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康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6-10-19李秀清
李秀清
[摘 要]职业健康是指针对某工作场所内,存在或产生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对劳动者健康损害因素,进行辨别、评测以及控制的科学。职业健康一直我国政府关注的重点内容,不仅是由于其造成的巨额经济损失,更是由于职业健康与我国广大劳动者身心健康息息相关。笔者通过对我国职业健康现状进行分析,对保障劳动者职业将康的实际措施,提出几点看法。
[关键词]职业健康;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8-0355-01
我国是人口大国,至2010年底全国就业劳动人口近9亿,暴露于各种职业危害因素者近2.9亿。职业健康问题不仅带来了经济损失,更严重的是威胁着我国广大劳动者的身心健康。通过对职业健康现状的分析,寻求解决职业健康问题的解决对策,是全社会共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我国职业健康发展历程简介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式通过的《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实行工矿检查制度,以改进工矿安全和卫生设备。由劳动部进行监督检查、综合治理。”这是我国职业健康管理的起源(当时称之为“劳动卫生”)。1998年起“劳动卫生”正式更名为“职业卫生”,监管职能由卫生部承担;2010年,中央编办出台了《关于职业卫生监管部门职责分工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10〕104号),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检查职能划归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目前,国家安监总局统一采用“职业安全健康”一词,简称职业健康。
二、我国职业健康现状及问题简介
(一)我国职业健康现状简介
1、受影响人数呈上升趋势
虽然我国在建国初就设立法定职业健康执法监管部门,并不断更新出台多项职业健康相关的法律,由于我国劳动者数量众多、各行业工作环境复杂,受职业危害罹患职业病人数居高不下,呈逐年上涨的趋势。
2、职业健康影响因素种类众多
职业病危害因素涉及农业、工业以及第三产业多个行业领域,不同的行业所引发的职业健康问题也不尽相同,其分为六类:
第一类:粉尘包括矽尘(游离SiO2含量≥10%)、煤尘、水泥粉尘、石棉粉尘等,这类职业病危害因素会引发尘肺。
第二类:化学因素包括铅及其化合物(不包括四乙基铅)、锰及其化合物、一氧化碳、苯、甲醛、石油沥青等,主要存在于油漆、杀虫剂、煤气、实验室化学品、汽油中,这类职业病危害因素具有一定的毒害性,易引发职业性中毒事件。
第三类:物理因素包括噪声、温度、紫外线、振动等,其中噪声易引发噪声聋,对劳动者危害较为常见。
第四类:放射性因素包括密封放射源产生的电离辐射、非密封放射性物质、X射线装置(含CT机)产生的电离辐射等,主要存在于科研、医院等场所。
第五类:生物因素包括艾滋病病毒、布鲁氏菌、森林脑炎病毒等,存在于医院、特殊施工环境中,引发艾滋病、布氏病、森林脑炎等。
第六类:其他因素包括金属烟、井下不良作业条件等。存在于井下、手工刮研等作业环境中。
(二)我国职业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职业健康工作面临许多严峻和复杂的问题,依然存在。
1、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
部分地区、部门以及单位没有意识到职业健康工作的重要程度、在思想上存在误区,造成重发展轻健康、重治疗轻预防、重效益轻投入以及重红伤轻白伤的现象。用人单位存在职业健康管理人员数量少,质量不高;文化素质偏低,现场技术服务人员比例较低以及后备力量不足等问题。
2、职业健康监管机制不完善
按照(中央编办发〔2010〕104号)要求,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检查职能交由安监部门以来,在全国范围内仅有三分之二的省(市、区)安监部门接收了职能,这其中能够安排专职人员、机构进行监管的屈指可数。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工作涉及多个部门,统一的决策、指挥、协调工作尚待完善。
3、职业健康法规体系不健全
虽然我国对劳动者的职业健康较为重视,建立了以《职业病防治法》为主体的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确立了“防、治、保”相结合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格局。但职业健康在《安全生产法》中规定不详尽。
4、职业健康技术支持薄弱
现阶段,由于缺乏足够的关注以及缺少资金、设备老化、没有储备人才等问题,导致各级各职业危害防治科研机构逐渐萎缩,技术研发滞后,科学技术支撑能力不足,引发职业健康防治技术发展缓慢,变相加剧了职业健康危害的不良影响。
5、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市场化,检测数据有待进一步考证
许多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自负盈亏,竞争检测项目日益激烈。近年来调查发现,受检测企业数呈现下降趋势,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合格率呈上升趋势,显现反相关的结果,表明随着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市场化,检测的数据不能真实地反映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职业危害的实际情况。
三、改善我国职业健康问题的实际措施
(一)全面加强职业健康的宣传力度
改善职业健康现状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职业健康的宣传力度,只有各级政府、部门、用人单位真正意识到职业健康的重要性,并对职业健康的定义、意义、理论体系等有正确的认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现阶段职业健康所处的窘境。
(二)完善职业健康监管机制
在各级政府对职业健康有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完善职业健康的监管机制。其具体操作包括明确各部门的监管职责,并设置专职的监管小组,专职负责各级的职业健康监管工作。在职业健康专职监管小组中,实施监管责任制及轮换监管制,将监管职能落实到个人,并在一段时间后交换监管职能,达到小组内互相监督的作用。
(三)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我国政府应加大对职业健康的管理力度,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将职业健康问题上升到刑事法律层面,由司法部门介入强制执行,为职业健康管理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随着法律法规出台,明确各级职业健康责任主体,从根本上杜绝用人单位重发展轻健康、重治疗轻预防、重效益轻投入以及重红伤轻白伤的现象,确保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及社会福利。
(四)政府扶持发展职业健康技术研究
任何一门科学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因此,应由我国政府出面扶持职业健康防治技术相关科研机构,通过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政府财政拨款、以及促进相关人才流动等措施,全面提升职业健康预防技术的科研水平。
(五)加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监管
严格评审技术服务机构资质、技术人员服务水平,规范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价格标准,抵制恶意竞争,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反映用人单位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浓度(强度)。
结语:
职业健康问题是我国广大劳动者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职业健康安全工作直接关系到农业、工业以及第三产业等,多个行业领域内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福利。我国受职业健康因素影响的劳动者人数逐年增多,这是由于各级政府、部门和用人单位间思想意识存在偏差、监管机制不完善、缺乏相应的法律以及科学技术支撑薄弱导致的。因此,我国政府应从这些问题入手,通过加强职业健康宣传、完善监管机制、出台相关法律以及扶持相关科研机构等措施,全面加强职业健康管理工作力度,保障广大劳动者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付瑞霞,吴超.职业健康统计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4(08).
[2]许光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研究进展[J].科技展望,2016(13).
[3]李忠祥.对安全生产工作侧重点适时转向职业健康的思考[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