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融合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研究
2024-12-31韩卡周曦曦蒙子伟
摘 "要:园林树木学是风景园林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因知识点繁多、信息量大,树木种类及特性难以理解和记忆,教与学都存在一定的困难。通过分析园林树木学课程特点和教学现状,以PBL(Problem-based learning)融合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设计策略为基点进行教学改革探索,该文主要从优化教学流程、改进教学内容设计、设置课前思维导图预习清单、“多元化”考核方式等方面开展论述。PBL在教学上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思考的深入性,思维导图辅助知识的梳理与记忆,将碎片化的知识整体化,有利于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提升整体性思维能力。通过研究PBL融合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改革可产生双融合的效果,以期应用于日常的教学当中,并为相关专业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PBL教学法;思维导图;园林树木学;教学模式;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22-0161-04
Abstract: Landscape dendrology is an important required course for landscape architecture majors. Due to the numerous knowledge points and large amount of information, tree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are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and remember, so there are certain difficulties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eaching status of landscape dendrology courses, and exploring teaching reform based on the 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 teaching model design strategy integrated with mind maps.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aspects of optimizing the teaching process, improving the design of teaching content, setting up pre-class mind maps preview lists, and \"diversified\" assessment methods. PBL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students' subjective initiative and in-depth thinking in teaching. Mind maps assist in sorting and memorizing knowledge, integrate fragmented knowledge, and is conducive to strengthening students' mastery of knowledge and improving overall thinking ability. Studying the reform of the teaching model of PBL integrated mind map can produce dual integration effects, in order to apply it in daily teaching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levant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Keywords: PBL teaching method; mind map; landscape dendrology; teaching model; curriculum reform
2019年10月,《教育部印发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强化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解决好教与学模式创新的问题,杜绝信息技术应用的简单化、形式化。因此,更新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模式,让学生重新关注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现代风景园林专业人才,以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园林树木学是风景园林专业的必修课,授课教师要想在实际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既要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方式的研究与创新,也要结合学情分析进行具体教学实践。在园林树木学课程中,充分利用PBL教学模式和思维导图的融合优势,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掌握园林树木学专业知识、提升应用能力,认识风景园林专业的本质和学习目标,成为更加优秀的复合型风景园林专业人才。
为了更好地实现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目标、教学模式的改革,本文通过优化教学流程、改进内容设计及教学过程展示,分析PBL教学模式与思维导图在园林树木学课程中的实施策略和重要性,以期为园林树木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落地提供参考和启示。
1 "园林树木学课程特点
1.1 "课程基础性与复杂性
园林树木学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园林树木的分类、生态习性、观赏特点、生态功能、配植方式和园林应用等,是风景园林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根据广东理工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园林树木学安排在大一第二学期修读,共计48学时,每周3学时。课程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园林树木分类知识、鉴定和应用技能,该课程为学习园林花卉学、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园林种植工程与养护等风景园林后续课程打下稳固的基础。园林树木的识别鉴定、特性掌握、园林用途是基础,也是风景园林设计师应用园林树木进行配置的前提。该课程讲授树木种类及特性较多、较复杂,部分种与种之间的辨别又需要老师精细化教授树木特性,因此教与学内容总体繁多复杂、信息量大。
1.2 "课程理论性与实践性
作为风景园林专业的基础必修课,该课程兼具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课程要求学生在一学期内积累大量的园林树木种类,并掌握重点科和种的特征,以便于在后续课程中的应用配置与设计。因此学生既要在理论课会“听”会“记”,熟悉课程中专业名词术语及树木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在实践课会“识”会“用”,通过实地考察对标理论知识识别树木种类,在实践课程中不断积累可识别出的树木种类及其园林应用特点[1],以提高个人树木鉴定与应用技能。园林植物景观树种规划既要求科学性与合理性,也要求艺术性与创造性,学生只有牢固掌握更多的树木种类和对应的树木形态特征,才能更好应用。但要在一学期内完成理论与实践的培养、学习,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挑战。
1.3 "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
园林树木学课程理论部分,对树木的知识点描述性较强,树木种类及特性较为复杂,难以理解和记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2]。园林树木学的教学工作一直有研究者在做探索与改革,既有线上线下的结合、也有利用思维导图、PBL教学法等[3-4],让学生有整体的认知和学习重难点的回顾,但大多数情况还是以单种教学模式为主,学生在被动接受的状态下很难形成高效学习效率,也无法对典型植物科属形成系统而全面的认识。
在实践教学中,通常是老师根据实践路线所见树木进行现场讲解,虽有最直观的感受,但学生一直忙于记录笔记,导致学生对树木主要特征、观赏特点、生长环境等直观记忆的时间较少,容易形成短暂性记忆,学习效果差。理论与实践结合讲授树木识别要点的教学之间仍然缺乏直接有效的联系。
2 "PBL融合思维导图的课程教学思考
2.1 "PBL在园林树木学教学中的适用性与局限性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可翻译为问题导向式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引导者,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目前PBL教学模式在众多学科中都有应用,但是在PBL教学法中学生的探究参与占据主体地位,教师讲授时间相对较少,不利于学生系统化掌握复杂的园林树木学课程内容。就本校风景园林专业学生而言,该课开设于第二学期,此时学生的风景园林理论综合素质处于提升期,知识体系尚在建立中,若单独运用PBL教学法将难以达到预期成效。
2.2 "思维导图在园林树木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工具、学习工具,用于组织、概括和可视化信息,可帮助学生更系统地组织和记忆课程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搭建知识关联[2,5],激发创意和联想,从而更高效地思考和学习。思维导图的概念和实践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由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布赖恩(Tony Buzan)首先提出和发展,该法有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综合性、开放性和灵活性,较为适用于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因此在该课程中采用PBL融合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可弥补单独运用PBL教学法的不足。
综上所述,在园林树木学课程中适度引入PBL和思维导图教学法,应用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理论与实训调研分别绘制思维导图,构建完整知识体系,提升记忆的连贯性,进而提高对树木的鉴别和应用能力。
3 "PBL融合思维导图的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为有效开展PBL融合思维导图的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改革,该课程采取以下策略,将课程分为理论与实践两部分,通过优化教学流程、改进教学内容设计、设置课前思维导图预习清单、基于问题设计思维导图和反思评价等方式将PBL和思维导图融入教学过程。
3.1 "优化教学流程
从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目标出发,在理论与实践部分,分别开展PBL融合思维导图的教学流程梳理与设置。优化实际教学流程时,围绕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力求通过教学方法的融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学生知识记忆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在教学流程中以PBL教学模式创建学习小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最后评价反思,整个过程中会依托思维导图进行理论与实践知识的总结与复习回顾,并绘制最终版思维导图,将整体知识梳理记忆、融会贯通(图1)。教学流程实施中要求教师在课前准备好教学资料、做好资源的发布;问题的设置要具有针对性;在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维的发散并进行总结;对学生的思维导图要及时作出评价与反馈。通过优化教学流程以降低学生在园林树木学课程中的学习困难,提升学习获得感,产生双融合的教学效果。
3.2 "改进教学内容设计
为提升教学的针对性,提升融合的效果,通过梳理课程知识单元结构,对课本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理论与实践均以华南地区常见科、常见树木种类为主),将理论与实践分别设置成6个模块(表1),其中前3个模块的实践为园林树木标本的认识、校园早春开花园林树木调查、校园园林树木总体调查,对应理论知识的总论部分;后3个模块的实践为水基湿地公园园林树木辨识与应用、仙女湖国家湿地公园园林树木辨识与应用、七星岩景区园林树木辨识与应用对应理论知识的各论部分,以此进行融合设计,让理论与实践直接产生知识的链接、闭环,让学生充分掌握园林树木学课程的具体内容。
以PBL融合思维导图的教学法进行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设计中,首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探讨对应部分内容,通过分组讨论后,确保问题得到解决,由教师进行引导绘制思维导图进行知识的梳理和记忆。在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设计中均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在掌握树木特征的基础上,思考如何开展不同园林树木的鉴别、归类、配置应用等,提升思维拓展能力。
3.3 "设置课前思维导图预习清单
根据园林树木学课程大纲内容和学生知识基础,在每次理论或实践课前设计自主学习思维导图清单,同时将园林树木学学习网站(植物智、中国知网等)、APP(识花君、形色识花)以及相关文献资料等上传到课程群,协助学生进行初步的预习及问题思考,并给予适当的指导。思维导图预习清单需要提前一周布置,教师课前根据实际理论和实践教学进度,将教学内容模块化,设计高质量的思维导图预习清单(图2),通过微信线上交流平台发布清单。
学生完成课前预习任务后,将填充完成后的电子版或手绘版思维导图图片上传至学习链接。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或者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总结,为后续课堂顺利开展PBL融合思维导图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3.4 "基于问题设计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课前收集学生在线完成预习任务后所提出的问题清单和内容倾向,在课程教学前10 min导入问题设计,其次将园林树木学理论与实践课的问题穿插其中,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拓展思路,小组讨论分析,最终解决问题,绘制知识归纳思维导图。
为避免个别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偷懒,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整理生成个人思维导图的学习总结,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预留10~15 min,在小组讨论解决问题后,以个人为单位完成思维导图的设计绘制,便于后续理论与实践的巩固复习,提升个人对复杂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体现个人思维的发散与创新。
基于此,PBL融合思维导图教学,既能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积极思考,又能提升个人绘制思维导图的积极性,也便于后期了解该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还应对与花园景观营造、绿化树种规划等密切相关的问题进行拓展。通过教学资源库发放一些文献资料供学生课后阅读,并设置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
3.5 "及时点评、反思评价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评价“教”与“学”,可以不断地优化基于PBL融合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在园林树木学课程中的应用。
首先,及时收集学生完成的思维导图并评价。学生小组可通过现场讲解展示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思维导图和知识点归纳的全过程。授课教师根据教学流程、内容,对学生团队合作、问题解决、思维导图完成度和问题创新拓展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并总结出共性问题反馈给学生。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与反馈是对学生学习方向的指引和激励,帮助他们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园林景观营造当中去。
其次,学生对授课教师课前提供的预习思维导图清单内容、可行性、难易度等进行综合评价。教师通过设置课后线上教学评价问卷,收集问卷结果并评判分析,最后根据学生的评价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整个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一步优化PBL融合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设计,充分体现教学相长。
3.6 "“多元化”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应更加注重过程性考核,注重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实际学习成效,比如课堂汇报表现、思维导图设计、课堂树木知识测验等,园林树木学课程考核常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构成,其中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
首先,可对平时成绩所占比例调整到40%左右,包括出勤率、小组讨论、思维导图设计和课程实践等;其次,在试卷考核中,可提高开放性试题的分数占比,如本课程中可分析仙女湖国家湿地公园园林树木种类及乔灌木配置情况,及以所学知识进行某区域的树种规划等。以此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并从实际出发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结束语
在PBL融合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改革探究中,通过优化教学流程、改进教学内容设计、设置课前思维导图预习清单等方式将PBL和思维导图融入教学过程,将园林树木学的知识结构和重难点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PBL和思维导图工具可提升主动思考、深入探究的能力,并可将碎片化的知识整体化、系统化,强化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提升整体性思维能力。
因此,PBL融合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可产生双融合的效果,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奠定了较好的园林树木基础。在后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将继续对本课程开展深入的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培养出更多社会所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潘健,程家寿,崔珺.合作式学习策略在园林树木学教学中的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20,48(17):277-279.
[2] 刘艺平,贺丹,李永华,等.融合Mind Map优势助力完善线上线下教学衔接——以园林树木学树种识别教学为例[J].高教学刊,2024,10(1):78-81.
[3] 胡秀,许丽珍,郭微,等.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在“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林业教育,2015,33(1):71-75.
[4] 董凯锋,晋芳,宋俊磊,等.基于项目式学习的新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4(11):103-106.
[5] 宋婧婧.思维导图结合PBL教学法在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培训,2022(10):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