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时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广西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
2025-01-21谢妮
摘" 要:数智时代背景下,广西乡村振兴面临人才紧缺、技术瓶颈、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和产业升级步伐过缓等问题,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发挥着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有利于输送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人才、促进农业现代化、可以带动农村社会整体进步,数智时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机遇与挑战并存,存在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与乡村振兴需求不匹配、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不完善等问题,高职院校要从精准对接乡村振兴需求、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加强产学研合作、打造创新创业平台和培育创新创业人才5个方面入手,积极响应时代需求,形成一整套为广西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人才和技术支撑的教育服务体系,助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关键词:数智时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乡村振兴;服务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9.2"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5)02-0013-04
Abstract: In the Era of Digital Intelligence,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Guangxi is facing problems such as talent shortage, technological bottlenecks, relatively singl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slow pace of industrial upgrad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erv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which is conducive to delivering talents with innovative capabilities, promoting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nd driving overall rural social progress. In the Era of Digital Intelligenc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serves rural revitalization with both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here are problems such as mismatch betwee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ontent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needs, weak teaching staff f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incomplete practical platforms f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start from five aspects: accurately match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needs, building a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ystem, strengthening industry university research cooperation, creat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latforms, and cultivat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alents, whileactively responding to the needs of the times, forming a complete education service system that provides strong talent and technical support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Guangxi, and assisting in the comprehensive progress of rural economy and society.
Keywords: era of digital intelligence; vocational colleg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rural revitalization; service path
数智时代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生产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这一时代浪潮中显得格外重要。它不仅关系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村经济的繁荣,还关乎社会整体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远发展。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多民族聚居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突出问题。数智时代的到来,为广西乡村振兴提供了科技支撑,也为广西乡村振兴提供了创新动力。
高职高专院校承担着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技术技能专门人才的重任,在推动乡村振兴、服务乡村振兴等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同时,高职院校还能通过与地方产业的紧密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地方经济的创新发展。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意义深远。
1" 广西乡村振兴面临的突出问题
1.1" 人才紧缺制约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创业者队伍建设
随着数智时代的到来,广西乡村振兴亟需构建一支兼具创新思维和数智化技能的新型职业农民和乡村创新创业队伍,但当前人才队伍建设存在不少困难。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 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信息,广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 287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 656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 2.21∶1,比上年缩小0.07,差距仍然比较明显。广西全年农民工总量 1 323万人,其中本地农民工411万人,下降3.5%;外出农民工912万人(离开本乡镇),增长2.6%[1]。一项针对广西农村地区人才流失情况的调查研究表明,2020—2023年,选择异地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约占广西高校毕业生总数的30%,其中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占多数。以上数据反映了城乡之间的发展不均衡以及经济条件的差异,这也导致大量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更倾向于流向经济发达区域的一、二线大城市。这种流动趋势导致乡村地区面临着人才严重流失的困境,尤其缺乏那些能够扎得下根,引领乡村振兴、具备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的英才,进而影响了广西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全面铺开。如何有效吸引和留住这些高素质、有价值的人才,成为广西乡村振兴之路上一道不得不闯的难关。
1.2" 技术瓶颈制约农业生产经营效益和管理水平
广西目前的农业现代化程度还有待提高,技术瓶颈制约的问题特别突出。一是农业先进技术和装备向现代农业转变,在广西农业普遍缺乏。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广西农机总动力已超过3 900万 kW,而农业大省山东农机总动力达到1.15亿kW,河南达到1.086亿 kW,两者差距明显。这直接导致了农业生产效率和产量的提升受限。二是农业科研投入不足、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共同导致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广西农业科技贡献率仍低于发达地区水平。三是农业大数据体系不健全,既影响新技术传播速度,又制约农民接受和应用现代农业技术的能力,数智化技术应用仍不充分。广西农业生产经营质量和效益直接受到这些技术瓶颈的影响。如何通过建立农业大数据平台,对农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中的各种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应用,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帮助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的精准化管理,从而提高从生产到经营的整体效率和管理水平仍是广西乡村振兴面临的重大问题。
1.3" 农村地区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产业升级步伐过缓
受到历史、地理、资源和政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广西许多乡村地区经济仍是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对传统农业的依赖性仍比较凸显,而其他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缺乏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模式。这种产业结构单一的状况,不仅限制了农民的收入来源,导致了乡村地区的经济活力不足,抗风险能力弱,也使得农村经济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快速而复杂的变化。同时,广西乡村振兴的推进还受到产业升级步伐过慢的制约。广西的特色产业如糖业、水果种植、中药材等需要通过深加工和品牌建设来提升附加值,然而,广西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水平和人才储备仍落后于城镇地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技术、新产业的引入和发展,产业所需的市场调研、品牌策划、产品设计、电子商务、管理咨询和市场营销等方面服务不够到位。此外,乡村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面临着较大的社会和文化阻力,传统观念和习惯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思想、新模式的推广。
2" 数智时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广西乡村振兴的必要性
2.1" 有利于输送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人才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培养和引进是关键,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能够激发广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业能力,为广西乡村振兴提供必要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国家鼓励高等职业院校发挥自身优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培养高水平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服务是响应国家战略号召、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应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之在“三农”中发挥积极作用,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2.2" 有利于促进农业现代化
为服务广西的乡村振兴,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引导学生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提高生产经营效益和质量,帮助学生掌握现代农业技术中的智能农业和精准农业等方面的内容,使其能够运用科技手段解决传统农业中出现的问题,促使农业向现代化程度较高的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从而提高整个广西农业产业的竞争力,同时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的智能化和信息化,使广西的农业产业整体水平得到提高。
2.3" 带动农村社会整体进步
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可以使学生具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服务意识,从而鼓励其多为广西的农村社会治理文化生态保护等各方面作贡献,为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添砖加瓦的同时,也促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角色与责任,激发他们以点带面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的积极性和热情,职业院校以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与乡村社区合作,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与成长,为农村社会的整体长足的发展贡献力量。
3" 数智时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机遇与挑战
3.1" 机遇
3.1.1" 数智技术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新工具
数智技术的发展,使创新创业教育得到更多手段的多样化运用,更便于信息和丰富的学习资源的获取,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和AI技术等使教育的个性化与精确度得到增强,能够给学生创造模拟创业的平台,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从虚拟到现实的互动,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锻炼与提升自己的创业能力,学生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农业项目的模拟设计,或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市场分析和产品推广,使自己在实践中得到提高。通过数智技术的应用,学生可以在虚拟与现实的交互中,不断地进行创业能力的磨练和提高。
3.1.2" 乡村振兴战略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新方向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经济面临转型升级,为创新创业教育指明了新的方向[2]。创新创业人才需求日益旺盛,为高等职业院校人才提供广阔实践机会和就业空间。高职高专培养学生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农村规划设计能力和农村社会治理能力等,可结合广西乡村振兴的产业特色,为农村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比如,从农产品生产到加工销售,每个环节都能成为学生实践创新的舞台,通过与当地农业企业的合作,让学生参与到真正的农业项目中来。
3.1.3" 产教一体化提供创新创业教育新动力
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为创新创业教育注入了新的动力,使高职高专院校在了解行业动态和企业需求的同时,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对创新创业教育内容进行调整与优化。另外,产教融合还能为学生创造真实的创业环境与项目经验,增强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在参与企业实际项目的同时,还能学到诸如项目管理、团队协、作风险评估等一系列的实际操作技能。所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模式不仅能让学生得到理论上的收获,还可提高其动手操作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实际能力的创新创业人才。
3.2" 挑战
3.2.1" 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与乡村振兴需求不匹配
部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与广西农村振兴需求不匹配的问题比较突出。一些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内容过于生硬地照搬“全国经验”,没有紧扣广西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进行教学内容的针对性设计和重组,且部分教学内容偏重理论化,应用性不够突出,与广西乡村振兴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存在出入。比如,学生在校期间可能学习掌握了比较前沿的现代市场营销理论,但是在农产品推广的实际运用中却缺乏对广西农村市场的深入了解和适应性策略,这凸显了教育内容与实际需求不匹配的问题。
3.2.2" 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还有相当比例的高职院校老师缺乏实际的创业经验和行业背景,在提供高质量的辅导和实践教学方面显得捉襟见肘。首先,所教授的理论知识与广西农业农村经济的业务实践难以结合起来,影响学生对课程内容理解深度和实际应用;第二,老师可能因为没有切身体会,不能提供最新的行业动态和典型实际案例,造成学生对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无法跟进;另外,在指导学生进行创业项目或模拟经营活动时,提供行业深度洞察和实际操作建议可能存在困难。
3.2.3"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不完善
尽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实践平台的搭建提供了可能,但在实际操作中,不少高职院校难以建立完善的实践平台,原因就在于资金、场地、设备等资源的限制。高职高专创新创业教育扶持力度和保障力度有待加强。目前,在政策支持和资金补贴、提供实习岗位和创业指导以及市场资源等多个方面仍存在不足,构建一个有利于学生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任重道远。
4"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广西乡村振兴的路径
4.1" 精准对接乡村振兴需求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要做到切实服务广西乡村振兴,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精准对接需求。这意味着必须就广西乡村振兴的现状和需求进行深入而全面的调研,内容涉及广西农村经济产业结构、乡村文化习俗、资源禀赋和农村社会需求等方面,准确把握广西农村经济产业发展现状并诊断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制定符合广西本土实际的解决方案,确保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与广西农村经济发展需求相契合,通过精准对接需求、创新服务,为广西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4.2"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从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等方面,构建与农村振兴紧密相关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3]。首先,课程设置要组合得当,专业课程要体现专创融合的特质,不同的专业在课程开设上要结合专业特点及乡村振兴所需,进行动态调整;其次,在实践教学方面,可通过对广西农村建设的实地考察和乡村振兴创新创业项目的真实参与,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师资队伍的打造必须跟上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需要,高职院校可通过引进培养新力量和培训提升现有师资同步的方式,壮大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力量,同时,还可邀请乡村振兴领域的行业专家、实干企业家作为讲师或导师,为围绕乡村振兴领域创新创业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提升技能创造更多有力条件。
4.3" 加强产学研合作
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各主体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进而为广西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提供长久动力,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4]。要形成以教育科研产业为一体的协同创新机制,以点带面地促进不同主体间的合作与交流。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与地方政府合作,参与当地乡村振兴的发展规划与实施工作,为地方政府进行智力与技术的支持;另一方面,还可结合企业实际进行教学内容的转化与设计工作,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促进乡村振兴的工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同时,还可为促进不同主体间的合作搭建沟通渠道,通过多方合力共同促进广西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4.4" 打造创新创业平台
打造具有广西特色的创新创业平台,为促进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如创业孵化基地、技术创新中心或乡村发展研究中心等,能够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一个实践创新交流学习的场所,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通过组织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研讨会工作坊等形式促进产业升级。另外,平台还应建立与乡村的紧密联系,以科研成果转化为农村发展的实际效益为抓手,帮助解决农村面临的技术与管理上的难题为重点,以增强广西农业农村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为目标,促进农村振兴工作取得实效。
4.5" 培育创新创业人才
高职院校要为广西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以培养创新实干人才为己任,在教育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并增强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认同,学校可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如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创业导师制度等,与地方合作建立“归雁计划”“招雁计划”等人才输送机制,从培养的人才库中推荐优秀毕业生,为农村发展注入新鲜血液,运用针对性策略有效进行育才,并对广西乡村产业进行精准赋能。通过上述举措,为实现广西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5" 结束语
随着数智时代的到来,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在服务乡村振兴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通过对广西乡村振兴面临问题的深入分析,探讨了高职院校如何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广西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发现,高职院校应结合广西区情和产业需求,从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等方面优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打造具有广西特色的创新创业平台和人才输送机制。以上措施的提出,给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更好地服务地方乡村振兴提供了一条可借鉴和复制的有效路径,可有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发展,未来,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必将更加紧密地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共同书写数智时代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 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4449864525519307amp;wfr=spideramp;for=pc.
[2] 张旭刚.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战略转型[J].教育与职业,2018(21):8.
[3] 魏天赋,安美忱.高校农学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7):82-84.
[4] 高翔.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发展的成效与路径[J].才智,2023(16):170-173.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专项课题(2022ZJY2971)
作者简介:谢妮(1987-),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乡村振兴与市场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