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思政教育融入职业本科专业课教学的探索

2025-02-09赖碧丹张慧娜石梅娟杨柳婵杨蕾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3期
关键词:职业本科新农科课程思政

摘" 要:职业本科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农业产业目前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对农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不仅体现在量上,同时还体现在质上。该文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的设施园艺专业设施花卉栽培技术课程为载体,探讨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职业本科设施花卉栽培技术课程教学中,以提高农业人才培养质量。通过文献分析、教学实践和问卷调查等方法,构建与新农科建设相符合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旨在培养具有爱国情怀、科学精神和知农、爱农素质的农业人才。挖掘并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如花卉产业现象、文化自信、专业自信和先驱人物事迹,以激发学生对花卉资源的热爱和保护,增强专业自信心。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强化环保意识和生物安全教育,同时关注国际花卉产业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市场敏锐度,通过校企合作提升学生专业竞争力。

关键词:课程思政;设施花卉栽培;新农科;职业本科;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1"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5)03-0171-05

Abstract: Vocational college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education system. In the new era of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realizing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China's agricultural industry is currently in a critical period of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The demand for agricultural technical talents is not only reflected in quantity, but also in quality. This paper takes the facility flower cultivation technology course of facility horticulture major of Guangxi Vocational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s a carrier to discuss how to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teaching of facility flower cultivation technology course for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courses in the context of new agricultural construction,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talent training. Through methods such as literature analysis, teaching practice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s, a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ystem tha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has been established, aiming to cultivate agricultural talents with patriotic feelings, scientific spirit, and the qualities of knowing and loving agriculture, so as to explore and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the curriculum, such as flower industry phenomena, cultural confidence, professional confidence and pioneering deeds, to stimulate students' love and protection of flower resources and enhance professional self-confidence. Based on actual case analysis, we will strengthen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and biosafety education, pay attention to the dynamics of the international flower industry,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ve spirit and market acumen, and enhance students' professional competitiveness through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acility flower cultivation;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vocational college undergraduate course; talent training

在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致力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农业产业正面临着一个至关重要的转型升级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的理念深入人心,对农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不仅在数量上有所增加,更在质量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这一需求,教育部办公厅联合其他3个部门共同发布了《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关于加快新农科建设推进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的意见》(教高厅〔2022〕1号),该意见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农业知识,了解农业现状,培养对农业的热爱,并积极投身于农业事业。

职业本科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担着培养具有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特别是在农业职业本科教育领域,培养具备应用型和技能型的农业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过程中,教育者不仅要传授相关的农业技术知识,还应当将课程思政的内容有机地融入到教学之中,从而培养出既有爱国情怀、科学精神,又具备知农、爱农素质的农业人才。

本文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的设施园艺专业中的设施花卉栽培技术课程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了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构建一个符合新农科建设背景的职业本科设施花卉栽培技术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以期提高农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本文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分析法、教学实践法及问卷调查法等。通过这些方法,我们能够全面地分析和评估现有的教学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措施,以期达到培养高素质农业人才的目标。

1" 职业本科课程设施花卉栽培技术思政教学的重要意义

设施花卉栽培技术这门课程是设施园艺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它在大学二年级的第二学期正式开课,通常情况下,这是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最早接触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这个阶段,为学生树立一个正确而全面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专业课程的教师往往更加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当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内容的要求刚刚提出时,教师往往只是简单地将思政理论课的知识内容叠加到专业课程中去,这就导致了课程思政内容与专业授课内容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使得教师在讲授课程思政内容时显得生硬,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深刻触动。

设施花卉栽培技术课程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促进其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全面发展。课程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各种花卉的种类和品种,掌握其生长发育特性、生态习性、繁殖方法、移植、造型修剪以及水肥管理等基本理论知识。此外,课程还致力于培养学生具备生产常见盆栽花卉、鲜切花及培育绿化苗木的能力;掌握种植施工、养护与管理各类花卉植物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为了实现这些教学目标,课程思政内容与专业授课内容需要紧密地结合起来。教师需要根据课程的特色,深入挖掘和思考蕴含在设施花卉栽培技术相关知识中的德育元素,通过一种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授课方式,使得知识传授与德育教育能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让正确的价值观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2" 职业本科课程设施花卉栽培技术思政教学探索实践

设施花卉栽培技术这门课程,是以“花卉”为核心的专业课程,主要研究对象是那些以美丽花朵和绚丽叶片为特色的观赏性园艺植物。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仿佛置身于一片令人赏心悦目的“花海”之中,心情愉悦,因此,这门课程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这门专业课程不仅仅传授花卉栽培的技术,更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农业、认识农业、热爱农业,并致力于为农业的发展作出贡献。课程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专业自信,从而激发他们对农业的热爱和对国家农业发展的责任感。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本教学团队在课程设计中,深入挖掘与本课程内容相关的思政元素,这些元素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还能够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将这些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内容有机结合,我们努力实现教学内容与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的完美融合,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接受到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培养出既有专业技能又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农业人才。

2.1" 从花卉产业存在的现象出发,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花卉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这一现象不仅吸引了众多园艺爱好者的目光,也促使许多学生投身于花卉产业,无论是从事相关工作还是创业。然而,在我国花卉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许多常见的观赏花卉品种源自国外。在各大网络销售平台上,我们可以看到“进口”一词频繁出现在花卉盆栽、种子和种苗的销售介绍中,如红掌、蝴蝶兰、月季、杜鹃花、大花惠兰、绣球花和百合等。在许多园艺爱好者和花卉从业者看来,国外的花卉品种和进口的花卉种子种苗似乎总是更胜一筹,而对国产花卉或国内育种的花卉缺乏足够的信心。

笔者精心选育的花卉品种——“雪天使”报春苣苔,在推向园艺市场后,受到了广大园艺爱好者的热烈欢迎,被誉为推荐种植的“爆花神器”。然而,在推广初期,这款优秀的国产花卉品种曾一度被误认为是国外育种家选育的杂交品种。这一现象反映出我国花卉产业在文化自信和专业自信方面仍需加强。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相关课程的教师在开学的第一堂课上,便着手建立花卉的文化自信和专业自信。他们通过“中国是世界园林之母”这一课程思政案例,向学生们展示了我国丰富的花卉种质资源。这是每个园艺从业者都应该了解的知识:现代花卉园艺的多彩世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的贡献。正如亨利·威尔逊等“植物猎人”所评价的那样,中国在世界园林贡献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这些案例,课程旨在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自信,提升他们对我国花卉文化的认同感。

此外,课程还强调了国产花卉品种的独特优势和价值。教师通过展示国产花卉品种在适应性、抗逆性及多样性方面的特点,帮助学生认识到国产花卉在园艺市场中的潜力和竞争力。同时,课程还引入了国产花卉品种在国际花卉展览中的获奖案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国产花卉的信心和自豪感。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学生逐渐树立起对国产花卉品种的信心,同时也增强其对我国花卉文化的认同感。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花卉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也为我国花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 延伸第一课课程思政案例课程内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中国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拥有着极为丰富的花卉种质资源。在“中国是世界园林之母”这一课程思政案例中,我们首先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我国花卉种质资源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接着,我们提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在当今花卉市场上,我们看到的许多花卉品种竟然源自国外?这个问题将引导学生进入下一个课程思政案例——“西方‘植物猎人’对我国乃至全世界植物资源的掠夺”。

从17世纪到20世纪近400年历史长河中,有据可查的国外“植物猎人”在中国进行植物活体、标本等采集活动的人员多达316人。这些“植物猎人”对我国宝贵的野生植物资源进行了大规模的采集和盗挖,将无数珍贵的植物品种带到了西方国家。这些被掠夺的植物资源中,包括了诸如月季、百合、杜鹃等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花卉品种。这些花卉品种对西方花卉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学习这个课程思政案例,学生不仅能深刻认识到我国花卉资源的丰富多样,更能深刻感受到西方国家对我国植物资源的掠夺行为。这种历史的回顾和反思,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让他们更加珍惜和保护国家的自然资源。

2.3" 了解我国花卉产业的先驱人物,激发学生对行业的热爱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花卉产业面临着来自西方国家培育的花卉品种的激烈竞争,这些品种以其优良的品质和广泛的市场接受度对我国本土花卉产业构成了巨大的冲击。与此同时,我国的种质资源也遭到了一定程度的掠夺,这对我国花卉产业的长远发展构成了潜在的威胁。然而,在这样的困境中,我国花卉产业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人物代表,他们以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为我国花卉产业的发展和花卉资源的研究及利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其中,吴伯衡和陈俊愉等老师就是这些杰出人物的代表。他们在艰苦的条件下,不畏艰难,致力于花卉科研工作,通过他们的辛勤付出和智慧,为我国花卉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其事迹不仅为我国花卉产业树立了榜样,也为后来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通过详细介绍这些先驱人物的事迹,我们可以激发学生对花卉产业的热爱之情,增强其专业自信心。这些先驱人物的事迹能够让学生们深刻认识到,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推动我国花卉产业的持续发展。

此外,这些先驱人物的爱国精神也是值得学生学习的宝贵财富。他们将个人的事业发展与国家利益紧密结合,以实际行动支持国家的花卉产业发展,展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学习这些先驱人物的精神,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为实现我国花卉产业的自强不息贡献力量。

2.4" 结合花卉的栽培方式及设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在花卉的生产过程中,大多数情况下都需要依赖各种设施来进行高效的栽培。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这一领域,课程团队的教师在设施花卉栽培技术这门课程中,结合了许多实际的花卉栽培案例,向学生详细讲解了在花卉种植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土壤污染、水资源的过度浪费以及其他潜在的生态问题。通过这些实际案例的分析,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还特别强调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课程团队的教师们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培养他们在花卉生产过程中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教师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在花卉栽培过程中采取更加环保的措施,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例如,教师会讲解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如何选择和使用对土壤友好的肥料,以及如何通过改进栽培技术来减少能源消耗等。

此外,课程团队还通过讲解花卉产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专业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还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教师强调,花卉产业不仅能够美化人们的生活环境,还能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地方经济的增长。通过这些讲解,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所学专业对社会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总之,这门课程不仅仅是传授花卉栽培技术,更是通过实际案例和深入分析,培养学生在花卉生产过程中具备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其成为既懂技术又负责任的花卉产业从业者。

2.5" 通过走私花卉案例让学生了解生物入侵知识,提高生物安全理念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国海关在边境的检查工作中频繁地查获了大量非法入境的多肉植物和兰花等植物品种。这些植物不仅可能携带着未知的病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生物安全风险,而且其中一些被走私的多肉多浆植物及兰科植物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和Ⅱ中所列的物种。走私这些植物的行为不仅会对我国的农业产业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还会对我国的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威胁。

在设施花卉栽培技术这门课程中,课程团队的教师结合了这些实际案例,向学生详细介绍了生物入侵的危害性。通过这些案例,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到走私行为不仅扰乱了合法的植物贸易市场,给国内相关产业带来了经济损失,而且非法引入的植物可能会成为外来入侵物种,与本土植物争夺生存空间,从而破坏生态平衡。此外,走私植物可能携带的病原体还可能传播给本土植物,导致农作物病害的发生,进而影响农业生产。

通过这些生动的案例,课程教师们还引导学生关注国家法律法规,强调遵守植物检疫规定的重要性。这样,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到走私植物的危害,还能意识到自己作为公民的责任,从而为保障我国花卉产业的安全和生态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这样的教育,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在未来的实践中积极地参与到维护生态平衡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行动中去。

2.6" 紧跟花卉销售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市场敏锐度

花卉产业不仅在品种更新方面表现出极高的速度,而且其销售方式也在不断地随着社会发展的步伐进行变革。在设施花卉栽培技术这门课程中,课程团队的教师结合了当前花卉销售方式的变革趋势,如线上销售、花卉电商平台及直播销售等多种新兴模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并分析这些新兴销售方式对花卉产业所带来的深远影响。此外,课程还通过分享实际案例以及对花卉销售方式的深入探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市场需求,从而提升自身的竞争力。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花卉栽培的技术知识,还能在实际的市场环境中灵活运用,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2.7" 关注国际花卉产业发展动态,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课程团队积极主动地关注国际花卉产业的最新发展动态,致力于将最新的国际花卉栽培技术和花卉品种引入到课程中。通过详细介绍国际花卉产业的前沿技术和未来发展趋势,课程团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国际花卉市场的实际需求,从而拓宽其国际视野,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全球花卉产业的发展趋势。

2.8" 加强花卉栽培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职业本科教育特别注重实践性教学,尤其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实践环节。因此,在设施花卉栽培技术这门课程中,实践教学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充分体验和掌握实践技能,课程团队投入大量资源和精力,建设了校内设施花卉栽培实训基地。这个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操作机会,使他们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学习。

在实训基地中,学生可以直接参与到各种花卉的栽培过程中,亲手操作,亲身体验。通过这种亲身实践,学生不仅能够深入了解花卉的生长习性,还能掌握各种栽培技术的关键要点。此外,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尝试和改进,从而有效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这种实践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在理论知识上有所收获,更在实际操作中得到了锻炼和提升,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9" 与相关花卉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提升学生的专业竞争力

课程团队积极主动地与花卉企业展开校企合作,深入了解企业对花卉栽培技术的具体需求,以便及时调整和优化课程内容。通过与企业携手合作,共同举办实践课程、实习实训等多样化的项目活动,让学生有机会提前接触和了解真实的职场环境,从而提高职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此外,课程团队还与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培养具备花卉栽培技术的专业人才,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的就业机会,进一步提升其就业竞争力和市场适应能力。

2.10" 加强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课程团队致力于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多种途径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具体措施包括组织各类培训活动,举办教育研讨和现场观摩会,安排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以及与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研究项目。这些举措旨在帮助教师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拓宽知识视野,提高教学能力。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对各种花卉的认知能力,包括不同种类和品种的花卉。他不仅教授学生花卉的栽培技术,还引导学生了解花卉的综合利用方法,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们还密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确保每名学生都能在课程中获得适合自己的学习体验和发展机会。

此外,教师不断更新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互动性和趣味性。通过这些努力,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也大幅增加。

通过上述措施,课程团队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及科研水平,还进一步提升了设施花卉栽培技术课程的整体质量。这门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上都取得了显著进步,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优质和高效的教育体验。

3" 总结与展望

通过上述的教学探索和实践活动,课程团队致力于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设施花卉栽培技术课程紧密地结合起来。这一过程旨在培养学生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和专业自信,激发其爱国精神,提高其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培养其生物安全意识。通过这些努力,希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成为具备高素质、专业技能和深厚家国情怀的人才。这些人才将为我国花卉产业的自强不息和乡村产业的振兴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课程团队将持续深化依托专业教学知识点,对设施花卉栽培技术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要素进行深入挖掘。我们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包括线上与线下教学的有机结合、案例分析教学、以及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以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同时,我们将密切关注花卉行业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将前沿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整合到教学中,以此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设施花卉栽培技术课程的教学探索着重于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旨在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专业自信,激发其爱国情感,同时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并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在花卉栽培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展望未来,课程团队将继续推进课程改革,探索更多创新的教学方法,致力于培育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全面发展的花卉栽培专业人才。我们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出德才兼备的花卉行业精英,为我国花卉产业的繁荣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贡献力量。同时,我们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政治素养和专业技能,为培养优秀花卉专业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这些努力,我们相信能够为我国花卉产业培养出更多具有高素质、专业技能和家国情怀的人才,为实现我国花卉产业的自强和促进乡村产业振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刘锴栋,刘爽,刘晚苟,等.新农科背景下地方院校园林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高教学刊,2023,9(7):129-132.

[2] E.H.威尔逊.中国:世界园林之母:一位博物学家在华西的旅行笔记[M].胡启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

[3] 冯嘉玥,文颖强,赵采平,等.“设施花卉栽培”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9(37):43-44.

[4] 赵琴,王芳.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21(10):179-181.

[5] 洪丽,庞松龄.中国野生花卉的开发及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J].北方园艺,2008(7):108-110.

[6] 包颖,张连忠,付玲.“新农科”建设背景下《花卉学》课程思政建设初探[J].新农业,2022,5(9):79-81.

[7] 黄弄璋,田学辉,罗安红,等.新农科背景下的观赏植物栽培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探讨与实践[J].现代园艺,2021,44(19):183-185.

[8] 曾慧兰,张清华,廖振军,等.园艺专业花卉栽培学课程思政建设与研究[J].现代园艺,2023,46(7):197-199.

猜你喜欢

职业本科新农科课程思政
基于“新农科”发展的《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改革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资源昆虫学》课程教学改革
基于新农科建设背景下的《动物生理学》课程思政建设初探
新农科背景下观赏果树栽培与资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新时代下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潘懋元职业教育思想研究
职业本科和普通本科就业实证研究
面向职业岗位群的测绘工程职业本科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