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堤河流域水系连通综合治理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究
2025-02-09尹振叶
摘" 要:水利是农业生产农村生活的命脉,在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金堤河流域聊城段,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以推动乡村振兴为抓手,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挖掘金堤河流域的功能价值,不断提高金堤河流域综合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探索出一条水系连通综合治理助推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可为乡村河道的综合整治提供借鉴。
关键词:金堤河流域;水系连通;综合治理;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3.22"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5)03-0103-04
Abstract: Water conservancy is the lifeblood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rural life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hina's rur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 Liaocheng section of the Jindi River Basin is guided by Xi Jinping Thought 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akes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aims at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t explores the functional value of the Jindi River Basin and continuously improves th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capabilities and modernization level of the Jindi River Basin. A development path has been explored for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water system connectivity to promote rural revitalization, 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mprehensive improvement of rural rivers.
Keywords: Jindi River Basin; water system connectivity;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rural revitalization;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我国是农业大国,历来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础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旨在优先发展农业农村、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抗旱防洪除涝能力”“加快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1]。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提出,“修复水毁灾损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加强沟渠疏浚以及水库、泵站建设和管护”[2]。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提出,要“扎实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构建国家水网骨干网络”“加强田间地头渠系与灌区骨干工程连接等农田水利设施建设”[3]。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推进重点水源、灌区、蓄滞洪区建设和现代化改造,实施水库除险加固和中小河流治理、中小型水库建设等工程[4]。“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如何加强灌区沟渠疏浚和建设维护,提高水系综合治理能力,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1" 金堤河聊城段概况
金堤河是黄河下游的一条重要支流,干流自河南滑县耿庄起至河南台前县张庄闸入黄河,全长158.6 km,沿途有66条支流汇入,集水面积5 047 km2,人口302万人,涉及豫鲁2省5市12县;山东段包括聊城市莘县和阳谷县,总长58 km,保护耕地有0.9万hm2[5]。金堤河聊城段最大宽度960 m,流经10个乡镇,流域内28.45万人,长期以来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2022年,阳谷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00亿元,进出口总额达到169.3亿元,位居全市第一,被评为山东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等荣誉称号[6]。2022年,莘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73.96亿元,比上年增长4.9%,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1.4%,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72.89万亩(1亩约等于667 m2,不同) ,蔬菜种植面积63.66万亩,瓜果播种面积15万亩,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 039元,比上年增长4.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 078万,比上年增长6.8%[7]。莘县是农业大县,被称为“中国蔬菜第一县”。
金堤河流域耕地面积为528万亩,其中河南省为514.4万亩,山东省为13.6万亩;金堤河属于季节性河流,流域内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气候温和、雨热同期、适于耕作,是我国重要的粮棉产区[8]。金堤河聊城段地形上宽下窄,河面宽阔,汛期大量水资源可供蓄存保护利用。金堤河聊城段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区,沿岸历史文化资源、生态自然资源、区位交通资源等禀赋优势突出。金堤河担负着排涝灌溉、生态保护和沿岸群众生产生活等功能。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沿岸居民环保意识淡薄,工农业发展形成的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倾倒排放于河中,造成了河段水质污染、生态环境破坏、河流淤积中断等不良影响。金堤河流域村民既具有我国乡村普遍面临的问题,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整体而言,两岸农村居民兼业化、老龄化现象严重,农业以传统种养业和家庭为单位的碎片化小规模经营模式为主,缺乏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品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不足,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足。面对金堤河水资源利用不足,淤积断流现象时有发生,防洪抗旱水系治理能力薄弱,以及水质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金地河流域聊城段高度重视,以金堤河流域水系连通综合治理为突破口,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2" 金堤河流域水系连通综合治理助推乡村振兴的相关举措与成效
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金堤河聊城段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思想,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重大契机,不断挖掘金堤河流域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不断提高金堤河流域的综合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
2.1" 科学谋划现代水网总体布局,夯实乡村振兴水利基础
规划是城乡水网工程建设的指导和基础,是开展水网综合治理的前提。聊城市是农业大市,全国蔬菜第一市,黄河与京杭运河于此交汇,水资源丰富,以“江北水城”著称。水是水城的魂,也是农业的根。近年来,聊城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水网建设,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水生态和水文化系统治理,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先后制定了《聊城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规划》《聊城市节水总体规划》《聊城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等顶层设计,实施金堤河聊城市综合治理工程,加快建设农村供水保障工程,修复改造引水调水设施,完善水网骨干网络,补齐灌溉短板,保障乡村生产生活用水需求。这些数字化、信息化、现代化水网规划布局,为耕地保护、粮食生产、农民生活提供了重要保障。
2.2" 构筑水生态质量保护体系,着力打造生态宜居新乡村
加强金堤河聊城段水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是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宜居乡村推动乡村生态振兴的关键。金堤河聊城段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两大战略,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系统治理的科学理念,开展水系连通、清淤整治、堤坝加固、河岸绿化等环境提升工程,健全金堤河流域生态环境管理体系,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制机制,构建金堤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新格局。围绕提升水质,开展“清河行动”和“河道堤坝加固专项行动”,建立河长制,责任到人,做到河道、河段专人管护制度,杜绝工业污水和生活废水直接排入河道。突出金堤河沿岸生态环境优势,结合乡村产业发展优势,规划建设“金堤河田园综合体”和“板桥文化特色小镇”等平台载体,以金堤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为牵引,辐射带动周边乡村生态振兴,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乡村。
2.3" 充分挖掘特色生态文化资源,建设金堤绿色生态廊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9]。发挥河道周边自然生态优势、历史文化优势等禀赋优势,挖掘河道水系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等功能。金堤河流域充分利用气候优势、水资源优势、工程优势、历史文化资源优势等人文自然因素,开展大规模绿化行动,建设防浪林、行道林、护堤林和经济林等,发展杞柳产业、莲藕产业等,构筑良好的生物防护工程体系,提高金堤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依托金堤河沿岸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切实推动“幸福河”建设。以水利工程建设资金、脱贫攻坚财政资金、乡村振兴启动资金为基础,围绕乡村“五大振兴”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3" 金堤河流域水系连通综合治理助推乡村振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金堤河流域聊城段是山东河南两省份的分界线,自古以来是经济发展薄弱区域,环境脆弱、产业落后、公共投资短缺、基础设施不足、人均收入较低,造成了金堤河河道淤积、堤坝失修、水质污染、生态恶化和排灌功能降低等问题长期积累叠加。
3.1" 金堤河流域聊城段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突出
金堤河流域聊城段是农业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典型区域。一是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金堤河沿岸是“三无村”、空心村、贫困村聚集区域,人均土地面积较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以进城务工经商为主,留守的妇女儿童老人成为农业农村发展的主力军,城乡收入差距和生活水平差距较大。二是村庄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绝大多数村庄仍以传统种植和养殖为主,产业链条短,经济效益不高,村级党组织软弱涣散,缺乏村级发展规划,财政投入资金偏紧、集体经济发展落后、农民收入水平较低、返贫风险依然较大。三是农民思想较为保守。传统小农思想根深蒂固,环保意识淡薄,缺乏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相对落后。另外,农村数字信息基础设施不足,农民运用数字信息发展数字经济的能力较弱。
3.2" 金堤河流域聊城段综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仍需提高
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沿河两岸企业和居民由于环保意识淡薄,以及治理体系不完善,造成了河道淤积严重、灌溉引水困难、洪涝风险提升、治理管控困难、资源利用不足和水体污染严重等问题长期积累叠加。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两大战略”的实施推进,金堤河流域聊城段,不断加大投资力度,把金堤河流域水系连通综合治理与“两大战略”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增强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一体化治理的科学性和高效性,不断提升河污整治、饮水安全、治理管控的能力。但群众参与、社会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高,日常监管执法、防洪抢险能力不足,水系连通综合治理工程资金与“两大战略”的专项资金结合度仍不够紧密的问题依然突出。
3.3" 金堤河流域聊城段乡村振兴中的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足
马克思主义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中国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然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以及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在新农村建设、河污治理等方面,政府的作用增强,农民的参与决策能力和自主权弱化,“干部干,百姓看”的现象突出,许多由农民来做的事也被政府包办代替了。尤其是农村空心化、农民兼业化、农业边缘化现象日益凸显,金堤河的生产生活价值日益衰减,农民对其关注程度和重视程度逐渐降低。
4" 金堤河流域水系连通综合治理助推乡村振兴的优化路径
农村水利是生产生活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以金堤河流域水系连通综合治理为抓手,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思想发展理念,深入挖掘金堤河流域历史文化资源,整合利用生态环境优势和特色产业优势,打造好金堤河田园综合体等载体平台,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创建特色优势品牌,有助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城乡共同富裕。
4.1" 打造优势平台载体,助力全面乡村振兴
金堤河田园综合体的发展将推动农业发展方式、农民增收方式、农村生活方式、乡村治理方式的深度变革,有利于城乡融合、城乡一体化快速推进,有利于加快产业融合与乡村振兴[10]。一是产业振兴。通过发展特色农产品优势产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产品价值链,形成主导产业、优势产业、衍生产业、新型产业共促共进模式。二是人才振兴。以引进人才、引进资本与培养本土能人相结合的方式,用良好的政策吸引人、良好的平台发展人、良好的服务留住人,塑造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队伍。三是组织振兴。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抓好基层党支部建设,群策群力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金堤河流域聊城段,以推动金堤河田园综合项目建设为基础,成立了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专班和领导小组,切实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四是文化振兴。一方面发掘历史文化资源、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农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五是生态振兴。发展循环绿色生态产业,重点保护金堤河生态系统,治理与发展相结合、开发与保护相结合,让堤更固、水更清、岸更美,推动实现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的乡村振兴。
4.2" 创建地域特色品牌,突出经济发展优势
以金堤河水资源、自然生态资源为纽带,融合文化资源和产业发展资源,创建地域品牌。一是利用金堤河生态资源,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循环农业。目前利用河滩地已建成800亩杞柳种植基地、500亩浅水莲藕种植基地,成为周边百姓休闲观光的好去处,既实现了农民增收,又保持了优良生态。二是挖掘历史人文资源,串联黄金旅游线路。通过挖掘孟望台、子路书院、郑板桥大衙堂、秦皇堤遗址、金代铁钟、仲子文庙和莘朝濮三县联立乡村师范学校故址等遗迹遗址,并且打通与武松打虎景阳岗、“水浒”十字城等古迹遗址的关联,形成丰富的文旅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业。三是发展优势农业,塑造地域品牌。根据种植传统和产业基础,发展黄金梨、秋月桃等特色林果,建设圣女果、香菜、艮瓜、圆葱等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规划建设食品工业孵化园和产业园,挖掘提升以豆神、鸳鸯饼、坛子鸡、豆腐干为代表的传统优势小吃和食品,打造品牌、提升品质。
4.3" 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激发内生发展动力
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利益共享”为指导,优先鼓励支持当地能人返乡创业,培养乡土人才,激发农民活力。一是广泛征求民意。在产业发展、规划设计、土地流转、民生工程建设等方面,广泛征求百姓意见,汲取民间智慧,让百姓能够参与建设、支持建设,主动求新、求变、求突破。二是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在产业投资、项目建设、产品培育等方面,一方面引进工商企业资本,另一方面吸收民间资本,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群众参与”的投资模式和利益分享模式。三是引进投资主体,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提升公共服务功能和生活品质,发展农村电商、直播销售等新业态、新模式。四是引进农业生产龙头企业,发展循环种植、生态养殖、创意农业,打造种养一体的现代循环智慧农业园区。五是发挥好农民的首创精神。在产业引进、经营方式、组织管理等方面,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激励农民勇于创新和实践,才能有效激发全面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5" 结束语
乡村河道水系对维护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统筹加强乡村河道水系连通治理,是实现乡村生态振兴的重要抓手,也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一环。乡村河道水系一直是乡村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的生命线,但是在我国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影响下,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乡村人才、劳动力等资源不断向城市聚集,“三农”问题积累叠加,如今乡村河道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治理难题。例如,河道水系干涸、断流、淤积、污染等问题严重,促进农业生产的功能作用弱化,农业生产过度依赖地下水源,造成了地下水位下降;河道水系的滩涂、两岸植被缺乏管理和维护,造成了生态功能价值退化。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充分发挥乡村河道水系的自然资源禀赋优势,科学规划水系管网分布结构,实施水生态保护体系建设工程,深入挖掘河道水系的功能价值,不仅可以加强耕地保护,而且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供给。以乡村河道水系连通综合治理撬动更多社会资金和资源,把促进乡村生态振兴作为突破口,构建完善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形成推进乡村振兴的综合能力,能够有效助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8-2-5(1).
[2]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二〇二二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2-2-23(1).
[3]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二〇二三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3-2-14(1).
[4]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4-2-4(1).
[5] 朱爱华,赵兴淼,郑永杰.聊城市金堤河2021年洪水应对措施及建议[J].山东水利,2022(3):17-20.
[6] 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月8日在阳谷县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EB/OL].http://www.yanggu.gov.cn/ygxxgk/xzfxxgk_16824/202304/t20230403_4280998.html.
[7] 2022年莘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sdsx.gov.cn/sxxxgk/xzfbmxxgk/xxtjj/202306/t20230602_4338528.html.
[8] 杨德生,张淑红,格艳.金堤河下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探析[J].人民黄河,2022,44(S1):67-68.
[9]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N].人民日报,2020-4-26(1).
[10] 黄秉杰,左竹.田园综合体: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思路[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13):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