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专业“五育并举”人才培养路径实践探索
2024-12-31胡薇叶姚岚姚文萃吴凡吉
摘" 要: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教书”和“育人”有机融合,以培养高质量人才为时代责任和目标;“双高计划”则为高职院校发挥阵地作用和人才培养优势特色、践行教书育人课程教学体系核心价值、促进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深层内涵和明确要求。该文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双高”专业群园林技术专业为例,分析“双高”背景下“五育并举”专业课程体系的发展提升举措,践行从学校到课堂的教书育人专业课程体系深度融合脉络,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农业技术人才。
关键词:“双高计划”;园林技术;“五育并举”;教书育人;专业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C961"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16-0130-04
Abstract: Education should take \"Nurturing Morality and Fostering Talent\" as the fundamental task, and organically integrate \"teaching\" and \"education\",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talents as the responsibility and goal of the times; the \"Double High Plan\" provides strong support, deep connotation and clear requirements fo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ir position role and advantages in personnel training, to practice the core value of the teaching system of teaching and educating people, and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colleges. Taking the garden technology major of \"Double High\" professional group of Suzhou Polytechnic Institute of Agricultur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and promotion measures of the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of \"simultaneous development of five edu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Double High\", so as to practice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of teaching and education from the school to the classroom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agro-technical talents in the new era.
Keywords: \"Double High Plan\"; landscape technology; \"simultaneous development of five education\"; teaching and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立足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更是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层面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早已明确指出,教育要“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将“教书”和“育人”有机融合,要以培养高质量人才为时代责任和目标,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新鲜血液。在此基础上,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即“双高计划”)更是为高职院校发挥阵地作用和人才培养优势特色、践行教书育人课程教学体系核心价值、促进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深层内涵和明确要求[1]。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首批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之一、江苏省3所农业类“双高”院校之一,重点建设以园林技术为核心专业的园林工程技术“双高”专业群,聚焦立德树人,深化产教融合,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要求。结合“双高计划”,立足新时代德智体美劳“五育”内容和人才培养特点,提出“强农兴农、德技兼修”新内涵,发展出思政课程质量提升育人、课程思政建设育人、文化育人、工匠精神育人和劳动育人的“五育并举”新途径。将育人体系深度融入到专业课程体系中去,贯彻“教书”“育人”协同发展,落实专业课程思政,要求学校借力“双高”建设,完善从学校到专业群与专业、再到课程与课堂的全维度构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2]。
1" 实践探索背景
高职院校不断通过结合自身教育特征和专业特点,探索教书育人作用机制与实施路径,但在实际操作缓解仍存在以下问题。
1.1" 融合路径的顶层设计较缺失
受到高职教育类型定位和传统高职教育理念的影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单一侧重实用的技术技能教育。尽管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但由于缺乏融合路径的顶层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与思政育人体系的融合大多流于表面,知识传授与价值塑性无法并行,专业课程体系的宏观育人目标与微观教学实施之间存在断层[3]。
1.2" 专业群课程体系思政建设不完善
立德树人任务的深入贯彻与否依赖于从上至下完善体系的搭建,从学校到课堂,多个层面都需要育人体系与专业课程体系的深度融合。专业群体系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虽然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初步形成,但如何融合育人体系、为“五育并举”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提供方向,仍需进一步探索[4]。
1.3"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性不高
育人体系融入专业课程体系本质上是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互相协同,课程思政的隐形效果和思政课程的显性效果应相辅相成,才能有效把握“教书”与“育人”的内在统一规律,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协同性、体系性往往不高,且创新性不足[5]。专业课程中的课程思政内容往往思政课程不能形成呼应,存在内容、形式等层面的割裂,无法形成有效呼应的统一整体,反而会淡化思政育人的效果[6]。
1.4" 专业课程思政资源与资源不整合
在专业课程层面,现有的专业课程思政资源碎片化、零散化,甚至在同一门课程的不同阶段,其思政内容和资源无法融会贯通,不同课程之间也存在思政资源分配不均、不成体系的情况。同时教材教法、师资团队、软硬件设施等实施保障条件不足,也导致专业课程思政成果转化效果不理想。
2" “五育并举”路径实践探索
园林技术专业是学校园林工程技术“双高”专业群核心专业之一,依托“双高计划”建设内容和资源,充分梳理人才培养“教书”与“育人”脉络,发展“五育并举”特色专业课程体系,实现并促进育人体系和专业体系的深度融合。
2.1" 深化人才培养目标的育人内涵
园林技术专业充分对接学校及“双高”专业群育人要求,将“五育”细化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具体内容,以此培养乡村振兴急需的“德技双修”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人才培养方案充分明确,本专业德育涵盖以中华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参与感、乡村振兴使命感责任感、团队精神和奋斗乐观精神为主的意识和品质;智育包括生态可持续发展观、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创新思维和信息素养等内容;体育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注重健康身心、健全人格、良好行为习惯的塑造;美育聚焦学生文化审美和人文素养,尤其是与苏州园林文化和造园技艺相关的素质培养;劳育需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劳动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2.2" 优化课程体系的“五育融合”
2.2.1" 五级贯通,理顺“五育”体系发展路径
为进一步落实德智体美劳育人体系与专业课程体系的深度融合,“双高计划”建设贯通“学校-专业群-专业-课程-课堂”五个层级,梳理出一条“五育并举”的园林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发展提升路径(图1)。
“学校-专业群”层面明确“五育并举”内涵,导航育人培养目标,以顶层视角重构专业群课程结构,形成“底层共享、中层融合、高层互选”的专业群课程构架,底层平台设置公共基础课和专业群共享基础课,突出“厚基础”培养;中层平台根据群内3个专业特色的课程组成,突出“大专业”融合培养;高层平台主要实现按不同岗位方向进行人才分流培养,突出“小方向”培养,为后续专业课程体系和育人体系的融合提供逻辑结构与支撑。“专业群-专业”层面结合专业育人目标,优化专业课程结构,以此打造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作模式,基于专业群课程结构,对标“岗课赛证”要求,优化“三平台+五模块”专业课程体系,除公共基础课外,设置7门群共享基础课程、4门专业核心课程、6门单项技能课程和5大职业方向模块。“专业-课程”层面促进隐形(课程思政)与显性(思政课程)教育协同助力,打造园林思政示范课程、园林思政现场教学资源和园林思政微课,形成专业课教学与公共基础思政理论课教学同向同行的“课程思政+思政课程”体系,形成园林类专业协同效应育人新格局,并促进专业课程借力思政资源,提升课程思政质量;在“课程-课堂”层面不断完善资源、创新改革教材教法、多维提升教师团队思政水平、建设实训基地平台。这一路径,实现在校级层面的思路把控与实施保障条件完善,全面助力专业层面的教书育人深度融合。
2.2.2" 层层铺设,建立“三平台+五模块”专业课程结构
依托园林工程技术“双高”专业群“双线四段,筑园塑人”人才培养模式,“文化育人”和“技术育人”双线一体,“文化筑园”“虚拟筑园”“仿真筑园”“实战筑园”逐步递进,园林技术专业基于“五育并举”专业课程体系,建立“三平台+五模块”课程结构。底层平台设置公共基础课与6门专业群共享基础课,同时开设艺术鉴赏类、文化素质类、科学素养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职业素养类和创新创业类6类选修公共基础课,发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作用,突出“厚基础”共享培养。对标园林苗木生产经营、园林绿化设计、园林绿化施工和园林植物养护4个职业岗位的“岗课赛证”要求。中层平台开设园林苗木生产与经营、植物生长与环境、植物造景设计、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计算机辅助园林设计(PS+SU)、园林花卉生产与应用、园林设计、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园林工程招投标与预决算和园林工程施工技术10门专业基础及核心课程,突出“大专业”融合培养。根据本地产业现状及发展需求,高层平台设置产业相关的5大模块、共16门课程,根据个人发展需求,学生可选择江南园林文化模块、造园技能模块、苏州园林技艺传承模块、美丽乡村建设模块和国际造园模块中的5门课程进行学习,突出“小方向”个性培养。
此外,专业还结合实际,开设安全教育、社会责任、绿色环保、管理等方面的专题活动,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劳动教育等实践性教学;开设德育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和其他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加“1+X”证书和其他行业企业认可度高的有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折算为相应学分,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培养。
2.3" 落实课程层面的“德技并修”
在单一课程层面,专业通过把握课程思政建设方向、创新课程思政教育模式、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建设双重课程评价体系4个环节,全面完善专业课程的思政实践闭环。
以校级课程思政示范“金课”园林制图为例,首先,根植价值取向,与专业知识要点深度挂钩,明确将职业道德、可持续发展观、工匠精神和文化共情作为本课程思政内容要点,做到层层递进地将“知识传授”和“价值取向”有机统一。其次,通过德育智育并举改革案例教学法和线上线下协同推进职场化教学,选用中国优秀传统经典案例、中外园林中杰出代表作品、关键事件和行业实事等内容,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教学平台与资源,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全程协作,创新课程思政教育模式。再者,为实现全课程育人,在学情分析基础上不断挖掘、更新具有思政元素的优质教学资源,如 “江南园林文化及造园技艺创新与传承”“口袋公园”“生态廊道”“海绵城市”等一批特色资源,园林行业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规范“三新技术”等,深度融入“识图+测绘+制图”的项目化课程内容体系,有效组织教学,增强课程思政的直观性、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思想品德水平、人文素养、认知能力。最后,建立有效的内外双重评价体系,向内利用教学平台累积学生学习数据,将“绿色理念、精益求精、团队精神、文化自豪”等元素融入过程性、结果性、增值性评价考核,体现学生真实学习情况;向外结合校外评价、质控评价、学生评价,整体评估课程思政成效。
2.4" 积累“五育融合”的教学资源
结合专业及思政实际需求,对接专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情况,持续参与开发园林类教学资源库、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虚拟仿真及校企共同开发园林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库等优质课程思政资源,包括国家级教学资源库江南园林文化及造园技艺、国家在线精品开放课程江南园林文化艺术、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香山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江苏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园林规划设计、1门全国职业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微课和多个校级课程思政示范“金课”资源。
2.5" 人才培养典型成效案例
随着学校“双高”专业群建设的不断推进,园林技术专业“五育并举”课程体系构建的逐步完善和实施,其完整周期下的育人成效也不断显现。园林技术专业毕业生孟庆磊和周进超是学校“五育并举”专业课程体系落实的成果体现,通过三年的学习经历,他们不仅夯实了自身专业技能,更具备了社会责任感、职业精神、踏实肯干的劳动实践能力,实现自我发展、更回馈社会。
2.5.1" 自身发展
孟庆磊曾就读于学校园林技术专业,在校期间刻苦学习,对江南园林文化产生浓厚兴趣,也受到工匠精神和园林艺术的教育熏陶,并代表学校参加了江苏省大学生园林景观设计与施工技能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他通过在校学习和自身实践所获的创新创业知识,创办苏州岭岸南山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苏式别墅庭院景观设计施工一站式服务。期间不断打磨江南园林营造技艺,精益求精、身体力行,秉持传统、不断创新,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夯实创业基础,最终获得了2022年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金奖,实现了学校该奖项的历史性突破。在个人成长道路上,专业功底和修养品质为他保驾护航,也成就了他 “2021年度苏州市十大青年创业标兵”“苏州市创业导师”等荣誉。
同样毕业于园林技术专业的周进超,父亲在稻米文化浓郁的太湖从事水稻种植。在校期间勤奋好学,通过学校的专业实践和专业老师指导,埋头苦学高端优质水稻的种植技术,掌握了各类一流的农业机械使用技术和无人机飞行技术,并通过参与创新创业大赛,磨练心性、积累知识储备。毕业后他创办公司,获得江苏省职业院校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央视《超级新农人》栏目新农人挑战奖等诸多奖项,参与建设省级示范基地2个,获国家奖项1项,省级奖项2项,市级奖项4项,申报品牌2个,申报专利4项。
2.5.2" 社会回馈
个人发展不忘服务社会。孟庆磊带领团队,精益求精,确保每个项目高品质完成,努力实现匠品、匠心、匠造,坚持做江南园林技艺的守艺人。他作为成功的创业人和香山帮传统造园技艺传承人,助力地方经济和就业的同时,参与苏州历史文化建筑保护项目,守正创新,发扬非遗文化,保护园林文化。周进超成为江苏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成员,以自身素质,带动当地水稻种植智能化发展。通过种植有机精品水稻和生态果园近千亩,开拓精品大米市场,不忘初心积极为当地农民提供就业岗位,投身助农兴农,助力乡村振兴。
3" 结束语
自党的二十大以来,立德树人始终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苏农“双高计划”的建设也紧密围绕这一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把奋力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细化为具体行动。
依托学校“双高”专业群建设,园林技术专业自上而下梳理教书育人深度融合脉络,打造“五育并举”专业课程体系。通过细化专业育人目标、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完善课程思政实践、开发课程思政资源,园林技术专业在培养“强农兴农、德技兼修”园林人才方面卓有成效,让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更接受德智体美劳的精神传递和价值塑造。目前,教书育人深度融合专业课程体系已逐步构建,但仍需进一步探索不同平台课程的思政定位和协同模式,充分挖掘不同课程内在的思政特色和要点,放大课程与课程之间思政教育的协同作用,更大程度提升专业课程体系的育人工作成效。
乡村振兴、农业强国,靠人才现行。专业技能的学习固然重要,但学生的人格塑造对其一生都有着深远影响,重“教书”轻“育人”的教育模式无法实现学生的高素质高水平成长。只有将“教书”和“育人”有机统一,将思政育人深度融入专业课程体系,探索发展优化的有效路径,从理论到实践把握“五育并举”的内涵和思路,做好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才能塑造一批又一批新时代所需要的合格新生军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王健.“五育并举”视域下农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智慧农业导刊,2023,3(19):135-138.
[2] 薛佳.“双高计划”背景下旅游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J].大学,2023(6):108-111.
[3] 汤超珍.“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探析[J].教育观察,2021,10(26):71-73.
[4] 曲秋莳,纪争,周丽.“双高”背景下的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模式研究——以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群为例[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5):64-67.
[5] 许艳婷.“双高”学校提升思政课立德树人质量探析——以福建省高校为例[J].学周刊,2023(15):33-35.
[6] 刘婷婷.“双高”背景下高职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逻辑机理、现实困境与实施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23(33):2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