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乡村人才振兴的现实困境与对策研究

2024-12-31成祖松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23期
关键词:人才振兴现实困境安徽

摘" 要:人才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变量和最大增量。近年来安徽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成效显著,农村农业科技人才实力增强,返乡创业就业人才规模扩张,乡村人才振兴生态日益优化,但也存在着农村人口综合素质普遍偏低、乡村公共服务人才缺口较大、乡村治理人才队伍仍需加强及乡村人才留用机制有待健全等现实困境。要从优化乡村人才振兴政策支持体系、推进乡村人才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引导各类人才参与乡村公共服务、加快引进培育乡村治理人才队伍等方面入手,切实为安徽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关键词:乡村振兴;人才振兴;乡村人才;安徽;现实困境

中图分类号:C964.2"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23-0181-04

Abstract: Talent is the key variable and the largest increment in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recent years, Anhui Province has accelerated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talents. The cultivation of new professional farmers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The strength of rural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lents has increased, the scale of talents returning to their hometowns to start businesses has expanded, and the rural talent revitalization ecology has been increasingly optimized. However, there are also practical dilemmas such as a large gap in rural public service talents, a need to strengthen the rural governance talent team, and a need to improve the rural talent retention mechanism. It is necessary to start from the aspects of optimizing the policy support system for rural talent revitalization,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talent service information platforms, guiding all types of talents to participate in rural public services, and accelerating the introduction and cultivation of rural governance talent teams, so as to effectively provide solid talent support for Anhui's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talent revitalization; rural talents; Anhui Province; realistic dilemma

人才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动力源泉[1]。2018—202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均围绕培养乡村人才、推动人才下乡、推进人才振兴等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以及2021年,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均提出了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目标要求、实施路径和保障措施,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了清晰的工作指引。本文在分析安徽乡村人才振兴现状的基础上,梳理安徽乡村人才振兴的现实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 安徽乡村人才振兴的现状分析

1.1"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成效显著

作为农业大省,安徽历来高度重视农民培训工作。20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出部署。在同年农业部启动的首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中,安徽界首市、南陵县、巢湖市和五河县4个地区入选。2016年起,安徽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纳入省民生工程,不断强化财政投入支持力度。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省共有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8个、省级示范基地80个;“十三五”以来,全省共培训近30万新型职业农民,先后有10万人次以上的农技人员、高素质农民在全省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开展观摩培训。与此同时,加大对全省1.3万余名基层农技人员的培训力度,特别是通过脱产方式进行5天集中培训和轮番培训,目前已累计培训超过12万人次。在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和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发布的2016—2022年全国高素质农民发展指数排名中,安徽省始终位列前茅,2020—2022年连续3年位居全国第一。在2021年和2022年全国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绩效考核中,安徽位列全国第二和第一。

1.2" 农村农业科技人才实力增强

科技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科技人才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安徽不断强化顶层设计,以农业类科技平台为载体,坚持农业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两条腿走路,动员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农业龙头企业和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积极引进培育农业科技人才。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的数据显示,近十年来,共创建国家级农业科研团队11个,新增省级“115”产业创新团队14个;引进或自主培养长江学者、神农青年英才等国家级农业科研人才22人,省级农业科研领域特支人才、皖江学者、杰出青年等各类人才40人;组建省级科技特派团143个、工作站380个、示范基地227个,全省选认科技特派员17 052名,覆盖了全省所有行政村。在全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的考核中,安徽连续十年取得优秀等次,其中5年位居全国第一。2023年起,安徽依托安徽农业大学、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等定点培养高校,在全省开展基层农技推广本科和专科两个层次人才的订单培养、定向就业、定时服务,培养一批新时代基层农技推广人才。

1.3" 返乡创业就业人才规模扩张

长期以来,安徽一直是劳务输出大省。但是近年来安徽各地积极搭建返乡创业就业平台,组织开展“接您回家”等各类专项活动,精准推送岗位信息和就业服务,不断吸引外出农民工、外在大学生等群体回归家乡就近就地就业创业,为振兴家乡贡献力量。2018—2022年安徽共认定备案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178个(每个园区给予120万元资金支持),2020—2023年安徽共评选省级农民工“优秀创业项目”58个(每个项目给予10万元资金奖励)、“返乡创业之星”138人(每人给予5万元资金奖励),2018—2023年先后命名了7批共210个省级大学生返乡创业示范基地,累计发放资金近1 000万元,有效发挥了返乡人员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带动了一大批农民工、大学生和青年等人员在安徽农村建功立业。《2022年度安徽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到2022年末,安徽农民工总数1 996.6万人,务工的省内省外去向上出现了明显的“一升一降”:省内就业的农民工达1 278.9万人,占比将近2/3,同比增加109.7万人,增幅9.4%;省外就业717.7万人,同比减少94.4万人,降幅11.6%。2022年,安徽省常住人口总量6 127万人,同比增加了14万人,增量仅次于浙江,位居全国第二,其中净流入24万名大学生、农民工回流120万人。安徽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安徽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数达56.13万人次,创办经济实体28.57万个。特别是安徽阜阳市首创的“接您回家”活动已经成为辐射全省、影响全国的品牌活动,累计引导6.35万人回乡创业,创办各类经济实体3.78万个,带动就业48.2万人。

1.4" 乡村人才振兴生态日益优化

安徽始终将优化乡村人才振兴生态环境作为重点工作,在政策顶层设计、服务待遇保障等方面给予实实在在的支持。《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皖政办秘〔2015〕163号);《关于进一步支持和促进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通知》(皖人社发〔2019〕25号);2021年,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皖办发〔2021〕26号);2015—2017年和2021—2025年连续实施两轮《“创业江淮”行动计划》;2022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创业安徽行动方案的通知》(皖政〔2022〕63号),提出要吸引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返乡下乡人员创办企业;2023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实施稳就业提质扩量服务“家门口”就业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提出每年促进60万名农民工在皖就业、每年引导回皖就业创业10万人左右。特别是2023年6月《关于印发安徽省乡村振兴人才职称评审实施办法的通知》(皖人社秘〔2023〕146号),启动职业农民职称评审工作,涵盖农经、农技、农艺等11个专业,选拔长期扎根田间地头助力乡村振兴的“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首批评选产生的1 000名乡村振兴高级职称人才,不仅可以获得一次性奖励,还可享受一系列政策扶持待遇。此外,安徽还持续开展和美乡村建设,为人才扎根乡村创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全省已建和在建和美乡村中心村12 941个、行政村覆盖率达86%;建设美丽宜居自然村19 725个。

2" 安徽乡村人才振兴的现实困境

2.1" 农村人口综合素质普遍偏低

随着全国各级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人口受教育年限不断增加,人口素质不断提升。然而,广大农村劳动力人口教育水平仍然不容乐观,农村人口受教育水平整体偏低,是乡村振兴路上不可忽视的“拦路虎”。从总体数量来看,目前我国还有近5亿人常住农村。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全国只有7.1%的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拥有高中或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只有1.2%的拥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安徽6 102万常住人口中有2 543万人居住在乡村。常住人口中拥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为810万人,拥有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的为811万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为2 058万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为1 640万人。这其中,80%以上的乡村常住人口仅拥有小学或初中文化程度,农村人口受教育年限较短,综合素质普遍偏低。特别是随着现代农业、数字农业的发展,人口日益老龄化的乡村劳动力对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经济管理知识等还非常缺乏,无法对乡村全面振兴形成有效支撑[2]。

2.2" 乡村公共服务人才缺口较大

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任务,教师、医生、文艺、社工和法律等公共服务人才是优化乡村公共服务的重要力量源泉。虽然近年来安徽省出台了《安徽省教育厅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皖教师〔2021〕4号)、《安徽省“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提升计划”实施方案》(皖卫科教秘〔2023〕75号)等政策文件,加强了乡村教师、乡村医生建设,并评选了乡村文化带头人、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等,但总体来看,相关公共服务人才扎根乡村服务乡村的意愿不强,人才缺口较大。特别是受限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乡村教师、乡村医生的收入和待遇还比较低,职称晋升的通道还不够畅通,子女教育、医疗等存在诸多不便,许多优秀乡村教师、医生等流动性非常大,基本不太可能在乡村长期坚守。此外,乡村缺少公共服务类社会组织,社会工作服务、乡村文艺文化志愿者、乡村规划建设、公共法律咨询等人才更是缺乏。以律师人才为例,《安徽省律师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截至2022年底,安徽全省共有律师21 088人,每万人拥有律师数仅有3.4名;安徽累计培育了12.4万名乡村“法律明白人”,每个行政村仅有3名“法律明白人”。

2.3" 乡村治理人才队伍仍需加强

乡村治理不仅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关乎乡村振兴能否实现的关键保障[3]。人才是推进乡村治理的核心要素。从实际情况看,当前乡村治理人才以村“两委”成员为基础的村干部和村民小组长为主体。近年来,安徽不断配强村(社区)“两委”力量,并通过选派大学生村官、第一书记、“三支一扶”人员等方式,为推进全省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安徽省委组织部的数据显示,2021年底安徽在1.5万多个村、近3 000个社区的“两委”换届工作中,积极吸引各类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本乡高校毕业生、退居二线或退休公职人员参与乡村治理,使换届后本地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在“两委”成员中的比例达到48.6%,较上届提高31.6个百分点。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和区位条件所限,当前安徽仍面临着乡村治理人才队伍不健全、治理人才能力不足、治理人才力量分散等问题。特别是随着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乡村治理方式,对乡村治理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4]。

2.4" 乡村人才留用机制有待健全

乡村人才振兴依然面临着“引才难、用才难、留才难”等问题,亟待从顶层设计的层面完善相关体制机制。由于乡村公共服务相对落后、发展空间比较有限、工作任务和强度较大、相关待遇不太理想等原因,导致乡村人才的流动性很大,很难留在当地。在人才培训方面,不同地方的经济发展情况差异较大,贫困乡镇经常因为经费问题,难以开展经常性制度化人才,或者精准化培训欠缺,难以满足乡村人才实际需要。多数地方对乡村人才的使用机制尚不健全,乡村人才认定标准还不清晰,乡村人才分类统计工作还比较薄弱,乡村人才工作信息化建设还相对落后。面向乡村人才规划、人才管理、人才服务的乡村人才服务业的发展还不充分,有的地方甚至是空白,各种社会力量、各类市场主体对于服务乡村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政府各部门对乡村人才的科学规划和统筹使用机制还不健全,人才与岗位难以匹配的情况还经常出现。许多返乡入乡人才就业创业面临着资金短缺、税费、场地等问题,相关的多元化融资、创新激励、场地租金减免、税收优惠等乡村人才专项支持政策还不健全。许多地方在乡村人才住房、子女入学、就医等“关键小事”方面的配套政策不完善。比如,《安徽省“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提升计划”实施方案》的宗旨是加强乡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但对于如何为大学生村医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使之长期扎根乡村,方案中的措施还不明确。

3" 安徽乡村人才振兴的对策建议

3.1" 优化乡村人才振兴政策支持体系

人才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传播者、实践者和推动者。乡村人才振兴不仅是全面推进安徽乡村振兴的保障,也是安徽加快建设人才强省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党对乡村人才振兴的领导,实施乡村人才振兴的“一把手”工程,全面统筹协调解决乡村人才振兴中遇到的重大问题[5]。把乡村人才振兴纳入人才兴皖工程及全省人才资源开发规划,组织、人社和涉农部门要围绕全省乡村人才的需求加强调查研究,摸清家底,制定切实可行的乡村人才振兴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及扶持政策。探索设立安徽乡村人才振兴专项基金,定向用于农村人口常态化培训、乡村人才制度化培养等方面。依托相关高校试点培养“乡村振兴职业经理人”,建立统一的资质评价体系,为乡村人才提供相对完善的一体化服务。进一步完善乡村人才职称评审机制,加大对获得职称的乡村人才在惠农奖补、贷款担保、农业保险等方面的政策倾斜。建立健全乡村人才回归政策,完善服务保障体系,通过政策、事业、待遇、感情等多种方式吸引各类“城归”人才在乡村扎根[6],对示范作用强、群众认可度高的乡村人才,给荣誉给平台,营造重才爱才惜才的良好氛围。

3.2" 推进乡村人才服务信息平台建设

建立健全省、市、县和乡镇四级覆盖的“乡村人才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针对返乡创业就业农民工、乡贤、大学生、退伍军人、退休教师、退休医生、退休干部、退休科技人员、社会工作志愿者、法律和文化文艺工作者等群体的乡村人才信息库和典型示范案例库。对各类乡村人才进行全面梳理和掌握,建立动态管理机制,不断为乡村人才库补充新鲜血液,确保人才库常态长效运行。强化平台共建共管、培养培训、关心关爱,在乡村人才与乡村振兴的需求之间实现双向选择和精准匹配,为乡村人才提供政策解读、信息中介、法律咨询、技术支持、金融贷款和培养培训等专业服务,为农业生产技术帮扶、项目攻关等提供人才支撑。积极鼓励支持城市各类人才和优秀企业通过平台向乡村开展文化艺术、社会工作、法律援助、创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等公益服务。利用平台,快速解决乡村人才在参与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并不断总结好经验好做法,树立正面典型案例,宣传先进感人事迹,推广乡村人才的工作经验和研究成果。

3.3" 引导各类人才参与乡村公共服务

加强与教师、医生、文化、法律和社会工作等各类社会组织的联系对接,引导相关人才投身安徽乡村公共服务。建立健全乡村公共服务人才入职培训、知识普及、继续教育等机制,推进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专业化、职业化、多元化和社会化发展。重点引导城市教科文卫人才定期服务乡村,通过完善制度,定期选派优秀教师、医疗卫生人员和文艺人员下乡服务。鼓励名医名师文艺名家通过设立大师工作室、科学普及、专题讲座和政策咨询等形式培养培训乡村公共人才队伍,助力乡村医疗教育文化水平提升。切实打好“乡情牌”,以乡情乡愁吸引和凝聚干部、教师、医生、律师等各类退休人员回乡定居,充分发挥各类退休人员的政治优势、知识优势、专业优势、技能优势、经验优势和威望优势,助力乡村振兴[7]。坚持多渠道筹措资金,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投入积极性,为各类人才参与乡村公共服务提供经费保障。引导保险机构针对乡村公共服务人才开发符合其保险保障需求的专属保险产品。

3.4" 加快引进培育乡村治理人才队伍

加强舆论宣传引导,让更多人了解乡村治理人才的需求和困境,引导全社会正确认识和积极关注乡村治理人才问题。积极吸引各类乡贤、“城归”群体回村担任村干部,探索推进村“两委”干部专职化专业化发展,不断优化乡村干部队伍结构[8]。持续办好各级各类乡村干部专题培训班,选派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授课,真正将乡村党建、村务管理、乡村环境整治、乡村社会治理和服务群众等理论和业务讲彻底,切实提高乡村干部推动乡村振兴的理论素质和业务能力水平。逐步提高村干部福利待遇,研究实施将村干部奖励报酬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挂钩,鼓励村干部干事创业,畅通晋升转岗渠道,让村干部在事业上有干头、生活上有劲头、政治上有奔头。真正将“三支一扶”人员、大学生村官、第一书记等纳入后备干部队伍,研究实施优秀人才进入体制内的免考绿色通道,进一步鼓励优秀青年人才投身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

4" 结束语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汇聚各类人才及资源来推动,其中人才是最宝贵、最关键的因素。安徽省的乡村人才振兴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只有不断强化政策支持,提供完善的服务保障,才能真正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切实为安徽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特别是新时期如何吸引新生代农民工、大学生、退伍军人等“城归”群体回到乡村就业创业,打造以“城归”为特色的乡村人才振兴的安徽样板,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王玉华.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乡村人才振兴研究[J].智慧农业导刊,2024,4(3):165-168.

[2] 李晓夏,赵秀凤.数字赋能与乡村人才振兴——“数商兴农”背景下新农人培育循环体建设研究[J].成人教育,2023,43(9):36-42.

[3] 刘合光.以构建乡村治理共同体合力推进乡村振兴[J].国家治理,2023(15):73-78.

[4] 池晓颖,刘晓霞.乡村人才振兴的困境及路径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1,37(9):81-83.

[5] 解进飞.安徽省乡村人才振兴的现实困境与破解路径[J].安徽农业科学,2023,51(17):215-218.

[6] 刘玉珂,黄静.“城归”群体赋能乡村振兴的三维解析[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5(6):119-125.

[7] 陈娟,朱江,廖宇.“银龄行动”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生成逻辑及实证研究[J].民族学刊,2022,13(5):30-38.

[8] 陈丽娜,王华彪.破解乡村振兴瓶颈的对策建议[J].中国发展观察,2023(4):56-60.

猜你喜欢

人才振兴现实困境安徽
长三角地区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的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人才振兴的探究
以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
人才振兴背景下北京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环境的生态化研究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现实困境和对策分析
中国网络民主发展的现实困境及优化对策
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现实困境与教育路径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