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建引领视域下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治理路径研究

2025-01-21周园任都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2期
关键词:边疆党建引领乡村治理

摘" 要:党组织通过建立党支部和选派干部,加强对农村的组织建设和基层党建工作,提高边疆民族地区村民的组织力和凝聚力。而以WY屯为代表的大多边疆地区的自然环境和民族特点决定其治理的复杂性和艰难度,因此党建工作必然要与乡村治理特色相结合,注重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通过党建引领项目发展,在党组织和党员的积极作为下,重塑党组织权威确保治理工作落到实处;持续完善乡村治理体系,通过吸纳村贤能人参与治理强化党组织的领导力和服务能力,从而有效地完成村民的再组织化;在依托特色文旅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同时,更要注重乡村治理的创新,不断引入社会组织、企业等多元主体参与乡村治理,在科技和创新模式的作用下加强村民自治能力,从而提高乡村治理效能。

关键词:党建引领;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治理;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F323"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5)02-0093-05

Abstract: By establishing Party branches and selecting cadres, Party organizations strengthen organizational construction in rural areas and primary-level Party building work, and improve the organizational power and cohesion of villagers in border ethnic areas.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ethnic characteristics of most border areas represented by WYtun determine the complexity and difficulty of their governance. Therefore, Party building work must be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governance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needs of ethnic areas. Leading project development through Party building, and with the active actions of Party organizations and Party members, reshaping the authority of Party organizations to ensure that governance work is implemented; continuing to improve the rural governance system, and strengthening the leadership and service capabilities of Party organizations by attracting village talents to participate in governance., thereby effectively completing the reorganization of villagers; while relying on characteristic cultural tourism to activate the endogenous driving forc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we must also pay attention to innovation in rural governance, continuously introduce social organizations, enterprises and other diverse entities to participate in rural governance, and strengthen villagers' self-governance capabilitie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models, thereby improving Rural governance effectiveness.

Keywords: Party building leadership; border area; ethnic area; rural governance; rural revitalization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其目的是要同步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五大振兴”[1]。早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就系统提出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力度支持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不断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2]。但当前在治理难度较高的欠发达农村地区依旧面临着乡村发展现实和乡村振兴改革目标、治理架构与乡村振兴改革目标不对接等现实问题[3],同时基层党组织也存在组织能力不足、主体能力薄弱、队伍活力不够等困境问题[3-4]。为此解决好偏远地区特别是边疆民族地区的乡村治理问题,对于继续推进乡村振兴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至关重要。

学术界在该领域众多研究文献中,大概可划分为2类。一是相关理论研究,主要从理论的视角对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进行研究和探讨,包括对党建和乡村治理的理论基础进行深入剖析,以及对党建在乡村治理中的引领作用和作用机制进行分析,旨在提供理论支撑和思路指导,为实践探索提供理论基础。例如,曹海军、曹志立[5]认为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在于治理主体优化、治理网络重构与治理机制搞活3个维度。于健慧[6]从理论原点出发指出,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应当从政治、价值、组织和法治4个引领着手。梅立润、唐皇凤[7]提出应当吸纳村落能人参与党建权威重塑来提升组织力量,从而创造村路治理共识达成乡村振兴。许汉泽、徐明强[8]则主张发挥党建引领建设新集体经济作用,从而助推产业扶贫,助力乡村治理振兴。二是相关实证研究,以具体的乡村治理实践案例为基础,分析和总结实践经验或启示。大多案例来自不同地区和不同时间段的乡村治理实践,既有典型个案研究也有比较分析研究,均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来探究党建在不同背景下的实践性和可行性。例如,陈义媛[9]对烟台市党建合作社的研究中肯定了党支部领建合作社能够促进乡村集体经济稳健发展,推动乡村善治的模式。唐建明[10]通过总结十八洞村的脱贫经验,论证了应该将经济建设作为发展中心,从而发挥高效领导和制度优势推进乡村治理。吴高辉、郝金彬[11]用案例对比研究方法建议基层多元政权力量应当合理把控治理关系,为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的治理秩序。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党的制度建设和政策落实等方面,对于经济、文化、社会和环境等多个因素对乡村整体发展影响和作用研究还不够充分。此外研究主要关注乡村振兴取得较好成效的地区,忽视了对一些相对贫困地区尤其是边疆民族地区的研究,边疆民族地区特殊的复杂性往往导致其治理路径与普遍适用的党建引领治理会有所差别,为此探索出一条适宜边疆民族地区特别是跨省共管区域的乡村治理路径将有助于更快地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

本文围绕两省共管的边疆民族地区展开实地调查研究,选取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DJ村WY屯作为田野点,从当地乡村治理现状出发,以跨省联合党支部及领导下的多元治理主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走访调研,运用文献分析法及个案研究法深度剖析当地治理状况,在其实践成效的基础上探究优化路径,从而为类似发展地区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1" WY屯跨省联合党支部组织概况

WY屯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DJ村下辖屯,贵州称为WY苗寨,隶属于贵州省从江县翠里瑶族壮族乡NC村。该屯目前共有145户常住居民,其中104户归属广西管辖,41户划归贵州管辖。民族构成上瑶族有5户,其余均为苗族,民族文化气息较为浓厚。当地住宅点平均海拔约为700 m,村落集中于河谷旁边山麓地区,依山傍水修建住所。该屯距广西杆洞乡20余公里,距融水县政府130余公里,距从江县政府驻地70余公里。由于当地为两省共管区域,修有2条硬化水泥路分别通向广西和贵州方向。村内人员外出既可自行驾车也可使用网约车,但前往最近的从江县城需要约2 h车程,而前往融水县城则需要3个多小时车程。在地方政府“因地制宜”的治理原则下,各省乃至其下辖各县级行政区划之间脱贫政策也均不统一,导致当地在脱贫攻坚开展之时不可避免地面临较多治理问题。其中最棘手的问题在于乡村发展建设问题上出现较大分歧,缺乏长效政策机制成为其脱贫攻坚的一道难关。为此,2017年由广西杆洞乡党委和贵州翠里瑶族壮族乡党委联席讨论成立了WY屯跨省联合党支部,在行政村党委和屯之间再构建了一级党组织,在两省行政村委具体指导下实现了治理机构的常态化。目前该党支部共有中共党员14名,其中11名为广西籍,4名为贵州籍。组织机构上设有支部书记2名,由5年一届的支部大会从广西和贵州籍党员中各选举1名产生。组织管理上采用轮换形式,即广西和贵州支部书记每年轮流管理党支部。组织内容上简而言之为“整合村落资源”,具体包括贯彻上级决议及政策、组织村民共商村落集体利益事件、领导乡村多元治理主体等工作。

2" WY屯的乡村治理实践成效

2.1" 引领项目重塑党组织权威

联合党支部的权威重塑分为2个阶段:一是脱贫攻坚阶段项目下乡初步构建党组织权威;二是乡村振兴阶段项目培育推进党组织权威完成重塑。2017年,当地跨省联合党支部挂牌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和贵州省从江县开始倾斜资金进行一系列扶贫举措,包括危房改造、信息站建设、公路修缮等项目不断落地。在项目具体运作过程中,均由当地联合党支部规划部署和直接落实。在村民保障体系方面,确立并上报贫困户数额及其情况,动员群众接受危房改造,对不配合的村民进行思想工作;在村落基础建设方面,带领村民出资出力修建公路、停车场等;在村落便民服务方面,负责人做好宣传教育,消除村民疑虑,破除村民封闭思想。此类直接由联合党支部决定群众是否受益的方式,一方面联合党支部能够行使所具有的决定性权力使得群众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服从党组织安排,另一方面联合党支部在与村民的长期接触当中,也能够使得村民对联合党支部特别是其主要负责人好感度上升,在制度上初步构筑起了党组织权威的雏形。真正树立起联合党支部权威则是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之后的乡村振兴阶段,此时村民不再从经济上依赖于党组织,只在管理方面依托于党组织,党组织成为单一的管理机构。

2.2" 吸纳能人助推村民再组织化

2021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提出,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建立起党组织统一领导、政府依法履责、各类组织积极协同、群众广泛参与,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12]。WY屯的治理建设首先表现在制度构建上,联合党支部成立之初,根据取长补短的原则,在联合党支部的领导下成立了村民公共事务理事会和村民公共事务监事会,与联合党支部委员会并称“三会”,其组织路径被称为“三会兴屯”。村民公共事务理事会和村民公共事务监事会的相关负责人一般由本村有较强经济实力的新乡贤或德高望重的前辈来担任[13],WY屯也不例外。在需要开会商榷集体事宜之时,各负责人代表本村人的利益出谋划策,共同商讨适合WY屯实际情况的方案,以此决定有关政策的具体实施方向。其次在组织体系上,联合党支部实施“1+10”管理模式,即1个党员户负责10个群众户,共划分12个组,每个季度评比一次。每户党员门口都挂有党员之家的相关标识,以亮身份、作承诺、当先锋的方式形成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正是在一系列组织体系的探索发展中构建起联合党支部的话语权,将村民团结起来并身体力行,从而完成对村民的再组织化。最后在文化生活上,通过当地政府的指导和联合党支部的具体领导,WY屯还相继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简称“关工委”)和普通话苗语双向培训班。其中关工委设立主任1名、副主任1名,成立之初委员有30余名,均由当地教学点的学生监护人担任,目前是长期生活在村内的七八名老人和一些妇女担任委员。培训班则是完全置于精英管理下的新型组织形式。授课对象为全村妇女,课程由关工委主任梁某和教学点校长潘某轮流执教。

2.3" 依托特色文旅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耿松涛、张伸阳[14]在对海南乡村文旅产业发展的研究中认为,乡村旅游与产业发展要注重品牌的精致化和多样化建设,同时将村民的利益与文化品牌的建设紧密联系起来。文旅产业的发展壮大在于通过不断对民族文化进行挖掘和包装,从而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集群化组织,使其获得长远发展。WY屯的苗年节、亮布节、洗发节便是其文旅产业发展的支撑点,也为民族文化发展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例如,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初,当地依旧沿袭苗家人特有的“苗年习俗”,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需要制作新的芦笙并穿上自制的亮布载歌载舞。除此之外的板凳文化、菓箜茶的制作也成为当地民族文化的靓丽名片。正是因为有以上特色文化的支撑,“党建+文旅”组织体系才应运而生。首先,在联合党支部的引领和推动下,修建了民族团结长廊、芦笙小广场和绿色生态栅栏。为保证最大限度地保留民族特色,各家房屋均采用木质结构取缔钢筋混凝土建筑。通过现代新媒体的宣传和报道后,一些游客和社会机构人员陆续来到此处,在消费群体的刺激下,WY屯陆续建立了跨省客栈(民宿)、奶茶店和数家小卖部及五金店,并引进了美团优选,在基础设施上保证了接待能力。其次,当地立足于本土特色,依托“三节”民族文化,积极打造出苗族特色文旅品牌,组织申报了一批“亮布”“芦笙”非遗传承人和带头人,使得该地不仅发展了民宿旅游业,未来还将继续打造商业化集群产业助力当地发展。最后,当地也充分利用民宿作为对外交流落脚点的优势,在民宿内部放有板凳文化、油茶文化及售卖菓箜茶、辣椒酱等,实现了旅游和商业的双重结合。

2.4" 多元共治深化乡村治理长效发展

2019年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明确指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应当加强对各类组织的统一领导,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15]”WY屯在联合党支部集中领导下吸收高校、慈善机构、企业、村民及其他组织参与多元共治建设。在上级党组织领导下,政府下拨专项资金支持村落基础建设以及作为管理主体引导村民自治;村民发表治理建议、参与村路具体建设;慈善机构或慈善个人捐钱捐物助力孩童求学、捐赠图书提升村民文化水平;其他社会组织开展实践调研进行宣传报道、形成调研文章提供理论性参考。其中当地最大的受益来源为慈善捐助,除了上级政府下拨项目款外,在联合党支部和新华通讯社广西分社的组织和宣传下,争取到了广东某企业资助的百万余元进行停车场修建。澳门某慈善机构自发组织来到当地开展慰问活动,包括捐赠书籍、跟进宣传报道争取同行帮助等。在实际治理过程中,政府及各类组织主要作为外力进行,具体实行均由当地村民脚踏实地完成。正是在这种治理共同体的联合组织之下,当地才能够在短短几年时间圆满完成脱贫攻坚总体任务,并顺利进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发展阶段。WY屯现如今的发展正在寻求一个契机,即通向融水县城的二级路建设完工,届时至融水县城车程将缩短至不到2 h,将极大提升村民出行便利度,也将给当地民宿旅游带来发展机遇。为此当地计划继续争取社会支持,加大村落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游客接待能力,开发一批新的旅游景点,为民宿旅游增添持续消费动力。

3" WY屯的乡村治理现实问题

WY屯的乡村治理实践成效是在抓党建促脱贫的基础上建立的,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延伸中发展而来的,囊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边疆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治理的局限性,特别对于两省共管的乡村党组织而言,治理之路任重而道远。WY屯在乡村治理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资源分配存在差异,缺乏有效政策对话机制。在部分问题上存在边界模糊、职责不明确的情况,造成治理工作开展上的困难。由于两省之间存在文化差异、行政体制不同等问题,导致协调困难,影响共管地区治理的效果。当地党组织虽然统合为一个党支部,但依旧分开实行两省政策。例如,广西有杂交水稻补贴,而贵州没有,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势必会加大村民之间的贫富分化,造成村民心理不平衡等问题,从而影响村落长效治理。二是信息共享渠道僵化。联合党支部虽然设立2位支部书记,采用轮换方式管理村落事宜,但事实上却是各自为政,只管本省党务。调研组访谈了贵州管辖下的联合党支部书记潘某,潘某在2021年当选成为支部书记,已有2年任职经历,却对广西的党务发展情况一概不知,仅了解正式党员数量,对于预备党员及发展对象情况知之甚少。三是党性教育宣传不足。联合党支部支委对党的政策热点情况不了解,无法起到带头作用;当地村民入党积极性普遍不高,部分村民认为党支部离自己较远。两省共管体制诸多局限性一定程度上阻碍乡村治理长效发展,政策对话成本颇高。

4" 党建引领视域下WY屯的乡村治理优化路径

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仅只作为组织建设而存在,乡村振兴则需要有效的引领才能行稳致远。WY屯的发展在实践上证明了具备权威的治理主体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一是通过自上而下的管理和自下而上的群众认可构建起党组织权威,从而完成有效治理;二是因地制宜深挖地方文化特色带动村民致富,进而推进全面振兴。

4.1" 重塑党组织权威助推乡村治理发展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证[16],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17]。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中,治理主体权威不仅包括自上而下的政治效力,还应当包括自下而上的群众认可。乡村党组织作为基层治理的权威载体,发挥着领导协调各方治理主体的作用,只有树立起乡村党组织的权威,才能进一步发挥治理带头效应。第一,要发挥基层党组织带头作用,实事求是为群众谋福利。基层党组织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果,探索为人民群众谋福祉、创幸福的道路,获取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同时也需要加强与人民群众的沟通联系,为人民提供更好的保障服务,处理好党群分离问题,从而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公信力,推动党组织发展迈上新的台阶。第二,要吸纳村贤能人参与到乡村治理中,为乡村振兴增添治理活力和治理智力。治理主体更要兼顾管理与激励双重作用,必要的激励机制有助于获得良好的治理效益,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可以发展村落集体经济促进治理的提质增效。第三,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作用,培养互联网创新思维,提升互联网应用能力,充分发挥“互联网+党建”机制[18]。当地需加强对基层党组织的创新引导,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政策保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为基层党组织的创新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持续开展创新实践,基层党组织才能够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为党的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同时广大党员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创新实践中,为党组织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4.2" 深挖地方特色文化推进全面振兴

地方特色是每个地区的独特文化、自然资源、产业优势和历史传统等所形成的独特特点,乡村治理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地方特色文化,对于实现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第一,有助于形成差异化发展优势。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资源和优势,只有深入挖掘这些特色,并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才能形成差异化的发展优势。为此党和政府要加强对地方文化特色的研究与挖掘,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引导和支持地方发展与地方特色相结合的产业和文化,进一步激发地方发展的活力和潜力。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通过发展与地方特色相符合的产业和文化,可以有效推动经济发展,提高地方的竞争力和吸引力。第二,有助于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地方特色既包括自然资源也包括传统文化,大多相同地区均面临着发展体量不足,竞争优势不够突出等问题。深挖地方特色文化可以使当地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保护和利用好自然资源。而这就需要治理主体持续深挖发展潜力,通过开发、包装相关民族特色,引入市场专业化文旅商业主体进入村落等提升整体竞争力,并运用当代自媒体平台或官方媒体进行传播宣传,从而将知名度转化为经济动力,在众多民族地区中脱颖而出。通过党建引领发展特色产业和旅游业等,为人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第三,有助于传承文化遗产和增强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乡村振兴。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历史传统和文化遗产,需要在党的领导下,通过深挖地方特色文化,促进文化传承和创新,使当地文化更具活力和影响力。广大人民群众、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也需要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参与到地方特色文化的挖掘和发展中,共同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全面振兴。

5" 结束语

治理和发展互为掎角之势,发展的前提在于有效治理的构建。党组织在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治理中的引领作用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WY屯得到了充分体现和验证。在WY屯的乡村治理过程中,联合党支部注重将民族特色与乡村治理相结合,深化苗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和挖掘整理,推动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而WY屯乡村治理仍面临一些挑战,如发展不平衡、基层建设薄弱和人才引进匮乏等。这些问题需要基于乡村实际情况,深入探索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进一步完善乡村治理路径,促进边疆民族地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未来的研究方向,一方面应着重于制定具体可行的乡村治理策略,鼓励更多的创新实践,并进一步提升党建的引领作用。另一方面要注重保护发扬民族文化,培养和引进更多的乡村能人,促进乡村治理的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党建工作在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WY屯的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借鉴和启示,有待通过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实践,不断完善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治理路径,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J].社会主义论坛,2019(7):4-6.

[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001).

[3] 周文,司婧雯.乡村治理与乡村振兴:问题与改革深化[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21,42(1):16-25.

[4] 夏银平,汪勇.以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内生逻辑与提升路径[J].理论视野,2021(8):80-85.

[5] 曹海军,曹志立.新时代村级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实践逻辑[J].探索,2020(1):109-120.

[6] 于健慧.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理论逻辑及实现路径[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59(1):50-57.

[7] 梅立润,唐皇凤.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证成和思路[J].理论月刊,2019(7):5-12.

[8] 许汉泽,徐明强.再造新集体经济:从“产业扶贫”到“产业兴旺”的路径探索——对H县“三个一”产业扶贫模式的考察[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4):78-90.

[9] 陈义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与村社再组织化——以烟台市“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例[J].求实,2020(6):68-81,109-110.

[10] 唐建明.以基层党建引领新时代乡村振兴:逻辑理路与实践进路——基于湘西十八洞村等脱贫与振兴经验的调查[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50(4):31-40.

[11] 吴高辉,郝金彬.耦合调适:乡村振兴中党建引领社会共治的实践路径与内在机理[J].中国行政管理,2022(9):97-107.

[12]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1-07-12(001).

[13] 胡鹏辉,高继波.新乡贤:内涵、作用与偏误规避[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1):20-29,144-145.

[14] 耿松涛,张伸阳.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与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2):44-52.

[15] 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N].人民日报,2019-01-11(001).

[16] 沈小平.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证[J].当代党员,2018(10):51-52.

[17] 张向阳.以乡村善治助力乡村振兴[J].农村·农业·农民(A版),2021(3):1.

[18] 宗成峰,朱启臻.“互联网+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机制创新——基于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探讨[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5):1-8.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高校创新创业专项课题阶段性成果(2023ZJY1964);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S202310608044);2023年广西民族大学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阶段性成果(无编号)

第一作者简介:周园(1981-),女,硕士,讲师,办公室主任。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涯发展教育。

猜你喜欢

边疆党建引领乡村治理
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共治的探索与实践
边疆地区农业院校研究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
国内关于乡村治理理论研究综述
基于乡村治理思维的精准扶贫思考
局部抗战时期知识界的
乡村治理与民间信仰
浅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初中体育教学现状及对策
豫园街道党建引领下非公企业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探索
从美国“边疆”意象看美国民族精神的发展
建设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引领强村惠民工作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