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木质文物的保护现状
2025-02-13雍芳
摘 要:木质文物作为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其保护工作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文章探讨了当前木质文物保护的现状,分析其在保护意识、技术进展、机制建设以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的具体情况。未来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强保护意识、提升技术水平并完善保护机制,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
关键词:木质文物;保护科学;现状分析;重要性;主要挑战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5.01.009
0 引言
木质文物一般泛指古代遗存下来的木、竹制品,这些制品涵盖了许多种类。从大型的建筑结构如宫殿、塔楼、房屋、战船、佛像、棺椁、墓葬等,到小型的生活用品、工艺品,如木牍、竹简、毛笔、扇子、木匣等,都属于木质文物的范畴。尤其在我国独特的古建筑体系中,那些形式丰富、结构奇特的木制构件,因其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同样被视为重要的木质文物①。
木质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它们记录了古代社会的生产、生活、宗教、艺术等各个方面的信息,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②。许多木质文物,尤其是古建筑中的木制构件和工艺品,都展现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独特审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③。通过对木质文物的研究,可以了解古代木材加工技术、建筑工艺、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木质文物主要由木材和竹材等天然生物质材料制成,这些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与石材、金属等材质相比,木材的耐久性较差,易受自然因素(如物理、化学和生物损害)的影响,导致强度降低甚至全部损坏。木质文物的保存状态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如温湿度变化、光照、氧气等都会对其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鉴于木质文物的独特价值和易受损的特性,对其进行科学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助于延长文物的寿命,使其能够继续为后人提供研究和观赏的价值;同时也有助于弘扬民族文化,传承历史记忆,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1 木质文物保护中关键因素分析
1.1 温湿度变化
木材是一种易吸湿材料,其尺寸和体积会随着湿度的变化而发生显著变化。木质文物在高湿度环境下会大量吸收水分,导致木材膨胀,进而引起文物变形,这种变形可能是永久性的,严重损害文物的完整性和观赏性。高湿度环境还可以为霉菌等微生物提供理想的生长环境,使它们在文物表面迅速繁殖,产生霉斑、变色等问题,进一步加速文物劣化。长时间处于高湿度环境中,木质文物的内部结构会受到影响,导致强度降低,易于破碎。相反,在低湿度环境下,木质文物会失去水分,变得干燥易碎,这种干燥状态会使文物表面出现裂纹,甚至整体开裂,严重影响其保存状态。与高湿度下的膨胀相反,木材在低湿度下会收缩,这种收缩可能导致文物形状改变,破坏其原有的形态和比例,干燥环境下的木质文物更容易受到物理损伤,如撞击、挤压等,因为其脆性增加,抗冲击能力减弱。这种“热胀冷缩、干缩湿胀”的特性在木质文物保存中尤为明显。出土木质文物所含有的水分,会在短时间内大量蒸发流失,导致出土饱水木质文物快速干裂、变形、漆皮脱落等④。
温度是影响文物保存的重要因素之一,温度的变化会导致木质文物发生热胀冷缩。这种反复的膨胀和收缩会使文物内部结构受到应力作用,产生裂纹或变形。高温环境下,木质文物中的化学成分会加速反应,导致褪色、变质等问题。高温还可能促进微生物的繁殖和活动,进一步加剧文物的损害。如“青铜病”、铁器的锈蚀及其他金属腐蚀等现象,均与温湿度变化密切相关。极端高温会使木质文物中的有机材料迅速干燥、收缩和变形,甚至引发火灾等安全事故。虽然低温对木质文物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但极端低温可能导致木材中的水分结冰,进而引发膨胀和开裂等问题。同时,低温还可能使高湿度环境中的水分子凝结成水,附着于木质文物表面,对木质文物造成一定损害。
1.2 光照与紫外线
光照是木质文物保存中不可忽视的环境因素之一,长时间的光照会导致木质文物表面褪色、老化,失去原有的鲜艳度和对比度。光照中的可见光部分,尤其是紫外线和部分波长的可见光,是导致木质文物褪色的主要原因。高强度的光线照射,尤其是在展览和处理过程中,可能导致木质文物表面出现磨损和划痕。这不仅影响木质文物的外观,还可能进一步加速其老化过程。光照还可能引起木质文物材料的降解,长时间的光照会加速木材内部化学成分的分解和变化,导致木材结构松散、强度降低⑤。
紫外线所产生的辐射会破坏木质文物中有机化合物的稳定性,加速其老化过程。紫外线对文物破坏作用最大,紫外线波长较短,能量较高,容易引起木质文物表面的光化学反应,这些反应会破坏木材中的纤维素分子结构,引起木材表面变色、开裂、翘曲等现象。紫外线辐射还会使木质文物中的有机色素分子发生分解和变化,导致木质文物表面褪色和泛黄,这种变化在长时间的光照下尤为明显,严重影响木质文物的观赏价值和保存状态。木质素是木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木材的强度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紫外线辐射会加速木质素的降解过程,导致木材性能下降,甚至产生龟裂和变形等现象。
1.3 污染物与微生物
空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交通尾气等,包括硫化物、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以及颗粒物等。这些污染物与木质文物接触后,会与其表面或内部材料发生化学反应,导致文物表面腐蚀、变色或内部结构破坏。例如,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会对木质文物产生腐蚀作用,使其表面出现斑点和褪色现象。颗粒物则可能沉积在木质文物表面,影响美观并可能成为微生物的培养基。在高湿度环境下,污染物更容易与木质文物发生反应,加速其腐蚀过程。温湿度波动还可能导致木质文物内部水分变化,进一步加剧污染物的侵蚀作用。
霉菌、细菌等微生物是木质文物保存中的一大威胁。这些微生物会以木质文物为营养源进行繁殖和代谢活动,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氧气和有机酸等物质,这些物质会与木质文物中的有机成分发生氧化反应,导致木质文物表面变色和内部结构破坏。同时,微生物能够分泌酶类物质,这些酶能够分解木质文物中的纤维素、木质素等成分,导致木质文物逐渐降解和破碎,微生物侵蚀会导致木质文物表面出现霉斑、变色、腐烂等现象⑥。严重的侵蚀作用还会破坏木质文物的内部结构和完整性,导致其失去原有的价值和意义。木质文物中的水分和有机物质为微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加速了它们的繁殖和侵蚀作用。
1.4 其他因素
土壤和地下水中的酸碱度会对木质文物产生腐蚀作用,影响其保存状态。土壤的酸碱度是影响木质文物保存状态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酸碱度的环境会使木材产生不同的化学反应。在酸性环境中,木材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容易受到水解作用,导致其结构松散、强度下降,甚至出现腐烂现象。而碱性环境虽然对木材的直接腐蚀作用相对较小,但长期浸泡在碱性溶液中也可能引起木材表面颜色的变化,影响木质文物的原貌。地下水中的酸碱度同样不可忽视,尤其当木质文物埋藏于地下或处于潮湿环境中时。地下水中的溶解物质(如碳酸盐、硫酸盐等)会随水流与木材接触,进一步加剧酸碱度对木材的侵蚀作用。
可溶盐在木质文物中的存在会导致其结构破坏和酸化,不利于木质文物的长期保存。这些盐分可能来源于土壤、地下水或文物自身的保存环境。当木质文物处于潮湿状态时,可溶盐会溶解于水并渗透到木材内部。随着水分的蒸发,盐分在木材表面或内部结晶,形成盐斑或盐霜。这些盐分的结晶过程会对木材的纤维结构造成机械性破坏,导致木材表面出现裂纹、剥落等现象。此外,盐分的存在还可能促进木材的酸化过程,因为某些盐类在潮湿环境中会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进一步加剧对木材的腐蚀。
2 木质文物保护面临的主要挑战
2.1 自然因素侵蚀
木质文物为有机物纤维质地,极易受到霉菌、微生物及虫卵滋生与繁殖的影响。这些生物会侵蚀木质文物,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害虫会蛀食木质文物,导致结构破坏,霉菌等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会加速木材的腐烂过程。光照、温度不适宜以及空气中的氧气等因素,容易导致木质文物表面氧化褪色,甚至剥落。特别是表面有漆的木质文物,其光敏性更强,更易受到光照的影响,从而发生颜色变化⑦。同时,由于木质结构的变化,如纤维素被破坏,木质文物会糟朽,导致内部断裂或整体毁坏,这种损坏往往是隐性的,但一旦发生,将对文物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害。
2.2 环境突变影响
木质文物从地下埋藏环境(相对稳定)被发掘出来后,面临温湿度的大幅变化和频繁波动。木材作为易吸湿材料,会随外界温湿度变化而发生膨胀或收缩,导致干裂、变形等问题。地下环境无光,木质文物出土后直接暴露于光照和紫外线下,光分解和光氧化作用会加速木质文物的化学变化,导致颜色加深、表面漆膜变色、褪色等问题。
2.3 人为因素干扰
部分人员保护意识与知识不足,对于木质文物的价值认识不足,缺乏保护意识,导致在日常管理和维护中忽视了对文物的保护。许多人对木质文物的保护知识了解有限,不知如何正确地进行保养和维护,缺乏专业的培训,使保护人员在面对具体问题时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导致保存与处理方式不当。如前所述,温湿度变化对木质文物有显著影响。人为地忽视或错误地控制温湿度条件,会加速木质文物的劣化。例如,将木质文物存放在温湿度波动较大的环境中,或长时间暴露在极端温湿度条件下,未能有效防止污染物(如酸性气体、颗粒物等)对木质文物的侵蚀,忽视了对微生物(如霉菌、细菌等)的防控等,这些因素会导致木质文物表面出现霉斑、变色等问题。在搬运、展示或修复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或疏忽大意,导致木质文物受到撞击、挤压等物理损伤,使用不合适的材料或工具进行修复,也可能对木质文物造成二次损害。
2.4 保护资金与资源匮乏
文物保护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然而,在一些地区或机构中,文物保护的优先级较低,资金、人力等资源投入不足,缺乏先进的保护技术和设备,难以有效开展保护工作,使得一些珍贵的木质文物无法得到有效的修复和保存。部分博物馆因经济原因无法置办先进的藏品保管仪器或提供符合条件的存放场所,限制了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木质文物的有效保存。此外资源分配不均,大型博物馆与中小型博物馆在资源分配上存在差距,导致后者在保护工作上更加困难,中小型博物馆的木质文物往往得不到充分的保护和研究。
3 木质文物保护的现状分析
3.1 保护意识日益强化
随着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的普及,木质文物保护也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公众对木质文物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的认识不断提高,保护意识逐渐增强⑧。政府部门加大了对木质文物保护的力度,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推动保护工作有序进行。《博物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发布,为木质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
3.2 保护技术持续精进
在木质文物保护过程中,科技手段的应用日益广泛。针对木质文物的劣化机理和保护技术,科学家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索出了多种有效的保护方法和材料,这些成果为木质文物的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在具体的保护实践中,先进的保护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木质文物进行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采用环保材料进行修复和加固,确保木质文物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科研人员不断探索新的保护方法和材料,以提高保护效果⑨。例如,采用真空干燥脱水法、渗透加固法等技术手段对饱水木质文物进行脱水定型处理。
3.3 保护机制日渐完善
国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木质文物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明确了保护对象、保护范围、保护措施和法律责任等内容,为保护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了相应的保护机制,包括保护规划、监测预警、应急响应等方面。这些机制确保了木质文物在遭受损害时能够及时得到保护和修复。通过一系列保护措施的实施,我国木质文物的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许多珍贵的木质文物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修复,为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目前,木质文物保护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继续去克服。
4 木质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及意义
4.1 历史与文化价值
木质文物是古代遗存下来的重要历史遗迹,如战船、佛像、棺椁等,其直接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生产、生活和文化水平,是历史的直接见证。木质文物往往具有高超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审美情趣,对研究古代艺术具有重要意义⑩。木牍、竹简等作为古代文字载体,直接记录了丰富的历史文献,对历史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合理的保护措施可以确保木质文物在保存过程中保持其原有的形态和特征,为历史研究提供真实的物证。
4.2 科学研究价值
科学处理木质文物,防止其受到生物、物理和化学因素的损害,可以延长木质文物的使用寿命,使其得以长期保存和传承k。木质文物的保护涉及材料科学,通过研究木材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生物降解机制,可以推动材料科学的发展。木质文物的保护需要运用先进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方面的科技手段,这些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对木质文物保护技术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4.3 社会与经济效益
木质文物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这些木质文物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许多木质文物已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展示和保护木质文物,可以普及历史文化知识,提高公众的文化素养和环保意识。木质文物的保护有助于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
5 未来展望
未来,需要继续加大木质文物的保护力度,完善保护机制和技术手段,提升保护效果。同时,积极推动木质文物保护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为保护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此外,还应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引导工作,提高公众对木质文物保护的认知和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保护的良好氛围。通过加强木质文物保护工作,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注释
①⑩汪中红,姚杰,钱庭柱.浅析古建筑木构件与木质文物的保护方法[J].林业实用技术,2009(4):59-61.
②李玲珊.沈大娲:关注木质文物保护 保护脆弱的文物资源[EB/OL].(2017-03-15)[2024-02-21].http://www.ecorr.org.cn/qita/new1/2023-09-15/188550.html.
③木材科技新成果之二:纳米新技术助力木质、纸质文物益寿延年[EB/OL].(2022-03-07)[2024-02-21].http://dengkan.isenlin.cn/?uid=dengkanamp;aid=258A7228060140958F2F2F9330692723.
④⑦森罗股份:困扰饱水木质文物保护的因素到底有哪些?[EB/OL].(2022-07-13)[2024-02-2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8216697142071675amp;wfr=spideramp;for=pc.
⑤k高雄雄.出土饱水木质文物的保护研究进展[J].知识文库,2016(14):20.
⑥博物馆展柜资讯|影响文物保存的因素及应对方法[EB/OL].(2020-05-29)[2024-02-21].https://www.sohu.com/a/398500394_494597.
⑧韦衍行.展望2024年文物工作:加强保护深化研究 让文物添彩人民美好生活[EB/OL].(2024-01-11)[2024-02-2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7797392771856825amp;wfr=spideramp;for=pc.
⑨黄丽娟.浅谈博物馆木器文物的保护现状和问题[J].中文信息,2020(4):288-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