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粤港澳农产品冷链物流能力评价研究

2025-01-28赵文德谢菡

中国商论 2025年2期
关键词:聚类分析因子分析乡村振兴

摘要:农产品冷链物流能力的科学评价是有效促进各区域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基于乡村振兴背景,本文从经济基础、物流基础和信息基础等方面构建了农产品冷链物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粤港澳23个城市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能力及地区差异进行了评价分析,最终得到农产品冷链物流能力地区分布情况。其中,广州和深圳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能力居于首位,香港和澳门居于第2梯队,珠海、汕头等15个城市居于第3梯队,湛江、茂名等4个城市居于第4梯队。最后结合粤西、粤东、粤北、珠三角等区域的差异,提出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产品冷链物流;因子分析;聚类分析;能力评价

中图分类号:F570;F3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298(2025)01(b)--05

1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且全局性的历史性任务,关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整体进程(胡青,2019;蒋永穆、杜婵,2024)[1-2]。农产品物流渠道的建设是连通生产和消费的重要载体和纽带,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基础(黎红梅、周冲,2021;韦慧,2020)[3-4]。随着农业结构的持续优化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日益提升,我国农产品产量与流通量逐年攀升,不仅推动了冷链物流行业的蓬勃发展,还使社会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安全性和品质标准提出了更高要求。2023年,我国的冷链物流需求呈现出稳健的增长态势,总量已攀升至约3.5亿吨,较往年有6.1%的显著提升;同时,冷藏车的保有量也实现了显著增长,达到约43.2万辆,比2022年同期增长12.9%。虽然我国冷链物流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步,但相较欧美发达国家,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起步较晚,整体仍存在较大差距。例如,我国的综合冷链流通率大致在20%,而美国和日本则分别高达90%和98%。此外区域统计数据分布显示,不同地区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情况呈现出显著的地域性差异。因此,对于区域性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而言,如何精准评估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能力,并深入了解地区间在此领域的差异,已成为推动各区域间优势互补、实现协同发展的关键着力点。

2文献回顾

冷链物流作为关乎民生的重要行业,承担着保障百姓食品安全的重要使命,其本质在于构建一个从农产品源头供应直至终端消费者配送的全程低温保障供应链,从而确保食品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的新鲜度和安全性(杨方方等,2017;牟进进等,2024)[5-6]。农产品冷链物流能力评价是一个多维度、系统性的工作,不仅关乎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全程的质量与安全,还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消费者满意度,其关键主要包括概念界定、指标构建和方法选取(邹辉等,2021;热则耶·艾尔肯,2020)[7-8]。(1)关于农产品冷链物流能力概念界定方面:赵达薇等(2013)[9]定义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能力为自农产品生产起始,直至最终送达消费者手中的每一个环节,冷链物流企业所展现出的运用高效且先进的物流技术手段,持续维持农产品处于适宜低温环境,以确保农产品新鲜度与质量,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在流通过程中的损耗与浪费的综合能力,主要反映在响应速度、成本、准时性和交付可靠性上;王莹(2015)[10]从冷链物流对作业、服务、流程管理的要求及发展前景对农产品冷链物流能力进行了概念界定,农产品冷链物流能力不仅关乎冷链作业的高效执行与灵活应对,还强调了对客户服务需求的精准把握与个性化满足,以及对整个物流流程的科学规划与精细化管理;陈吉铭等(2018)[11]将农产品冷链物流能力细分为5个核心组成部分,即运作能力、管理能力、整合能力、协同能力、服务能力。(2)关于农产品冷链物流能力指标构建方面:韦慧(2020)[4]为系统而全面地评估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综合能力,构建了以发展宏观环境、规模化程度、运作能力为一级指标的多维度、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这三个方面相互关联、互为支撑,共同为评估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综合能力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视角与框架;侯媛媛、金琰(2021)[12]基于电商物流发展背景,构建了以物流设施、技术水平、物流运营、要素保障、经济环境等为一级指标的评价体系,不仅贴合电商物流的实际需求,还充分考虑了未来发展的多维度因素,为准确评估和优化电商物流综合能力提供了科学依据;骆金鸿、邹娟平(2024)[13]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独特性与差异性的特点,构建了包含主体要素、市场要素和支持要素等维度的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能力综合指标体系,能够深入剖析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市场需求状况及外部支持环境。(3)关于农产品冷链物流能力评价方法选取方面:侯媛媛、金琰(2021)[12]选用因子分析法对海南省生鲜农产品电商物流能力进行了评价,该方法通过提取关键因子,有效整合了复杂数据中的关键信息,为海南省生鲜农产品电商物流能力的综合评价提供了客观、量化的依据;杨方方等(2017)[5]运用熵权法、灰色关联分析法深入研究了影响海南省冷链物流能力的政府、科研机构、物流服务提供者等供给因素及其影响程度,聚焦政府政策、科研机构支持及物流服务提供者的专业能力等关键因素,量化评估了其对冷链物流能力的影响程度及相互作用机制;骆金鸿、邹娟平(2024)[13]综合选用变异系数法、相关系数法及因子分析法对中国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农产品冷链物流能力进行了研究;刘光富、刘丹丹(2018)[14]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云品入沪”的冷链物流能力进行实证分析,揭示了冷链物流各环节之间的关联度及其对整体能力的影响。此外,层次分析法(AHP)、模糊综合评价法、数据包络分析(DEA)也是学者在农产品冷链物流能力评价中较为常用的方法。

综上,目前关于农产品冷链物流能力评价的研究相对较少,指标体系的构建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在选取评价方法时,较少依赖定量分析方法,而更多是基于定性的分析框架进行构建,使农产品冷链物流能力的评价结果缺乏客观性。在农产品冷链物流能力评价方法的选取上,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全面性、准确性和科学性。因此,本文基于乡村振兴背景,在深入研究并借鉴现有学术成果的同时,结合当前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新趋势和新形势,从经济基础、物流基础及信息基础三个关键维度出发,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重新构建和优化,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粤港澳地区23个城市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能力进行了客观评价,旨在为各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的优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和参考,以期推动整个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协同发展,提高整体效率和服务质量。

3农产品冷链物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在农产品冷链物流能力的评价过程中,构建一个全面、科学且系统化的指标体系尤为关键。本文基于乡村振兴背景,在深入研究冷链物流及物流评价领域文献的基础上[15-20],对现有评价指标进行了广泛收集,对繁杂的指标进行了系统性的整理与归纳,剔除冗余,合并相似项,并进行了必要的补充与完善,以确保指标体系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最终从经济基础、物流基础及信息基础三个关键维度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评价农产品冷链物流能力的12个指标,具体如表1所示。

本文的研究聚焦粤港澳地区23个城市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相关数据,所有原始数据来自《广东统计年鉴2022》、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澳门特区政府统计暨普查局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广东省冷链协会等发布的行业报告,将收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并用Excel、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到农产品冷链物流能力评价指标的变异系数,各指标项的变异系数均大于0.1,属于强变异,表明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分辨力,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地区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能力。

4农产品冷链物流能力综合评价

4.1因子分析

文中通过对变异系数的12个农产品冷链物流能力评价指标进行原始数据的收集,经过对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再利用SPSS软件进行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度检验。结果显示,KMO值为0.772,大于0.6,满足进行因子分析的前提条件;同时,数据也通过了Bartlett球形度检验(plt;0.05),进一步证明了研究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是一种基于降维理念的统计方法,核心思想是在确保不损失或尽量少损失原始数据信息的前提下,将原本错综复杂的众多变量简化为少数几个独立且具有代表性的公共因子。在确定主因子数量时,应遵循特征根大于1且累计贡献率需达到85%以上的原则。由表2可知,成功提取了3个主要因子,这三个因子经过旋转后的方差解释率分别为60.385%、24.093%和9.852%,合计旋转后累积方差解释率达到94.330%。这一数据表明,这三个因子涵盖了12个评价指标中的绝大部分信息量,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能力水平。

在因子分析中,因子载荷系数是非常重要的指标,反映了每个变量在因子上的贡献程度。由于初始因子载荷可能是随机产生的,因此通常需要对其进行旋转,以便更好地识别出因子之间的关系,并使解释更加清晰和易于理解。在旋转前,一个变量可能同时具有两个或更多的因子载荷,而在旋转后,每个变量只会在一个因子上具有相对较高的载荷。因此,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系数可以提供更加准确的因子结构信息,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

根据表3的结果来看,因子1在指标X1、X3、X6、X7、X9、X10、X11、X12的载荷系数较大,主要反映了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服务业从业人数、货物运输总量、邮电业务总收入、互联网电信业务总收入、移动电话用户数量、固定电话用户数;因子2在指标X4、X5、X8的载荷系数较大,主要反映了农业总产值、农产品冷链物流规模、通车里程;因子3在指标X2的载荷系数较大,主要反映了人均可支配收入。

本文运用表1的指标体系进行粤港澳农产品冷链物流能力评价需要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根据旋转后因子载荷、主因子的特征根、线性组合系数计算得到各指标的综合得分系数,将综合得分系数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各指标权重值,具体如表4所示。其中权重超过10%的指标有X1、X3、X6、X7、X10,分别代表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服务业从业人数、货物运输总量、互联网电信业务总收入,说明这些指标对农产品冷链物流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地区生产总值(X1)作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规模和发展水平的核心指标,其高权重体现了经济基础对农产品冷链物流能力的重要支撑作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3)则反映了地区消费需求、购买力和生活水平,对于农产品冷链物流而言,消费需求的增长是推动其发展的重要动力;服务业从业人数(X6)的高权重体现了人力资源在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中的关键作用;货物运输总量(X7)作为衡量物流活动规模和效率的重要指标,其高权重说明了物流基础设施和运输能力的完善对农产品冷链物流能力的重要性;互联网电信业务总收入(X10)的高权重则反映了信息化技术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根据表4中所得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能力评价各指标权重,将标准化的数据进行加权汇总,得到粤港澳地区23个城市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能力评价综合得分,将其进行排序。其中,广州和深圳的综合得分位居前列,表明两个城市在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服务能力、行业影响、冷链消费与供给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也预示着这些城市能够在保障农产品新鲜度、提高物流效率、降低损耗率及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高品质需求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结果如表5所示。

4.2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可以揭示潜在的群组结构和隐藏的模式,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数据集中的关系和趋势。本文将粤港澳地区23个城市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能力综合得分及各因子的得分数据运用SPS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具体结果如图1所示。排在第1类的是广州和深圳;第2类是香港和澳门;第3类是珠海、汕头、佛山等15个城市,它们虽然在冷链物流能力上不及前两类城市突出,但各自在特定领域或方面仍有一定的竞争力,且整体呈现出较为均衡的发展态势;第4类是湛江、茂名、肇庆和清远,这些城市在冷链物流领域相对滞后,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提升空间。

4.3结果分析

本文通过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得到粤港澳地区23个城市农产品冷链物流能力综合得分及地区分布情况,按区域进行梳理得到重要城市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能力情况。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广州和深圳所属类为第1类,结合因子分析结果,广州和深圳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能力综合得分排名分别为第1和第2,表明这两个城市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能力领跑全省。广州和深圳作为珠三角区域核心城市,同时是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承载城市、国家骨干联运枢纽城市,在经济基础、物流基础和信息基础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香港地区所属类为第2类,其农产品冷链物流能力综合得分排名第3,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城市,香港是农产品的重要消费市场和国际农产品集散地,能够为农产品消费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也是农产品出海、打造国际农产品品牌的重要窗口。汕头和江门所属类为第3类,其农产品冷链物流能力综合得分排名分别为第12和第9。江门作为珠三角地区的重要城市,是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和水产优势产区,汕头作为粤东地区的重要城市,同时是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承载城市、区域重点联运枢纽城市,能够为粤东地区的农产品供应提供有效保障。茂名和清远所属类为第4类,其农产品冷链物流能力综合得分排名分别为第7和第11,茂名作为粤西地区的重要城市,同时是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承载城市、区域重点联运枢纽城市,能够为粤西地区农产品供应提供有效保障;清远作为粤北地区的重要城市,同时是粤北区域中心城市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基础,能够为粤北地区农产品供应提供有效保障。

5结语

本文以农产品冷链物流能力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以经济基础、物流基础和信息基础为一级指标的综合指标体系,根据数据特征,选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为研究方法,对粤港澳地区23个城市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能力分布进行了研究。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启示:

(1)农产品冷链物流能力较强的地区主要包括广州、深圳、香港等。其中,广州和深圳作为珠三角重要核心城市,具有较强的农产品供应和消费能力,未来发展重点应聚焦现有冷链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升级,进一步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数字化和绿色化;香港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核心城市,具有广阔的消费市场,应聚焦农产品消费端,打造特色农产品国际品牌。

(2)农产品冷链物流能力较薄弱的地区主要包括汕头、茂名、清远等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的城市,相对珠三角地区,其经济基础存在一定劣势,但在土地资源、农业资源等方面存在较大的比较优势,未来发展重点应聚焦与发展能力较强的广州、深圳、香港地区等开展协同合作,充分发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承载城市、区域重点联运枢纽城市的政策优势,在扩大农产品冷链物流规模的同时,提高服务质量。

(3)粤港澳各区域应深入挖掘并充分利用各自独特的资源禀赋条件和比较优势,积极寻找合作机遇,通过协同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同时,相关政府、行业协会等需要为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和合作提供更多的政策和平台支持,使乡村振兴战略既有政策的支持,又有模式的落地。

参考文献

胡青.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农业”发展趋势与实践策略[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9(5):69-75.

蒋永穆,杜婵.以农业新质生产力助推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J].农村经济,2024(6):1-10.

黎红梅,周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高效物流体系构建分析[J].理论探讨,2021(3):139-144.

韦慧.农产品冷链物流能力评价及地区差异研究[J].乡村科技,2020,11(27):10-13.

杨方方,贺璇,林夏繁.供给侧改革下区域冷链物流能力研究:以海南省为例[J].物流科技,2017,40(12):67-73.

牟进进,李静,王淑云.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研究:客观要求、增值机理及发展对策[J].东岳论丛,2024,45(7):51-58.

邹辉,张敏,史一鸣.大数据环境下农村电商物流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全国流通经济,2021(28):18-20.

热则耶·艾尔肯.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新疆农产品冷链物流能力评价[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6):71-72.

赵达薇,刘乔,刘静.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能力评价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3(1):46-48.

王莹.基于模糊优选技术的区域冷链物流能力综合评价体系设计[J].广东开放大学学报,2015,24(3):107-110.

陈吉铭,刘芳,何忠伟,等.京津冀乳制品冷链物流能力评价及地区差异研究[J].中国畜牧杂志,2018,54(1):138-142.

侯媛媛,金琰.海南省生鲜农产品电商物流能力评价[J].江苏农业科学,2021,49(13):19-24.

骆金鸿,邹娟平.基于EFA的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24(1):132-135.

刘光富,刘丹丹.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云品入沪”冷链物流能力综合评价[J].统计与管理,2018(7):84-87.

刘聪,代逸卿.城市农产品物流面临问题及发展建议[J].农业经济问题,2024(3):2.

王艳丽,田永宾.农产品物流与供应链的转型升级策略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2,43(5):178+185.

Hsu,C.L,amp;Wang,C.C.Reliabilityanalysisofnetworkdesignforahub-and-spokeaircargonetwork[J].InternationalJournalofLogisticsResearchandApplications,2013,16(4):257-276.

张旭,袁旭梅,王亚娜,等.基于云PDR的区域物流能力评价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9(2):108-117.

赵文德,黄丽娟,胡子瑜.基于BP神经网络组合模型的广东省区域物流需求能力预测[J].物流技术,2020,39(12):49-56+66.

黄福华,龚瑞风.区域生鲜农产品物流能力评价及其进路[J].江汉论坛,2018(1):51-56.

猜你喜欢

聚类分析因子分析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一个高中生眼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经济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析
基于主导产业视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识别以及实证研究
基于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实证分析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实证分析会计信息对股价的影响
基于聚类分析的互联网广告投放研究
“县级供电企业生产经营统计一套”表辅助决策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