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视域下涉农中职学校课程思政评价的现实问题及体系构建研究

2024-12-31邱少清王立颖徐毅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23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课程思政

摘" 要:“三全育人”是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课程思政是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在“三全育人”视域下构建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有助于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的实现。该文以广西玉林农业学校为例,通过分析“三全育人”与课程思政逻辑关系,阐明“三全育人”视域下构建涉农中职学校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意义、涉农中职学校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构建涉农中职学校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策略,提升涉农中职学校课程思政育人效果,努力培养“知农爱农”乡村振兴人才。

关键词:三全育人;涉农中职学校;课程思政;评价现实问题;评价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711"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23-0145-04

Abstract: \"Three-round education\" refers to all-round, all-round and full-process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s is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Constructing a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valuation system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three-round education\" will help the curriculum. The realization of the goal of thinking politics and educating people. Taking Yulin Agricultural School in Guangxi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log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ree-round education\" and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nd clarifies the significance of building a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valuation system for agriculture-related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three-round education\". Aiming a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valuation system for agriculture-related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we propose strategies to build a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valuation system for agriculture-related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improve the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agriculture-related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and strive to cultivate talents for \"knowing agriculture and loving agriculture\"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words: three-round education; agriculture-related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valuation of practical problems; evalu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各级党委(党组)要把思政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各级各类学校要自觉担起主体责任,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的回信中指出,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在教育教学中,具体落实“三全育人”理念,就是要将课程思政贯穿于育人全过程,构建出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课程思政建设体系。课程思政是一种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旨在通过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厚植“三农”情怀,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理念。

1" “三全育人”与课程思政逻辑关系

“三全育人”理念从理论上引领课程思政建设方向,课程思政建设在实践中促进“三全育人”理念的落实。在“三全育人”视域下构建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有助于校正课程思政评价目标、明确评价主体、构建评价指标,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在时间、空间上不断发展完善。陈大勇等[1]指出,以“三全育人”理念审视课程思政建设要从教育主体、教育时段以及教育内容方面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予以重视和引领,全员育人强调课程思政教育主体的多元化,全程育人强调课程思政时间跨度的连续性,全方位育人强调课程思政教育内容的整体性。

2" “三全育人”视域下构建涉农中职学校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意义

2.1" 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就是要解决“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当前,如何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学校应该要承担的使命和任务。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这就需要我们要以“课程思政”为抓手,坚持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将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理论和实践等广泛联合起来,充分运用各种载体,打造出“大思政”“三全育人”新格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2.2" 有助于提高职业院校评价改革效能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和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2]。《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涉农中职学校基于“三全育人”视域下,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有利于改变传统的评价模式,推动职业院校评价改革,提升办学水平和质量。

2.3" 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文秋芳[3]认为课程思政评价属于“思政链”的“评价链”。张敬源等[4]在检验思政育人成效的时候,可以反拨顶层设计、挖掘素材、细化过程等环节,落实和提升多维能力的培养。潘海英等[5]指出,提升课程思政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发挥评价对教学的积极导向作用,更好推进和深化课程思政教学。开展课程思政评价,通过评价进行反馈诊断,不断矫正课程思政建设方向,在教学实践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4" 有助于厚植爱农情怀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乡村振兴,关键在人。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加大乡村本土人才培养。作为涉农职业院校,教育引导广大学子厚植爱农情怀,既是涉农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实际要求,也是培养兴农爱农人才的应有之义。涉农职业院校开展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构建完善培养爱农情怀的课程思政建设体系,充分发挥协同育人共同体的作用,将“知农爱农为农”情怀融入到涉农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一套具有“农”字特色的长效评价机制,形成思政教育与“三农”情怀教育相结合的“大思政”观,全面培养“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乡村振兴人才。

3" 涉农中职学校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

课程思政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也是前沿的价值理念引领,是思想政治和专业教学的有效结合,然而当前课程思政教学还存在一定的改革痛点,蒲清平等[6]总结指出,新时代课程思政还存在教师教学理念有待改进,思政元素有待深入挖掘等问题。其中,评价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一环,课程思政开展得好不好,效果怎么样,需要如何改进,评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有效的评价是优化课程思政建设的根本要求。当前课程思政研究已由内涵理解转变为理念,即由专业特色思政课转向全课程的育人理念,思政挖掘由课程向学科拓展,由显性说教向隐性渗透转型,教学实践由单一向协同延伸。但是,课程思政的评价还滞后于当前课程思政发展的新趋势,亟需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推进课程思政贯穿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当前,课程思政评价主要的问题与困境主要表现如下。

一是评价体系不健全。思政教育是一种意识形态的教育,很难用一个学期或一门课去判断学生的掌握情况,只能动态判断学生在一门课程的价值引领塑造情况,学生价值是否正确,必须有一个形成性评价,并且要连续不断进行[7]。目前,广西玉林农业学校课程思政仍然处在理念引领、建设阶段,对于课程思政的评价仍处在传统评价阶段,还没有形成针对性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缺少相应的评价指标,对于课程思政育人成效无法进行有效的跟踪反馈评估。

二是评价主体不协调。传统的评价主体往往指向学校教师、管理者,广西玉林农业学校在评价主体的构建中,主要还是以学校教师、管理者的评价为主,学生、社会的参与评价机制不健全,评价主体覆盖面不够广泛,职业院校不同于普通的初中、高中,职业院校注重培养“德技并重”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除了在校学习理论知识外,还要开展相应的专业实践、校外实习等,因此评价需多主体同行,除了在校的教师、管理者评价以外,学生间相互评价,家长、行业、企业和社会等多方评价主体应该纳入。

三是评价指标不系统。“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课程思政建设牢牢把握的标准,涉农中职学校课程思政评价需要建立与之相符的评价指标,根据指标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评价,因此涉农中职学校课程思政评价指标应该要具有指导性、发展性、综合性和可操作性,当前,广西玉林农业学校在开展课程思政评价过程时,还缺少一个科学全面的指标体系,导致课程思政没有相应的评价标准,甚至导致课程思政被排除在教学评价考核体系之外,缺少相应的评价指标对于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无法做出科学而全面的评价,也不利于提升课程思政的教学质量。

四是评价方式不多元。目前,广西玉林农业学校开展课程思政评价主要还是以结果性评价为主,主要表现形式是期中考核、期末考核,考核的指标主要是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使用程度等,而对于专业课中的价值引领、思想理念、道德修养等,缺少相应的标准评价,缺乏动态的过程性的评价,缺少增值评价,缺少数字智慧评价,对于教学效果如何,单一的评价方式无法起到有效的评估手段。

4" 涉农中职学校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构建策略

4.1"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构建“五维三层”评价体系

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广西玉林农业学校以《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等文件要求为指导思想和行动法则,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知农爱农为农”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构建“五维三层”课程思政育人评价体系(五维,即评价内容为“德智体美劳”五个维度,三层,即根据学生不同年级学习特点及成长特点,将评价分层为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3个评价层次),通过开展双向式(横向为“德智体美劳”的评价内容,纵向为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层级式的评价系统)的评价,充分发挥“三全育人”网格式的育人格局,通过实施四结合(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理论实践和虚拟现实),实现课程思政育人评价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同频共振。

4.2" 以“全员育人”为出发点,构建多元式评价主体

学生和教师作为学习的主体,对于评价的主体要有深刻的了解,并明确自身发展与评价之间的关系,才能及时对评价体系进行优化和完善,提升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真实应用效果,使评价体系充分体现出对学生的引导作用[8]。广西玉林农业学校为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成效,校内构建全员参与的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教学督导、学校管理者和专业科等组成的评价主体,发挥多主体的联动互补功能,聚焦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学习效果反馈、学习跟踪机制等多维度保证评价质量。同时,学校构建多元衔接、多维成长、可持续发展的梯度评价体系,优化职业院校与普通学校评价机制,健全行业企业、教师、学生和专业机构等共同参与的课程思政评价主体,学校牵头成立广西玉林农业学校校企合作委员会,牵头成立玉林市职业教育集团,通过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形式,建立“课堂教学-行业企业”的动态评价反馈机制,积极构建“思政教师+农学专业教师+基层农技人员+农业专业人才”协同育人共同体,作为学校课程思政评价的重要参与者,实时调整课程思政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学生家长、政府部门等协同实施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从而达到育人实效,促进课程思政评价全面可持续发展。

4.3" 以“全方位育人”为立足点,构建层级式评价内容

涉农职业院校课程思政评价是衡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标准之一,也是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测定和评价,评价结果也是学生思想政治的综合表现。在设定评价指标的时候,要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围绕“理想信念、爱国情怀、品德修养、奋斗精神、人生态度、综合素质、创新思维、‘三农’情怀”等,运用专家咨询法设定评价指标。如广西玉林农业学校,秉承“育人为本、上善乐业”的办学理念,弘扬“团结互助、尊师重教、爱校奉献、开拓创新”的玉农精神,励行“德厚、志远、勤勉、谦恭”的校训,坚持以培养“知农爱农强农兴农”乡村振兴人才为目标,将“理想信念、爱国情怀、品德修养、奋斗精神、人生态度、综合素质、创新思维、‘三农’情怀”价值追求转化为人才培养的育人导向,形成新时代涉农职业教育特色育人标准,即培养“美的人格、高的品德、优的才智、强的体魄、精的技能、创新能力、‘三农’情怀”技术技能人才。并在开展课程思政育人成效评价中,根据学生不同年级的身心特点及发展特点,将评价分层为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递进式开展评价,将课程思政育人评价的内容根据育人目标分为体现知识学习的基础性评价内容、体现职业能力的发展性评价内容、体现创新创业能力的创新性评价内容3个部分。基础性评价内容包括理想信念、身心素质、品德表现、学业表现和农耕活动5个模块;发展性评价内容包括文化教育、职业能力、健全人格、“三农”素养和农耕实践5个模块;创新性评价内容包括职业精神、社会活动、创新能力、“三农”情怀和为农能力5个模块。通过科学设置课程思政评价的内容和体系,明确各个模块的评价内涵和评价权重,通过明确课程思政育人成效的评价内容,引导学生在校期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又能够对课程思政开展进行及时的评估反馈,引导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同时做到个性发展,如图1所示。

4.4" 以“全过程育人”为着力点,运用多样态评价手段

广西玉林农业学校坚持“全过程”育人理念,通过过程性评价、增值性评价、结果性评价等综合反馈学生的课程思政的学习效果,根据学生评价、教师评价、企业调研等维度动态改进课程思政教学策略,通过实时动态联合评价进一步“反哺”思政课堂教学,优化课程思政的课程体系。秉承多元评价、数字赋能的评价理念,开展课堂内评价,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和学校管理者评价等,开展多维度课内评价,课前运用问卷星、个别访谈等多角度对学生进行综合研判,课中根据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课堂阶段性小测、辅助以超星学习通平台和云教学平台等多方式考察学生的实时学习情况,课后运用学习成绩跟踪、企业对接反馈,辅以智慧校园数据反馈等多种形式,全面把握学生的课程思政学习成效及学生个人发展情况。广西玉林农业学校推进课堂改革,课程实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数字技术和人工测量相结合,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支持“德智体美劳”全方位评价和“教师-学生-系统-企业”多元化评价,从而对学生学习成效进行更加精准的价值判断。学校建立第二课堂评价机制,出台“第二课堂成绩单”等制度,将“第二课堂”成绩列入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学生每学年修满当年第二课堂成绩,学校管理部门对学生第二课堂活动进行实时记录管理,从而加强学生课外实践评价。使评价成为既有课堂内教学、又有课堂外活动的全过程评价,创新课程思政教学评价路径,实现课程思政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5" 结束语

课程思政评价是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开展有效的课程思政评价可以不断完善课程思政建设体系,提高课程思政的育人成效。当前,涉农中职学校课程思政评价仍然处于不完善阶段,必须建立起系统的评价体系,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不断优化完善课程思政评价指标,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恰当运用评测工具进行观测,推动评价结果的运用,使课程思政形成一个持续评估、反馈、改进的过程,从而不断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促进课程思政育人成效全面改进,真正实现“三全育人”,不断提升涉农中职学校的育人质量,全面培养“知农爱农强农兴农”乡村振兴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大勇,沈秀琴,廖建平.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在逻辑、现实困境及实践指向[J].高教学刊,2023,9(25):9-12.

[2]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EB/OL].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 2010/t20201013_494381.html.

[3] 文秋芳.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实施框架[J].中国外语,2021,18(2):47-52.

[4] 张敬源,王娜.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内涵原则与路径探析[J].中国外语,2020,17(5):15-20,29.

[5] 潘海英,袁月.大学外语课程思政实践探索中的问题分析与改进对策[J].山东外语教学,2021,42(3):53-62.

[6] 蒲清平,何丽玲.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趋势、堵点、痛点、难点与应对策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2(5):105-114.

[7] 寇龙,陈江燕.课程思政成效评价体系的构建路径[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2(4):69-71.

[8] 史永杰,苏敏,郜峰.高质量发展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育人成效评价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4,37(5):111-112,115.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构建二级学院 “三全育人”新模式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全育人”培育模式新探
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研究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