,讲课时,教师首先要根据文章提供具体形象展开丰富想象,化作者的情思为自己的真情实感,然后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和情真意切的讲述,把学生带到作品艺术境界中,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而撩拨学生的心灵情弦,在思想深处产生共鸣。其次,教师要以良好心理状态对课堂心理气氛产生积极影响。教师要热爱学生,满腔热情组织课堂教学,把师生间心理距离缩短到最低限度。让学生体验到一种与教师协同一致获得知识、体验情感乐趣,使师生情感交流畅通无阻。再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当教师把这种挚爱情感投射到学生心灵,就会唤起学生相应情感体验。学生把教师的爱、期待看作是社会、集体、他人对他的肯定和重视,由此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产生愉快、肯定的情绪体验,形成对自己、他人(包括教师)学校、及教师所教学科的正向态度。同时这种积极情感倾向成为学生学习语文良好情绪背景,学生在这种心理满足中发展自我价值感,对奋斗目标保持稳定志向水平、激发上进力量和信心。

最后,人际互动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情感教育,即要围绕学生情感发展需要和注重学生内部情感体验来开展情感教育。

2.遵循情感发展规律开展语文教学情感教育

首先要注重学生内部情感体验。语文教学要提供学习经验,让个体通过内部情感体验,增强内部情绪影响,促使个体情感得以发展。根据情感体验在意象和一定情境中才能进行的特点,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采用两种方式来引导学生体验情感:(1)通过言语符号,让学生进行联想、想象,产生丰富感知觉表象,从中体验情感。在这里,主要通过朗读来实现体验文中情感。(2)通过情境强化和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情感。在已创设特定情境中,让学生担当角色,利用角色转换,学生想象随之展开。教师利用学生进入角色后,对角色在情境中地位、以及与其他角色关系理解,进一步引导学生体验角色情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情感很快移入所扮演角色,自己与角色混同一体。这一点在学习戏剧专题中尤为适用。如《雷雨》选段,分别让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分角色朗读周朴园和鲁侍萍(课前加以辅导效果更佳),在二人的对话中逐渐将鲁侍萍的欲说还休,周朴园的虚伪狡诈表现出来。

其次要根据学生需要进行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需要是人们情感的内部诱因,情感教育与学生心理需求存在着直接关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需要和期望。上课之前,要了解学生情感方面需要和动机。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需求,适时调整学生情绪和教学内容。在“真实、接受、理解”课堂氛围中,师生平等相处,相互信任,相互尊重,民主合作,师生“自由参与”教学活动,“自由表达”思想情感。要使教学内容与学生情感需求相一致。一直以来,语文教材中不少内容与学生情感需求距离甚远,往往侧重于历史名篇,忽视它们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往往注重于政治标准和艺术标准上的要求而忽视青少年情感需求。再加上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纯理性分析,让学生觉得格格不入。针对这一情况,一方面,教师可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精神生活和满足学生情感需求作品作为补充材料。另一方面是教师恰当自理教材,使之符合学生主观需要,以有效调节学生学习心向,提高学习积极性。在语文教学中,也可以将课文内容与时代生活相联系,与学生生活相联系,从而促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

3.伴随着认知教学展开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情感随着认识发展而发展变化。在语文教学中,对相关知识如语言文字、语法等介绍是学生理解体验作品情感的前提。让学生了解作品反映了什么社会事件和生活、当时社会背景、作者又是在怎样思想背景下产生创作冲动的等知识背景,有利于学生处于作者位置理解问题和体验其中情感。在进行文学欣赏时,对自己体验到情感和作品中表现的情感进行评析和对作者表现技巧进行分析,能使学生在整体上体味文章韵味和其中微妙情感,同时也使道德感和理智感得到发展。

当然情感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工作,非语文学科情感教育在短期内力所能及,需要学校教育各方面相互作用下才能完成。

★作者简介:毛利波,浙江省舟山市定海第一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内化情感体验情感教育
读悟化展:小古文浪漫教学四重奏
思辨:儿童哲学促学生道德内化的教学实践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升华的金钥匙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注重体验,促进成长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内化与外化:鉴赏之二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