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加强农村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2025-01-21于丽娜
摘" 要: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全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思想政治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乡村振兴建设的质量。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经济的振兴也是文化的振兴、生态的振兴。乡村经济发展、生态建设和和谐乡风打造都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助推,凝聚乡村团结力量。虽然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一些方面取得了成效,但是仍然存在现实问题,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薄弱环节逐渐凸显,农村地区的教育载体单一,基层重视程度较低,专业人才队伍的流失等发展困境。面对这些发展困境,应通过提升创新教育活动载体,抓住网络媒介,有效加强乡村基层重视度,培育本土青年人才骨干队伍等实践路径来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助推乡村振兴,努力实现共同富裕,不断朝着中国式现代化强国目标前进。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困境;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D422.62"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5)02-0193-04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f the whole Party, rur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directly affects the qualit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construction. Rural revitalization is not only economic revitalization, but also cultural revitalization and ecological revitalization.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harmonious rural customs are all inseparable from the promo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 cohesion of rural unity. Rur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achieved results in some aspects, but there are still practical problems. Weak links in rur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ve gradually become prominent, the education carrier in rural areas is single, the primary level of attention is low, and the loss of professional talent teams are in development difficulties. Faced with these development difficulties, we must strengthen rur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practical paths such as enhancing the carrier of innovative education activities, seizing online media, effectively strengthening the attention of rural people, and cultivating a backbone team of local young talents. We are supposed to promot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ive to achieve common prosperity, and continue to move towards the goal of a modern and powerful country like China.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rural are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dilemma; practical path
党的二十大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新部署,吹响了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的奋进号角。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三农”工作特别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深刻阐述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要义、工作布局、基本任务和原则要求,为做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行动指南。思想政治教育在农村地区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推动人民群众劳动的积极性,共同发家致富。强化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巩固脱贫攻坚的扎实成果。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时代的农村正在描绘更加美好的画卷。
1" 加强农村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1]。加强农村地区思想政治教育为推动乡村产业兴旺、生态美丽、乡风文明提供内在驱动力。
1.1" 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是发展乡村经济的内在动力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因此发展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助推乡村振兴。一方面,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通过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乡村经济的发展中去;另一方面,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还有助于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市场观念和发展理念,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加强市场经济知识、环保意识和农业技术等方面的教育,可以帮助农民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农村经济的绿色、循环和低碳发展。此外,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还能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基层党组织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领导核心,通过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发挥党员先锋带头作用,推动乡村经济的持续向好发展。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发展乡村经济具有不可忽视的内在动力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其根本是意识形态的教育,通过对人民群众普及党的政策,宣传党的理论,鼓励农民积极建言献策,发家致富。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政治基础,农村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得到丰富和发展,把党的方针政策路线贯穿到群众中去,聆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真实地反馈人民群众的需求,及时解决农民在经济上的困境,防止规模性脱贫反弹,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可忽视的思想动力,是助推乡村振兴政策普及的加速器,共同为实现乡村振兴而努力奋斗。同时要明确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资金分配和人才引进,创新符合当地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和政策指引。
1.2" 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是建设美丽生态的必要举措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2]。美丽中国的起点是美丽乡村,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为打造美好生态宜居环境提供理论指引,提高农民爱护环境意识。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3]。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农民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环保的重要性,认识到自身行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减少污染,促进生态平衡。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推广绿色发展理念,引导农民采用环保的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提升农民的文化素养,加强乡村环境整治,改善村容村貌,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为营造良好的乡村生态环境提供精神支撑。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更加主动地参与到乡村建设和发展中来,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更加注重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建设,将美丽乡村变为致富法宝,通过绿色乡村助推第三产业发展。用绿水青山创造金山银山,乡村生态环境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将美丽乡镇同当地丰富的文化资源结合起来,既推动了乡村绿色生产生活,又走上了乡村振兴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1]”因此,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是建设美丽生态的重要一环,需要政府、基层组织和人民群众共同为之奋斗,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1.3" 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是打造文明乡风的必然要求
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4]。并把实现乡风文明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之一,体现了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作为一种文化实践活动,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对精神文明建设起引领作用。弘扬时代新风和乡村优秀文化,培育乡村发展主体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强大的精神动力,需要发挥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引领作用,确保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正确方向,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目标的实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构建与乡风乡俗、道德伦理相适应的理论体系,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扎根到农民群众心中并转化成为内生动力,推动乡村文化发展大繁荣。
把握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对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导向功能,还要发挥好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效,通过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宣传教育,增强农民乡村振兴的信念力量,坚守好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从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振兴的远大目标提供动力支撑[5]。
2" 农村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现实困境
在农村地区,农村教育环境较为复杂,人口流动较为频繁,农村劳动力外流。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较少,依托活动载体单一,缺乏教育方式的创新,基层容易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农民主体意识淡薄,对法律知识、方针政策不了解、不知情,往往会导致出现一些农村村民之间、村民和村干部之间发生矛盾。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与城市发展还有一定的差距,进一步引发农村人才流失,农村地区迫切需要优秀年轻人才和专业思政队伍到乡村中去,引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继而推动乡村振兴,民族复兴伟业。
2.1"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载体单一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载体缺乏创新,需要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和形式。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部分就是教和学,由于农村资源有限,部分农民不能够正确地利用现代技术如互联网、多媒体等。在这个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不少农民也加入了“网红”的队伍,但是一部分群体缺乏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为了成为“网红”出现丑化邻里关系、放大社会问题,来吸引大众流量,给农村带来了不良风气,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发展。农村地区的文化资源丰富多样,但往往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和开发。缺乏文化载体,如地方文化、民间传统、红色文化等,不仅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也难以与当地的文化环境相结合,大大削弱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单一的问题表现在多个方面,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也制约了农村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发展。因此,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创新教育形式,丰富教育载体,更好地推动农村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2"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基层重视度较低
“三农”问题是农村的主要问题,农村基层党组织为解决“三农”问题,更加重视农村的经济发展,从而忽略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对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作用。通过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要塑造农民生态伦理观念,培养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鼓励他们自觉地融入环境治理的行动中[6]。农村基层党组织肩负的不仅仅是农村发展的重任,还有政策讲解、理论宣传、思想学习的任务。要第一时间把党的理论传播到基层,正确地解读给农民,扎实做好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加强党和农民群众的联系,增进农民之间的感情。思想政治教育越是到基层越重要,基层党组织和农民群众需要内在精神动力和党的理论指引,在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基层党组织的重视度决定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程度,只有党组织重视,向人民群众宣传理论,提供理论指引,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积极为村民提供生产生活服务,如农业科技指导、法律咨询、医疗保健等,提高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乡村振兴。
2.3"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建设不足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专业人才支撑,农村基层党员并非来自专业的思政队伍。一些农民党员缺乏理论知识,村委会成员大多数群众文化水平较低,年纪较大,对于党的理论政策、先进思想很难表述清楚,尚未发挥文化传媒的全部力量, 难以实现大众化、特色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导致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滞后,效果不明显。尤其是在多民族聚居的地方,语言不同而导致出现分歧和思想误区,对村民的政策教育引导较少,导致一些网络舆情的发生,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需要专业的思政人才支撑起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年轻实习队伍从学校的理论中走出来到农村的实践中学以致用,做好人民群众的思想工作。
3" 加强农村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针对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实践路径:一是丰富教育活动载体并且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二是通过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教育重视度,来营造良好的乡村氛围;三是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本土专业人才。从上到下深化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农村地区的引导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生活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因此抓住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办好人民群众喜爱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活动。
3.1" 丰富教育活动载体,充分利用网络媒介
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要丰富教育活动载体,尤其是网络媒体,一方面是丰富发展教育的形式,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把党的理论宣传进人民群众心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通过各式各样的文化载体,展现出不同的活动效果,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把思政课开展在田间地头、村委会和百姓家中。同时可以听取基层群众对农村发展的需求和意见。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长期性教育活动,定期展开教育活动,结合乡村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比如在春种时节,给农民科普一些农业技术、土壤质量检测等有利于农民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的知识,用科学知识助推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解决好农民真正关心的问题。积极引导农村“网红”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抓住农村流量,起带头作用,引领大家树立良好乡村风气,开通官方网络直播,带货助农,帮助群众解决好水果、蔬菜等农作物的销售工作,农村可以利用村村通、广播,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利用互联网、手机APP等新媒体手段,同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灵活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如举办讲座、展览、文艺演出等,吸引农民积极参与。将地方文化融入农村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挖掘和传承乡土文化,增强农民对家乡的情感认同和文化自信,提高教育的覆盖面和实效性。
3.2" 强化基层党组织教育重视度,营造良好乡村氛围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最大特色、最大优势,是党的全部工作的生命线[7]。首先,要定期组织基层党员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确保基层党组织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建立健全党员教育培训制度,将思政教育培训纳入党组织工作计划,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培训的常态化、制度化。培养党团干部的思政工作能力,提升乡村思想政治教育学习氛围。其次,基层党员要起带头作用,认真办好、学好“三会一课”,把党的最新理论正确的传播在乡间小道,在基层群众中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营造风清气正的乡村氛围。要不断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发挥村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凸显人民群众的地位,重视农民需求,提高村民的参与度和满意度,来增强乡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共同勤劳致富。
此外,可以采用走访、座谈等形式,深入了解村民的需求和诉求,为群众答疑解惑,为制定更加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政策提供依据。建立村民意见收集和处理机制,及时收集和处理村民的意见和建议,也要及时反馈信息,从而做到有效沟通,增强村民对党组织的信任和支持。以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教育重视度,基层党组应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带头提倡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和谐的乡村氛围,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精神动力。
3.3" 加快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本土专业人才
根据农村思政工作的实际需要,设计专门的培养计划和课程。这些课程应涵盖党课基础知识、农村发展政策、农村社会学、农村心理学等相关领域,以提供全面的知识背景和理论基础。农村思政工作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实践教学是培养农村本土思政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组织实地考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农村实际情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村民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中有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意识,无形中是一种淳朴的思政工作者,但需要对其进行党的理论学习教育和培训。不仅仅是引进来青年才俊到基层工作,同时还应派优秀的本土村民外出学习,全方位培训具有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群众基础的人才,进行系统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村委会可以通过选拔、培训、激励等方式,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同时,建立奖励激励机制,鼓励优秀青年在农村思政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发挥青年人才队伍优势,把灵活应用和创新教育方式结合到当地乡村思想政治教育中去,将人才与网络科技结合起来,普及虚拟现实技术(VR),携手打造文化与科技相结合的教育场地。把红色资源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再转化为有本土特色的教育资源,让思政教育方式活起来,能够进入平常百姓家,发挥红色文化资源和人才队伍的最大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8]”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可以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培养农村本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人才。高校可以提供理论支持、师资资源和科研平台等方面的支持,而农村则可以提供实践基地和实习机会等方面的支持。培养农村中的思政人才队伍,还需要营造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包括提供必要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加强与其他地区和行业的交流合作等。积极引进和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提高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化水平。这些人才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具针对性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党的方针、路线及政策。
4" 结束语
着眼于人民需要,立足于地域特点,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贯穿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始终,真正把工作做进群众的心坎里。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配合。通过提高教育内容针对性、丰富教育载体、加强农村组织建设、引入专业人才以及结合实际开展活动等方式,逐步提高农民的政治觉悟和文化素质,为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001).
[2]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001).
[3] 冯天博.新时代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20.
[4]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s://www.12371.cn/2017/10/27/ARTI1509103656574313. shtml.
[5] 宫长瑞,张迎.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J].党政干部学刊,2021(5):28-34.
[6] 王静静.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的路径选择[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9(1):67-71.
[7] 刘奇葆.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要强起来[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5(11):4-8.
[8]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微镜头·习近平总书记两会“下团组”·两会现场观察)[N].人民日报,2021-03-07(003).
作者简介:于丽娜(2000-),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