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策略研究

2025-02-08范思鼎魏少婧

新闻世界 2025年1期
关键词:国际传播城市形象

【摘" "要】新时代如何通过国际传播,讲好中国故事,创新城市形象?武汉广播电视台精品短视频品牌“映像武汉”创立伊始,便通过高质量的内容创新策略,提升了该品牌的国际传播力,为国际社会深入理解中国的发展成就和文化底蕴搭建了桥梁。面对传媒市场的诸多挑战,未来“映像武汉”须从内容创新与技术应用双管齐下,深化全球视野中的本土故事讲述,进一步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武汉城市品牌形象。

【关键词】映像武汉;国际传播;城市形象;武汉电视台

【基金项目】本文为武汉东湖学院2024年校青年基金项目《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策略研究——以“映像武汉”为例》(项目编号:2024dhsk047)成果。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武汉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快速发展。如何全方位展示这座城市的多元化特质和充满活力的形象,成了武汉的重要任务。武汉广播电视台精品短视频品牌“映像武汉”的创立正是基于武汉城市影响力及文化自信不断提升的大背景,其目标就是利用高质量的短视频内容,向全球展现武汉的现代化轨迹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自推出以来,“映像武汉”迅速崛起为一个广受欢迎的媒体品牌。它通过整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的传播优势,成功塑造了充满活力、包容多元的武汉城市形象,显著提高了武汉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还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一、打造城市新名片:“映像武汉”的诞生与发展

“映像武汉”这一精品短视频品牌由武汉广播电视台创立,目的是借助高质量短视频,面向全球,全方位推广武汉城市形象,旨在全面展示武汉在新时代的都市特色、丰富的文化历史以及居民的日常生活。该品牌突出展现了武汉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与深远变革,向世界展示了该城市的独特魅力与精神面貌。

自“映像武汉”品牌创立以来,其发展迅速,引人瞩目。目前,该项目已推出300多条精品短视频,总观看量超过10亿。内容方面,“映像武汉”推出了多个引人入胜的主题,如深情描绘城市生态的《把湿地写在武汉的名字里》,展示都市时尚的《穿一座城》,以及展现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戏说武汉》和贴近民生的《人间烟火》等。这些短视频不仅在国内各大平台获得显著传播效果,在Facebook、X(原推特)、YouTube等国际社交媒体平台上也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通过这些短视频,海内外观众对武汉这座城市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视频中广泛使用了航拍技术、微电影格式、智能配音和创意动画等新媒体技术,不仅生动地展示了武汉的城市精神,也传达了该城市独有的文化魅力,成为连接武汉与世界的桥梁。

“映像武汉”不仅注重视频制作的高品质和深刻的文化含义,还通过与政府、企业、高等院校、社会组织及影视机构等的合作,构建了一个综合性的品牌。该品牌不仅是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也是文化创意产业与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

二、内容生产策略:“映像武汉”的创新驱动

(一)选题策划:精准把握话题,展现城市魅力

在“映像武汉”的内容创作中,选题策划是至关重要的环节。这不仅关乎话题的选择,还涉及如何将这些话题与武汉的城市精神和文化特色结合,以此吸引观众并传递深层次的信息。

首先,“映像武汉”在选题上追求与武汉城市特色的紧密结合。例如,短视频《把湿地写在武汉的名字里》生动地展现了武汉作为“国际湿地城市”的自然美景和生态意识。该片中,W代表着水和湿地,展现了165条河流和166个湖泊构成的壮丽景观;U体现了武汉作为全球唯一人口超千万的“国际湿地城市”的独特性;H代表着栖息地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A象征着多样的野生动物,包括413种野生动物,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0种;N代表着自然与生态,强调了武汉在生态保护方面的努力和成就​​。

其次,选题策划强调情感共鸣和故事性。《穿一座城》通过12座长江大桥和11座汉水桥,讲述了武汉人与城市的亲密关系。这些桥梁不仅是城市的交通枢纽,也是文化和情感的纽带。短片中描述的“挺拔的线条像诗句”“桥下是澎湃江湖,桥上是生活浪潮”,以及“烟花时节,目送碧空天际”的描写,生动展现了武汉桥梁的美学和情感价值。

此外,“映像武汉”在选题策划上还注重创新和多元化。《鸟之城》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它展示了武汉丰富的鸟类资源和美丽的自然风光,如墨水湖的苍鹭、杨春湖的苇莺、青山公园的红头长尾山雀、汉口江滩的大斑啄木鸟等。该视频通过展现这些鸟类在湖泊、河滩、公园中的生活状态,传递了武汉生态友好的城市形象。

通过这样的选题策划,不仅让每个作品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强烈的吸引力,也有效地提升了“映像武汉”品牌的认知度和影响力,成为展现武汉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这种策略让“映像武汉”不仅仅是一个短视频品牌,更是武汉城市文化和精神的传播者。

(二)叙事技巧:创新表达,讲述城市故事

“映像武汉”推出的作品在叙事技巧方面体现出创新性和独特性,不仅依靠视觉故事的讲述吸引观众,更巧妙地将武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融入其中。例如,它在展现武汉城市风貌的同时,也传达了居民对这座城市深厚的感情和归属感。这种结合视觉美感和深层情感的叙事方法,让观众在欣赏视频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武汉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和精神内核。

以《穿一座城》为例,这部作品通过对武汉桥梁的描绘,创造性地展现了城市的生活节奏和市民的情感体验。诗意般的叙述方式,如“挺拔的线条像诗句,书写在三镇之间”,将武汉的城市景观转化为一种生动的叙事,让观众感受到城市的活力和魅力。

《里份改造》则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人物故事,如陈鹏对同兴里的情感依恋,展示了老武汉里份的变迁和现代化进程。陈鹏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武汉人,他对这片土地有着特别的依恋。他不仅看到了破旧砖瓦上的青苔,还看到了潜藏其中的生命力和历史韵味。通过自己的设计,陈鹏希望用直观的方式记载下老里份的记忆,传递老武汉的原汁原味。他的执着和热爱,不仅改造了同兴里的老房子,也为其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和时尚元素。这种叙事方式,使得观众能够从一个更贴近生活的角度,理解和感受城市的发展与变化。

“映像武汉”在叙事技巧上的创新不仅在于内容的选择,还在于如何将这些内容通过影像和文字巧妙地编织成引人入胜的故事。它通过这种方式,成功地将武汉的城市故事以一种新颖且富有感染力的形式传达给了观众,提升了作品的吸引力和传播效果。

(三)视觉设计:艺术呈现,增强传播效果

在现代媒体传播中,视觉设计不仅是艺术的呈现,更是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的重要桥梁。根据传播学理论,视觉符号是传递信息最直观、最高效的方式之一。[1]在“映像武汉”的作品的视觉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理论的生动应用。

在《在武汉看世界》中,通过对武汉本土建筑与世界著名地标的视觉“变身”对比,如汉口水塔与比萨斜塔的融合,武汉绿地中心与迪拜哈利法塔的映射,以及琴台大剧院和悉尼歌剧院的对话,不仅展现了武汉的国际视野,也彰显了这座城市的现代化面貌与文化自信。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看,“映像武汉”使用了具有强烈文化象征意义的图像,这种视觉符号的创新运用,不仅增强了信息的传播力度,也丰富了受众的解读空间。

此外,从《爱上武汉的10个理由》中精致细腻的画面可见,无论是都市的天际线,还是自然的湿地风光,均通过高品质的摄影技术和后期处理,展现出武汉的美丽景致和生动活力。每一幅图像都是一种语言,承载着特定的文化语境和意义。在“映像武汉”的作品中,色彩的运用、构图的安排以及图像与文字的结合,都体现了图像语言的多维度表达能力,增强了短片的叙事深度和感染力。它不仅仅提供了视觉的享受,更是对武汉人文风情的一种深刻表达。

在《把湿地写在武汉的名字里》这部作品中,通过大面积的湿地生态画面,配以大胆鲜明的字体设计,不仅传递了武汉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和成就,也展示了武汉作为生态城市的独特魅力。字体与背景的融合,以及文字与画面的交互,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如“W也代表Wetland(湿地)”,巧妙地将武汉的首字母与环境保护的主题联系起来。这充分说明,“映像武汉”在设计上考虑到了目标受众的审美习惯和文化背景,这使得其作品能够跨越文化界限,触达更广泛的受众群体,实现了从本土到全球的视觉传播。

三、传播运营策略:“映像武汉”的国际影响力分析

(一)国际传播成效

自“映像武汉”平台上线以来,通过不断创作优秀作品,其在国际传播中的影响力显著提升。截至目前,平台的全网粉丝已超550万,短视频作品在央媒及国内外各大平台上发布,全网观看总量超过10亿。特别是如《穿一座城》等作品在Facebook, YouTube, X(原推特)等海外平台发布,取得了近50万的浏览量,显示出其作品具有广泛的国际吸引力和传播潜力。此外,与中国日报共同成立的长江国际传播中心(CICC),进一步拓宽了其国际传播渠道,利用短视频在全球范围内讲述武汉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现了“映像武汉”在增强文化自信、塑造城市国际形象方面的实力。

(二)文化交流成效

“映像武汉”在推动文化交流方面成效显著。其通过创作与传播精品短视频,成功将武汉的城市形象和中国文化传递给了全球受众。例如,《烟火人间》系列,不仅展示了武汉人的日常生活,还致力于向观众展示富有魅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每集的双语版本通过海外平台发布,有效推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了文化的国际交流和理解。同时,“映像武汉”与国际传播平台的合作,如CGTN法语频道的春节特别节目武汉专场,通过引用“映像武汉”创制的短视频,向世界展示了武汉的多元面貌,进一步加强了国际社会对武汉及中国文化的兴趣和认同。这种跨文化的传播策略不仅提升了武汉的国际形象,也为世界了解真实、立体的中国开辟了新窗口,展现了“映像武汉”在文化交流方面的显著成效。

四、未来发展策略:构建新时代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路径

(一)策略性视角下“映像武汉”的成功要素

“映像武汉”成功的关键要素包括创新的内容创作策略、有效的视觉设计手法以及深入的文化传播实践。平台通过精心策划的选题、多样化的叙事技巧和吸引眼球的视觉效果,成功地将武汉的城市故事和文化特色传达给了国内外观众。在内容创作方面,“映像武汉”始终坚持“小切口、大主题”的创作理念,通过生动具体的故事展现城市精神与文化内涵。同时,通过与多个平台的合作,以及在国际传播中的积极探索,显著提升了武汉的国际形象和影响力。

跨文化传播中的语言障碍、文化认知差异以及受众接受习惯的不同,都给国际传播带来了挑战。为克服这些挑战,“映像武汉”采取了多语种传播、内容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以及强化与国际传播机构的合作等策略与措施。通过建立多层次的国际传播渠道,确保内容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需求。这些经验不仅对“映像武汉”本身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其他类似项目在国际领域的传播提供了参考。

(二)策略优化与国际传播路径拓展

基于“映像武汉”目前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其未来发展路径应聚焦于进一步提升内容创作的质量和多样性。在保持与本土文化紧密结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国际化表达方式,使内容更具吸引力。重点关注全球共通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念,通过构建故事主题建立文化共鸣。同时,加强与国际传播平台的合作,扩大作品的国际影响力,使之成为中国文化对外交流的重要载体。

未来,“映像武汉”还应加大对新技术的运用,如AR/VR、人工智能等,以创新形式吸引全球年轻受众,提升传播的互动性和体验性。例如,可以开发AR城市导览体验,让海外受众通过手机就能“漫步武汉”;利用AI技术实现更智能的内容分发和用户互动。此外,还需深化对国际传播策略的研究,例如探索跨文化沟通中的共性和差异,优化内容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呈现方式,[2]建立更加系统化和专业化的国际传播评估体系,以实现更广泛、更深入的国际影响。在传播渠道方面,应进一步拓展与国外媒体的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内容互换机制,扩大传播覆盖面。

五、结语

在本文中,我们不仅探索了“映像武汉”这一精品短视频品牌的创新实践,更深入地剖析了其在国际传播中的深远意义。首先,在数字化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成为每一个城市和传媒机构都需要思考的课题。“映像武汉”通过短视频等新媒体形式,成功地将地方故事嵌入国际话语体系,为我国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其次,“映像武汉”品牌的成功实践,为我国传媒业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利用新技术和创新思维,推动文化的国际传播和交流的创新之路。未来,我们期待更多类似“映像武汉”的品牌,在国际传播中展现中国的多彩面貌,增进全球对中国的理解和认知。

注释:

[1]李赫男.中国电影海报的视觉符号与受众认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2]方毅,王宇.探究新媒体语境下广播电视的战略转型[J].西部广播电视,2023(22):74-77.

(作者:范思鼎,武汉东湖学院专任教师;魏少婧,武汉广播电视台新媒体·国际频道总监助理)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国际传播城市形象
城市形象动漫宣传片的开发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镜中武汉:城市形象的传播与认同
刍议沈阳城市形象与效益
世界新格局下中国武术国际传播方略研究
新时期长征精神国际传播要素分析
全球化与国际传播:媒体与公民的世界性互动
促进汉语国际传播的十项策略
我国电视纪录片国际传播的路径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
2015年《第一财经周刊》“新一线”栏目的城市形象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