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地区农业院校研究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
2017-02-27郭璇陈建田子珩
郭璇+陈建+田子珩
(新疆农业大学,乌鲁木齐 830052)
摘要:本文通过对新疆农业大学2015届研究生就业质量现状的调查研究,重点分析边疆地区农科类专业研究生就业特点和难点,就如何加强提高和改进研究生高质量就业提出建议。
关键词:边疆;农业高校;研究生;就业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9-0226-0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科技的进步,社会对于高学历人才提出的更高的要求,仅仅是本科大学生已经无法满足国家对于人才的各项需求,国家逐渐重视对研究生的培养和研究生的全面发展。[1]各行各业迫切需要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事件能力的综合性人才。研究生也就成为更多企业的优先选择对象。而就业范围的扩大也促使更多的大学生在本科学习完成以后选择继续读研究生,以适应越来越快的社会发展。研究生毕业生应该如何积极面对择业与就业,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2]本文通过对新疆农业大学2015届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分析,就加强提高和改进研究生高质量就业提出建议,引导即将毕业的研究生转变择业观念,增强创业与职业转换的能力。
一、就业基本情况
1.规模结构。2015届毕业研究生共计576人,其中博士生13人,占2.26%,学术型硕士生353人,占61.28%,专业型硕士生210人,占36.46%。男生266人,占46.18%,女生310人,占53.82%。汉族人数514人,占89.24%,少数民族人数62人,占10.76%。党员(含预备党员)人数计335人,占毕业生总数58.16%。
2.总体就业率。2015届毕业研究生总体就业率为91.49%,博士生就业率为76.92%,学术型硕士生就业率为94.33%,专业型硕士生就业率为87.62%;男生就业率为91.73%,女生就业率为91.29%;少数民族就业率为87.10%,汉族就业率为92.02%。详见表1。
3.就业流向。015届硕士生毕业生就业主渠道是企业(包括国企、三资企业和其他企业),学术型(79.58%)和专业型(78.26%)差别不大。从教育、科研单位和机关、事业单位就业中看,专业硕士就业率均比学术型硕士就业率高,分别高出3.13%、4.92%。而从出国或升学中的毕业生看,学术型硕士(7.51%)所占比重远超与专业硕士(0.54%)。自主创业形式就业的比例很低,所占比重均不足1%。如图1所示。
4.就业形式分布。2015届毕业研究生中,协议就业为主要就业形式,占82.92%;劳动合同形式就业次之,占11.76%;升学出国比例为4.93%;而自主创业就业极少,占0.38%。如图2所示。
5.学历、性别、民族交叉就业分析。因我校2015届博士毕业生只有13名,样本量少,分析不具有代表性。图3展示了2015届硕士毕业生学历类型与性别、民族就业率的比较。很明显看出,学术型硕士就业率在所有维度中的比较均比专业硕士高。学术型硕士中,男生就业率(94.23%)、女生就业率(94.42%)、总体就业率(94.33%)相比,差异不大。汉族就业率(95.18%)>少民就业率(88.10%)。专业硕士中,男生就业率(90.10%)>总体就业率(87.62%)>女生就业率(85.32%);汉族就业率(88.02%)>少数名族就业率(83.33%)。
6.生源地与就业地就业交叉分析。在2015届共13名博士研究生中,有8名同学为本自治区生源,占61.54%。就业人数共10名,就业地全部在首府乌鲁木齐市。
在563名硕士研究生中,生源人数达两位数以上的省份共7个。排名第一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56人),占硕士研究生总人数的45.47%;河南省居二,有76人,占13.50%;山东省次之,有33人,占5.86%。后幾位省份依次为:河北(27人)、陕西(21人)、山西(20人)、甘肃(16人)。按地理区域划分生源分布见图4。硕士研究生就业流向地以及与生源地交叉分析见图5及表2,毕业研究生的生源地和就业地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从就业地人数比例来看,五类生源地的毕业研究生就业地首选西部,其次是生源地,特别是西北区生源地的毕业生有90.37%都留在西北区就业。生源地为东北区、西南区的毕业研究生总数较少,有一半以上选择了在西北区就业。
二、就业质量分析
从我校总体就业率来看,91.49%在当今社会经济下滑、就业岗位减少的局面下算是个漂亮的答卷,但根据上述就业流向和就业形式分布来看,硕士毕业生就业单位按性质分类排在前三的是企业、教育科研单位和机关事业单位,毕业生签订高质量协议的比例在下降,我校就业质量有待增强。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
1.农业院校学科优势不强、缺乏专业特色。目前大部分高等农业院校已经具备很多一级学科,但是二级学科涵盖面还不够广、特色不够鲜明。农业院校大部分优势学科集中在传统农业学科,但传统学科优势却不甚明显,地位亟待加强。[3]加之农业院校所开设的专业大多属于艰苦专业,有些学科虽然是重点学科,但社会需求量不大,研究生毕业后本行业的可选择范围较小。
2.从学生层面分析。(1)研究生专业学习任务重量大,实验繁重,不能保证充足的找工作时间
在就业年度的10月份前后及次年4月份前后是找工作的两个找工作的最佳时段,但研究生在这两个黄金时段,要忙于毕业条件所要求的专业论文的发表、撰写与修改,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制作简历、跑招聘会。(2)对自我认识不足。最初选择读研时,可能会有“从众”心理,抑或是为了逃避本科就业压力。很多学生入学后,对学业兴趣不大,较为迷茫,缺少动力去提升和完善自己,竞争意识也不够强。在这种盲目读研的背景下,很多人不知道自己会做什么,可以做什么,甚至有些研究生还认为研究生毕业怎么也能找份差不多的工作。
三、促进新疆高校研究生就业的對策及建议
1.加强宏观调控、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切实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政府应在坚持市场导向的前提下,采取宏观调控措施,解决硕士研究生就业市场的供求失衡问题。第一,发展经济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政府应努力推动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大力加快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提供更多的高学历人才就业岗位。同时,第三产业是吸收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渠道,[4]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大力扶持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第二,完善就业市场体系。出台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消除就业歧视;深化人事、户籍等有关制度改革,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政策保障;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引导规范就业市场,逐步把毕业生的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第三,国家采取有力的宏观调控举措,以行政、经济等手段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鼓励大学生在西部等基层、边远地区就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同时,政府也应做好高校毕业生失业保障和培训工作。
2.加强高校市场意识,优化培养模式,完善教学方式,强化就业指导教育。一方面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减少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学校和专业的招生数量,直至停止招生。将招生与就业结合起来,科学决策办学规模和培养规格,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
3.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新型就业观。消除“眼高手低、有业不就”的思想,调整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到基层去谋求发展,到艰苦的地方去创业,灵活就业,先就业后择业。认清自身的素质和条件,树立基层意识,创业意识和奋斗意识,从现实出发选择自己的求职道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掌握就业主动权。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要充分把握自身特点,挖掘自身潜能,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建立起综合性强且有其个性特点的知识能力结构,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5]要学会捕捉成功机遇,增强创造性和独特的求职择业见解,培养良好的求职择业心态,谋取自己理想的职位。
参考文献:
[1]张建,王欢.就业形势“寒风”中,研究生更喊冷[N].新华每日电讯,2012-10-20.
[2]王依然,等.创新创业教育:推进研究生就业的有效途径[J].北京教育:高教,2015,(2).
[3]郑岩.加强就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N].光明日报,2014-8-23:(15).
[4]董润芸,刘蕙明.地方高校研究生就业竞争力分析及提升途径[J].前沿,2014,(Z9).
[5]黄建云,郭学军.基于学生分类的差异指导策略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