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红色资源在农村基层干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SWOT战略分析

2024-12-31陈海明施径科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16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SWOT分析思政教育

摘" 要:该文依托广州地区丰富的红色资源,运用SWOT战略分析工具,深入探讨红色资源在农村基层干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研究发现,广州红色资源具有丰富生动、特色鲜明及教育效果显著等优势,但同时也面临着利用程度不高、历史认知与现实需求脱节、教育内容与方法传统单一等劣势和挑战。在此基础上,该文提出加强历史与现实结合、创新教育方式、提升思政教师素质和能力及建立合作机制等对策,以期更好地发挥广州红色资源在思政教育中的独特作用,推动农村基层干部思政教育的深入发展。该研究不仅有助于提升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也为乡村振兴战略和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

关键词:广州红色资源;农村基层干部;SWOT分析;思政教育;乡村振兴战略

中图分类号:G641"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16-0040-04

Abstract: Relying on the rich Red resources in Guangzhou and using SWOT strategic analysis tools, this paper deeply discus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s of the application of Red resources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rural grass-roots cadres. The study found that Guangzhou Red resources have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rich and vivid, distinctive features and remarkable educational effect,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y are also faced with disadvantages and challenges such as low degree of utilization, disconnection between historical cognition and practical needs, and single traditional educational contents and methods. On this basis, 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strengthening the combination of history and reality, innovating educational methods, improving the quality and abi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and establishing cooperation mechanism, in order to give better play to the unique role of Guangzhou Red resources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promote the in-depth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grass-roots cadres in rural areas. This study not only help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ability of rural grass-roots cadres, but also provides an important ideological guarantee and spiritual motivation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Keywords: Guangzhou Red resources; rural grass-roots cadres; SWOT analysi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党的二十大后,我国迈进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农村是关键。踏上新征程,努力促使乡村高质量发展,任重而道远。乡村的高质量发展,关键还在于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因此,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政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广州是座英雄的城市,是改革开放的策源地,更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这些红色资源见证着广州的历史,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把广州红色资源融入到对广州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政教育中,可以提升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为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发展提供坚持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

1" 广州红色资源在农村基层干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SWOT框架分析

1.1" 优势(Strengths)识别

1)广州红色资源丰富生动。广州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遗产。众多的红色基地不仅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艰辛历程,更承载着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广州除了现有比较知名的市级红色基地外,还有很多区级的红色基地,这些基地散落在村官学员所在的基层组织所在地,比如白云区深入挖掘具有白云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强化对红色革命遗址的保护利用,先后打造了红旗坊红色历史文化展馆、西罗乡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等一批红色阵地。这些宝贵的红色资源为农村基层干部提供了生动、形象的学习材料,使他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党的历史和革命精神,从而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2)广州红色文化特色鲜明。广州拥有众多的红色基地,见证着中国共产党从新生到大革命、土地革命,再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革命斗争全过程,大大小小的革命遗址分布在广州各地,留下了如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等全国知名的红色基地。这些基地所传承的红色精神,与广州基层干部、农民的工作生活环境紧密相连,更容易被农村基层干部所理解和接受。

3)广州红色教育效果显著。一直以来,广州都特别重视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通过展示历史文物、讲述革命故事、开展主题教育等各种手段向广大市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为利用广州本地红色资源对农村基层干部进行思想教育提供了很好的社会环境。农村基层干部在全社会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下,更容易感受到红色文化的魅力和力量。

1.2" 劣势(Weaknesses)识别

1)从红色资源利用程度来看。广州的红色基地资源丰富,但利用程度不高。目前高校与红色基地之间的有效合作仍有很大的探讨空间,高校还不能很好地利用红色基地进行思政实践教学,还不能把红色基地所凝聚的深厚的红色文化精神与思政教学要求有机融合在一起。

2)从村官学员角度看。一方面,村官学员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利用红色基地进行思政教学实践方式的教学目的。部分学员在参加红色基地实践教学中,往往只关注物质层面的内容,仅仅停留在对文物的基本了解上,对红色基地及红色文物所承载的红色文化、红色精神感悟不深,参观流于形式。另一方面,村官学员工学矛盾冲突严重。由于村官们的工作性质比较特殊,经常有突发的任务要完成,导致部分学员难以抽出完整时间参与红色基地的思政教育活动。

3)从教育角度来看。一方面,红色资源与思政教育融合契合度还不够,缺乏针对性的教育内容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不能把思政教育、红色文化与农村基层工作结合在一起,导致农村基层干部难以真正理解和领悟红色文化的精髓,也无法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另一方面,教育方式也较为单一。当前利用红色基地进行思政教育的方式往往局限于传统的参观学习模式,如组织学员前往红色景点进行游览、观看相关展览等。这种单一的教育方式虽然能够让学员亲身感受红色文化的氛围,但缺乏创新性和多样性,难以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1.3" 机会(Opportunities)识别

1)政策支持力量越来越大。随着国家对红色教育和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相关政策也在不断完善和出台。这为广州本地红色基地在“羊城村官上大学”工程中的思政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政策的引导将促使更多的资源和资金投入到红色教育中,推动其快速发展。

2)技术创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当前世界已经进入到数字化时代,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为红色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目前,有些红色基地已经把VR、AI等先进技术应用到历史场景的再现中。这些先进技术可以创新思政教学方式,让村官学员不仅身处红色场馆,还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的再现。此外,新媒体的普及也为红色教育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学习平台。3D线上打卡已经可以突破时空的界限,让村官学员随时随地参与到红色教育中。

3)社会红色教育氛围越来越浓厚。随着党和政府加大对红色场馆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社会各界对红色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和个人开始自觉主动参与到红色基地的各种参观和实践活动中。这种浓厚的红色教育氛围为红色教育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支持,可以增强村官学员对红色文化的感悟与共鸣。

1.4" 威胁(Threats)识别

1)红色基地保护和利用之间的平衡压力。红色基地遗址和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一旦遭到破坏或损失将无法挽回。因此,在保护与利用之间取得平衡是当前红色教育的一个重点。广州在校学生人数庞大,如果学校都积极利用红色基地进行实践教学,必然会导致红色基地接待量暴增,红色资源被破坏的风险就会增加。而不善于利用红色基地对学生进行精神文化的传承,则可能使这些宝贵资源被遗忘和浪费。

2)思政教育需求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村官群体的年轻化趋势,思政教育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新一代村官更加注重实践性和创新性,对红色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州本地红色基地需要密切关注这些变化并及时调整教育内容和方式以满足新的需求。否则,可能会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2" 广州地区红色资源在农村基层干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困境成因剖析

2.1" 历史与现实断裂

广州,作为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舞台,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这些资源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崇高的革命精神。然而,在将这些红色资源应用于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政教育时,却面临着历史与现实脱节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红色资源的教育效果。

1)时代变迁与红色历史共鸣的减弱。许多红色故事、英雄事迹发生在20世纪,甚至是更早,这与当代农村基层干部所处的社会环境和面临的实际问题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当这些基层干部接触红色资源时,可能会感到难以产生共鸣,无法理解当时的历史情境和革命精神。

2)思维转变下的红色教育存在内化难题。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当代农村基层干部更加注重实效性和创新性,对于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可能产生抵触情绪。而红色资源在教育过程中往往被简单地呈现为历史事件和人物传记,缺乏与当代价值观的有机结合,导致红色教育难以深入人心。

3)红色理论与现实实践的脱节。农村基层干部在日常工作中面临的是具体的、现实的问题,他们需要的是能够指导实践的理论和方法。然而,部分红色教育基地在开展思政教育时,过于注重历史故事的讲述和革命精神的宣扬,而忽视了与农村工作的实际联系,导致教育内容空洞、脱离实际。

2.2" 教育范式僵化

广州的红色资源本应是农村基层干部思政教育的生动教材,然而在实际运用中,由于教育内容与方法陈旧,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1)教育内容针对性缺失。首先,在教育内容方面,部分红色资源的思政教育内容过于单一和刻板,缺乏与当代社会热点、农村工作实际的有机结合。一些红色故事和英雄事迹虽然感人至深,但如果没有与当代社会紧密联系,就很容易让农村基层干部感到疏远和难以理解。此外,部分教育内容没有及时更新,缺乏时代感和针对性,难以引起农村基层干部的兴趣和共鸣。

2)教育方法陈旧与创新性不足。在教育方法上,部分红色资源的思政教育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上,缺乏互动性和创新性。例如,一些红色教育基地只是简单地通过展板、讲解员等向农村基层干部介绍历史背景和革命事迹,而忽视了他们的主体地位和参与需求。这种单向的教育方式往往让农村基层干部感到被动和枯燥,难以深入理解和体验红色资源的内在精神。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许多新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但在红色资源的思政教育中却鲜有尝试。

2.3" 思政教育工作者素质参差不齐

广州本地红色资源在思政教育中的有效运用,离不开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思政教育工作者队伍。然而,目前部分思政教育工作者在红色资源的教育价值挖掘、教育理念更新及教育方法创新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红色资源的教育效果未能充分发挥。

1)部分思政教师的教育理念存在局限。部分思政教师过于注重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式,而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和实际需求。在红色资源的思政教育中,如果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历史知识传授上,而缺乏对红色精神的时代解读和与当代社会的联系,那么教育效果将大打折扣。因此,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注重引导受教育者主动思考、深入体验红色资源的内在价值。

2)部分思政教师对广州本地红色资源了解不足。思政教师不全是本地的教师,他们对广州本地的红色资源不一定十分了解。由于缺乏广州本地成长的经历,缺少对广州历史文化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他们对广州本地红色资源了解不够深刻,因此也难以有效地将广州本地红色资源融入思政教育中。对本地红色资源了解不足,不仅影响了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和深度,也可能导致教育过程中出现误解或偏离主题的情况。

3)部分思政教师教学方式创新不足。随着时代和教育环境的发展和变化,部分思政教师仍有“躺平”的心态。他们可能会沿用传统的教育方式,如单一的课堂讲授、缺乏互动的参观学习等,只为了应付教学任务。但学生是生长在新时代的,他们对新事物、新科技的需求很大,沿用传统的方法无法激发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2.4" 合作整合机制缺失

在利用广州本地红色资源进行思政教育的过程中,一个突出的困境是缺乏有效的合作与整合机制。

1)高校与红色基地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高校与红色基地虽然都是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渠道,但在思想教育任务目标、对象、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都有所不同。由于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彼此间的标准和规范难以统一。因此,高校与红色基地之间难以形成合力,无法充分发挥其整体效应,从而影响了思政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2)高校的思政教育内容与红色资源内容缺乏有效的整合机制。红色资源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与其他教育资源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红色资源往往被孤立地看待,没有与其他教育资源形成有机的结合,从而限制了其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广州本地的红色资源丰富,但不同的红色基地所传承的红色文化、精神内涵不尽相同。利用红色基地进行思政实践教学,必须要对思政教学的内容进行梳理与概括,不同内容选择合适的红色基地作为实践活动的场所,把思政教学内容与红色基地的精神内涵进行系统的整合,从而达到更有效的教育效果。

3" 基于SWOT分析的广州红色资源在农村基层干部思政教育中的优化应用对策

通过SWOT分析,利用广州地区红色资源对农村基层干部进行思政教育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需要制定有效的策略来加强红色资源与现实工作的结合、优化教育内容和方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以及加强资源的利用和管理。同时,还需要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寻找红色资源与当代社会的契合点,以增强红色资源在思政教育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1" 深挖红色精神内涵,加强历史与现实结合

深挖红色精神内涵并结合历史与现实,是传承红色基因的关键。广州作为英雄城市,其红色精神具有独特的地域性和历史意义。通过研究和提炼,可形成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增强农村基层干部的认同感。同时,将红色精神与广州发展及农村工作结合,探讨其在新时代的价值,并运用现代科技创新教育方式,深化学生对红色精神的理解。这有助于优化红色资源利用,确保红色教育质量和红色精神的代代相传。

3.2" 创新教育方式,增强教育吸引力

为提升红色教育质量,需创新教育方式以吸引村官群体。针对其特殊性和多样化需求,可在红色基地采用“现场+线上直播”模式,利用虚拟现实技术重现历史,增强沉浸感。同时,加强合作与交流,邀请专家授课拓宽视野。为适应村官工作节奏,需灵活配置思政教育时空,如利用周末组织活动、结合农村会议安排学习时间,采用在线平台远程学习等。通过沟通了解需求,制订合理教育计划,确保更多村官参与红色思政教育,提升教育质量和参与度。

3.3" 提升思政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为有效利用广州丰富的红色资源进行思政教育,思政教师必须不断提升素质和能力。这包括强化红色教育意识,将红色精神与时代相结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夯实红色知识储备,将理论知识与历史实例结合,增强教学趣味性;提升运用红色资源的教学专业能力,融入本地红色资源设计针对性内容,组织有吸引力的现场教学活动。这些措施是确保红色教育在思政教学中发挥实效的基础和前提。

3.4" 建立合作机制,提升资源整合效果

建立合作机制、提升资源整合效果是确保红色教育资源充分利用、提高思政教育质量的关键。需构建校内协同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加强部门间沟通与合作;推进校际战略联盟,实现资源共享,丰富教育内涵;深化社会多元合作,提升教育合力,争取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这些举措有助于充分挖掘和整合红色教育资源,提高思政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水平。通过多层次合作体系的建立,可以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推动红色教育的发展和创新。

4" 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羊城村官上大学”工程在利用广州本地红色基地进行思政教育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但通过加强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创新教育方式、提升思政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以及建立合作机制、提升资源整合效果等措施,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并提升教育效果。未来随着“羊城村官上大学”工程的深入推进和红色基地教育功能的不断完善与拓展,相信广州本地红色基地将在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政教育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同时也应该看到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利用红色资源进行思政教育仍然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季雨亭,郑兴明.习近平关于农民主体地位重要论述的三重维度[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24(6):21-27.

[2] 周艳.新时代四川红色文化在青年群体中的传播策略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9.

[3] 龚高明,徐冰.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精神[J].党员之友(新疆),2021(6):22-23.

[4] 姬玉玺.红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保护与创新发展[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24):128-131.

[5] 李慧.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机制创新[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38(1):46-51,95.

[6] 汪婉君.广州“红色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6.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战略SWOT分析思政教育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
创新探索农村家政职业教育的有效模式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海南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SWOT分析
P2P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