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同富裕背景下城乡数字鸿沟消弭途径

2024-12-31郑菲黄玉琴卫子月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16期
关键词:城乡差异数字鸿沟共同富裕

摘" 要:全球化、市场化、数字化的浪潮下,数字网络迅速发展,并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在过去改革开放的东风下,大中城市迅速发展,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城乡差距,这种差距在数字时代中逐渐体现为数字鸿沟的增大。随着我国共同富裕的不断推进,城乡居民对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提出强烈诉求,这就要求采取一定的政策措施消弭城乡数字鸿沟,促进城乡协同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的实现,从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

关键词:共同富裕;城乡差异;城乡协同发展;数字鸿沟;消弭途径

中图分类号:F323"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16-0096-05

Abstract: Under the tide of globalization, marketization and digitization, the digital network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gradually integrated into people's lives. Under the east wind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the past, large and medium-sized cities have developed rapidly, which not only promotes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also brings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which is gradually reflected in the increase of the digital divide in the digital age. With the continuous promotion of common prosperity in China,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have put forward strong demands for narrowing the urban-rural digital gap, which requires us to take certain policies and measures to bridge the urban-rural digital divide,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contribute to the realization of common prosperity, so as to promote the process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

Keywords: common prosperity; difference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digital divide; ways to eliminate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前沿技术也不断得以广泛应用与发展。根据《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2)》,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状况已经步入新阶段,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6.2%,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3.4%,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接近40%。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重要性更加显著,支撑力量更加强大[1]。进入21世纪,我国数字经济将步入全新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应用得以深化、发展得到规范、成果实现普惠。然而,数字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形成了数字鸿沟,特别是由于自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差距持续拉大。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实际上国内已经有学者指出随着数字化的不断演进,数字鸿沟将使得今后几代人乃至十几代人口的贫富差距持续扩大,如果放任其情况不断恶化,甚至存在着使可持续发展付出的巨大努力和成就付之东流的可能性。从全球视角进行对比,我国的信息通信技术发展落后于发达国家,从国内视角进行对比,区域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其中最突出的是便是日益增长的城乡数字鸿沟。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2]!全社会理应共同参与民族复兴伟业、共享国家改革发展的成果,实现所有人在各方面的共同富裕。在共同富裕背景下,如何使城乡居民共同享受数字经济带来的便利,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已成为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之举。

研究共同富裕背景下城乡数字鸿沟消弭途径,其意义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信息技术在人类生活的各方面、各层次的应用不断加深。人们在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各种生活便捷的同时,也会使个人或是群体的之间的信息鸿沟不断扩大,从而使得所谓的“富人越富,穷人越穷”的“马太效应”逐渐凸显。这种效应体现在空间中则表现为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距随着发展进程不断扩张,进而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张,及共同富裕进程受阻。随着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开启,消弭城乡数字鸿沟,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民心所向也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随着全球化、信息化浪潮的不断推进,由于各国发展进程不尽相同,甚至存在较大差距。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规模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城乡数字鸿沟治理经验也能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借鉴,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1"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1.1" 共同富裕

在《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中马克思提出了自己关于共同富裕的观点:“未来的理想社会中,一切社会生产都是为了所有人的富裕。[3]”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星火相连的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使命,将追求共同富裕贯穿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历程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带领下,全党全国全体人民把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对共同富裕道路作了新的探索,对共同富裕目标作了新的部署[4]。中国式现代化的突出特点是实现精神和物质的双重文明,而共享繁荣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环节,这就需要实现人民群众的精神和物质繁荣。共享富裕必须在精神和物质层面实现,这套理论巩固了共享富裕的精神内涵和物质内涵。因此,新时代的共享富裕不仅是物质上的富足,更是精神上的富足致富,实现“口袋”和“脑袋”的共同繁荣。

1.2" 城乡数字鸿沟

1.2.1" “城乡”划分标准

我国城乡划分方法和划分标准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演变。2008年7月,国务院批复《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正式确立了目前的城乡划分方法和划分标准。根据《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我国地域划分为城镇和乡村。其中城镇包括城区和镇区,其中城区指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区、市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民委员会和其他区域,而镇区则是指城区以外的县人民政府驻地和其他镇,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居民委员会和其他的区域。

1.2.2" 数字鸿沟

信息鸿沟或数字鸿沟的概念最早出现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成熟,在二十世纪以及二十一世纪,逐步应用于社会科学领域中的社会学和信息学领域。国际电信联盟 (ITU) 将数字鸿沟定义为可以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人群和地区与没有或限制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人群和地区之间的差距。1995年,美国国家电信和信息管理局(NTIA)在其公布的《网络背后:美国信息贫民调查》报告中首次提到城乡数字鸿沟。这个概念表明,农村地区存在着大量的信息贫困人口,而且与城市地区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农村地区的通信设备普及率较低,在线服务的使用率也较低。在这份报告当中,不仅揭示了城乡数字鸿沟的存在以及现状,还将其定义为城乡居民信息通信设备拥有量的差距和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应用的差距[5]。

1.3" 基本理论基础

1.3.1" 城乡发展理论

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在城乡关系的发展过程中,其状态会呈现出典型的阶段性特点,一般来说,会从“同一”状态发展到“分离”时期,随着发展的进化,甚至会出现“对立”状态,其最终发展至“融合”,这是一个具有客观性并且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历程[6]。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时发现,原始时期的城乡关系实际上处于“一体”或者“同一”状态。随着社会逐步发展城市出现的晚期,也并没有对于城乡的划分或对立。

根据马克思提出的城乡发展理论,城乡最终会走向融合,特别是在共同富裕的背景下,城乡居民的生活差距也将越来越小,我们党始终将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放在首位,多方位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这也就意味着城乡数字鸿沟必将随之消弭,城乡居民共同实现“数字自由”。

1.3.2" 政府流程再造理论

按照奥斯本和普拉斯特里克[7]的观点“政府再造是通过对公共的体制或组织进行彻底的转型,从而大幅度提高组织效能、适应性以及创新等方面的能力,主要是通过变革组织目标、权力结构等来实现这种转型”。随着社会结构不断多元,政府对于经济社会管理活动的必要性与复杂性不断增加,复杂性的增强导致对效率的追求越来越高,使得市场领域的企业中效率优先的思维逐渐进入政府领域的改革视野。

政府流程再造理论可以促进政府积极进行行政体制改革,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与环境,过去传统的治理方式已经不再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条件,只有积极进行行政体制的改革,优化组织流程,才能提高行政效率,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同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政府提高对城乡数字鸿沟的关注度。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城乡数字鸿沟的存在势必会影响行政组织的运行效率,从而反向刺激政府加强对于城乡数字鸿沟的治理。

2" 城乡数字鸿沟治理现状

2.1" 数字环境差异

信息作为数据时代的基础,其获取质量、传输速度以及利用效率由数字环境起着基础性的支撑作用,由于城市具备相对成熟的数字环境,大大小小的城市自然成为数字前沿的“孵化器”和“试验田”。由于先天的区位优势,投资回报率高,往往技术只有在成熟的市场推广和实施后,才能在农村开始发芽,导致农村设备和技术明显落后。目前农村数字基础还比较薄弱,特别是农村数字技术基础设施、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还不完备。根据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2年6月,我国城镇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82.9%,比2021年12月提高1.6个百分点;农村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为58.8%,比2021年12月提高1.2个百分点[8]。从互联网普及率来看,城市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远高于农村地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城乡数字鸿沟的治理现状。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信息中心联合发布的《2021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为37.9%;行政村“三务”综合公开信息化水平为72.1%,与上年相比提升了6.8个百分点;\"雪亮工程\"行政村覆盖率为77.0%, 较2019年提升了10.3个百分点;县域政务服务在线办事率为66.4%。[9]由此可见,我国农村地区信息化发展虽然取得一定程度的积极进展,但相比于现代化建设目标,仍然居于起步阶段[10]。

2.2" 技术素养差异

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4.4%。在网民群体中,农村网民人数为达到2.93亿,占比为27.9%;城镇网民人数为7.58亿,占整体中的72.1%,与2021年12月相比,人数增长1 039万。由以上数据可以发现,虽然我国网民规模显著扩张,但是农村网民不到总数的三分之一。并且,从数据来看,我国的非网民仍集中与农村地区,农村人口对于互联网技术的接受程度普遍不高。此外,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2021年3月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国乡村数字素养调查分析报告》显示[11],在所有评估项目中,受访者在专业领域数字应用技能、数字内容创作技能、数字协作和计算机使用等方面得分的比例较低。总体而言,中国农民的数字素养明显低于其他国家。

3" 城乡数字鸿沟扩大可能造成的影响

3.1" 加剧城乡发展不平衡,扩大贫富差距

首先,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业已形成较大的区域差距,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发展水平整体呈现出东部较强劲、中西部偏弱的特征。在数字化、信息化时代,数字技术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城乡发展差异很有可能会由于历史差距而出现“马太效应”,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扩张并不断形成恶性循环,即地区间的数字鸿沟不断扩张阻碍数字时代的普遍性、共享性,这些不利影响又反过来进一步加剧地区间以及城乡的发展不平衡现象。

其次,中国式现代化所要求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享有的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不仅仅是简单的在物质层面上的丰裕,而是涵盖了包括物质、精神、文化、生态、社会和公共服务等相关领域,是多维度的富裕,是人的全面发展,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全面提升[12]。对于生活在数字发展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的村民,难以享受到数字东风所带来的红利,这种不平衡在长期积累后最终会造成贫富差距的扩大。乡镇地区面临贫困问题特别是数字贫困问题以及城乡数字赋能差距所导致的数字鸿沟问题,在未来共同富裕的推进过程中,将会长时间制约着乡村数字化转型乃至全国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布局。城乡数字鸿沟问题的解决既是民之所向,也是大势所趋。

3.2" 降低技术弱势群体获得感,加剧社会矛盾

如前所述,由于基础设施的落后、个人技术素养的差异等方面因素所形成的数字鸿沟使得“数字信息贫乏”的群体难以享受数字经济福利,而“数字信息富有”的群体享受了更为优质的信息红利。由于数字经济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字鸿沟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并滋生出教育鸿沟、医疗鸿沟等问题。比如疫情期间,条件较好的地区可以通过网络开展在线学习,学生也可以上网搜索相关信息,从而扩大学科视野,掌握更多相关技能。对于数字基础设施薄弱的地区,尤其是偏远农村,许多贫困学生就无法获得相同的数字教育资源。因此,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削弱了不同群体之间数字经济利益的有效共享。技术弱势群体将更深刻地感受到他们所享受的国家发展收益远不及掌握了数字技术的人,从而降低了各方面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孔子在《论语·季氏篇》中指出:“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意思是,不论诸侯或大夫,所应该担心的不是财富多寡,而需要担心的是财富在分配上是否均匀; 不要担心人多寡,而需要担心的是国境内部是否安宁;只要财在分配上平均公平的,那么就不在意富贵或贫穷。“平均”“平衡”的观念历来被大多数中国人所接受,当城乡数字鸿沟扩大,无疑会在物质和精神上给农村居民带来强烈的心理危机,从而引发巨大的公共风险,加剧社会矛盾、危害社会的安定团结。

4" 共同富裕背景下城乡数字鸿沟消弭途径

4.1" 协调城乡经济发展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前提。数字不平等是经济不平等所造成的直接后果。因此,我们必须首先弥合经济差距。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以及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但是,从城市-乡村的二元结构来看,城乡之间总体的收入差距仍然显著,这就要求必须实现乡村振兴,在协调城乡经济发展的同时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在确保实施共享繁荣战略的基础上继续提高经济发展效率,共享繁荣发展的生产力成果。只有这样,才能缩小城乡经济发展带来的信息鸿沟,弥合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

此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新兴生产要素,因而必然会受到市场力量的控制。为使信息不至于被具备信息优势的先发优势者垄断,在实现数字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运用各种手段打破信息不对称的限制,充分发挥市场“无形的手”的作用,将乡土社区中各种有形及无形资源,以市场化的方式接入“数据”时代,实现乡村社会资源市场价值的持续上升。

4.2 加强政策引导和信息化制度建设

应该看到,在推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时代背景下,城乡数字鸿沟的缩小是政府公共政策引导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乡村的数字化赋能是政治动员的结果,但是在我国乡村地区,其数字鸿沟的存在具有时代客观性,因此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跨度才能得以解决。目前我国的农村仍然处于信息产业发展的起步阶段,在这一时期尤其需要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财政支持,加大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投入。数字鸿沟的消弭不仅依赖于设施建设,还需要从政策、制度上入手,出台一系列信息化发展政策,打造有助于信息网络建设的制度环境。同时,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数字化赋能建设,发挥其社会作用,吸引多方主体参与数字鸿沟的缩小和消除进程。

4.3 加强农民数字化意识

城镇化的集聚效应在带来城市发展的同时,也使乡村地区的空心化、老龄化问题逐渐严峻,农村居民的数字素养与数字时代发展要求难以符合。要加强农民数字化意识,可以利用各种大众媒体以及各种多媒体手段进行富有科学性、趣味性的宣传。另外,贫困地区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攫取信息的能力差,发展成本高,这些因素都使得贫困地区的用户无法享受到足够的数字资源[13]。因此,有关部门有必要对数字贫困地区中的数字技术使用用户提供一定的政策倾斜,以降低其使用数字技术的直接成本,通过财政支持切实鼓励数字贫困地区的居民参与现代信息技术学习。

运用数字技术助推国家转型升级已是全球性趋势,但同时人类也需要警惕现代信息技术自诞生以来就具有的“双刃剑”效应[14]。尽量减轻现代化技术的负外部性,在技术异化以及价值理性缺失的危险面前,充分发挥数字中国建设当中人的主观能动性,着力汲取数字技术的正向价值,为开创数字乡村建设新局面,努力实现美丽乡村现代化、城乡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5 结束语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城乡数字鸿沟的扩大是城乡差序格局在数字化浪潮下的必然结果,在共同富裕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协调城乡经济发展、加强政策引导和信息化制度建设、加强农民数字化意识和加大技术人才培养力度等多方面举措,逐步实现城乡数字鸿沟的消弭。

参考文献

[1] 王春英,李金培,黄亦炫.数字鸿沟的分类、影响及应对[J].财政科学,2022(4):75-81.

[2]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1.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4] 罗明忠.共同富裕:理论脉络、主要难题及现实路径[J].求索,2022(1):143-151.

[5] 胡莹.乡村振兴背景下城乡数字鸿沟审视[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22(4):60-69.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483.

[7] 戴维·奥斯本,彼德·普拉斯特里克.摒弃官僚制:政府再造的五项战略[M].谭国荣,刘霞,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14.

[8]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2.

[9]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2021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报告[R].北京: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2021.

[10] 易君,杨值珍.我国城乡数字鸿沟治理的现实进展与优化路径[J].江汉论坛,2022(8):65-70.

[11]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国乡村数字素养调查分析报告》[R].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2021.

[12] 贾若祥.共同富裕的内涵特征和推进重点[J].中国发展观察,2021(12):9-12.

[13] 杨嵘均,操远芃.论乡村数字赋能与数字鸿沟间的张力及其消解[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5):31-40.

[14] 冯朝睿,徐宏宇.当前数字乡村建设的实践困境与突破路径[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3(5):93-102.

猜你喜欢

城乡差异数字鸿沟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基于公平视角的城乡学前教育差异分析
基于教育公平的音乐教育城乡差异调查
推进“信息化”消除“数字鸿沟”
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城乡差异分析
大学生的内隐人际信任初探
数字鸿沟的视角下中国网络政治参与失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