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涉农高校阅读推广引导农科学生高质量阅读的路径研究

2025-02-01李伟鸿李煦曾建英曹小宇梁芳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1期
关键词:阅读推广

摘" 要:阅读推广是涉农高校图书馆的主流服务,对引导农科学生高质量阅读,有效利用图书馆,推动阅读推广主体、客体新知识生产均有重要作用。该文通过文献梳析,阐述农科学生高质量阅读存在的问题,基于阅读推广构建农科学生高质量阅读模型,提出阅读推广引导农科学生高质量阅读的有效路径,运用实证案例论证涉农高校阅读推广引导农科学生高质量阅读的路径有效可行,为涉农高校阅读推广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阅读推广;阅读推广人;农科学生;高质量阅读;新知识生产能力

中图分类号:G250"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5)01-0040-05

Abstract: Reading promotion is the mainstream service of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libraries.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guiding agricultural students to read with high quality, effectively utilizing libraries, and promoting the production of new knowledge for reading promotion subjects and objects.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and analysi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high-quality reading for agricultural students. Based on reading promotion, a high-quality reading model for agricultural students is constructed, and an effective path for reading promotion to guide high-quality reading among agricultural students is proposed. Empirical cases are used to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and feasibility of reading promotion 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thus providing reference and inspiration for reading promotion work 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Keywords: reading promotion; reading promoter; agricultural student; high-quality reading; new knowledge production capabilities

从人类阅读史来看,阅读的发展历程本身就是一部技术史,每次迭代都离不开科技创新,数字技术迅猛发展将我们带入到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并存的时代。各类图书馆通过精心策划阅读推广服务,将读者用户的注意力从海量馆藏引导到小范围有吸引力的馆藏[1],促进读者通过阅读获取知识、产生情绪价值及生产新知识,这个过程被图书馆业界称为阅读推广。阅读推广是具备教育性、干预性的阅读服务[2],是连接阅读推广主体和客体的桥梁,这个桥梁可以有无穷多的创新,但宗旨是根据印度图书馆学专家阮冈纳赞的《图书馆学五定律》:为文献找读者,为读者找文献[3]。阅读推广如何引导农科学生高质量阅读,构建完善的个人知识体系,提升个人新知识生产能力,增进馆藏利用是当下涉农高校图书馆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 涉农高校阅读推广引导农科学生高质量阅读相关研究

阅读推广研究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应用领域,作者以“阅读推广”为检索主题,在中国知网中检索到20 663条数据,阅读推广研究成果颇丰,研究成果多集中在阅读推广模式、路径、策略和活动等方面;而以“SU=阅读推广+高质量阅读”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中仅检索到19条数据,这提醒业界人士不仅要研究推广还要研究阅读,尤其是高质量阅读。当下数智化赋能阅读,各种在线阅读平台、电子书、有声书等新型阅读载体突破时空限制为读者提供了“看”“听”“写”“诵”“绘”“分享”等多功能、多视角、个性化和精准化的阅读体验,同时社交媒体、即时通信和快速消费内容也深刻地影响着农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他们越来越难以保持长时间的专注阅读,涉农高校阅读推广应引导农科学生“高质量阅读”[4],实现阅读内容、阅读方式和阅读效果三维高质量。为培养农科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就要强化阅读教育,借鉴朱永新[5]提出的“新阅读”理念,付勃达等[6]在研究中指出,“新教育阅读”观在“共生效应”指引下,探索并实践了“共读、共写、共同生活,致力拥有共同语言、共同价值、共同愿景”的新时代内容。涉农高校阅读推广给予农科学生优质的阅读资源与阅读指导,并从“致知”“致用”“致远”共发展的角度,借助阅读帮助他们构建完善的个体知识体系,进而拓展人生的厚度。这些研究表明,阅读推广工作在提升农科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未来应进一步加强涉农高校阅读推广引导农科学生高质量阅读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创新推广模式和路径,更好地满足学生阅读需求并促进校书香建设。

2" 农科学生高质量阅读现实困境

农科学生高质量阅读是农科学生通过高质量阅读追求知识深度与广度的学习方式,也可以说是一种综合性的阅读方式。它涵盖了目标明确性阅读、深度理解与思考、主动提问与探究、批判性思维训练、新知识生产、知识体系构建、情感共鸣与价值观、阅读习惯与方法以及持续学习与反馈等多个方面。在实际操作中,农科学生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难以实现高质量阅读目标。

2.1" 阅读时、空环境局限

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便捷把农科学生的时间分割成无数个碎片。他们频繁地切换于社交媒体、短视频、即时通信等应用之间,导致难以有整块的时间进行深度阅读。这种碎片化阅读时间不仅影响了阅读的连贯性和深度,也削弱了农科学生对复杂问题的思考能力。

阅读物理空间氛围营造不够。一方面,学校在推广阅读文化、营造阅读环境方面做得不够,如图书馆设施存在普遍老化现象,难以满足当代农科学生多样化需求;另一方面,学生之间缺乏阅读交流和分享的机制。这使得许多农科学生难以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和价值,也难以形成持久的阅读习惯。

2.2" 阅读资源局限

图书馆等传统阅读场所文献资源更新慢、某些有需求的文献采选缺失,如涉农高校图书馆普遍不购买教材,但当下农科学生自学对不同学科教材有大量的需求。虽然互联网为农科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源,但并非所有资源都是高质量或免费的,部分农科学生可能由于经济条件、信息技术限制或地域差异等原因,无法接触到优质的阅读资源。另外,纸质书、电子书、有声书和在线课程等多模态阅读载体在品质上参差不齐。一些电子书平台存在内容质量不高、排版混乱等问题;有声书则可能因朗读者水平差异而影响阅读体验;在线课程虽然便捷,但往往缺乏深度探讨和互动环节。这些因素都影响了农科学生高质量阅读的效果。

2.3" 信息筛选困扰

互联网发展为农科学生提供了海量的阅读资源,但同时也带来了信息筛选的困扰。在信息海洋中,如何快速准确地找到有价值的阅读材料,成为农科学生面临的一大难题。信息素养不足、过度依赖搜索引擎和推荐算法,可能导致农科学生陷入信息茧房,只关注与自己兴趣或专业相关的内容,忽视了更广泛的知识领域。

2.4" 阅读内容功利化

受就业压力和社会竞争的影响,许多农科学生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往往带有明显的功利性。他们更倾向于阅读与专业考试、求职相关的书籍和资料,而忽视了人文社科、哲学艺术等能够滋养心灵的书籍。这种功利化的阅读倾向,虽然能在短期内满足特定需求,但长期来看容易导致知识结构单一和思想贫瘠。

3" 构建基于阅读推广引导农科学生高质量阅读模型

构建基于阅读推广引导农科学生高质量阅读模型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旨在通过有效的阅读推广策略,引导农科学生高质量阅读,提升阅读效果。作者基于多维度思考构建了涉农高校阅读推广引导农科学生高质量阅读模型(图1)。

争取政府和学校的政策支持,为涉农高校阅读推广提供政策、资金、技术和资源保障,用稳定的文献保障率、先进的信息技术、优质阅读服务营造良好的高质量阅读环境。

建立相对独立的阅读推广部门,组织专业阅读推广人,本着以农科学生为中心的原则,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围绕阅读实际需求做专业阅读推广服务,除文献精准推送、导读外,围绕提高农科学生阅读素养发力,如开设阅读素养、信息素养、学术研究表达、文化类通识课程或讲座等。

阅读推广主体指导农科学生高质量阅读这个过程是师生双方知识融合与互补、共同进步的过程,促进学生以采集、汲取知识形成个人知识体系,搭建好个人专业和兴趣知识框架,有效提升了个人新知识生产能力。农科学生阅读情况及时反馈给阅读推广人,反过来又促进阅读推广主体知识资源更新迭代。

4" 实现阅读推广引导高质量阅读的路径

4.1" 营造高质量阅读环境

涉农高校的高质量阅读环境分物理环境和线上环境。物理环境旨在于细节精心雕琢实体空间。打造空气清新、光线柔和、色彩淡雅和凸显农科特色的宽敞阅读空间,配有舒适的桌椅并加上绿植点缀,以标语、海报、展览等方式给予读者视觉阅读渲染,让读者五官和身体都舒适、放松。线上高质量阅读环境应该是生态的,汇聚海量数字阅读资源,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探索利用VR和AR技术为阅读带来沉浸式体验,如虚拟图书馆、历史场景重现等,使阅读更加生动有趣。另有个性化推荐系统精准匹配兴趣。线上互动交流平台能给予读者间思想碰撞,跨平台无缝阅读打破界限,营造浓厚阅读氛围,共享知识盛宴。

4.2" 加工、整合、组织农学学科高质量阅读资源

阅读推广资源就载体形式分为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两类,在保障学科种类齐全和总量达标的同时,做好文献的加工、整合、组织有助于高质量阅读。农科专业阅读文献加工、整合、组织更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它要求阅读推广主体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敏锐的信息意识和高效的文献信息处理能力的同时还具备良好的农学学科知识功底,把分散性文献信息资源通过系统收集筛选某个主题文献、分类整理资料、摘要与关键词提取、标注与索引编制、内容分析提炼、图表与数据整理、交叉引用设置以及成果汇总与发布等步骤来完成文献加工、整合、组织工作,为农科学生学习、研究提供有力的高质量阅读文献支持。

4.3" 涉农高校阅读推广人培育

涉农高校阅读推广人培育是推进高质量阅读的前提条件之一,可通过系统培训、实践锻炼、学习交流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训内容包括阅读学基础理论、阅读方法与技巧、图书分类与鉴赏、阅读推广策略与技巧及农学学科相关知识等。同时,鼓励阅读推广人积极参与各类阅读活动,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

4.3.1" 阅读能力

阅读推广人要广泛阅读各类书籍,包括文学、科学、历史、哲学和农学等多个领域,以建立深厚的阅读基础,使自己具备优秀的阅读理解和感知能力,能够深入理解书籍内容,把握作者意图,同时能够感知到书籍中的情感、思想等深层次信息。

4.3.2" 策划与组织能力

阅读推广人能运用所学的阅读知识,设计适应农科学生群体的阅读活动,如读书会、讲座、展览和农科阅读实践等;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能有效协调各方资源,确保阅读活动的顺利进行,包括场地安排、人员调配、物资准备等。

4.3.3" 表达能力

一是具备优秀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能够清晰、准确地传达阅读推广的理念和书籍的内容,激发听众的阅读兴趣。二是具备身体语言表达能力。通过适当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辅助表达,增强表达效果,与听众建立良好的沟通。

4.3.4" 图书分类与鉴赏能力

阅读推广人不仅要具备图书分类能力,了解图书的分类体系,能够快速准确地为书籍进行分类,便于读者查找和借阅,还要具备图书鉴赏能力,具备较高的审美水平和鉴赏能力,能够推荐适合不同读者需求的优秀图书,引导读者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3.5" 沟通与协调能力

沟通能力是阅读推广人与读者、作者、出版社等各方进行有效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反馈,及时调整阅读推广策略的必备能力。同时他们也要具备较好的协调能力,在处理阅读推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时,能够协调各方利益,达成共识,推动问题的解决。

4.3.6" 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新知识生产的驱动力和源泉。培育阅读推广人创新意识,激发个体或组织对新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促使其不断探索未知领域,对发现新知识点和理论具有重要意义。一是促进阅读推广人不断尝试新阅读推广方式和手段,如利用社交媒体、网络平台等新媒体工具进行阅读推广。二是能促进其知识的融合与重构,创新意识具有明确目标和价值指向性,引导农科学生关注并解决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问题,从而推动新知识在特定方向上的创造。

4.4" 阅读素养指导能力

第一,促进读者掌握时间管理方法,引导读者合理规划阅读时间,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第二,通过课程或培训使读者掌握阅读技巧,如教授阅读技巧,如快速阅读、精读、批判性思维等。第三,精选阅读材料,选择权威、经典或紧跟时代脉搏的书籍,确保阅读内容的质量与价值。第四,深度理解策略,采用主动阅读、批判性思维等方法,深入理解书籍内涵,构建知识框架。第五,高效阅读技巧,掌握速读、精读结合技巧,利用笔记、思维导图等工具,提升阅读效率与记忆力。

4.5" 培养农科学生新知识生产能力

涉农高校阅读推广人通过构建适合农科学生的阅读环境、精选阅读内容、推送深度阅读方法、培养批判性思维、跨学科知识融合、营造学生阅读实践与知识输出机会,推动农科学生积极参与学术交流、追求创新成果产出8个方面的服务,培养农科学生提升阅读素养和创新能力,实现新知识生产。

4.6" 阅读推广宣传与评估能力

4.6.1" 阅读推广宣传

阅读推广宣传是吸引公众关注、激发阅读兴趣的重要手段。阅读推广人要掌握推广优秀阅读资源和阅读方法线上线下混合宣传方式。线上利用社交媒体(如微信、微博、抖音等)、图书馆官网、数字图书馆等平台发布阅读推广信息,包括活动预告、图书推荐、阅读技巧分享等。通过制作吸引人的海报、视频和图文等内容,增加曝光度和互动性;线下在图书馆、书店、社区等公共场所设置宣传展板、海报,发放宣传册和书签等物料,组织现场宣传活动,如阅读讲座、签售会、阅读马拉松等吸引读者参与,还可以与学校、企事业单位、媒体等建立合作关系,进行联合宣传,共同开展阅读推广活动。

4.6.2" 阅读推广评估

阅读推广评估是了解活动效果、优化活动方案的重要途径。评估应全面、客观,以数据为依据。第一,确定评估目标,了解阅读推广活动的参与度、满意度和影响力。分析活动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未来阅读推广活动提供参考和改进方向。第二,设计评估内容、满意度评估、影响力评估。包括参与度评估即统计参与活动的读者人数、活动次数、互动情况等数据,了解活动的吸引力和参与度;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收集读者对活动的评价和反馈,了解读者对活动的满意度和需求;分析活动对读者阅读习惯、阅读量的影响,以及活动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第三,评估方法,可采用定量评估,即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出具体的评估结果;定性评估,即通过深入访谈、观察记录等方式,了解读者对活动的感受和需求,为评估提供丰富的背景信息;综合评估,即将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相结合,全面、客观地评估阅读推广活动的效果和影响力。第四,评估结果应用,根据评估结果,对成功的阅读推广活动进行总结和推广,形成可复制的经验和模式;针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制定改进措施和优化方案,提高未来阅读推广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将评估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促进信息共享和协作,共同推动阅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5" 实证案例

湖南农业大学图书馆面向不同年级农科学生,组织了专业阅读推广教师团队开展引导高质量阅读八年,为农科学生提升阅读素养和新知识生产保驾护航。以《改造传统农业》分层阅读推广为例,对新生以经典导读为主,对大二、大三学生由农业经济教授及本馆优秀阅读推广人举办讲座的形式对该书进行解析分享,着重阐述该书作者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以及写作的思路,引导农科学生由志愿阅读到自觉使用图书馆再到主动参与阅读推广组织化活动,很多学生因此选修图书馆开设的阅读素养、信息素养、农耕文化等课程。通过参与阅读推广活动农科学生阅读意识及学术知识表达能力逐步增强,个人知识体系不断完善,激发了新知识创作。

该案例实践了农科学生6W高质量阅读,见表1。案例中,6W阅读实践,即:Who,“何人推广?何人读?”;What,“读什么?”;Why,“为何读?”;In which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生产新知识?”;Where, “何地读?”;With what effect,“产生什么阅读效果?”。据统计,参与该活动的学生超过35 000人。农科学生阅读后创作了很多好的阅读作品,包括引用活动主题图书的论文,在校报上发表读书心得、书评及优秀的读书笔记等,校内掀起了爱读书、善读书、改造传统农业的热潮。

6" 结束语

通过构建涉农高校阅读推广引导农科学生高质量阅读模型,实施有效的高质量阅读实践路径,促进农科学生显著提高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阅读效果,形成书香校园好风尚,为农科学生个人全面发展、生产新知识提供驱动力。期待未来能够继续探索和创新更多元化、更高效的阅读推广方式和手段,以适应农科学生高质量阅读需求。

参考文献:

[1] 范并思.从阅读到全民阅读: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理论逻辑[J].图书馆建设,2022(6):44-52.

[2] 王波.阅读推广、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定义——兼论如何认识和学习图书馆时尚阅读推广案例[J].图书馆论坛,2015,35(10):1-7.

[3] 梁芳,邓加翔,李煦.袁隆平精神引领高校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价值与策略研究——以湖南农业大学图书馆为例[J].智慧农业导刊,2023,3(6):34-38.

[4] 谭云明.碎片化时代呼唤“高质量阅读”[J].人民论坛,2019,(21):128-130.

[5] 朱永新.新时代、新教育、新阅读[J].新阅读,2021(1):7-9.

[6] 付勃达,徐雁,陈菁.基于朱永新“新教育阅读”观的大学生阅读推广路径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2(5):131-136.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2024年科学研究项目(24C0095);湖南省教育厅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HNJG-2022-0647);2022年湖南省图书馆学会中青年人才库一般课题(XHYB1049)

第一作者简介:李伟鸿(1969-),女,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阅读推广。

*通信作者:李煦(1968-),女,硕士,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知识服务与农耕文化。

猜你喜欢

阅读推广
浅谈阅读推广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学校图书馆绘本阅读推广的探索
高职院校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实践与探索
“985工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调查与分析
引入众包模式的阅读推广服务路径、策略及思考
未成年时期阅读推广研究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阅读推广案例研究
读者协会参与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功能探析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