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助力长沙地区乡村振兴发展的思路探索
2024-12-31张冀莎
摘 "要:在国家重视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高职教育作为基础产业夯实力量的重要教育组成,在乡村振兴中应该发挥相应的作用。该文通过研究职业教育特色,长沙地区乡村经济发展特色,分析高职教育与乡村振兴发展的关系,探索高职教育助力乡村发展的途径,提出高职教育助力长沙地区乡村振兴发展的长效机制与实施路径模式,以提升长沙地区乡村发展质量。
关键词:乡村振兴;高职教育;地区特色;可行途径;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9.2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22-0193-04
Abstract: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the country's emphasis on rural revitaliz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consolidation of basic industries, should play a corresponding role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in Changsha region,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development, explores the ways in which vocational education can help rural development, and proposes a long-term mechanism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model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help rural revitalization development in Changsha reg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rural development in Changsha region.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feasible way; long-term mechanism
教育部颁布和实施《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旨在推动高校加快构建服务支撑乡村振兴科技创新体系,计划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显著提升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质量,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队伍,使高校成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科技创新和技术供给的重要力量,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实的支撑和保障。
以适合地区特色的乡村发展需求为出发点,高职教育与乡村振兴的内部关系为重点,可以逐步探索出高职教育助力乡村发展的长效机制和可行模式,由青涩到成熟,通过不断地摸索和经验的积累,对模式加以调整和完善,使高职教育服务当地,对地区乡村振兴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1 "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现有基础
全国范围内,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相关研究主要有以下观点和形式。
1.1 "结构调整
以系统协同适应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特征,重构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1]:培养职业教育服务农村融合发展的专业性人才;引入职业教育服务农村融合发展的产教融合体系[2]。
1.2 "职业教育自身提高
数字模式:完善职业院校的自身要求,明确职业院校的服务方向和方式,创新多元化、品牌化的职业院校服务模式[3]。
现代技术下乡:职业教育“自上而下”服务乡村振兴的时代要求, 传统技艺自觉,服务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4]。
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对策: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积极做好多方协同治理工作,统筹协调高等职业教育资源[5]。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政策的未来展望:价值多元,优化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政策导向;顶层设计,完善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细化边界,扩大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政策供给;协同共治,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政策合力[6]。
乡村振兴视域下职业教育改革的融合创新模式:打通乡村振兴相关主体联系,构建多元主体育人模式,打造乡村振兴特色课程,形成精准化育人课程体系,建构多主体联通教育场域,形成全方位的育人空间[7]。
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完善制度体系,提高职业教育包容性,优化办学布局,加强职业教育统筹,加强职业教育与科技发展相结合的创新[8]。
校地命运共同体的推进路线:创新增效,稳健产教平台,深度联动[9]。
做好顶层设计,形成推进合力;创新教育机制,搭建产业平台;深化供给侧改革,激发内生动力;运用信息化技术,提高教学时效性[10]。
1.3 "人才培养
强化人才振兴顶层设计,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健全乡村人才培养体系,筑牢乡村人才根基,创新乡村人才培养模式,夯实人才队伍质量,完善乡村人才工作机制,打造人才汇聚高地[11]。
高职院校从智力服务推动乡村振兴模式的建立:动态调整的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模式;新型现代大学生职业农民的人才培养模式;精准对接的技术支持模式;产教融合的专业建设模式等[12]。
1.4 "文化振兴、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文化振兴的协同实践探索:多要素融合构建职业教育体系,多场域协同培育乡村文化人才,多方式共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多主体合力提升乡村文化氛围[13]。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支持乡村振兴的路径: 涵养“三农”情怀,培育乡村振兴各行各业领路人;创新德育方式,培养德技并修型职业农民;多方联动合力,共建乡风文化[14]。
职业教育服务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打造职业教育办学品牌,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提供优质服务,实施职业教育定向培训模式,提升民族地区乡村人力资本存量,传承和创新民族乡土文化,提升农民的现代性[15]。
湖南省作为中部地区,高职教育与继续教育培训成人技术技能水平,在乡村振兴服务中也应该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长沙地区高职教育发展较为成熟,在产教联合、服务乡村等内容上有一定的涉及和经验。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高职教育因为其服务基础产业的特色,可以在乡村经济产业发展中发挥独特作用。
高职教育在技术技能、服务制度、组织架构等角度服务长沙地区乡村振兴发展,切实让高职院校和继续教育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发挥服务社会技能,帮助长沙地区乡村教育水平、技术技能实力、精神文明和经济创收等上一个台阶,使长沙地区乡镇乡村在社会意义内涵上,经济结构调整上可持续发展。
对于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关途径,长沙市采取了一些措施帮助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为高职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一定的基础。长沙出台《长沙市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市规划纲要(2021—2025)》,部署实施巩固脱贫成果促进共同富裕专项行动、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行动、农村建设提质专项行动、农村生态环境提升专项行动、农村公共服务提优专项行动、乡村治理现代化专项行动方案和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行动七大专项行动,结合长沙实际做出顶层设计,搭建起乡村振兴的“四梁八柱”。
高职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对于地区经济基础产业有一定的支持和人才输送作用,对于乡村振兴也是助力和服务的领域。在对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助力的过程中,因为乡村经济社会特色与城镇地区经济发展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要根据乡村经济特色、社会特色及发展需求等对高职教育的模式进行调整。不同于城镇经济社会发展,乡村在经济社会环境、社会结构、优势产业上都有着突出的特色,对于人才需求与技术支持有其不同的要求。
对于长沙地区高职教育助力乡村振兴途径研究,可以从高职教育与乡村振兴的内在联系入手,既宏观地调研分析长沙地区乡村的结构特点、发展现状与发展需求,又微观实际地分析高职教育能够服务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与实施途径,切实提高乡村综合实力。
2 "以共同需求契合为主导的调研思路
要探索长沙地区高职教育服务乡村经济发展模式,需要针对长沙地区高职教育特色,抓住服务长沙地区乡村振兴目标,根据地域特色,结合地区特点,调研高职教育在继续教育、服务社会角度对长沙地区乡村振兴起到的作用,探索在长沙地区特色条件下,高职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理论逻辑、结构框架、长效机制和实施途径。合理系统地对教育服务地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展开规范探索。在探索高职教育帮助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模式中,主要需要有以下的调研分析。
通过调研和分析研究,探究高职教育与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关系、合作思路、哲理逻辑等。探明长沙地区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现状、乡村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以及其他需求。从较为宏观的角度分析总结高职教育可以服务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关系,能够服务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从实际情况出发探索两者合作机制模式。
能够使长沙地区相关乡村发展在高职教育提供继续教育、成人教育、人才培训的条件下,在与高职教育内在逻辑联系契合的条件下,满足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文化精神、思想理念等,使乡村得到长远持续的发展。带动长沙地区乡村经济产业提升,创新创业项目突破,精神文明发展,使乡村发展思路改革,发展模式开拓。
因为研究的长效机制和实施途径可以在全国进行推广,所以在调研的过程中不仅充分针对长沙地区高职教育对乡村振兴的助力模式,还可以对高职教育与地区乡村发展的基本联系、基本需求进行基本调研。
3 "长沙地区乡村发展的现状特色
对于长沙市而言,乡村发展的现状主要可以概括为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成就,现代农业格局基本形成,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贯彻落实《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长沙市乡村发展目标主要有发展现代农业,打造生态宜居环境,促进城乡融合,推动产业提质发展产业经济。
长沙出台“1+13”政策体系,为乡村提供人才支持。湖南职业教育以“四个深化”助力乡村振兴:深化职教政策落实,送去乡村振兴的智力扶持;深化职业技能培训,激活乡村振兴的人才引擎;深化产教融合发展,坚实乡村振兴的产业支撑;深化职教精神传承,提升乡村振兴的文化品味。
当前新型职业农民越来越多,“三农”领域实用专业人才也越来越多,但与乡村振兴的现实之需还存在较大缺口。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需要培养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坚持在资金投入、要素配置、制度供给和公共服务等方面优先保障,真正让务农成为一份有吸引力的职业。早在2019年,湖南就出台了《湖南省乡村人才振兴行动计划》,明确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林农)职称评定试点。这是对农民技能的认可,大大推动了农村引才留才。
3.1 "现代科技引领发展
长沙地区乡村主要的任务和目标是发展现代农业,无论是从农业技术、农业设备等,还是销售产业链、电商销售、旅游民宿等,都需要科技的引领。需要突破性的高端科技,也需要基础技术技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想发展现代农业,振兴乡村,就需要科技的指导参与。
3.2 "乡村经济产业发展
乡村振兴,第一要务就是要发展乡村经济产业。乡村产业有农业、畜牧业,还有旅游业、特产,尤其是电商兴起的背景下,出现很多本土农产品电商平台等相关产业。多样的经济产业形式,对于拓展市场,寻找新的销售渠道,调整农村经济产业结构,都有更多的要求,在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下,需要基础技术技能,优质基础人才的参与发挥作用。
3.3 "城乡融合要求高
聚焦推动城乡深度融合,加快促进共同富裕和区域协调发展,长沙打出更多“组合拳”,将有序盘活乡村闲置资源、推进返乡创业和农民增收行动、促进县域经济与集体经济协同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龙山县等8个省定对口帮扶县乡村振兴工作,鼓励以出租、合作开发、入股经营等方式盘活利用农村资源资产,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深入实施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行动方案。
3.4 "生态宜居环境友好
按照生态美、村庄美、产业美、生活美和风尚美“五美”建设标准,大手笔铺排建设955个美丽宜居村庄,让50余万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有了明显提高,实现“开门有美景、生活有品质、文化有传承、建设有共鸣”的美丽图景。
4 "以内在关系探索为主要目标的研究思路
主要是以乡村振兴为主旨,探索高职教育在继续教育、服务社会角度对长沙地区乡村振兴起到的作用,探索在长沙地区特色条件下,高职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理论逻辑、结构框架、长效机制和实施途径。
长沙地区乡村振兴发展,高职教育在其层面上需要发挥人才输送、技术支持的相关作用。高职教育要想能够高效有利地发挥作用,就需要从两者的内在关系上出发。在调研中,有目标地从长沙地区乡村振兴发展现状、发展需求和发展制约,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和能够助力乡村振兴的角度出发,进行调研和数据收集。
针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引申出内涵分析,主要从以下内容展开:长沙地区乡村现状和乡村经济社会内在结构特点,振兴的需求途径和力量,高职教育的现状和教育结构特点,以及两者发展的共同需求,可以互惠互利、相辅相成的共同点等。以长沙地区乡村振兴发展和高职教育实施发展的内在需求为重点分析内容。
以此思路进行分析,才能贴合长沙地区特色,乡村实际特点和发展需求,以及高职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能力,切实找到高职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长效机制和实施途径,不仅仅只是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等普通的路径,而是可以创新地拓展出有利于双方发展的机制路径,也为相关部门政策制定,长沙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拓宽思路提供依据和视野。
研究的长效机制和实施途径可以在全国进行推广,使高职教育为相关地区乡村经济提升、综合实力发展带来新局面。高职院校在助力乡村发展的同时,自身也能得到经济收益和实力提升。
为了研究出具有地区特色的高职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可行模式,可以从下面的思路展开。
首先,通过查阅文献,探明全国其他省份高职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现状。通过查阅文献,宏观掌握在全国范围内其他省份,高职教育支持服务当地乡村振兴发展的现状、当地乡村发展特点、高职教育服务机制、制约因素、组织机构框架和社会环境等。高职教育服务当地乡村振兴的详细实施途径、服务思路、服务潜力资源等。
其次,分析长沙地区乡村发展现状、振兴发展的技术技能需求等其他需求。分析长沙地区乡村发展的现状及特点、组织结构特点、制约发展的因素、长远发展的需求、技术技能的支持、经济政策的保障和企业的投资等。重点分析乡村振兴对于技术技能等有关高职教育的需求,分析这些需求的理由、作用与高职教育的关系等。
再次,分析长沙地区高职院校服务当地乡村振兴的现状。调研长沙地区约40所高职院校,在技术技能、校企合作、服务社会职能和继续教育等角度对于当地乡村的帮助,如帮助的程度、制约助力的因素、有利于服务的条件等。通过调研,深入分析长沙地区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情况,高职教育参与乡村振兴的程度、深度,参与的形式,制约服务的因素,帮助乡村振兴的有利途径和需要改进的途径。对于后续的原因、机制、途径分析起到提供依据的作用。
最后,分析高职教育与乡村振兴的内在关系。《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2023年工作要点》提出,将加快构建融通融合融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适应性和吸引力。职普融通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让“专业群”紧密对接“产业群”。搭建产教融合战略平台,重点打造一批区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园区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和市县职教中心。
通过调研数据、资料收集,深入分析高职教育与乡村振兴的内在关系,以及乡村结构组成特点、经济及人文发展需要、长远发展潜力等,与高职教育服务基层、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成人继续教育等角度相互影响的关系。从内在关系出发,分析两者的本质联系,通过找出本质联系,才能从内在动力探索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和实施途径。
将所探索的长效机制与实施途径推广升华。探索的模式是针对长沙地区的乡村振兴模式,可以根据不同省份的经济地区特色,将模式进行调整和完善,在全国其他省份进行推广。
在探明长沙地区乡村经济社会特色,长沙高职教育优势和不足的基础上,综合全国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经验和模式,探索出适合长沙乡村振兴需求的高职教育发展模式。
5 "结束语
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更好推动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大力发展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发挥服务乡村振兴的作用,为乡村振兴培养优秀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支持,为促进农民富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温婉华,韩树林,张平.适应性视域下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价值逻辑与实践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3(17):14-20.
[2] 陈汉新,肖志坚,蒋君.乡村振兴战略下职业教育服务城乡融合发展对策[J].产业创新研究,2021(3):126-128.
[3] 朱益锋.数字乡村战略下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探讨[J].市场周刊,2023,36(8):26-28,96.
[4] 谢元海,刘涵滨.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逻辑起点、价值旨归与实践路向——从技术哲学的视角观之[J].民族教育研究,2023,34(2):15-21.
[5] 肖润花.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现状与策略研究[J].智慧农业导刊,2023,3(8):169-172.
[6] 董梅,祝成林.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政策的变迁与展望——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J].教育与职业,2023(7):13-20.
[7] 代唯良,杨潍熙,何鑫兴.建设“技能型”乡村: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向[J].职业技术教育,2023,44(6):44-49.
[8] 张驰.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价值追求与功能定位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34(12):277-280.
[9] 陶静,吕函霏,朱莎.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校地命运共同体构建探索[J].教育与职业,2023(7):5-12.
[10] 黄永洁,邵士凤.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路径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22(4):74-75,78.
[11] 黄泽钧,刘曼丽,叶继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现实困境及实施路径研究——以湖北省为例[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40(2):59-63.
[12] 王桂贤.高职院校智力服务推动烟台乡村振兴模式研究[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22,17(2):57-61.
[13] 林剑,卢蕙娟,管佳伟.协同视角下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探索[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23,45(2):103-107.
[14] 黄星月.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基于思政教育视角的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34(6):265-267.
[15] 高树平.职业教育服务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行动逻辑与路径选择[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23,13(2):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