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资源勘查类专业Auto CAD课程产学融合教学模式探索与构建

2024-12-31钱玲玲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17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摘"要:以资源勘查类专业的Auto"CAD课程教学为例,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管理和完成教学设计,以适应产学融合、培养高质量的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通过针对性的课程设计,融入资源勘查类专业的知识点并引导学生运用知识点,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实现以需求为导向的教学目标,使产学互动无缝衔接。

关键词:Auto"CAD、产学融合、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B"""""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7.084

1"课程改革背景

未来地勘行业将进入改革攻坚及持续调整阶段,地勘人才需求方向将发生变化。对传统地质勘查技术专业人才的数量需求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对复合型、国际化、环境类技能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本文结合当前对地勘行业专业人才的需求出发,以资源勘查类专业为例,在课程设置中,把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理论学时和实践学时的比例进行了调整,其中实践课程占比60%以上,侧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课程讲解的时候,融合生产实践的案例进行产学尝试,以下以Auto"CAD课程为例,进行课程产学融合教学模式探索与构建。

2"教学现状

2.1"课程概况

AutoCAD课程是资源勘查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是随着工程制图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它非常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课程的学习,进一步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使学生能掌握基本的CAD"绘图方法与技巧。

教学中根据资源勘查类专业课程的特点,在介绍计算机辅助设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重点介绍软件使用操作和绘图方法,要求学生掌握线条绘制、编辑、设计、图表图例等方面的绘图及编辑任务。注重空间布局图的学习和练习,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Auto"CAD,并能较好地运用在今后的学习及工作中。

2.2"学生现状

依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发现,以本人所在院校资源勘查类专业学生为例,发现学生有以下几个特点:从生源来源情况来看,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学生通过高考录取,专业录取为文理兼收,文科专业的学生,对数学计算、空间想象能力相对较弱,对设计、语言组织能力相对较强;一部分学生为中职录取,部分学生中职的时候学习过CAD绘制,甚至部分同学在相关的职业技能比赛中参加过系统的培训,部分学生的专业和绘图、地质专业相差较远,如中职学习的专业为护理等。录取的生源不一样,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不一样,如何调整知识结构,让学生能快速地学会绘图的相关知识,是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3"教学改革举措

3.1"教学管理

结合目前资源勘查类专业的课程设置来看,AutoCAD课程是一门理实结合的课程,教师管理课堂及指导学生的能力及精力有限,30人左右的小班课堂更有利于教学管理和学生学习,授课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学情掌握得更好,也便于随时调整授课进度及辅导学生。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采取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将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考核指标纳入学生的认知、情感、价值观等,由传统的实践课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的综合成绩,改变为教师为每个学生制作学习档案册,详细地记录学生每一次考勤、作业、成绩、课堂表现(含思想表现)、平时测试等。在评价比例中,考勤占10%,课堂图件绘制占50%,参与讨论、绘图演示占10%,期末考试占30%。

3.2"教学设计

3.2.1"设计思路

从生产工作实际出发,整理总结涉及到AutoCAD课程的知识,把最终要达到的任务要求分解为若干个知识点,逆向推导到教材中的知识内容以及工作中要求达到的能力目标。梳理生产实际要达到的目标以及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通过微课等教学资源的发布,让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都可以无缝衔接地学习。

教学内容设计遵循“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的原则,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为重点,以行动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构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学习领域内容。从3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绘图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基本的绘图命令、编辑命令;掌握简单的资源勘查专业课程中简单图件的绘制及编辑。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能力,树立勤于思考的优良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以及培养学生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经调研发现,资源勘查类专业的CAD教材较少,融入常见资源勘查类图件,如构造、地质剖面、地质柱状图的书籍更是寥寥无几,根据现状,结合个人的教学经验,考虑到在学习,AutoCAD课程之前已经学习过地质学基础、构造地质学等地质专业课,后续将学习勘察软件等课程,在课程设计中,根据资源勘查类专业的不同要求,把简单的地质、构造图件融入CAD图件的绘制中,如地形地质图、地层、岩性、矿物、岩石等的绘制;结合资源勘查实际生产工作中的案例,完成少量简单的地质勘察类设计图,如滑坡勘察设计、地基基础设计等。教学设计详细内容见表1。

教师根据教学经验和生产实践,总结一些经典案例及学生容易出错的点,提炼、设计制作出微课,发布在学习通或云班等网络APP上,供学生课前学习以及课后复习使用。例如学生在学习地形地质图的矢量化时,通过多年的教学总结,发现学生在绘制类似图件的时候容易出现以下问题:没有按照要求制作图层,在后期修改图形参数的时候非常凌乱;在规定的时间,没有完成图形的矢量化而不清楚如何保存原始的地形地质图及CAD界面矢量化的图件,导致下次打开图形的时候找不到原始地形地质图;线条绘制凌乱或者未封闭,地形线、等高线呈现较明显的折线或图案无法填充等。由于初次学习绘制地形图,步骤较多,仅在课中学习,一幅简单的地形地质图大部分同学无法完成,通过微课的发布,学生在课前学习绘制的大致步骤及需要注意的点,课后参考微课中的步骤自己学习绘制。

3.2.2"课程设计内容

课程设计了7个项目,项目1主要学习和了解CAD课程在资源勘查类专业中的应用,对比专业中MapGIS、Coreldraw等常见软件的优缺点,有针对性地运用软件绘制所需要的图件。其次是学习软件的主要功能,界面的特征等。项目2主要学习二维图的绘制,包括点、线、面的绘制,在掌握基本绘制方法后,引入地质中常见的岩石矿物等晶体结构图件,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复习之前学习的矿物岩石基础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矢量化少量简单的地质图件,在矢量化图件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地质图的组成要素,如图名、图例、比例尺、图签、主图等要素的基本要求。项目3主要学习图件的编辑,如复制、删除、阵列,依托已经矢量化的地质图件,引入地质图件作图的相关国家规范,对图件进行简单的编辑,经过编辑后的图件,能满足后续设计图的简单要求。项目4学习图层,图层就像多张叠在一起透明的纸,在多张透明的纸上绘图,组合成最后的图形,个人认为图层是绘制地质图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尤其绘制复杂地质图件的时候能够有效的管理图件。项目5、项目6主要学习根据实际需要,完成图块、文字的编辑。在掌握了CAD的绘制和编辑命令后,项目7为综合图件的绘制,在学习的时候,选择从实际项目工作中的图件通过分解后引导学生完成。

3.2.3"产学融合实践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要求绘制的图件之一是地质灾害分布图。通过强化岗位技能的教学模式完成这个课程设计内容,首先完成图件分解:第一是该地区的地形地质图进行矢量化,绘制时要求学生经过观察图件要素后,分解为多个图层便于后期编辑,在绘制的时候讲解图件的主要构成要素:图名、图例的绘制可以用数字比例尺或者线段比例尺,以及比例尺的意义,在主图绘制的时候,要注意等高线、地层线、构造线、高程点的绘制要求,指北针的绘制要求;图例中地层的颜色填充要求,如滑坡、断层、崩塌、泥石流等常见地质灾害类型的符号及线型要求。其次,启发学生在分析报告中涉及的地质灾害类型、灾害点的位置、范围等基础信息,然后把报告中的文字信息用符号及线条绘制在矢量化的图中。课程最后,总结学生在绘图时出现的各种问题。如,文件的保存问题,学生在上课期间没有完成图件的绘制,而在下课前忘记保存,或者由于在绘制过程中软件出现错误、电脑死机等导致图件未保存。如学生未按照要求制作图层,从而导致在图件完成后对图件中的元素符号修改线性及颜色等出现的凌乱问题等。

在报告分析及绘图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了解生产状况,促进学生更快地适应地勘行业发展新需求。讲解图件的地质灾害评估工作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实际工作中需要完成的任务,尤其测量精度要求高,是需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让学生体会微小的误差会让设计、施工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培养学生责任意识。

4"教学改革评价

AutoCAD课程产学融合为一体的教学模式,融入了资源勘查类专业的知识点,在课程讲解时,把知识点与生产实践进行有效结合,引导学生运用知识点,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渐进式地融入思政元素,让学生了解地质勘查行业中蕴含严谨务实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以及资源、环境保护意识"。

多元化的考核,把客观量化指标与主观评价相结合,进一步完善考核指标体系。作业及平时测试既可以检测学生阶段性学习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掌握程度有更全面的了解,促进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完善以及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改进。

5"总结

通过日常教学教法改革实践,尤其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的引入,结合资源勘查类专业与高校自身情况,以培养高质量的技术型人才为目标的产学融合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探讨如何有效的进行教学管理和完成教学设计,以适应产学融合、培养高质量的技术型人才的需求。结果表明,通过针对性的课程设计,有利于实现以需求为导向的教学目标,使产学互动无缝衔接。

参考文献

[1]高小龙.IE理论在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兰州:兰州理工大学,2017.

[2]林丽娟.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高职经济数学课程设计与实施[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3(4):250252.

[3]褚学伟,段先前,王中美.《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23):179181.

[4]《AutoCAD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标准[EB/OL].doc_悦读文库studylead.com.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