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来自日本的“乡村振兴战略”
2018-01-29
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等,这是对新时代工农城乡关系的深刻认识,是对国情农情和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准确把握,为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那么,具体该如何实施呢?我们不妨从日本川场村实施城乡互动、乡村复兴的案例中汲取一些经验。
城乡互动的发展历史
川场村位于群马县北部。上世纪60年代以来,川场村逐渐走向衰败,并于1971年被日本政府认定为“过疏地域”(即人口与户数锐减,地域老龄化,经济萎缩,生活信念低落等)。为了摆脱困境,川场村于1975年确立了发展“农业+观光业”的基本策略,并于1981年与东京都世田谷区结为姐妹关系,开展全方位的城乡交流。
第一阶段(1981-1990):乡村服务城市
1981年,世田谷区与川场村缔结“区民健康村相互协力协定”,正式开展城乡交流,并于1986年共同成立了“世田谷区川场故乡公社”,作为城乡共建的行为主体。在这一阶段,设施的建设与活动的组织主要以服务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
健康村的“富士山馆”便是这一时期的建设产物,其选址位于北部山谷中,自然风光优美,整栋建筑依山势水平展开,风格淡雅朴素,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健康村不仅是城市居民来此疗养的居住设施和参与各种自然体验活动的大本营,也是川场村农产品与手工艺品的销售场所,其本身形成了城市居民了解乡村的重要窗口。
第二阶段(1991至今):城乡互助,共建乡村
1991年,为纪念合作协议缔结十周年,“友谊林”项目正式启动,而这也标志着城乡互动进入了新的阶段。川场村、世田谷区以及林地所有者三方共同合作,以“中野馆”附近80公顷范围的森林为对象,开展森林保护等系列活动。 2005年,“联合宣言”的发表,在文化交流以及农产品品牌化等方面提出了更为全面的城乡合作目标。
2007年开始,在“友谊林”计划的成功基础上,“后山整备计划”“农林再生事业”等一系列城乡合作活动相继展开。在原有的参与者之外,环保企业与志愿者组织的加入为乡村建设提供了新鲜的血液。此外,多种来源的支援资金的合理配置为乡村的各项事业提供了重要的动力。值得注意的是,在各项事业实现的计划表中,支援资金仅仅用于事业的前半段时期,当该项事业步入正轨后,川场村独立承担完成该项事业的责任。
乡村建设的空间策略
位于群山之中的川场村沿两条深入山脉的公路线性展开,深入山脈的北部区域主要被作为生态区域保留,城市居民的疗养设施与自然体验场所散布其中;中部区域集中了农产品生产设施、村民住宅与民宿以及村民服务设施;南部区域则集中了文化会馆、田园广场等对外旅游设施。这样的村落布局兼顾了旅游业与村民生活的需求,使得二者有所交流却互不干扰。
民居改造民宿,商会管理村民经营
川场村每家民宿都由村民自宅改造而成,民宿的建筑与室内鲜明地体现了传统建造技艺与现代生活方式的交融。
以其中的中村屋为例,其整体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外覆灰色钢瓦,墙面颜色以暖色调为主,整体造型朴素却不失精致。中村屋一层为公共空间,包含了厨房、餐厅、浴室等必备功能,主人生活空间也在一层。二层包含6个客房,均为日式榻榻米房间。民宿内部设施非常现代化,高级的感应抽水马桶,带加热系统的温泉浴缸等设施一应俱全。
川场村内的民宿和其他经营设施一样,都是川场村商工会的一员;在川场村的官网上,可以方便地查询到所有民宿的价格与联系方式。这种区域性的组织保障了地区旅游观光业的有序发展。
巧用基础设施,营造农业主题乐园
日本的“道之驿”是国道边上供来往车辆及游客休息、购物的场所,川场村巧妙地利用“道之驿”的窗口效应,使它成为集合了农产品售卖、餐饮、体验、休闲等功能与一体的“田园广场”。
园区北侧与东侧与国道相邻,停车区沿车道外围布置。园区内部主要分为北侧的商业区与南侧的景观公园。在商业区内,若干商业设施以水面为中心环绕布置。其中,体量最大的建筑位于园区东部主入口附近,其体量呈“L”形,对于人流有着良好的引导作用。这栋建筑的功能十分丰富,不仅为过往旅客提供了休息室、卫生间、哺乳室等服务功能,还容纳了一个农产品市场、一个陶艺体验教室以及若干小型商店。
围绕水面布置的若干独栋建筑则分别容纳了不同主题的“食物工坊”。这些工坊不仅销售川场村原产的农产品,还为游客提供食物制作等体验活动,这不仅提高了游客的购物欲望,更强化了川场村农产品的品牌形象。
旅游路径结合农业地景
为发展旅游业,川场村建设了包括“历史民族资料馆”“名主纪念馆”在内的一系列文化旅游设施。这些设施位于村落中部,距离“田园广场”有一定的距离。于是,川场村巧妙地规划了两条散步路径,将这些设施串联起来,形成了完整的体验流线。
其景观设计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农村的本来面貌:路径的地面维持了田间小路的原貌,隔几百米出现一次的路牌是唯一的人工设计物。路牌不仅指示了路径的地理信息,同时也介绍了附近的农产品信息,小小的路牌也体现出川场村农业品牌化的策略。
总结
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村落,川场村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充分体现了社区营造的5要素的内涵,即:
人:城乡合作共赢,乡村力量主导;
景:注重空间品质,保留农业景观;
文:延续地域传统,促进文化交流;
地:开发与保护同时进行;
产:农业产业化、品牌化。
川场村借助城乡互动的契机,最终从一个被认定为“过疏地域”的衰败村落发展成为城乡居民共享的“魅力故乡”,走上了以农业与观光业为主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