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自然类研学课程产品赋能乡村振兴
2024-12-31朱瀚郭卫娜江雪王可婷黄芷茵
摘" 要:该文探讨整合珠海生态基地资源的自然类研学旅行课程产品如何赋能乡村振兴。通过对珠海市多个生态研学基地的走访调研,运用扎根理论对访谈文本进行三级编码。结果发现,珠海市生态基地存在资源分散、各方协同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教育资源整合和市场开发不力等问题。提出资源整合与规划、强化协同合作、完善基础设施、整合研学教育资源、优化市场推广途径的解决路径。通过整合珠海市生态基地资源和开发自然类研学课程,为促进乡村振兴提供创新性和可行的方案,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指导价值。
关键词:研学旅行;自然类研学;生态基地;环境教育基地;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G712"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23-0185-04
Abstract: It discussed how natural study and travel course products that integrate the resources of Zhuhai Ecological Base can empower rural revitalization. Through visits and surveys to multiple ecological research bases in Zhuhai City, the interview text was coded at three levels using grounded theory. The results found that the ecological base of Zhuhai City has problems such as scattered resources, insufficient coordination among all parties, imperfect infrastructure, weak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market development. It proposes solution paths such as resource integration and planning, strengthening collaborative cooperation, improving infrastructure, integrating research and education resources, and optimizing market promotion channels. By integrating the resources of the ecological base in Zhuhai City and developing natural study courses, it provides innovative and feasible solutions to promote rural revitalization, which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guiding value.
Keywords: study travel; natural study; ecological bas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base; rural revitalization
当前乡村振兴战略正在稳步实施中,乡村研学旅行作为乡村旅游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促进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泉,发展乡村研学有助于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2016年底,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乡村地区具有丰富的资源和空间优势,是学生开展研学旅行的重要平台。将乡村作为青少年教育的“第二课堂”,对激活乡村资源、为乡村发展引入“流量”、促进乡村第三产业发展等大有裨益。自然类研学作为一种以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为基础的教育方法,具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环境意识和创新思维的潜力。通过开发自然类研学课程,能够将乡村的自然资源与教育相结合,两者交叉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和机遇[1]。
1" 研学旅行赋能乡村振兴的研究现状
研学旅行提出的背景是基于国务院原副总理刘延东同志2016年在驻日使馆“日本中小学修学旅行及其对我的启示和相关建议”上作出批示,指出“将修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是方向”,对于孩子了解国情、热爱祖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实现全面发展十分有益。近些年,随着研学旅行行业在国内的蓬勃发展,研学旅行相关研究成为国内学者关注的焦点,关于乡村研学旅行促进乡村振兴的研究集中在分析某个区域乡村研学存在的问题及提出研学助力乡村振兴的途径。如翟海静等[2]通过剖析合肥市乡村研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索乡村研学未来的发展策略。翟孝娜等[3]通过对郑州市、开封市、洛阳市、信阳市等美丽乡村建设试点乡镇的调研,剖析了研学背景下河南乡村振兴的发展机遇,提出立足科学规划,打造特色研学基地的建议。赵宝珠[4]以桂林138个国家传统村落为例,分析了桂林传统村落研学基地必要性、可行性以及相应对策,探讨了乡村振兴背景下桂林传统村落如何借助研学基地建设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张志磊等[5]对王屋村研学旅行的发展提出相关的对策,为王屋村乡村研学旅行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侯海兰等[6]通过对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研学旅行的困境进行分析,发现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安全保障存在隐患、活动开展资金短缺等问题。也有将国外乡村振兴经验用于我国乡村的研究案例,如Chigbu等[7]研究了德国巴伐利亚的乡村振兴经验在中国四川省的应用,提出通过综合的主规划方法,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促进乡村振兴和自然保护。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并且同劳动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合计的教学课时占九年总课时的14%~18%[8]。与此同时,各省市也相继出台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相应标准,如江西省发布中小学研学旅行基地(营地)认定规范、课程设置规范、组织实施规范、评价规范等,在省内遴选一批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营地),打造一批示范性研学旅行精品线路[9]。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全国各地均在依托乡村资源打造青少年研学旅行示范基地,使得乡村资源开发与研学旅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但针对研学基地建设及产品开发的研究讨论过于宏观[10],导致研学旅行在赋能乡村振兴过程中,生态基地资源的整合存在明显不足。地方政府、学校、企业和社区之间的如何协同合作,做到各方的信息共享和资源互补,形成合力,提高生态基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创新、可持续性地发挥生态基地的最大效用,成为研学旅行课程产品促进乡村振兴亟待解决的问题。
2" 珠海市生态基地现有资源的整合路径与研学课程产品开发
2.1" 珠海市生态基地现有资源基本情况
2022—2024年,珠海规划展览馆、珠海市香洲区翠香街道垃圾分类体验馆、珠海鹭鸟天下基地等入选“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淇澳担杆岛保护区、金湾区三灶镇大门口湿地公园、珠海鹭鸟天下基地等入选“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珠海市十里莲江农旅健康小镇、百年香山农业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珠海鹭鸟天下基地等乡村基地被珠海市教育局评审为“珠海市研学实践教育基地”[11]。珠海鹭鸟天下基地负责人“珠海鸟叔”梁华坤先后被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广东省环境厅评为“2022年全国百名最美生态环境志愿者”、十大“广东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整体而言,珠海市生态基地众多,有着天然的、丰富的自然类研学资源,极具自然类研学产品助力乡村振兴的开发潜力。
2.2" 研究方法
我们对珠海鹭鸟天下基地、大门口湿地公园、金湖公园等多个生态基地进行了实地调研,走访了华南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联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研究机构或国有企业,深入了解了其运作模式和现状。为了全面掌握生态基地的实际情况,我们对各基地的负责人、运营人员进行了深入访谈。这些访谈采用了半结构性访谈的质性研究方法,能够在一定框架内自由探索和获取丰富的一手资料。通过开放性的问题设置,引导受访者详细描述其工作中的挑战、经验和见解,获取了大量真实、详细的原始数据。在数据收集完成后,对所有访谈记录进行了系统整理,确保信息的准确和完整。随后,运用扎根理论对这些原始文本数据进行了三级编码,包括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式编码[12]。开放式编码阶段,我们仔细阅读和分析每一段访谈记录,将其中有意义的信息分解成若干概念和范畴。主轴编码阶段,通过对这些概念和范畴进行比对和整合,识别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和结构。最后,在选择式编码阶段,进一步提炼和抽象,形成了关键问题和核心概念,为后续的研究和分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系列严谨的编码过程,确保了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2.3" 研究发现存在的问题
表1结果显示,珠海生态基地资源整合及自然类研学课程开发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硬件资源分布、研学基地基础设计建设及研学课程与专业人才这3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生态基地分布过于分散、政校企社协同不足、交通不便、住宿安排存在困难、教学设施不足、缺乏建设规划和标准、课程研发力度不足、专业研学人才缺失、现有研学产品缺乏亮点、市场推广力度不足等。
2.3.1" 生态基地资源过于分散,政校企社协同不足
珠海市的生态资源丰富,但分布零散且缺乏系统的规划和管理。这种资源分散的现状导致各生态基地之间缺乏有效的联动和协同,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各基地在开发和利用资源时往往各自为战,资源重复利用和浪费现象严重。比如位于珠海东部地区的淇澳岛和珠海西部地区的珠海鹭鸟天下基地,都有湿地,也同样有着多种鸟类和生物多样性的自然生态研学课程资源,自然类研学课程资源相似导致开发的研学课程同质化较为严重。此外,资源分散还导致生态研学旅行产品的整体质量和吸引力不足,无法充分满足市场需求。地方政府、学校、企业和社区等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合作不够紧密,信息共享和资源互补不足。尽管各方都有开展研学旅行项目的愿望,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和合作平台,导致资源整合和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诸多障碍。例如,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与企业的市场开发无法有效对接,学校的教育需求与社区资源的提供不匹配,这些问题都制约了研学旅行项目的顺利实施。
2.3.2" 基础设施不完善
部分生态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无法满足高质量研学旅行活动的需求。交通不便、住宿条件差、教学设施不足等问题普遍存在,影响了中小学生研学的整体体验感和满意度。比如,珠海鹭鸟天下基地是私人承包经营,虽然有着得天独厚的湿地资源,可惜硬件投入捉襟见肘。金湖公园由政府投入建设的湿地动植物科普馆,硬件设施早已建设完成,却因无科普讲解员而无法对外开放,即使有研学团到达该地,也无法使用该设施。广东省教育厅分别于2020年7月和2024年3月公布了2批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名单,珠海市目前的省级研学教育实践基地有珠海爱飞客航空科普基地、汤臣倍健透明工厂、珠海市格力电器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国防科工或国情教育基地[13],无自然生态类的省级研学教育实践基地,更无研学实践教育营地。这也直接导致学生无法在基地住宿,许多研发的夜间研学课程,如珠海鹭鸟天下基地的“夜探小精灵(即在夜间走进湿地观察青蛙、找寻萤火虫,写下观察日志)”,无法真正落地实施。此外,生态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标准,导致设施水平参差不齐,难以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和市场口碑。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研学旅行项目的吸引力,也限制了其可持续发展。
2.3.3" 研学课程开发与市场开发力度均不足
研学课程设计缺乏与生态资源的深度结合,教育内容单一,无法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进行教学。许多研学项目仅停留在浅层次的自然观光和体验活动,未能将生态资源的教育价值充分挖掘和利用。此外,缺乏专业的研学导师和教学团队,导致课程设计和实施质量不高,无法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这种教育资源整合不力的现状严重影响了研学旅行的教育价值和吸引力。
生态基地的研学旅行产品缺乏创新和特色,市场推广力度严重不足,未能充分吸引目标人群。许多研学旅行项目仅停留在基础的观光和体验层面,缺乏深度的教育内涵和独特的文化特色。此外,市场推广渠道单一,宣传力度不足,使得潜在客户难以了解和接触到这些产品。由于市场开发不足,很多具有潜力的资源和项目未能转化为实际的市场效益,制约了生态研学旅行的整体发展。
2.4" 生态基地资源整合与自然类研学课程开发路径
2.4.1" 加强研学资源整合与规划,强化政企校社协同合作
制定系统性的资源整合规划,推动资源的集中管理和高效利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GIS、物联网等,对生态资源进行全面的监测和管理,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通过整合分散的资源,形成资源的合力和规模效应,提高生态研学基地的整体竞争力和吸引力。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推动资源整合和协调发展。
建立多方合作机制,促进地方政府、学校、企业和社区的紧密合作,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互补。通过组织定期的研讨会和合作交流活动,促进各方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资源整合的合力。政府可以搭建合作平台,制定激励政策,鼓励各方积极参与研学旅行项目的开发和推广。企业和学校可以共同开发具有特色和创新性的自然类研学课程,提高项目的教育价值和市场吸引力的同时,更能让研学课程与学校学科学习紧密结合,真正达到研学课程的“研究性学习”的目的。社区可挖掘和利用地方独特的自然和文化资源,进一步丰富研学课程的内容和形式,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2.4.2" 完善基础设施
加大对生态基地基础设施的投入,完善交通、住宿、教育设施等,提高游客的整体体验。引入绿色环保技术,提升基础设施的可持续性,确保研学旅行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政府可以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鼓励企业和社区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可以沟通乡村民宿参与研学团的接待,在乡村旅游淡季时增加旅游收入。引导民宿在保证卫生条件和安全措施的前提下,尽可能提供投影仪、音响等研学活动设备,鼓励职业农民作为当地研学指导师参与农耕体验、农作物知识讲解等研学活动之中。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研学旅行项目的服务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同时,注重维护和改善自然景观,保持生态环境的原真性和美观性,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旅游环境。
2.4.3" 整合研学教育资源,优化市场推广途径
深入挖掘生态资源的教育价值,将其与研学课程深度结合,设计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培训专业的研学导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通过开展实地考察、生态实验、互动游戏等多种教学形式,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和教育性。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参与度。通过优化教育资源整合,提升研学旅行的教育价值和市场吸引力。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和创新性的研学旅行产品,提升市场吸引力。通过整合地方文化、历史和自然资源,设计独特的研学课程和活动,吸引不同年龄段和兴趣的游客。加大市场推广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宣传研学旅行产品,如社交媒体、旅游展会、教育博览会等,扩大受众范围,激发市场需求。通过举办大型研学活动和赛事,提升品牌影响力,增强市场竞争力。此外,还应该引入市场调研和用户反馈机制,不断优化产品设计和服务质量。
3" 结束语
本研究提出整合珠海市生态基地资源,大力开发自然研学课程,助力珠海乡村振兴的路径。通过对珠海市多个生态研学基地的调研和对访谈文本的分析,找到了现存的生态基地资源过于分散、政校企社协同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研学课程开发与市场开发力度不足等问题,并提出了加强研学资源整合与规划、强化政企校社协同合作、完善基础设施、整合研学教育资源、优化市场推广途径等解决路径。通过研究和实践,探索出一条有效的研学模式和策略,将自然研学成果与当地社区、农业、旅游等领域相融合,为乡村振兴提供创新和可行的方案,推动乡村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不仅为珠海市的生态基地建设、生态教育和乡村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也为其他地区的生态研学项目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李春艳,李建英.研学旅行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策略研究[J].智慧农业导刊,2022,2(12):101-103.
[2] 翟海静,刘丽.乡村研学旅行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策略研究——基于合肥市5家乡村研学旅行基地调研[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2):17-20,26.
[3] 翟孝娜.研学旅行赋能河南乡村振兴路径研究[J].市场周刊,2022,35(8):56-59.
[4] 赵宝珠.基于传统村落的研学基地建设研究——以桂林为例[J].美与时代(城市版),2020(7):43-44.
[5] 张志磊,杨丽.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王屋村乡村研学旅行发展研究[J].黑龙江粮食,2022(1):41-43.
[6] 侯海兰,刘养卉.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研学旅行的困境与路径[J].经济研究导刊,2022 (33):30-32.
[7] CHIGBU U, KLAUS M, ZHANG W, et al. Rural Land Management and Revitalization through a Locally Coordinated Integrated Master Plan-A Model from Germany to China[J]. Land, 2023,12(10):1840.
[8] 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版)[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2204/W020220420582343217634.pdf.
[9] 教育部.江西发布《中小学研学旅行》系列标准[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2107/t20210730_547767.html.
[10] 张颖新.乡村振兴战略下研学基地建设及产品开发的研究与实践[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0(22):114-115.
[11] 珠海市教育局.珠海市教育局关于公布2022年珠海市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名单的通知(珠教思〔2022〕8号)[Z].2022-09-30.
[12] GLASER B G, STRAUSS A L.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 Strategies for qualitative research[M].New York: Routledge,2017.
[13] 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公布广东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名单的通知[EB/OL].https://edu.gd.gov.cn/zwgknew/gsgg/content/post_3429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