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行政管理专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困境与进路

2024-12-31王鹤霖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22期
关键词:推进路径现实困境乡村振兴

摘 "要:人才是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不仅需要涉农专业的人才,也需要其他各类专业人才。高职行政管理专业与乡村振兴联系紧密。乡村振兴战略给高职行政管理专业建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然而,目前,高职行政管理专业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中还存在认知偏差、课程模块设计受限、实践能力培养不足和信息素养培育不充分等现实困境。对此,高职行政管理专业要构建乡村振兴思政育人新生态,增强同乡村振兴战略的联结,培养实践能力,提升信息素养,更好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专业;乡村振兴;现实困境;推进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2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22-0185-04

Abstract: Talents are the backbon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he advancement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requires not only talents in agriculture-related majors, but also other types of professionals. Higher vocational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major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rural revitalization.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has brought new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majors. However, at present, higher vocational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majors still have practical difficulties such as cognitive bias, limited curriculum module design, insufficient practical ability training, and insufficient information literacy training in assis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ies. In this regard, higher vocational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majors should build a new ecolog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engthen the connection with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ies, cultivate practical capabilities, improve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better support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major; rural revitalization; difficulty; advancement path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的重要战略决策。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明确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目标,核心是要促进农村经济水平良好发展,落实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1]。作为高层次的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承担着服务乡村振兴的重任,为乡村振兴培养和输送各类专业化人才,是高校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使命[2]。因此,高职行政管理专业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大有可为。

1 "乡村振兴战略给高职行政管理专业带来的机遇

高职行政管理专业主要面向行政事业单位、各类企业及社会组织基层行政管理一线,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文书写作、档案管理、行政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知识,掌握突出的公文写作能力、办公室事务处理能力和人力资源服务能力及非专业通用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乡村振兴战略给高职行政管理专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1 "丰富人才培养内涵

人力资本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坚力量。实施乡村振兴,关键在人[3]。乡村振兴需要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和有素质的综合型、实干型人才[4]。在此背景下,一方面,高职行政管理专业通过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实施改革、劳动实践教育等,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与核心能力,拓展思维,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如何传播先进理念并提供技术支持,推进乡村振兴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产业振兴。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学生普遍思维活跃,对于新鲜事物接受程度高。通过培养高职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现代信息化手段运用能力,充分发挥公文写作、办公室事务处理、档案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行政能力,为乡村现代化治理、乡村文化建设等提供智力支持。

1.2 "推动课程建设与改革

乡村振兴战略催生了新技术、新业态,增加了专业间的交融性,提高了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这就要求高职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备包括行政事务处理、公文处理、人力资源管理和各类会议组织与筹备等专业核心能力,还需要具备包括资料查阅与调查分析、创新创业、职业生涯规划等专业拓展能力,以及语言文字表达、人际关系沟通、现代办公软件使用、信息处理、知识迁移和终身学习等通用能力。因此,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行政管理专业迎来了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契机。从源头梳理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规划中围绕学生应具备的能力,结合省情与地方特色,适当增设与乡村振兴有关的课程或教学内容,使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更加契合乡村振兴人才培养需求,提高专业建设的针对性和适应性,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服务乡村发展。

1.3 "拓宽毕业生就业领域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高职行政管理专业职业面向的主要为行政专员、村和社区工作者、人力资源服务人员、政务服务办事员和档案管理员等岗位。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毕业生毕业后多从事的是销售人员、第三行业服务人员等职业。乡村振兴战略以人民为中心,致力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全面振兴。这为高职行政管理专业带来了广阔的就业前景。发展乡村旅游、建设美丽休闲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都需要大量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积极参与。与此同时,国家也出台了包括“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等政策措施,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为乡村振兴作贡献。在这样的机遇下,高职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师要提高思想认识,将教育教学过程与服务国家战略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服务于乡村振兴,拓宽就业思路,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2 "高职行政管理专业助力乡村振兴面临的现实困境

2.1 "乡村振兴认知存在偏差

根据对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本校”)18—23级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调查发现,在“乡村振兴战略了解程度”方面,只有9.24%的学生充分了解乡村振兴战略。在“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面临的困难”这一问题中,有75.54%的学生认为缺乏发展机会。学生不愿意到基层工作的主要原因包括:基层工作生活环境和条件艰苦,基层发展受限,前途不明朗,不了解农村基层情况等。上述问题反映出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对于乡村振兴战略存在认知偏差,思政育人程度还不够,“三农”意识不充分。而进一步深究会发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对于乡村振兴战略存在认知不到位、不深刻,将“三农”意识的培养局限于涉农专业学生,或认为提高学生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认知要通过开设专门的课程。课程思政流于形式的情况依旧存在。教师自身的认知局限、乡村振兴思政育人落实不到位等因素,阻碍了学生“三农”意识的培养。

2.2 "课程模块设计受限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最终落脚点[5]。学生通过相应课程的学习,不仅能获得专业知识,习得专业技能,还能提高思想品德和个人修养。因此,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对于学生“三农”情愫的培养,以及对乡村振兴事业的热爱和追求意义深远。然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却面临着现实困难。一方面,由于既想培养学生的通识能力和综合素养,又想使学生具备相应的行政管理专业技能,高职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容易出现“大而泛”的问题。另一方面,高职由于受到三年制学制、教学周期、学分和学时等因素的影响,专业技能课程设置过程中容易出现超学分、超课时等情况,导致此模块的课程被“压缩”。这样的情况无疑使得增设涉农课程难上加难,给高职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规划和课程模块设置带来了障碍,导致了专业特色不明显,与乡村振兴战略联系不紧密,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2.3 "实践能力培养不足

乡村振兴需要大量实操型人才的支撑,而行政管理专业很多课程也需要通过实践才能将知识转换为能力。例如,人力资源管理中社保办理、入转调离等模块,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中公文处理、档案管理等模块,都需要大量的实践。但在目前的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不足,受困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受困于课时、教学任务、教师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教学方法仍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虽然教学中穿插了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但总体来说大部分时间局限于课堂中。学生鲜有机会真正走进田间地头或乡村基层组织,无法将理论知识转换为实践能力,也不利于“三农”情愫的培育。二是实训资源不足。例如,以会议组织为例,日常教学过程中没有足够的场地或者机会使学生接触不同类型的会议并参与组织筹备过程,所以所学知识很难转换为真正的会议组织能力。以档案管理为例,档案管理需要借助实物,进行实操练习才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换为实际的档案管理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并没有太多的机会接触档案,即使有机会去参观档案馆,也停留在走马观花的程度,实践能力培养并不理想。

2.4 "现代信息素养培育不充分

信息素养是当今社会人们的必备素质。现代信息素养不仅包括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包括信息意识、信息文化、信息创新等方面。但受困于以下原因,学生现代信息素养较为欠缺。一是生源问题。高职院校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农村地区。以本校行政管理专业为例,18—23级学生中,有91%的学生来自农村地区,根据教学实际来看,学生在此前的教育中接触信息化资源较少,计算机应用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信息素养离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差距较大。二是教师信息素养不够。从教学一线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对信息素养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对于如何将学生信息素养培育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缺乏深入思考,自身信息化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乡村振兴需要大量具备较高信息素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实干型人才。学生信息素养培育不足将影响日后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创新和改进工作方法,不利于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推进。三是信息化基础建设薄弱,数字培育生态构建不完善[6]。受困于资金、场地等方面原因,高职院校信息化基础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涉农方面的数字教学资源较少,在乡村振兴方面的信息化实训资源不充分,教学模式、评价手段等方面仍以传统方式为主。这导致了行政管理专业在培育学生信息素养过程中,受困于信息基础建设薄弱大环境因素,师生参与度和体验感低,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联结程度不充分,进而降低了行政管理专业服务于乡村振兴的有效性。

3 "高职行政管理专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推进路径

3.1 "构建乡村振兴思政育人新生态

一是构建思政育人大环境,凸显“三农”情怀特色。要引入生态化教育,激活乡村本能,激发对故乡的情怀和建设美丽家乡的愿景[7]。以本校为例,本校为涉农高职院校,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和丰厚的涉农文化底蕴,在“三农”意识培养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建设校史文化走廊、开展农民丰收节等特色活动、耕读教育、校史文化诗歌创作大赛和我的家乡我代言等系列活动,深挖校园农耕文化,培育家国情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乡村振兴校园文化,营造“爱农、为农”的校园氛围。

二是提高教师思政育人能力和素养。教师是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要提高乡村振兴育人效果,首先要在教师层面下功夫。只有教师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的重要性,才能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将其有机融入,并通过言传身教,提高学生的“三农”素养。因此,一方面,教师要提高对于乡村振兴战略重要性的认识,深入思考行政管理专业如何与乡村振兴产生联结,如何通过所教课程有机融入乡村振兴思政育人。另一方面,教师要转变传统思维,认识到开展乡村振兴思政育人不局限于设置专门的涉农课程,通过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同样可以达到乡村振兴思政育人效果。例如,正式进入课堂前开展“课前五分钟”思政育人活动,以讨论、案例分析、教学视频观看和个人经历分享等多样化形式,提高学生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认知,营造“知农、爱农、懂农”的课堂氛围。

3.2 "增强行政管理专业同乡村振兴战略的联结

一是优化课程设置。根据高职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合理规划核心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开设乡村治理现代化、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管理、农村电子商务和农村政策法规等课程。这样的课程增强了乡村振兴战略与行政管理专业之间的联结,既能培育学生的“三农”情愫,又能提高学生的行政管理专业素养与能力。课程开设不限于线下课程,可根据教学实际,通过线上课程,或线上线下结合等方式灵活进行。

二是改进教学方法和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云南各地拥有丰富的特色农产品,例如墨江紫米、遮放贡米、文山三七、昭通天麻、沾益辣子鸡和普洱茶等。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可将这些特色农产品与行政管理专业课教学内容巧妙结合,有机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例如,以行政管理专业基础课管理基础与实务为例,在“团队建设与合作”这一模块的教学内容中,可以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学生选择一个最具特色的家乡农产品,以此为标的,设计队名、队徽、目标等,组建乡村振兴团队。在“管理环境”这一模块的教学中,各小组依据所选择的特色农产品,对其市场发展前景进行“PEST”分析和“SWOT”分析。通过这样的设计,将乡村振兴有机融入专业课教学中。

3.3 "培养实践能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

一是优化实训任务设计。行政管理专业的很多专业课程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师可通过与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设计丰富的实训任务,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增强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知。例如,在会展实务课程的展会活动策划这一章节的教学中,可依托生源背景,开展一地一品策划活动,深入挖掘该产品的特点,并与当地旅游资源相结合,设计活动方案,根据教学实践场地开展模拟推介活动。在达成教学目标的同时,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服务家乡的热情与动力。

二是积极开发“第二课堂”。高职院校与县域在地缘上距离更近,具有充分的地理优势,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中更易于发挥其价值和作用[8]。因此,依托地理优势,高职行政管理专业可设计乡村研学、暑期调研、田间实习等实践教学活动,将课堂搬进田间地头,将社会学、秘书工作实务、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中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充分实践,助力乡村文化建设、乡风建设、乡村治理等。

三是实训资源建设。首先是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可借鉴“三本”理念,即本地生源、本地培养、本地发展[4],通过与本地农业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加强行政管理专业实训资源建设,提高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供需匹配度,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精准输送人才。其次,要充分挖掘学校内部实训资源,为行政管理专业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以本校为例,依托学校丰富的家畜养殖资源、农作物种植基地等,为大一新生设置劳动实践教学周。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动物住舍打扫、喂养饲料准备、农作物辅助种植等劳动任务。劳动实践周的设置使得学生在接受劳动教育的同时,能够有机会思考如何用行政管理专业所学知识提高涉农工作效率,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强化学生对于乡村振兴的认同感、参与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3.4 "提升信息素养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一是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正赋能高职教育智慧发展。“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需要大量具备现代信息素养的人才。培养具备现代信息化思维、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擅长信息化应用和信息化治理的高水平行政管理人才,是高职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助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学生信息素养培育的源头,是教师自身信息素养的提升。因此,一方面,教师要转变思维模式,主动适应“互联网+”背景下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使用,不要对其产生畏难情绪,或者认为这是年轻老师才需要掌握的技能。要积极利用现代化信息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构建智慧课堂。教师是教学实施过程的源头,只有教师自身改变了,才谈得上培养和引导学生提高现代信息素养。另一方面,通过改革职称评审机制和激励机制,鼓励教师依托智慧教学平台,积极开发数字教学资源、在线精品课程建设、教学能力比赛等,系统提升教师的信息化素养。

二是加强校园信息化基础建设。一方面,深入挖掘本校校史文化与农耕文化,将其与多媒体数字化、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营造乡村振兴校园文化氛围,聚焦立德树人,培养家国情怀,构建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文化桥梁与纽带,沉浸式培育“三农”情愫,为师生提高信息化创造充足的条件。另一方面,要加快构建行政管理专业虚实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或实训平台[9]。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社会释放的红利,加快构建诸如新媒体实训室、人力资源模拟系统、基层政务治理技能实训仿真平台等,为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提供硬件支撑,为培养乡村振兴实干型人才提供坚实基础。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行政管理专业与乡村振兴联系紧密,在乡村现代化建设中大有可为。乡村振兴战略给高职行政管理专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高职行政管理专业要以此为契机,丰富人才培养内涵,提升人才培养路径,聚焦“应用型、实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特色型”人才培养,培育“三农”情愫,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文明.涉农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J].南方农机,2024(7):88-90,110.

[2] 刘炯.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路径探索[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59-62,66.

[3] 张眉,陈国海,晏培华,等.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科技人才胜任力模型的构建[J].科技管理研究,2023(4):61-63.

[4] 李名钢,王宗莉,汪利华.地方高职院校服务区域乡村人才振兴的路径研究——以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24(1):6-10,52.

[5] 成维莉,王思璇.乡村振兴背景下涉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4(3):162-165.

[6] 杨莹,吴伟伟.高职学生数字素养培育的时代需求、现实困境和实现路径[J].职业教育研究,2024(5):61-69.

[7] 赵登梅,龙锦春.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4(13):49-52.

[8] 程谦,程方启.高职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嵌入策略与路径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24(3):50-53.

[9] 丰云.乡村振兴视阈下高职行政管理专业“一核四翼”课程体系的重构与实践[J].职业技术,2024(3):90-96.

猜你喜欢

推进路径现实困境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一个高中生眼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经济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现实困境和对策分析
中国网络民主发展的现实困境及优化对策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基本原则与推进路径
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现实困境与教育路径
自然保护区社区参与现实困境与对策
新型城镇化推进路径分析
天津市家庭农场现状调查及推进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