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GIS技术应用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成效评价

2024-12-31孙晓莉费丽娜罗虹和春兰张晓莲和万荣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17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

摘"要:GIS技术应用课程是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授课对象众多,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在传授知识和育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以该课程为例,重构课程内容,深入挖掘思政元素,丰富课程思政融入方式,在课程建设水平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思政教学质量保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以期为其他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GIS技术应用;课程思政;成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TB"""""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7.086

0"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回答的根本问题,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要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实施思想政治工作,达到三全育人的总要求。每一所高校、每一位教师、每一门课程都应承担好育人责任,做到专业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而行,将课堂教学的显性教育和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相融合,共同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如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充分深入挖掘思政元素,丰富课程思政教学融入方式,将思政元素润物无声、春风化雨地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GIS技术应用课程是高校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开设的核心基础课程,面向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测绘工程技术、摄影测量与遥感等专业开设,授课对象众多,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在传授知识和育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该课程为例,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将教学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精神、工匠精神、保密意识、创新意识、生态文明理念等巧妙融合,实现思政元素润物无声地融入课程教学各环节,将专业教育、能力培养和思想引领等有机结合,推动课程思政建设,为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其他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1"GIS技术应用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1.1"课程定位

GIS技术应用作为高校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主要面向地理空间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制图与建库等职业岗位。课程总学时为90课时,其中理论教学30课时、实践教学60课时,课程教学安排在大一第二学期,前导课程为测量技术,后续课程为地图制图技术等。通过课程学习,培养能够根据国土空间规划、基本农田划定、国土调查等项目需求进行空间数据采集、处理、分析、管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1.2"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GIS技术应用课程围绕地理空间数据“采集—编辑—处理—储存—分析—应用与可视化”开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将思政元素润物无声地融入课程教学各环节。具体思政教学目标为:

(1)强化职业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情怀。我国GIS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一代代GIS人的不断努力,如今已屹立于世界前列。通过学习我国GIS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引导学生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2)树立数据保密意识和国家版图意识。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往往包含坐标等涉密信息,在进行地理空间数据采集、编辑、处理、分析、管理与应用的各环节需要牢固树立数据保密意识,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筑牢国家安全防线;通过制作全国地图,让学生正确规范使用地图,确保地图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培养学生树立国家版图意识。

(3)培养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GIS外业数据采集时,往往面临时间紧、任务重,作业环境复杂等因素,测绘前辈们正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一次次取得突破性创新成果。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勇攀科技高峰的测绘精神及开拓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4)培养实事求是、严谨规范、乐于奉献、团队协作的职业素养。在地理空间数据处理的各个环节,往往不是靠一个人单独完成,而是需要多人协同完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必须实事求是,不能弄虚作假。培养学生遵循技术标准和规范,实事求是采集数据,发扬奉献、团队协作精神。

(5)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及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随着GIS技术的发展,其已服务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借助空间数据查询、分析等,不断挖掘数据综合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将所学服务所用,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及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

2"GIS技术应用课程思政设计

2.1"课程教学内容重构

为更好适应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课程团队通过企业访谈、调研、发放问卷等方式对“地理空间数据处理”职业岗位及能力需求进行分析。为更好对接“地理空间数据处理”职业岗位需求,课程团队基于典型工作过程,将GIS技术应用课程进行情境化教学设计,分为6大情境。每个情境包含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两部分,教学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典型思政案例视频27个、理论视频30个,技能操作视频39个,以及配套的ppt、拓展文本、仿真动画等素材,为全程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提供了较好的资源保障。

2.2"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GIS技术应用课程采用案例分析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小组讨论法及情境教学法等,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融入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见表1。

3"课程思政实施与成效

3.1"构建课程思政教学资源

GIS技术应用课程团队通过构建课程思政元素矩阵,形成27个思政案例、50个思政元素,构建了27个思政案例视频、文本等丰富的课程思政资源,为有效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提供了较好的专业教学资源和思政教学资源。将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背景的职业认同、爱国情怀、保密意识、标准规范、工匠精神、职业素养等思政元素恰到好处地融入GIS技术应用专业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加强学生对理论+实践学习内容的掌握,强化育人效果,实现专业知识显性教育与思想政治隐性教育的有效高度融合。

3.2"课程思政成效评价

课程思政成效评价是课程思政设计的重要环节,是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验证,同时也是课程思政建设不断修改和完善的方向指导。因此,如何有效开展课程思政成效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3.2.1"依托思政课程试点项目,提升课程建设水平

GIS技术应用课程立项为校级“课程思政”试点课程建设项目,于2020年12月顺利通过验收;通过对接“地理空间数据处理”职业岗位需求,重构课程内容,建设丰富的思政教学资源和专业教学资源,课程2021年7月立项为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验收等级为“优秀”,2022年7月课程认定为云南省第一批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在线精品课程;2023年4月,课程入选学校第一批“课程思政”典型案例集;2023年12月,课程团队即将出版GIS技术应用课程思政典型案例集1部;同时,课程团队依托该课程参加云南省职业教育教师教学能力比赛,获省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依托课程思政试点建设项目,提升了教师团队的职业道德素养和育人成效,为今后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持续改进的方向,锻炼课程建设团队的同时,有效提升了课程建设水平。

3.2.2"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依据GIS技术应用课程特点,课程构建了多元化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包括考勤情况、个人独立作业和小组作业完成度、课堂提问、线上拓展学习、课外实践等综合表现;考勤情况反映学生“行为习惯”“规矩意识”“专业认同”等思政目标,个人独立作业反映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实事求是”“诚实守信”等思政目标,小组作业反映学生“团队协作”“责任与奉献”等思政目标;课堂提问反映学生“心理素质”“创新思维”等思政目标;线上拓展学习反映学生“自主学习”等思政目标;课外实践反映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所学服务所用”等思政目标。终结性评价注重评价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课程思政目标的掌握情况,主要对标课程的思政目标和能力目标进行考核。从课程总成绩来看,2021级、2022级平均分为80."62和80."89;通过率为96."34%和97."12%,均保持在95%以上。

3.2.3"借助学生评价反馈,保障课程思政教学质量

依据学校和学生对教师的考核与评价,不断改进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完善和修改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从而持续保障课程思政教学质量。借助学校开展的学生评价、第三方督导听课评价等形式,获得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评价和反馈,主要从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思政元素融入、能力提升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评价,2021级和2022级该课程的学评教考核结果均为“优秀”,说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师教学质量稳步上升。

4"结语

思政教育应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专业课程教学作为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育人环节。因此,本文以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核心基础课程GIS技术应用课程为例,从教学内容重构、教学过程设计等方面入手,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形成课程思政典型案例集,不断丰富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方式,将思政教育润物无声地融入专业课程学习中,达到“三全育人”效果。通过课程思政成效评价反馈,课程建设水平有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有提高、思政教学质量有保障,课程达到了综合育人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其他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周俊烈,李立娜,王进进.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以地理科学专业导论为例[J/OL].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8[20240102].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1.1699.N.20231008.1144.004.html.

[2]吴晶,胡浩.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J].中国高等教育,2016,(24):57.

[3]高宁,王喜忠.全面把握《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理论性、整体性和系统性[J].中国大学教学,2020,(09):1722.

[4]李发源,焦浩洋.《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思政实验设计初探——以“一带一路”实验为例[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4(S1):5763.

[5]v赵萍,王宁,张明明,等.安徽地域文化融入GIS“课程思政”实践教学的探索[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4(S1):115118.

[6]赵政权,罗虹,张晓莲,等.《地图制图技术》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J].地理空间信息,2023,21(07):127130.

[7]孙晓莉,费丽娜,郑毅,等.高职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GIS技术应用课程设计研究[J].地理信息世界,2022,29(04):116120.

[8]毕振波,吴远红,谭小球,等.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数据库课程思政教学探索[J].计算机教育,2023,(05):5559+64.

[9]白海丽.《测量学》实践教学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J].地理空间信息,2023,21(09):132134.

[10]田其濡,赵思琦,刘诗雨,等.地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索与实践[J/OL].中国教育技术装备:13[20240102].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4754.T.20230927.1439.004.html.

[11]韩立钦,张晓东,王志红,等.基于企业生产项目的课堂教学整体设计——以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专业为例[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4,37(10):9294.

[12]黄建毅,张景秋,孟斌,等.课程思政视域下地图学课程教学探索与改革研究[J].地理空间信息,2021,19(04):118120+125+8.

[13]熊礼阳,赵飞,程瑶,等.红军长征GIS课程思政实验案例建设探索与实践[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4(S1):4048.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
高校思政课程的现状与改革措施研究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
“专企融合”模式下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课程思政理念下英汉口译教学改革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