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2016-10-19曾刚罗培
曾刚 罗培
"""[摘 要]“微电影制作”是传媒策划与管理专业中一门综合性的实践科目,涉及“广告文案与影视编剧”“视听语言与视觉艺术”“化妆与造型”“摄像技术”“图像处理”“影视美学”“音频制作”“影视编辑”“影视合成”等多门专业课程知识,在整个专业学习生涯中起到一个全方面考量专业技能学习成果的作用。为了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们尝试将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课程教学中应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深受同学们欢迎。
[关键词]课程改革;微电影;制作;实践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5.180
项目教学法是“基于项目活动的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是,项目教学法的体系中教育是基于行动的过程学习,打破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听、教师唱主角的模式,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而是整个项目过程中的设计师,由学生和老师共同实施完成整个项目。通过项目的完成来促进学习者职业能力的发展,核心在于把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通过行动来学习,为了行动而学习。
1 “微电影制作”课程传统教学方法的基本情况
“微电影制作”课程针对传媒策划与管理专业开设,开设时间为大学第三学期,学生经过前两个学期的学习,掌握了剧本策划、视频拍摄、视频剪辑等基本技能,这门课程的开设,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的短片拍摄来巩固所学知识,并且通过具体的项目实践来提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1.1 传统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与课程标准
1.1.1 传统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中,“微电影制作”这门课程共安排了72个教学课时,50个课时为理论学习,22个课时为实践学习,此外还有一个教学实践周。这种以理论讲授、实操演示加实习周实践的方式教学目的,是为让学生在掌握影视制作理论的同时,也掌握视频制作的实践技能。
1.1.2 传统教学中所使用的课程标准
(1)课程目标。在课程目标设置方面,“微电影制作”这门课程主要以微视频、微电影拍摄理论为主,实践为辅,主要让学生掌握拍摄的基本理论与技巧。
(2)所用教材。在教材方面,选用了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的《电影镜头设计—从构思到银幕》作为本课程理论学习的教材,为加强实践教学我们辅选了电子工业出版社《低成本拍大片的100个高级技巧》作为实践教材。
(3)考核目标。本门课程采用课程考察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
1.2 “微电影制作”课程传统教学方法的效果评价
1.2.1 “微电影制作”课程教学效果调查
为检验教学效果,我们组织相关部门老师对该门课程进行了数据分析,如图1~图3所示。
图1是针对2012级学生离校毕业实习前所做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50%以上的学生认为该课程的效果不好。
图2是2015年第二学期,联合学院学生工作部门、学生会、任课教师,针对2013级学生对这门课的考勤做了调查。通过表2,明显发现,整个学期该门课程的考勤效果都不理想,除4月份的考勤稍微有所起色,其他月份三方面的调查数据都没超过80%。学生对课程的接受度不理想,满意度不高,课堂出勤率偏低,需进行课程改革。
图3是我们组织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访问,调查学生对该课程不满意的原因。
1.2.2 “微电影制作”课程教学效果不好的原因分析
通过上述图表反映的数据,大部分同学的意见都集中在实践环节上。以往在讲授这门课程的时候,由于受设备、人员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教师采取以理论讲解为主、实践操作为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不高,各项技能得不到充分锻炼,教学效果不佳。
教研室通过对教师的访谈,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教学时间上的限制。现行的教学计划将学生限制在八小时内的课堂,根据课时计划,照教材讲授,在实践操作的环节上学生只能局部性地参与微电影制作,另外在以往的授课中,我们发现最适宜拍摄的光线在早上六点到八点、晚上四点到六点,通常这个时候学生还未上课,或已放学。夜景的拍摄基本上没有相对应的上课时间。
(2)教学空间上的限制。现行的教学体系将教学场所设定在课堂,但在一部标准化数字影视短片里,会涉及到室内室外的场景,课堂往往都是标准化的教学场所,只能有限度的拍摄部分场景。虽然能将学生带出校园进行实践教学,但受教学计划及人员、场地等条件限制,往往达不到好效果。
2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项目教学法能有效地解决“微电影制作”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班级变剧组,学生变工作人员。以短片制作工作项目为导向,开展剧本制作、场景拍摄、后期剪辑合成实践训练。
2.1 项目选择
作为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课程中的首次探索,我们在选取项目时重点考量了以下因素。
2.1.1 项目主题
在作品主题选择上,选取以反映大学多彩生活,展现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为主的故事《寻找四叶草》作为我们的拍摄剧本。
2.1.2 项目人员
在人员选择方面,我们按照“老带新”的方式组建团队,在剧组方面选取了有数字微电影制作经验的老师和大二学生组成剧组第一梯队,将大一“新人”们编入第二梯队,为他们指定“师傅”,带领大一学生迅速适应岗位要求。
2.1.3 项目场地
根据拍摄需要,在内景方面我们选取学校的实训室、花卉房、画室、图书馆等作为拍摄地点,外景方面我们选取了学校附近的一片油菜花作为拍摄地点。
2.2 制定项目计划及人员安排
按照剧组拍摄要求,我们在拍摄进度表、人员职责、岗位要求、技术指标等方面做了详细的统筹规划,在拍摄期间严格执行。
[摘 要]2016年安庆师范大学第一次参加 “全国管理决策模拟大赛”,即获得安徽省赛特等奖,参加华东大区赛复赛的队伍也全部挺进全国半决赛。管理决策模拟大赛打通了第一、第二、第三个课堂,促进了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激发了教师的创新精神;更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提升了教师教改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团队学习,教学相长。
[关键词]管理决策模拟大赛;教学改革;管理学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5.175
传统的管理学教学模式,只注重传授管理理论知识,不注重培养学生把管理理论知识转化为管理实践的技能,更不注重培养他们的管理思维及创新性地解决管理问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基于创新能力培养导向的“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这一课题,旨在研究如何通过课堂教学的第一课堂、围绕课堂教学组织开展的多种活动的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的第三课堂地有机结合来系统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我们一直在尝试如何将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贯通。[1]2016年安庆师范大学第一次参加“全国管理决策模拟大赛”,两支参赛团队在安徽省省赛中分别取得特等奖、一等奖的好成绩,刚刚结束的华东大区赛复赛中,安庆师范大学选送的10支团队也全部挺进全国半决赛。管理决策模拟大赛是将三个课堂贯通的一个通道,下面我们就来谈谈以管理决策模拟大赛促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尝试和体会。
1 管理决策模拟大赛:打通三个课堂的通道
“创新创业杯2016全国管理决策模拟大赛”由全国管理决策模拟大赛组委会主办,以《商道》系统作为比赛平台,旨在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在商业模拟实践中深刻理解和熟练运用企业经营和管理决策知识,不断培养和提升他们的商战实践综合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参赛选手由三人组成团队,分别出任公司负责自有品牌市场、贴牌市场、电子商务市场的市场总监,执行生产计划、产能规划、成本控制、人力资源规划等的生产总监,负责财务管理、财务规划、品牌建设等的财务总监,并由其中一人兼任公司CEO来共同经营一家已经有十年历史的上市公司。三人团队将组建新的管理层来领导公司未来6年的经营和发展。在这个比赛中,每个决策的有效周期为一年,管理团队将有机会做6次模拟决策,也就是从第11年到第16年经营这个公司。公司将参与全国市场范围的竞争,这个市场将会有 3~16个竞争对手,所有参与的公司将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开始各自的经营。公司管理团队要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基本宗旨,制定公司的发展战略,全权负责处理公司产品的销售价格、产品质量、客户服务、广告和推广、产品线宽度、销售渠道以及网络销售等具体工作,并通过实施合理的竞争战略在每一个目标市场确立自己的竞争优势。系统会通过销售收入、税后利润、投资回报率、债券等级、股价和战略评分这六大指标来评判各团队的经营成果。
学生们是在课堂之外的活动时间参加该赛事比赛的,可以把所学到的管理学知识理论运用于商战实践,各参赛团队内部成员之间通过相互交流、配合来进行团队学习,他们从各个虚拟的企业的各种决策数据中感受到真实的商战的风险和刺激,切身体会市场竞争的精彩与残酷,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也由此深刻领悟到作为一名企业经营者所需承担的风险与责任。[2]所以说这个比赛是打通三个课堂的一个通道,可以将课堂教学的第一课堂、围绕课堂教学来开展各种活动的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的第三课堂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三个课堂的贯通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包括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责任意识等在内的综合素质,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2 管理决策模拟大赛参赛心得
根据安庆师范大学参加2016年安徽省赛及华东大区赛并取得佳绩的经验,要想在创新创业全国管理模拟决策大赛中有出色的表现,取得不错的成绩,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1 宣传造势、组织好报名和开展专项培训
“全国管理决策模拟大赛”今年已经是第八届了,2015年也成为安徽省教育厅B类赛事项目,但这类赛事以前在我们学校一直属于团学工作,今年才开始由教学部门分管。在经济与管理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管理学教研室具体负责本赛事宣传、组织工作。由于安庆师范大学是第一次参赛,老师、学生对该赛事都不熟悉,刚开始时只有1个团队报名。后来经过为期2周的宣传、推动,最终有22支团队报名参赛。参赛选手不仅有本科生,还有研究生,不仅有经管学院各专业的学生,还有其他学院的学生。
为了让参赛选手们在参赛过程中得到更好的锻炼,我们还专门邀请负责2016年安徽省全国管理决策模拟大赛的袁老师来举办专题讲座,演示《商道》软件的具体运用,详细介绍以往获奖选手的成功经验,帮助学生分析遇到突发问题时该如何寻找解决的思路。培训后我们就开始了紧张的训练和校内选拔,选出了两队选手参加安徽省赛,并双双在省赛中取得佳绩。如果没有宣传、动员,可能安庆师范大学学生都没有机会参赛,更谈不上取得佳绩了。宣传造势、组织好报名和开展专项培训是我校选手在省赛和大区赛中取得佳绩的前提。
2.2 熟悉软件和用户手册
熟悉软件,选手理解学生手册,教师熟悉教师手册,这是大赛获胜的基本功。对参赛团队而言,要想获得比赛的胜利,熟悉软件操作和理解学生手册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参赛团队需要从公司的生产、营销、财务等方面综合考虑,并结合行业所处的市场情况来制定公司所需要的各种战略。以生产环节为例,通过理解学生手册可以迅速了解到影响生产质量的要素有高级原材料的使用比例、研发投入的多少以及质量控制的投入这几项。所有参赛队员都必须要理解和掌握学生手册,这是快速入门的捷径,也是团队协作的前提。对于CEO而言,需要更清晰、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学生手册。
对指导教师而言,必须熟悉和理解教师手册,掌握好后台管理技巧,练习赛中随时注意学生决策提交情况,及时提醒快到预定的决策提交节点时还未提交的团队按时提交决策。遇到学生电脑出现故障或者停电、断网等突发情况,要适当延迟决策提交时间节点。当参赛学生决策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要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学生寻找破解难题的思路和方法,适时地为学生指点迷津。
2.3 团队成员要精诚合作
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人心齐,泰山移”。对管理决策模拟大赛来讲,决策数据的复杂化,行业市场的多变化以及竞争对手的各种不确定性,使团队合作显得更为重要。多一个人商量,就可能会想到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多一个人商量,就可能会发现更多的错误;多一个人商量,也就有可能制定出更优质的战略。团队的力量,在比赛后期显得越发重要,团队精诚合作是获胜的保障。在该赛事中取得佳绩,不仅需要一个比较好的团队,更需要一个具有领导力的团队负责人。每个团队成员的水平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只有一起相互学习、积极交流,才能实现共同进步的目的。
2.4 战略战术要清晰
由于比赛是以分行业来进行的,所在行业开始分配给各团队的是一个完全相同的中性公司,而《商道》比赛是一个特别注重差异化的大赛,中庸的公司是缺乏竞争力的。这时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战略环境分析尤其是行业环境分析方面的知识就有了用武之地了。团队首先要考虑的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产品的战略定位是什么?自己团队的优势是什么? 根据学生手册,公司有9个核心竞争力:批发价、质量等级、服务评分、款式数量、品牌形象、广告预算、零售店、专卖店、客户折扣。一个公司不可能全部拥有这些竞争力,那团队就需要组合这些核心竞争力,例如自己公司制定了高端战略,那产品质量一定是必不可少的核心竞争力,专卖店和客户折扣也可以作为团队的核心竞争力。团队还需要进一步确定产能的大小,需不需要新建工厂,如果需要的话,在哪里扩建比较合适?在市场销售环节,需不需要做广告?需不需要请明星?明星的投标价格是多少?在财务方面,需不需要借款?若借款,借短贷还是借债券?数量多少?诸如此类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团队用战略眼光来分析,用一系列具体的战术来帮助既定的战略得以实现。由于每种战略的差异,生产、营销、财务方面会有很大的不同点,所以提前制定好战略战术是公司运营成功的基础。安庆师范大学的一个参赛团队,在第一次校内练习赛中,由于第11年度战略发生了重大失误,在其后的5年中,他们一直在努力矫正这种错误,奋起直追,但最终还是没有成功。清晰的战略战术是获胜的基础。
2.5 市场分析要准确
对于以《商道》为平台的全国管理决策模拟大赛比赛而言,可以有3~16个公司参加并且每家公司需要做出6次决策,由于行业水平和对手战略的不同,所以每期的数据分析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对市场的准确分析,有助于团队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例如,当其他公司有破产风险的时候,公司要做出涨价或者扩大产能的应对。如果团队不能对市场做出准确的分析,市场供需比的变化、各家存货情况、贴牌市场以及其他问题公司都无法做出及时反应,这对于公司来讲有时候是致命的。所以,对于团队而言,对市场的掌握程度是公司能否成功的关键。
3 管理决策模拟大赛对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
管理决策模拟大赛将三个课堂融为一体,促进了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也有利于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
3.1 激发了教师的创新精神
对高校教师而言,由于现存的职称晋升制度的限制,不少教师都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花在申请课题、写论文上,而不太愿意在课堂教学和教学研究中花较多的精力和时间。刚开始筹备参赛的时候,经管学院领导指定管理学教研室主任张老师具体负责该赛事的宣传、组织和运作,张老师当时也很有畏难情绪,这个赛事是学科专业赛事,对参赛选手的要求比较高,安庆师范大学与全国顶级高校相比,没有什么竞争力,更何况这个比赛今年已经是第八届了,许多学校都购买了相应的软件、开设专门的课程,也已经多次参加比赛了,积累了不少参赛经验,而我们以前从来没有参加过比赛,软件、课程统统没有,可以说是从零开始,也不知道怎么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比赛,拿什么和人家竞争,也怕忙来忙去,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到时什么成绩也没有,不好向学校、参赛学生和指导老师团队交代。后来经过学院分管领导的鼓励,再加上负责安徽省该赛事的袁老师和经管学院全体老师的支持,尤其是指导教师团队和参赛学生的精诚配合,我们学校才得以顺利参加该赛事,并在省赛和大区赛中有不俗的表现。要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教师首先必须具备创新精神,这是参加该赛事后指导老师团队的深刻体会。
3.2 更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提升了教师教改的积极性
教师们更新了教学理念,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也有明显的提高。以前觉得自己能在课堂上讲好45分钟课就是一个不错的老师了,现在对好老师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管理学课程的好老师,首先要完成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要帮助学生获取管理学知识、提升管理技能,还应该帮助学生优化心智模式,学会系统思考,提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第一课堂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也不能垄断课堂教学的话语权,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尤其要注重思考和践行如何将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打通,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要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贯通三个课堂,而学科竞赛和各种有影响力的全国性的赛事可能就是一个比较好的通道。目前有关老师正在着手准备即将开始的“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宣传、动员、组织和指导工作。
3.3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现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确实是一个问题,不少学生即使来到课堂上,也是人在心不在,老师们以前对此也有诸多抱怨。面向全国高等院校的管理决策模拟大赛,竞争力非常强。要想在大赛中取得比较好的成绩,就必须主动学习竞赛所需的相关专业及课程的知识,例如管理学原理、企业管理、战略管理、市场营销、销售管理、物流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金融学、证券与投资等课程的知识。我校参赛选手虽说大多数人学的也是经管类专业,但90%的选手都是一、二年级的学生,很多专业课程都还没上,所以他们在参赛及练习过程中要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相应的专业知识。他们确实也是这样做的,周六、周日也都要花不少时间来熟悉学生手册,查阅相关资料,相互交流,做练习赛。强化训练时,学生一晚上连续做6年的决策练习,要花近4个小时。大区赛前有天晚上商道系统服务器出了技术故障,无法及时处理决策数据,我们那晚的练习赛从18点开始到快24点时才完成。学生们这种学习的积极性,也让指导老师们很欣慰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