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贤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时代价值与优化途径

2024-12-31沈俊巧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22期
关键词:优化途径时代价值乡村治理

摘 "要:乡贤文化是我国农业文明的宝贵财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地挖掘和发扬这一宝贵的资源,通过对目前乡贤文化建设所遇到的现实问题作详尽分析,进而发现乡贤文化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这既有利于解决社会矛盾,完善乡村治理系统,又可以培养良好的乡风,推动乡村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变,从而带动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以更好地发挥乡贤文化的时代价值。首先,要把重点放在培育乡贤文化的主体上。其次,应加大对乡贤文化的推广。另外,还要健全乡贤参与乡村社会治理的机制。进一步发掘乡贤文化的丰富内涵,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精神力量。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贤文化;乡村治理;时代价值;优化途径

中图分类号:D422.6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22-0189-04

Abstract: The culture of local elites is a valuable asset of China's agricultural civilization and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o better explore and promote this precious resource, this paper conduct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practical issues encountered in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of local elite culture, revealing its pivotal role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It not only helps resolve social contradictions and improve rural governance systems but also fosters a positive rural ethos, promoting the upgrading and transformation of r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s, thereby driving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rural areas. Based on this, a series of practical measures are proposed to better leverage the contemporary value of local elite culture. Firstly, emphasis should be placed on nurturing the main body of local elite culture. Secondly, efforts should be intensified to promote local elite culture. Additionally, mechanisms for local elites' participation in rural social governance should be refined. Further exploration of the rich connotations of local elite culture will inject new spiritual strength into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local elite culture; rural governance; contemporary value; optimization approach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加快农业强国的发展作出了重大部署,指出“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发展农村文化,建设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富口袋”和“富脑袋”齐头并进的必经之路。以“乡贤”为代表的优良传统,激发农村的内生动力,使农村走向更加繁荣、和谐、可持续的发展之路。深度挖掘当代乡村振兴战略中乡贤文化的时代价值和深刻意义,并分析其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遇到的特定问题和困境,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一条行之有效的继承和发扬的道路,这对加强乡村治理,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1]。

1 "乡贤文化概念及特征

1.1 "乡贤文化概念

乡贤文化是一种特有的地域精神和文化符号,特别是在乡村这一类传统习俗一脉相承的地区,要进行符合时代进步要求的发展,就不得不重视乡贤文化对乡村地区的影响[1]。它植根于广大农村,以浓厚的乡愁作为文化基因,以浓厚的乡情作为感情的纽带,以优秀的乡贤作为行动的典范,以纯朴的乡村作为文化的载体。在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实现社会和谐与安定的过程中,乡贤文化努力提高了村民的安居乐业感,为乡村社会的道德建设和文化共识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持。

1.2 "乡贤文化特征

一是地域性, 乡贤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乡贤主体是指“生于斯”或“长于斯”的地方名流,“地域性”是乡贤文化的首要特性,反映出农村特有的历史、经济和社会环境,也是乡贤群体和乡贤文化形成的必要条件[2]。二是人本性,乡贤文化侧重于在农村地区拥有丰富的知识经验并能对村民进行引导和协助的人,这些人通常都会受到村民的尊敬和敬仰,被认为是农村中的导师和楷模。三是长效性,对乡贤文化的继承、发扬和创新具有长期性和渐进性。乡贤文化悄然间影响着村民们的思维和行动,不能强求立竿见影。而这一无形的影响,也是乡土文化得以深入民心的重要原因。四是多元性,其内容既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个方面,又有各自独特的文化因素。正是由于这样的多元化,才使乡贤文化具有了更大的包容性与生命力,更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2 "乡贤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时代价值

2.1 "有利于解决社会矛盾,改善乡村治理

乡贤文化把儒家思想视作道德行为的规范和准绳,并以此调解乡村生活的各类矛盾,这对维护乡村的社会秩序和让乡土社会得到稳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当前,我国农村地区人口大量外流、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出现了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乡村人才流失严重以及村庄空心化等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若仅依靠村民自治或乡镇政府等行政力量来推动乡村治理工作,会使许多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在乡村社会治理过程中引入乡贤参与其中,可以发挥其在道德教化、乡贤调解、教育引导、文化传承以及资源整合等方面的作用,从而有效地化解乡村社会矛盾和问题。同时,乡贤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充分发挥乡贤在乡村治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对于推动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2 "传承文化资源,营造文明乡风

通过乡贤文化的培育,既可以继承丰富的文化资源,又可以形成文明和谐的民风,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和坚强的精神力量。首先,作为乡村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乡贤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背景和鲜明的区域特征。通过对乡贤文化的发掘与继承,使其在当代社会中获得新生和发展。“乡贤”的事迹、精神与智慧构成了乡村文化的主要载体,通过“乡贤”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使更多的人认识、理解乡村,加强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其次,乡贤文化的培育,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乡村风貌。乡贤群体是农村社会的道德模范,其言行举止、价值取向等对乡村社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乡贤文化素有敦厚民心、纯洁民风、激励社会活泼向上的功能[4]。通过乡贤文化的传播,可以对乡村居民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育良好的道德习惯,在乡村形成和谐友爱的良好社会氛围。这样一个文明和谐的民风,不但可以促进整个乡村社会文明水平的提高,而且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

2.3 "推动乡村产业升级,引导乡村经济发展

乡村振兴的实现需要有产业作为支撑,没有经济产业的支撑,就如同无根之木,无源之水,难以发展壮大[5]。在乡村社会中,乡贤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是优秀传统的继承和规范,更是村民致富的重要动力。首先,乡贤们对乡村产业有较深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他们熟知乡村的资源优势、产业特点和市场需求,并能将这些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科学地规划与准确地定位。在乡贤的引领下,乡村产业能够走向特色化和品牌化,增强了乡村产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其次,乡贤们利用自身雄厚的社会资源与关系网,有力地支撑着乡村产业的发展。他们积极构建政府、企业、农户等多方主体间的信息交流与配合,达到最优分配、最大效率使用的目的。同时,乡贤也可以将外来资本、先进技术引进到乡村工业中,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与技术的革新,为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同时,乡贤也在发挥着自己的榜样作用和影响,激励着乡亲们干事创业的热情。他们以自身的经历与实践,展现了乡村发展的无限可能,激励了更多人投身于乡村建设。

3 "乡贤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发展困境

3.1 "乡贤文化弘扬主体匮乏

与城镇相比,乡村在基础设施、教育资源和就业机会上都有很大的差异,这就造成了乡村地区人才引进与留住困难,造成了乡贤文化建设的人才基础薄弱。乡村人才群体,包括知识、技能和资源都倾向于在城市中寻找更好的发展机遇,这就使乡贤文化建设丧失了动力。乡土人才是乡贤文化建构的主要力量,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的变化,上一代乡贤日渐式微,而新一代乡贤则纷纷出走,“回乡”的人数锐减。长期以来,留守在乡村的多数都以妇女、老人、儿童为主,导致了农村“空心化”现象日益严重[6]。乡村中有能力参与到乡贤文化建设中来的人也越来越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乡贤文化的发展。受乡村基础设施和乡村发展等因素的制约,乡土人才“回乡”参与“新乡贤”文化建设的意愿并不高,他们更愿意留在城市以求发展,或以其他方式支持乡村,而非直接参加文化建设。

3.2 "乡贤文化社会认同不足

在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乡村社会发展遇到了空前的困难与问题,传统风俗和民间艺术等诸多优秀的乡贤文化要素正在逐步消亡或淡化,从而造成乡贤文化的传承断裂。这一断层,既影响着乡贤文化的精华,也影响着乡土文化的全面发展与创新。在此背景下,传统的“诚”“善”“勤”“俭”等价值理念正在逐步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功利、物质的理念。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乡村社会的伦理规范与人际交往,也使乡贤文化的社会影响与凝聚力减弱。青年是乡村社会的未来与希望,其对乡贤文化的认识与态度,对乡贤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很多年轻人对乡贤文化的认识不足,进而导致他们对乡贤文化的认同程度较低。他们大多崇尚现代时尚的生活,而对“乡贤”文化则表现出一种淡漠、排斥的态度。由于对此认识不足,导致了乡贤在农村社会管理中的特殊角色很难发挥出来,从而影响到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3.3 "缺乏明确的制度和机制

现如今,我国在乡村治理方面的制度不够完善,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缺少相应的法律规定,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容易发生不合法的行为[7]。另外是有关乡贤文化的系统制度还比较薄弱,特别是在评选标准、责任定位和功能发挥等方面,缺少具体详细的操作规范。这一体制缺陷造成了乡贤在乡村社会中的角色模糊不清,使其很难在农村社会管理和文化遗产等方面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而更严重的问题在于,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的乡贤评估与激励机制。当前,“乡贤”的奉献与付出很难获得体制上的认同与激励,而更多地依靠个体对乡土的维系与情感的驱使。这种现状严重制约了乡贤成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其在乡村建设中的潜能很难被完全发掘。另外,由于缺乏明确统一的评价准则与流程,乡贤的认定存在着随意性与主观性,不利于公正与权威的保障。这不但会造成有才能的人流失,也会使名不副实的人混进乡贤队伍,影响乡贤的整体形象与声望。

3.4 "乡贤文化资源挖掘不充分

首先,大部分区域的乡贤文化发掘还处在起步阶段,还没有建立起一个有规律的和稳定的发掘机制。由于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乡村乡贤文化资源的发掘与开发工作不能形成规模效应,很难对乡村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发掘过程中,由于缺少明确的准则与操作规程,使得发掘工作呈现出散乱无序的状态,很难形成系统的成果。其次,乡贤人士与乡村居民的沟通和服务机制还不够完善。具体表现为:缺少与村民进行有效交流的平台和机遇,他们很难把自己的经验和资源有效地向乡村社会转移;同时,由于乡村社会对乡贤文化的理解与认知不足,使得其在乡村社会中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在发掘过程中,因缺少系统和整体性的考量,往往仅注重个体人物或某一层面的文化要素,而忽略了其整体的价值与意义。这样零散的发掘方法,很难让我们对乡贤文化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与深刻的认识。另外,乡贤文化的传播机制也有待完善。由于缺少有效的传播途径,其传播范围及影响范围都十分有限,很多人对乡贤文化的内涵与价值认识还不够深入,这就妨碍了乡贤文化在农村社会的传播与普及,并不能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可与共鸣。

4 "乡村振兴中乡贤文化的优化途径

4.1 "积极培养乡贤文化传承主体

一是通过村民推荐和组织选拔,从退休干部、知识分子和企业家中发掘一批自愿返乡的乡贤,引导其返回家乡,参与乡村事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的投资,逐渐培育出一批有文化、有责任心、有威望的乡贤。乡贤回到家乡后,因为拥有知识、能力或者资金,对于乡村的发展起着引领和带动作用,可以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8]。要与财政、卫生和民政等多个部门共同努力,针对乡贤回乡参与文化治理的养老障碍、医疗障碍等难题,采取共同行动,创新机制,方便乡贤参与乡村文化治理。同时,应大力挖掘村官中的杰出乡贤,尤其要挖掘“乡贤模范”,使其更好地参与现代乡村治理,逐步成长为乡贤。并通过系统培训,增强乡贤的“为民”意识,提高其运用现代科技、文化平台参与乡村文化治理的水平。

4.2 "加强乡贤文化宣传

弘扬乡贤文化,既是对传统的一种尊重和继承,也是对乡村文明和都市文化的一次重大促进。在弘扬乡贤文化方面,除了口头相传之外,还要积极运用各种渠道和形式,尤其是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扩大传播渠道,提高传播效果。在网上宣传中,要发挥好现代科技,尤其是互联网的传播优势。当地政府可在其官网开设“乡贤文化”栏目,运用讲故事、播放乡贤文化相关电影等娱乐化方式,让村民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并接受吸收乡贤文化 ,使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到乡贤的深厚底蕴[9]。线下的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可以定期举行“乡贤文化节”,通过展览、表演、讲座等方式来展现乡贤文化的风采。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加强村民对乡贤文化的认同与归属感,又可以把美好的根深植于心。在开展线上、线下推广的同时,也要把乡贤文化融入到文明城市、美丽乡村中。在村庄的规划与建设中,可以将乡贤文化的元素融入其中,使村庄处处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氛围。与此同时,还可以借助乡村旅游等相关产业,把乡贤文化这一重要的旅游资源加以挖掘,让更多的游客在游览中领略乡贤文化的魅力。

4.3 "完善乡贤参与乡村治理机制

建立乡贤活动机制要以制度为基础,要找准位置、明确宗旨。乡贤组织存在的目的就是乡贤想为乡民服务、为家乡建设做实事。只有明确了这个前提,才能进行乡贤文化建设[10]。首先,政府要深入了解乡贤的诉求水平,进而制订更有针对性的激励措施,以吸引乡贤返乡创业,并帮助其从事公益活动。乡贤群体作为乡村的精英分子,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基础上,更重视自身的身份地位和声望,以及实现自身价值的可能性。为此,必须从物质和精神2个方面对乡贤进行激励,以保证乡贤在乡村建设中得到全面的满足。其次,在评价乡贤文化的成效时,政府应建立一系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以鼓励更多乡贤投身乡村振兴。这种新的评价方法涉及对乡贤工作的实际效用、对村民的评价和对乡村社会发展的全面推进等多个方面。通过定期的考评与回馈,可及时掌握乡贤的工作成效,并为日后的奖罚分明提供参考。在奖惩机制上,政府部门要注意激励方式的多元化、分层化。对成绩突出的乡贤,除在物质上予以表彰之外,还要采取颁发奖状、召开表彰大会等方式予以表彰。这样既能塑造好乡贤的良好形象,增强其在农村社会中的地位与影响,又能进一步调动其他乡贤及村民的参与积极性。

4.4 "深入挖掘乡贤文化资源

乡贤资源的深度挖掘与精心培育,对于乡贤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在这一过程中,当地政府作为推动这一过程的核心力量,对历代乡贤文化资源进行发掘、系统梳理和严密保护,是其继承和发展的重要基础。首先,中国的古今乡贤文化资源是继承和创新乡贤文化的不竭之源。要对各地农村历代名贤积淀下来的文史典籍进行整理和挖掘,根据各地的情况,编辑出版《历代乡贤名士录》《乡贤文化史料汇编》,举办乡贤文化研究会议等[11]。通过对其进行深入挖掘和认真保护,使更多的人感受到乡贤文化的深刻内涵与独特价值,进而提高对乡贤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其次,在乡贤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过程中,当地政府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政府要担负起对乡贤文化资源的保护职责,通过制定和执行有关政策,投入必要的资金,加大宣传力度,促进乡贤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与此同时,政府也要努力培育新一代的乡贤,建立乡贤基金和乡贤荣誉体系,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乡贤文化的继承和创新之中。同时,乡贤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有赖于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学术界、文化界、传媒界等各方面都应该积极参与到对乡贤文化的继承和创新之中,通过举办学术研讨会,组织文化交流活动,开展媒体宣传等各种形式,共同拓展乡贤文化的影响范围,提升乡贤文化在社会上的知名度。

5 "结束语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宏伟蓝图中,文化振兴被赋予了“魂”之定位,其不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更是乡村经济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与源泉。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实践证明,要引领乡村社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就必须深入挖掘并充分利用“乡贤、能人”这一宝贵资源,通过他们的智慧与力量,积极培育并弘扬新乡贤文化,使之成为引领风尚、凝聚人心的强大精神纽带。同时,营造“我的家乡我建设”的浓厚氛围,激发广大村民的主人翁意识与参与热情,共同绘制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

参考文献:

[1] 张雯倩.乡贤文化应用于乡村振兴的作用探究[J].农机市场,2024(1):58-60.

[2] 刘宁,管辉.乡村振兴视域下乡贤文化的优势内核、发展困厄与振兴策略[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5(3):23-30.

[3] 孟冬冬.新乡贤文化视角下乡村治理的现实困境与实现路径[J].农业经济,2022(5):60-62.

[4] 宋才发.乡贤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功能释放及法治路径[J].社会科学家,2021(12):24-30.

[5] 张艳.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贤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文化学刊,2021(10):57-60.

[6] 缪文静.浅谈乡贤文化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性[J].甘肃农业,2021(3):20-22.

[7] 沈蕾.乡村经济振兴视域下乡贤文化培育研究[J].热带农业科学,2020,40(8):119-123.

[8] 高德.乡村治理视域下乡贤文化的时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J].文化学刊,2019(8):124-126.

[9] 谢芬.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新乡贤文化建设探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11):258-260.

[10] 胡玲.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乡贤文化建设[J].人文天下,2019(11):59-64.

[11] 刘德萍.传承乡贤文化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凝聚力量[J].社科纵横,2018,33(9):6-8.

猜你喜欢

优化途径时代价值乡村治理
高校行政人员的绩效管理及其优化途径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优化途径分析
市场经济下的城乡规划资源配置优化途径
论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正义观及其时代价值
国内关于乡村治理理论研究综述
抗大思想文化建设的时代价值探析
法治中国视域下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
基于乡村治理思维的精准扶贫思考
群众文化活动的时代价值及其管理创新
乡村治理与民间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