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对接东盟产业链的广西高职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4-12-31张倩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17期
关键词:新商科人才培养

摘"要: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正在加速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转型和发展。如何在新一轮发展中紧扣国家社会需求,主动适应产业和科技变革,是高职院校新商科人才培养亟须解决的问题。发挥广西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窗口作用,深化与东盟的职业教育交流合作,打造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面向东盟、走向国际化的复合型高职新商科技术技能人才,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对接东盟产业链为视角,探讨新商科人才的基本特征与培养要求,分析广西新商科人才培养的机遇和现状,并从建立政府主导、加强企业参与、优化育人机制等方面提出广西高职新商科人才的培养模式和路径。

关键词:东盟产业链;广西高职;新商科;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7.021

广西与东盟陆海相连,是我国面向东盟合作的前沿窗口。一直以来广西不断完善对接东盟开放合作体制机制,有力促进与东盟资源、技术、人才要素的高效配置,日益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深化与东盟合作,抢抓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和RCEP生效实施机遇,构建跨区域跨境产业链,就必须加快高职新商科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为服务双边经贸、高水平开放合作和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提供持续人才保障。同时,需要思考对接大湾区建设过程中对人才职业能力有何具体要求,这些具体要求如何全面有效地融入新商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和途径中,如何从培养目标、专业建设、课程内容、合作交流、特色机制等方面进行调整和优化。基于此,本文从高职新商科人才需求特征和内涵出发,就全面对接东盟产业链背景下广西高职新商科人才的培养模式作出探索。

1"高职新商科人才需求特征

1.1"新商科的提出

“四新”教育提出之后,2019年3月,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上海对外贸易大学召开的年度第一次会议上,第一次针对新商科的概念、内涵和路径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随后,学术界陆续召开了多次高峰论坛来探讨“新商科”教育建设问题。综合各学者的观点来看,“新商科”教育是适应数字经济时代发展需求,将传统商科各专业课程打破学科藩篱进行交叉重组,用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跨学科教育。新商科的活力来源于新技术的融入和对传统商科的转型升级,单一对应岗位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已经不能满足新的经济环境需要,快速发展的经济与服务于经济发展的新商科复合型人才供需矛盾日益凸显。高职院校作为商科教育创新发展的主战场,应主动肩负起培养新型高素质商科人才的使命。

1.2"新商科人才内涵分析

新商科人才的概念自提出以来引起了业界的高度重视,目前业界对于其内涵基本达成了共识,认为新商科人才是既拥有技术技能和广博宽泛的知识结构,又具备横向协同、纵向传达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商科人才。全面推进中国—东盟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培养熟悉数字技术、经济法律法规、财政金融政策、文化语言特征、获得职业资格认证的新商科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深化与东盟产业链融合发展,助推与东盟合作走实走深,高职新商科人才更应具备跨界发展的复合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特征,实现“宽专多能”。一是在知识结构上,打破学科间的壁垒,拓展课程边界,着力实现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需要商科从业人员升知识储备,才有应万变的基础,高职新商科人才讲求具备宽泛的基础知识结构,这是“宽专”;二是在能力结构上,社会对职业教育一直抱有“技能中心”的期待,高职新商科人才更应具备实践技能及资源整合应用的能力,即运用商业新思维,通过新技术,服务商业实践、推动商业模式创新、提升管理效率的能力,这是“多能”。

2"对接东盟产业链为广西高职新商科人才培养带来的机遇

2.1"“区位优势+发展新格局”:赋能人才培养新机遇

广西是中国与东盟国家交流合作的前沿和重要窗口,东盟已连续24年保持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无论是在就业前景上还是未来成长空间上,东盟市场都给广西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新商科人才的培育带来了新的机会。守望相助,互惠互利,随着中国—东盟各领域交流不断深入,广西将职业教育作为服务人力资源产业链的关键环节,积极协同企业与东盟各国深入合作,积极培养高素质、强技能人才,为中国—东盟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随着建设“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国家战略、提升做实珠江—西江经济带、强化粤桂合作特别实验区的逐步推进,区域发展新格局的构建对劳动力升级和职业教育转型提出了迫切的需求,也为激发广西高职新商科人才培养、打造新商科人才小高地提供了重要契机。

2.2"“顶层设计+政策引领”:探索人才培养新路径

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强调要增强内外联动,拓展与东盟国家在商贸、劳务、产业、科技、教育等领域合作,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加强科教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近年来,广西出台了《推动产教集聚融合打造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开放合作创新高地实施方案》《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等文件,要求持续构建“全链条”高技能人才队伍体系,打造区域性人才集聚区和面向东盟的国际人才高地,提升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合作水平,推动中国与东盟合作提质增效。同时,邀请广东参与建设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开放合作创新高地,全方位保障广西新商科人才培养的跨越式发展。这标志着区域化高等教育发展将走上快车道,给广西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有利的发展时机。

2.3"“产业对接+双链融合”:助推人才供给高质量

随着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的建设发展,广西将高标准对接国际通行规则,建立起全过程开放共享、全链条创新包容的生态,打造面向东盟的跨境产业链,而这将进一步推动新商科技能型人才培养和输送,促进产业链和人才链的深度融合。产业的对接和转移也将促进校企合作的建设、产教融合的深化,逐步形成产业需求更好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真正实现商科人才培养从闭门育人到需求引路、能力单薄到五育并举、专业孤岛到全商业环境的转变。

3"对接东盟产业链的广西高职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开展对接东盟产业链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政府要主导推动建立深层次的合作交流机制,企业积极参与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全方位优化培养路径,以育人效果和产出为导向,共同探索构建广西高职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搭建政企校产学合作交流平台,打造具备“宽专多能”的知识能力结构特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面向东盟、走向国际化的高职新商科人才。

3.1"加强区域统筹规划与顶层设计,建立政府主导的合作交流机制

政府主导,提高站位,树立一体化意识,探索建立广西区内高职院校新商科联盟,协同2021年成立的广西高校新商科实验教学创新与共享联盟,与东盟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机构之间搭建协调机制和对话合作。通过平台共享、跨校选学、竞赛交流等方式,增强校际交流,实现优质资源互动,政府在其中起到推动和统筹管理的作用。赋能多元行动主体,协调社会各方力量,建立新商科教育发展智库,在新商科理论研究、服务地方政府决策、专业发展、国际交流等方面展开研究,发挥新商科人才智力优势,助力行业发展和企业成长,展现“广西职教担当”。发挥广西作为与东盟经济和人才交流平台的前沿优势,继续与东盟国家职业院校加深合作,促进广西新商科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争取建成国际化新商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小高地。

3.2"推进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激发校企协同育人的生态活力

新商科人才培养要打破以往以学校为主体的人才培养体系,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学校和企业由原来的合作关系变为共生共赢关系。通过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促进教育系统和产业系统内异质性资源的优势互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一是产业学院的建立发展。虽然产业学院投资较大、见效较慢,但从发达地区企业所投建产业学院的效果来看,均收获了1+1gt;2的良好聚集效益。通过构建对东盟的跨境产业合作平台,吸引国内外企业以广西为基地,发挥生产贸易链优势,构建跨境产业链、服务链、价值链,发挥广西市场、技术及基础设施优势,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建特色产业学院,吸收企业参与广西高等职业教育建设,调整优化新商科专业群布局、新商科技术技能人才跨区域协同培养,精准对接人才供给和产业需求。通过校企联手合理构建面向企业需求的新商科专业职业能力框架,研制新商科人才教学标准,在课程层面、专业层面、学院层面实现产业资源向人才培养的转化,促进人才“上岗就上手”。

二是双创教育的联合推进。广西要打造面向东盟的特色优势跨境产业链,意味着广西的载体建设要加速推进,建设开发一批双创园区、产业园区等专门面向东盟的载体。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协同企业共建由项目、主打品牌、培训、孵化组成的新商科创新创业活动体系,以双创园区、产业园区为载体增强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创新创业生态实践基地,合力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借助市场化力量,运用大数据手段,打造有利于推进广西与东盟资本、项目、人才资源深度融合,并具有广西特色的高职新商科创新创业生态机制,推动高职新商科人才培养的创新性。

3.3"坚持以学生发展和成长为中心,提升高职新商科人才培养质量

一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优化培养目标和专业结构、完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建设、改革人才评价体系,实行全方位过程保障,全面贯彻OBE思想,实现人才培养与区域需求、真实应用的有效衔接。

3.3.1"优化人才培养目标,依托自身发展禀赋专业布局

深入调研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紧密对接广西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东盟支柱产业,结合高职院校自身办学实际,确立培养具备良好道德修养、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创新型新商科人才。良好的道德修养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根本要求,良好的专业知识储备是人才职业发展的客观基础,良好的职业技能是应用型新商科人才的重要要求,良好的国际视野凸显了广西地处西南经济圈、华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交汇点,为中国—东盟跨境产业融合发展对新商科人才的培养要求。

广西高职院校要坚持以融入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发展提供复合型新商科人才和商业智力支撑为服务面向,守正出奇,利用各院校的区位优势,结合院校所在城市的商业文化IP,形成与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商业服务业发展高度契合的学科专业体系,并根据发展要求不断优化。例如,南宁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优势明显,可重点发展对接东盟的数字创意与融合服务专业,共绘数字丝路新蓝图;柳州有众多先导型特色优势产业,可以对接东盟现代制造业集群,重点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智能商贸等专业;桂林有丰富旅游资源,可聚焦于与东盟的文旅合作,发展康养旅居相关商科专业;北钦防作为沿海经济带,随着临港服务业向高端化智能化不断升级,可注重于助力临港贸易和服务业发展的商科专业升级。因地因校制宜,变分工为协同育人,实现专业优势互补。

3.3.2"深入对接产业需求,推进课程数字化转型

拓展课程边界,将新商科的新理念、新方向和新模式运用到课程体系设计中,突出实践性、时效性。在通识基础课程中加入信息技术、程序设计等内容,开设逻辑思维、人文素养等课程,奠定新商科人才培养的素质基础。在专业系列课程设计和教学中注重跨学科、跨专业融合,将前沿数据技术与传统商科知识点相融合,及时融入产业提升迭代中呈现的新知识、新内容,增设新商科国际化课程,强化宽口径。同时提升实践模块在课程教学中的比例,丰富实践教学内容,与岗位技能实现更高层次的衔接,加大实践过程在课程考核中的比重,熟悉新技能。

3.3.3"聚焦育人水平提升,强化新商科师资建设

强化师资发展平台打造以及教师发展机制创新,通过校企协同共育师资、高端引培带动师资、搭建师资交流平台,建设一支德技双馨、理实兼备、创新有为的广西高职新商科师资队伍。首先,提升专业教师实践经验,发展双师型教师。为专业教师拓展实践渠道,打通与企业和社会的联结纽带,使教师更多了解和学习经济合作区新商科教学的实务和案例,将真实案例引入教学;其次,柔性引进高水平师资,带领和培养高效精干的教学团队,优化新商科专业教师的职称结构,提升在职教师的教学技能;再次,建立与东盟国家教师交流机制,鼓励教师到东盟国家院校进修和访学,邀请新商科领域的行业专家、专业人才、教学能手来到广西高职院校讲学和交流,为广西全面培养高素质新商科技术人才,为积极服务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和服务广西新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3.4"积极落实成果导向,改革商科人才评价模式

相对于传统商科,新商科走向综合化,评价方式更为多元,人才评价要求不宜过细过窄,并在多维评价标准指导下形成自身专业特色。高职新商科人才培养效果不能简单一刀切,要从道德修养、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发展潜力4个维度入手,具体可以通过获取学生在思想政治学习、专业理论学习、岗位实践实习、第二课堂成果、比赛竞赛训练、职业证书考取、创新创业成就等方面的一系列数据,依托大数据平台建立智能化、平台化、科学化的高职院校新商科人才评价体系,贯穿于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激发人才活力。

4"结语

立足商科新时代,构建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服务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是社会对高职院校新商科人才培养的期望,是一个长期性、系统性、基础性的战略工程,需要同向发力、协同发力、群策群力。广西高职院校新商科人才培养必须抓住机遇,政、企、校积极沟通深入合作,紧密对接中国—东盟产业合作需求,提升人才培养之质,夯实跨越式发展之基。

参考文献

[1]张乐融.新商科人才需求与培养[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1,(01):9293.

[2]叶东.“新商科”:基于业态更新的专业再造——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实践[J].江苏教育,2021,(29):3641.

[3]钱媛.基于新商科理念下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探究[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21,(03):214215.

猜你喜欢

新商科人才培养
“新商科”理念下跨境电商专业与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下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探索
现代商业流通视阈下新商科专业群重构
新商科应用型人才职业素养体系构建研究
高职电子商务类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探讨“新商科”人才培养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