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的思考
2024-12-31杨欣肖育苗谢梦莹
摘" 要: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密切联系,推动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随着国家的大力重视和各地的积极贯彻,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取得一定进展,但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又各有不同,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的程度尚待提高。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今天,在大力倡导生态文明的今天,全面分析两者的内涵,认清两者的重点,从而正确认识两者融合发展的内涵,系统梳理两者融合发展的理论基础,认真考量两者融合发展的现实依据,归纳两者融合发展的基本原则,进而切实助力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生态文明;融合发展;理论基础;现实依据
中图分类号:D422.6"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23-0193-04
Abstract: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re closely related. Promoting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building a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With the country's great attention and active implementation by various localities, certain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However,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re different, and the degree of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needs to be improved. Today, when rural revitalization is comprehensively promoted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vigorously advocated, we must comprehensively analyze the connotation of the two and recognize the key points of the two, so as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connotation of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the two, and systematically sort out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the two, carefully consider the practical basis for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the two, summarize the basic principles for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the two, and then effectively assist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tegrated development; theoretical basis; practical basis
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都是国家重大战略,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的大力提倡和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但推动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发展仍然任重道远,为此,分析两者融合的内涵,梳理两者融合的理论基础,明确两者融合的现实依据与基本原则,找到两者融合发展的切入点和关键点,从而切实推动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不仅在学术上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在实践中具有巨大的应用空间。
1" 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的内涵
要切实推动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落实落细,首先需要认清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的基本内涵,需要明确乡村振兴的基本内涵和总体要求,理解生态文明的核心内涵和主要内容,找到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的基本点、切入点。
1.1" 乡村振兴的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伴随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人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需求变得多样化、丰富化,与此同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中,农村农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为此,结合中国国情和农业农村发展实际以及农民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指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1]。全力补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农村短板,着力提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努力培养新时代新风貌农民,大力建设富裕美丽宜居的农村。
1.2" 生态文明的内涵
生态文明是由生态和文明组成的复合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生态文明是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相对应的概念,它是从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角度而言的,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态。它强调尊重和维护自然,通过遵循客观规律,调节人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包含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等内容。狭义的生态文明是从整个社会文明的内容角度而言的,是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相对应的概念,它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社会文明体系的基础,强调利用自然的同时保护自然,倡导保护生态,主张预防环境污染,要求树立大生态观,侧重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本文所说的生态文明是狭义的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1.3" 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的内涵
生态文明是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相对应的概念,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贯彻绿色发展观,坚持节约优先、环保优先,注重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追求人与自然和谐。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富裕的重大战略,需贯彻“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即强调在乡村发展中根据地区实际和区域特征,坚持生态文明发展理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到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治理、乡风塑造、法治建设、生活消费和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切实做到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以乡村产业的绿色发展为基础,以健康生活和消费方式的倡导为依托,以生态乡风培育和生态法治建设为支撑,以生态文明队伍和组织建设为保障,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构建绿色高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宜居美丽的乡村居住环境,促进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
2" 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的理论基础
生态文明建设既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社会文明不断发展的基本追求,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和国家主要领导人都对生态文明建设有过重要论述,这些思想、观点、主张和见解既可以为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又可以为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给予有益的指导。正所谓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的目的。理论从实践中产生,对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1"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结合资本主义发展历程既看到了资本主义所创造的巨大生产力,又看到了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为此,他们强调人与自然是辩证统一的,要妥善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2个“和解”,这些闪耀着真理光芒的思想,为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恩格斯曾说“我们连同我们的血、肉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2]。指明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大自然之子。同时,人类生存发展所需的基本物质资料如空气、水、土地都来自大自然。此外,他们强调大自然具有自身的规律性,人类可以发挥能动性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前提是了解自然、尊重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在此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般存在物,既是有想法、有才能、有生命的实践主体……同时也是感性的、肉体的、相对的客观对象”[3]。
2个“和解”的生态思想。面对工业文明时期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过度开发利用自然,获取工业生产的原材料,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恩格斯指出“我们这个世界面临的大转变,即人类与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开辟道路”[4]。其中“人与自然的和解”重申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要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利用自然,要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保护自然,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本身的和解”则主张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为此,一方面,人类要不断提高认识水平,了解自然规律,认识自然规律。另一方面,人类要提高自身修养,和谐相处,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开发自然,充分利用自然。
2.2"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思想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围绕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提出了很多有见地的观点,为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提供了理论启迪。
“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天人合一是中华民族传统生态文化的核心思想,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种境界。道家的老子提出“道生万物”的思想,庄子提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5]的理念;西汉的董仲舒、宋代的张载都提出了“天人合一”思想;佛教强调“依正不二”,也强调人与自然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可见,中国传统文化都强调天、地、人、万物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
“道法自然”的生态理念。道家老子提出“道法自然”的思想,指出人要遵循地的规律、天的规律、道的规律,遵循自然而然的规律。儒家孔子的“畏天命”思想、孟子的“不违农时”思想、荀子的“天行有常”思想,都强调万物生长有自身的规律性。佛家“万物皆有佛性”,指出人要平等看待宇宙间一切事物,不能以自我为中心,明确了人类与众生之间的平等关系,指明了人类与众生相处要遵循其规律性,敬畏自然、顺应自然、尊重自然,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3" 中国主要领导人的生态文明思想
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追求,生态环境好坏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发展,关系着人民需求能否得到满足,决定着人民幸福感能否不断提高,为此,中国的历代领导人都关注生态建设,倡导生态文明,提出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思想,并积极推动中国生态文明进程,这直接推动着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的进程。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资源匮乏,毛泽东同志以身作则践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面对森林覆盖率较低的问题,他倡导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面对水旱灾害,他提倡兴修水利,治理灾害的同时,保证了灌溉,发展了农业。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环境问题凸显,森林覆盖率低,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邓小平同志开展了“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倡导一边抓经济一边抓绿化。面对传统能源的环境污染和持续利用问题,提出开发清洁能源;面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成立了环保部门进行生态管理,强调以立法的方式对污染环境的行为加以约束。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面对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江泽民同志的带领下,凝练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要协调社会目标、经济目标、生态目标和环境目标,为此,积极倡导全民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引导全民进行生态修复,提高了生态文明意识,引导人们认清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完善了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步入新世纪,党中央在胡锦涛同志的带领下,更加注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在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目标,倡导通过经济政策和法律手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推进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尤为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观点,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主要包括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福祉的民生论、最严生态法治论、生态红线是生态文明建设生命线、要共建生态良好地球村的命运共同体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助于提升人们的生态意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效,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
3" 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的现实依据与基本原则
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既是一个十分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实践问题,推动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不仅在学术上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在实践中具有巨大的应用空间。为此,推动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还需要进行现实考量,坚持基本原则,循序渐进才能稳中求进。
3.1" 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的现实依据
3.1.1" 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具有必要性
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只有坚持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实现真正的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包括五大振兴,其中,产业振兴是物质基础,生态振兴是内在要求,只有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大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治理农村环境突出问题,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才能真正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民增收致富。同时,只有加强乡村生态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生态文明建设才能落到实处。生态文明建设全国一盘棋,要将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落到实处,必须加强乡村生态建设,通过实现乡村绿色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新格局,大力发展乡村现代服务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从而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总之,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3.1.2" 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具有可行性
乡村振兴有五大要求,其中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它与其他4个振兴密切相关,内在要求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形成绿色的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减少化肥、农药等的使用,降低农业污染。同时,积极宣传生态知识,引导农民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建设美丽、洁净的乡村人居环境。而这些都是生态文明建设在乡村的要求和体现。可见,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既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一环,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密切相关。
3.1.3" 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具有价值性
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是“五位一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经济建设作为根本,强调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这其实就是一种绿色发展、一种和谐发展,一种坚持生态文明理念的发展,可见,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具有融合性、协同性。同时,这种发展既倡导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城市的绿色高效发展,又强调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乡村绿色发展,从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可见,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既是经济建设的必然要求,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更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题中之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3.2" 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的基本原则
3.2.1" 整体性原则
要推动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需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制定科学规划,从政策制度、资金技术、人才培养等各方面整体统筹规划,引导乡村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提升生态文明意识,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转变生产生活方式,设置生态专项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生态法律制度,加强污染防治,注重生态修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构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格局。
3.2.2" 具体性原则
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是一个大的理念,具有重大意义,要将其落实落细,各地需要根据地区实际,探索两者融合的具体思路、方法、路径。首先,各地要准确定位,明确本地的资源和地域优势,根据地域和资源优势,坚持生态文明理念,结合农民生活需要,确定农业发展的重点、路径,因地制宜走科技兴农、生态兴农之路。同时,随着生态文明理念的深入,乡村振兴的推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也会呈现阶段性特征,每个阶段的重点和难点都会有所不同,为此,各地还需因时制宜,积极抓住所处阶段的重点、难点,以点带面推动融合工作的开展。
3.2.3" 长期性原则
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都是事关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不是一日之计,一时之策,更不可能一日为功,需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绵绵用力才能久久为功。乡村振兴战略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更是一个需要不断摸索、实践的过程,其艰难性与复杂性前所未有,为此,各地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根据地区实际和发展机遇,保持历史耐心,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
4" 结束语
总之,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都是国家重大战略,两者密切相关,其融合发展既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又具有巨大的价值性,我们要不断分析两者融合的内涵,梳理两者融合的理论基础,明确两者融合的现实依据与基本原则,找到两者融合的切入点和关键点。同时,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需要不断深入思考、持续实践摸索,从而助力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推动社会主义强国建设。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2.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84.
[3]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03.
[4]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3.
[5] 老子·庄子[M].傅云龙,陆钦,校注.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