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网格化管理优化路径探索

2025-02-09丁淑吴正平邱琳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3期
关键词:基层治理乡村治理乡村振兴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变迁,农村网格化管理逐渐成为我国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新策略。创新乡村治理模式,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对于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深远意义,强化网格化管理是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关键路径之一。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该研究以巩留县为例结合相关文献对网格化以及农村网格化管理的定义进行阐释,对农村网格化治理的当前状况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针对我国农村在实施网格化治理过程中所遭遇的挑战,如多元主体参与度不足、信息化发展滞后、网格化队伍构建不规范以及群众认同度偏低等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旨在为我国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网格化管理;乡村治理;巩留县;基层治理

中图分类号:D422"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5)03-0099-04

Abstract: With the changes of the times, rural grid management has gradually become a new strategy in the modernization of primary-level social governance in China. Innovating rural governance models and improving rural governance efficiency are of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social governance systems and governance capabilities. Strengthening grid management is one of the key paths to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rural governance.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his study takes Gongliu County as an exemplar and combines relevant literature to explain the definition of grid and rural grid management, and conducts an in-depth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ural grid governance. In response to the challenges encountered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grid governance in rural areas in China, such as insufficient participation of multiple entities, lagging informatization development, irregular construction of grid teams, and low public recognition. Corresponding optimization paths are proposed, aimed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modernization of rural primary-level social governance in China.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rural grid management; rural governance; Gongliu County; primary-level social governance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村网格化管理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模式,对于乡村治理现代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立足于新发展阶段,审时度势而提出来的战略构想。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3]。当前,农村社区治理领域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对农村网格化管理进行探究,不仅可以进一步扩大学术界网格化管理研究视域,健全社会治理体系也可以对农村网格化管理的研究缺陷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

1" 文献回顾与理论基础

1.1" 网格化

网格化是依据特定条件和需求将区域细分为多个网格,目的在于高效地整合资源。专家指出,在进行划分之前,必须深入理解服务目标与模式,制定分区决策,并依据其特性建立划分标准以提升精确度。网格化的核心目标是将网格与联户单元视为一个统一整体,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其核心在于对信息资源进行管理、调和和整合,以实现区域资源的高效配置,满足公共服务的需求。

1.2" 网格化管理

网格化管理最初在水电管理领域得到应用,显著提升了操作的便捷性。随着社会治理体系的演进,对这一管理方式的研究日益深入。学者们指出,该管理方式依托于计算机网络和电子网格技术,将网络细分为若干子网格,并通过专业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此外,通过动员社会资源,确保了资源的充分利用。从地理学的视角来看,网格化管理依据地区的人口分布、资源状况以及地理特征,选拔了解当地情况的公众参与工作,以便高效地收集数据和解决问题。公共管理领域的学者们认为,网格化管理的核心目的在于服务公众,推动部门间的合作与资源共享,以迅速而高效的方式解决问题,整合资源,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率。

1.3" 农村网格化管理

农村的网格化管理遵循扁平化原则,通过划分多个管理网格并配备相应的网格管理员,以促进多方参与,实现信息共享,从而提升服务的品质。尽管我国的社会治理体系持续优化,但农村地区的“天网”监控系统尚未实现全面覆盖。农村网格化管理的成效,有赖于网格管理员、联户负责人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4]。从组织管理的角度来看,在农村地区网格化管理团队更多地依赖于老党员、村民代表和小组长,因此其人员构成相当复杂。

2" 巩留县农村网格化管理现状

2.1" 巩留县基本县情

巩留县位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东南部,伊犁河上游南侧,靠近天山那拉提山北麓。与新源、尼勒克、伊宁、察布查尔、特克斯以及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和静县接壤。巩留县东部为林海草场,西部为河谷平原,总面积4 528 km2。全县包括2个乡、6个镇以及1个片区党工委,58个村民委员会。

国民经济总体运行良好。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8.74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17亿元,同比增长6.6%;第二产业增加值20.81亿元,同比增长13.2%;第三产业增加值25.76亿元,同比增长2.6%。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通信覆盖率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全县固定电话用户达到0.17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3.84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7.68万户。据抽样调查,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 560元,比上年增加1 905元,比上年增长5.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 389元,比上年增加1 654元,比上年增长8.8%。

2.2" 巩留县农村网格化管理主要做法

构建精细化的责任体系,增强党建工作的领导效能。以党建为核心,研究服务工作凝聚人心的网格化管理。整合资源,形成乡镇至村(社区)的三级组织架构。细化462个网格为2 658个联户单元,优化工作机制,促进网格间协调联动,实施“信息员、小组长、党支部书记”工作模式。组建兼职信息员队伍,纳入在职党员、志愿者等,协助党组织执行任务。

激发服务创新思维,增强基层组织的号召力。深化大党委工作机制,确保党建服务和“双报到双积分”管理制度执行。以主题党日活动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核心,通过党员“三亮”手段,建立以党员为主、志愿者为辅的宣传队伍,宣传乡村环境卫生、精神文明、法治教育和生态环保等任务,将基层党建政治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探索“派单”和“接单”工作模式,实现双向认领、服务、考核,将多元化服务延伸至群众家门口。

充分利用各类人才资源,提升民众的凝聚力。建立10个党群服务中心和15个服务站,提供一站式服务。邀请社区干部和司法调解员参与调解和法律援助,构建协调联动机制。此外,与法院、公安、消防合作,开展法治教育,以提高民众法治意识。举办家庭故事分享会,评选“最美家庭”等,以此宣传正面事迹,推动文明建设的进程。

3" 巩留县农村网格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多元主体参与水平不高

网格化管理过程中,多元主体参与才能发挥网格化管理的优势,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最终达到理想的社会治理目的。巩留县农村社区在实施网格化管理过程中,过于重视结构划分和数据处理,而忽视了培养群众参与热情以及建设公益文化环境的必要性[5]。

居民的参与意识不强。习惯于依赖政府处理各类事务,缺乏对集体事务的关注和积极性[6]。在需要群众参与的情况下,部分居民常以工作或家庭事务繁忙为由,回避承担社会责任。多数村民认为国家和社区的工作应由政府及村干部负责,这导致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人手往往显得不足,社区干部不得不依赖党员解决问题。

网格化管理权责分配不当。在农村网格化管理体系中,党委和政府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由于管理任务的繁重性和突发性,单凭政府之力难以实现高效管理[7]。因此,必须动员多方参与,共同推动农村网格治理的协同效应。

3.2" 信息化滞后,技术支撑不到位

信息技术应用初级化。当前,农村网格化管理的信息平台建设较为落后,农村网格化治理中试图将信息整合和共享,以达到更为智能的服务水平[8]。网格员在使用视频、语音等多种方式向相关部门汇报问题时,信息传递的延迟有时会导致问题和需求未得到及时关注。此外,网格员在处理社区事务时,须同时进行线上和线下的报告工作,无形中增加了工作量,信息化管理的潜在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信息壁垒。信息平台的建立促进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从而提高服务质量。当前农村网格化管理缺乏高学历专业人员对信息平台进行更新,信息资源的共享滞后,制约现代化网格管理的进程,部门之间因为信息不畅通而导致沟通、决策和执行出现障碍,影响服务效率[9]。

3.3" 网格化管理队伍建设不规范

目前,农村人才引进机制不完善,管理人员业务能力尚在提升,农村网格化建设进展缓慢[10]。多数网格员由村“两委”成员兼任,由于缺乏规范的选拔程序,他们同时肩负多项职责,难以全身心投入到网格化管理工作中。此外,网格化管理员的薪酬水平偏低,导致人员更迭频繁,这对网格化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造成了不利影响。

农村的网格化工作人员面临着教育程度较低、信息技术熟练度不足和薪酬待遇不高的问题,这使得他们很难跟上信息化的步伐。在日常工作涉及处理大量报表和统计数据,若缺乏信息化知识,信息上传的不及时性可能会对工作进度产生不利影响。尽管在一些农村地区已经开始实行标准化的招聘考试程序,但如何有效地保留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依然是农村网格化管理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3.4" 群众认可度低

网格化管理的宣传力度不够。随着时代的发展,网格化管理的职责也在不断演变。但是,很多网格管理者,对其目标还没有清晰的认识。不少人还停留在“秩序维护”和“管理”的概念上。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存在着管理高于服务、管理突出服务相对边缘化等问题。因此,在网格化管理中,网格长更多地是起到“责任者”的作用。在实施网格化管理过程中,过分强调管理的完整性和防范措施。这就造成了网格化管理观念的缺失,服务精神的弱化,进而影响到网格化管理整体效果的提高。

网格员问题处理不及时。农村社区的网格人员数量有限,加之工作负担沉重,导致其工作积极性不高。尽管网格化治理模式已取得一定进展,民众的参与度有所提升,但其参与的热情和认可度仍旧偏低。网格化管理强调公众的共同参与,村民的积极参与将更具深远意义。

4" 农村网格化管理路径探索

4.1" 培育多元参与意识,提升合作治理水平

完成多元主体角色定位。农村网格化管理的实施须明确各参与方的职责,以促进其积极投入。政府应承担主导角色,增进部门间的协作,并与基层紧密联系,推动各职能部门利用行业资源,确保基层单位的顺畅运作[11]。同时,应加强群众自治,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将部分管理权限下放至社区层面,从而使政府能够更加专注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激发居民参与治理的意识和能力。在农村社区网格化管理过程中,居民是最重要的参与主体。为保证其积极的参与度,强化宣传教育,提升居民对网格化管理的认同感与信任度。通过微信群、广播、公示栏等媒介引导居民参与,同时借助社区活动场所及文化活动的开展,挖掘本地人才资源,培育居民的自律精神,营造一个积极主动参与社区治理的良好氛围。

4.2" 推进技术运用,强化农村网格化管理技术支撑

促进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的网格化管理领域,旨在提升管理效率和居民的参与程度[12]。对信息基础设施进行更新和升级,确保硬件和软件均达到高性能标准。构建一个完善的信息化服务体系,涵盖维护监控以及移动终端设备的管理。同时,加强网格工作人员在信息化方面的培训,以增强他们在操作和维护数字化平台方面的技能,推动信息平台的创新与进步,确保提供高质量的信息化服务。

构建信息共享平台。信息化平台融合创新管理理念与信息化共享机制,确保多方协同和数据整合。通过采用标准化的大数据平台,并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突破了信息交流的障碍,深入挖掘了数据之间的关联性,构建高效的跨平台数据交流系统。这不仅提升信息传输的效率,还显著增强网格化管理的服务效能。

推进“互联网+网格”管理模式。以该模式为基石,社区居民得以通过网络平台参与社区事务,实现信息的共享。借助数字技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优化社会治理环境,推动农村地区的网格化管理进程。

4.3" 强化网格员队伍建设,健全网格员培养机制

选优配强网格化工作人员。选拔杰出人才以强化农村社区网格化工作队伍,对于提升网格化管理效能至关重要。构建有效的人才吸引机制,通过公开招考方式吸纳具备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的人才[13]。同时,积极鼓励年轻一代及大学生参与其中,用他们的计算机技能和创新潜能为网格化管理注入新的活力。

加强网格分类培训力度。网格员在上级部门与居民之间发挥着桥梁作用,为了强化基层社会治理研究,提升网格员及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组建专业团队优化服务理念和提升业务技能,以便及时应对新出现的问题。通过定期组织培训,征求网格员对于培训内容和方法的反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增强培训成效并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14]。

健全激励机制,考核评价“去主观化”。通过乡镇评估、民意调研和工作表现等多方面,对网格员实行月度、季度和年度的评估。基层政府每月评估网格员工作并公开结果,将评估结果作为网格化工作考核的依据。

4.4" 培育居民自治机制,畅通民情民意反馈渠道

确保公众意见得以顺畅表达。社区通过微信公众号、民生热线、政府官网等多种渠道发布政策、生活资讯及服务指导信息。鼓励居民交流信息、提出建议、反馈问题,职能部门和网格管理员应迅速响应需求。

推行积分激励机制以促进居民参与社区建设。政府应构建有效的激励体系,居民通过参与网格化任务、提出问题反馈以及提供线索等方式,可累积积分,而这些积分可用于兑换日常生活用品[15]。对于在社区管理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居民,通过官方媒介对其事迹进行宣传,以此提升公众参与和监督的意识。

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工作。完善农村地区的网格化民主制度及其操作流程,以提高居民自我管理的效率[16]。通过党组织和党员引领网格化管理,定期组织座谈会,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反馈,从而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并促进农村网格化管理的现代化进程。

5" 结束语

在对农村网格化管理进行深入研究后,我们揭示了若干问题,包括多元主体参与度不足、信息化发展滞后、网格化管理队伍构建不规范以及群众认同度偏低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包括提升多元参与意识、推进技术应用、加强网格员队伍建设以及培育居民自治机制。

网格化管理作为一种社会治理改革的创新手段,借助信息技术的即时性,有效解决社区问题,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传统的社区管理模式已不再适宜,因此必须推动新型社区建设的进程。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实行农村网格化管理对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宋岩,吴秋寒.中央1号文件:全国各级政府要编制乡村振兴战略[C]//陕西金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国家部委系统智库机构国合华夏城市规划研究院.新时代学刊2018年第1辑(总第1卷).国合华夏城市规划研究院,2018:1.

[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EB/OL].https://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

[3]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EB/OL].https://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4] 任宇松.新蒲新区新舟镇农村网格化管理优化路径研究[D].贵阳:贵州财经大学,2022.

[5] 卢彩.农村社区网格化治理中多元主体协同共治之道[J].农村·农业·农民(A版),2023(11):34-36.

[6] 梁崇.网格化管理中多元社会主体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难题与破解——以K市为例[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3,35(4):38-43.

[7]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J].新农村,2019(9):3-4.

[8] 张莺歌.乡村基层网格化治理存在的困境与原因分析——以H省X县为例[J].乡村论丛,2022(6):67-74.

[9] 赵佳璐.农村网格化治理问题与优化路径探析——以天津市武清区为例[J].村委主任,2022(11):28-31.

[10] 方小艺.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网格化管理研究——以漳州市X区为例[J].四川农业科技,2023(6):81-84.

[11] 王同昌.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的实践路径[J].学习论坛,2023(1):53-60.

[12] 李凤.技术治理如何影响乡村自治:基于村庄网格化治理的反思[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24,26(1):24-32.

[13] 于豆豆.舟山市农村网格化治理的有效性评价及优化策略研究[D].舟山:浙江海洋大学,2023.

[14] 付琳.农村社区网格化管理绩效评价研究[D].舟山:浙江海洋大学,2023.

[15] 李颖.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治理机制创新研究——以B市M乡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34(13):141-144.

[16] 刘伟,王柏秀.村组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进路与逻辑[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3(2):38-45.

猜你喜欢

基层治理乡村治理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一个高中生眼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经济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民间组织发展对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影响
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履行监督责任的问题与对策
党组织怎样下好“基层治理”这盘棋
宋代民间社团对基层社会治理影响几何
国内关于乡村治理理论研究综述
基于乡村治理思维的精准扶贫思考
乡村治理与民间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