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专业作物栽培学实践状况调查报告
2024-12-31董守坤唐鑫华张林
摘 "要:该文以东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学生为对象,对作物栽培学实践课程的状况进行探究。通过对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作物栽培实践课程表示积极的参与态度,但也存在一部分实习生对实践课程的重要性和实用性认识不足的情况。因此,该文基于调查报告结果,从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出发,并加强实践平台的建设,引导学生深入参与作物栽培实践活动,以期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作物栽培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农学专业;作物栽培学;实践教学;实践平台;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G642.0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22-0053-04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status of practical courses in crop cultivation based on students majoring in agriculture at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hrough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mong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found that most students expressed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participating in crop cultivation practical courses, but there were also cases where some interns lacked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ortance and practicality of practical courses. Therefore,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 report, this paper starts from increasing students' enthusiasm for participation, strengthens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platforms, and guides students to deeply participate in crop cultivation practice activities, in order to improve students' professional abilities and the teaching effect of crop cultivation practice courses.
Keywords: agronomy; crop cultivation; practical teaching; practical platform; survey report
作物栽培学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面向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对接粮食安全、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新产业新业态,涉农高校须加快新农科建设,大力推进农林类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2]。农业领域人才市场需求强劲,迫切需要学生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不断加强生产实践能力。
作物栽培学实践作为农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能够为学生提供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帮助他们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3]。通过实践课程,学生可以掌握作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了解作物生长的环境需求和管理技术,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对作物栽培学科的学习动力,提高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4]。因此,本文针对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学生在作物栽培学课程中存在的教学问题,并结合受访教师及学生的调查问卷,进行总结和归纳,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作物栽培学科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1 "调查对象
本实践为评估课程的运行质量,分别制作和发放了教师版、毕业版和在校生版的农学专业实践教学调查问卷。
农学专业教师调查问卷:结果有效回收“农学专业实践教学调查问卷(教师版)”27份。
农学专业在校生调查问卷:结果有效回收“农学专业实践教学调查问卷(在校生版)”91份。
农学专业毕业生调查问卷:结果针对2019—2023年农学专业毕业生发放“农学专业实践教学调查问卷(毕业生版)”,回收有效问卷163份。
2 "调查工具
在搜集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栽培实践课程现有的政策制度、 实习计划、实习大纲和考核标准等资料的基础上,制定了调查报告大纲,拟定了调查题目。
调查问卷主要以线上形式进行,学生调查问卷共分为2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学生的基本信息,旨在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是客观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选题),旨在了解学生在栽培课程实习过程中的一些情况,包括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收获、对目前实习考核评价的认同度等。教师调查问卷主要了解其对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
3 "调查结果
3.1 "农学专业教师调查问卷结果
有效回收“农学专业实践教学调查问卷(教师版)”27份,其中正高级占29.63%,副高级48.15%,中级及以下22.22%(图1)。“实践学时在现有本科教学体系中所占比例”中,66.67%教师认为所占比例有待提升,18.52%教师认为目前比例合适(图2)。“实践在专业知识掌握上的作用”的重要性一项中,100%受访教师认为“非常重要”,这一项显著高于其在毕业生和在校生问卷中的比例,表明教师对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要显著高于在校生和毕业生。对调查问卷高频词汇统计分析发现:“重视、增加、实习、生产”为排名前四的高频词汇,增加教学实习和实践的比例、重视生产教学实习。建立“校内生产实习平台+校外生产实习+地方推广部门+农场实地操作+企业合作”多样化实践模式,探索出农学专业“五位一体”栽培实践课程模式。
图1 "教师职称结构调查结果
3.2 "农学专业在校生调查问卷结果
评估该体系的运行质量,针对已涉及栽培实践教学的农学专业本科三年级和四年级学生发放“农学专业实践教学调查问卷(在校生版)”,回收有效答卷91份。对农学专业实践教学满意的比例为31.87%,很满意的比例为48.35%,总体满意度为80.22%(图3),高于毕业生满意度2.92%,表明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了学生满意度。
图2 "教师认为实践学时所占比例调查结果
图3 "在校生总体满意度调查结果
3.3 "农学专业毕业生调查问卷结果
针对2019—2023年农学专业毕业生发放“农学专业实践教学调查问卷(毕业生版)”,回收有效答卷163份。对农学专业实践教学满意的比例为36.20%,很满意的比例为41.10%,总体满意度为77.30%(图4);通过对调查问卷毕业生需获取技能的高频词汇分析,“作物、栽培、实践”排名前三,作物栽培实践技能的培训也恰是本实践体系构建拟培养人才的关键目标。
图4 "毕业生总体满意度调查结果
4 "调查分析
4.1 "农学专业学生参与作物栽培学实践课程积极性有待提升
提升农学专业学生参与栽培实践课程的积极性对于其学习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参与栽培实践课程,学生能够增强对作物栽培技术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也能够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这些都是农学专业学生在未来从事农业生产、科研或管理工作时所必备的能力和素养。
学生积极参与栽培实践课程又可以促进其专业能力和实践技能的提升。通过实际操作和实地实践,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和影响因素,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5]。同时,参与栽培实践课程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实践性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习的实效性和深度,为将来的农业生产和研究工作做好准备。
4.2 "实践课程平台多样化需加强
作物栽培实践课程中平台的多样性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多样化的实习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学习机会,让他们接触到不同类型的农田、农作物和农业技术,从而拓宽视野,丰富经验,提高专业素养。通过在不同平台上的实习,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作物栽培的各个环节,掌握多种作物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多样的实习平台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对农业领域的深入探索和专业发展。不同类型的实习平台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选择未来发展的方向,为职业规划和就业竞争提供更多选择和机会。此外,还能够促进学生与不同实习单位和同学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力。最重要的是,多样化的实习平台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在不同平台上的实习经历,学生将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拓展人脉资源,建立良好的职业关系。这些都将为学生未来在农业领域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为其取得更好的成就打下坚实基础。
4.3 "实践流程及考核方式有待优化
优化作物栽培实践课程中的流程和考核方式对学生专业成长、个人职业选择和完善学科建设都具有重要作用。优化流程和考核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作物栽培技术。通过优化实践流程,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作物栽培的各个环节,从育种、播种到收获、加工,全面掌握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和管理技术。这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专业实践水平。同时,优化考核方式可以更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
优化流程和考核方式对学生个人职业选择具有重要影响。通过优化实践流程和考核方式,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优化的实践流程可以让学生在不同环节中充分体验,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确定未来的职业目标。优化的考核方式可以客观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参考和指导,帮助他们做出科学的职业选择。这样,学生在实践中可以更好地锻炼自己,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优化流程和考核方式也对学科的完善建设有着重要作用。通过优化实践流程,可以提高学科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增强学科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优化的流程设计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科发展的需求,促进学科教学的不断完善。多样且良好的考核方式可以更科学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实践能力,为学科建设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持。通过考核结果反馈,学科教学可以及时调整和改进,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促进学科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5 "合理化建议
5.1 "提升学生参与在栽培实践的积极性
提升学生参与栽培实践课程的积极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人才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实践积极性。例如,组织实地考察、田间实习、农业科技展示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作物栽培的过程,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习的趣味性。
设立多样的奖励机制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比如,设立优秀学生奖、优秀团队奖等奖项,鼓励学生在实践课程中积极参与、勤奋学习,并在实践活动中展现出色表现。同时通过加强实践课程的实践教学设计,合理安排实践课程的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从而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5.2 "建立多样化的实践平台
目前,东北农业大学生产实践平台主要包括校内生产实践平台、校外生产实践基地、农场实地操作、地方推广部门和校企合作五大部分。未来应在五大平台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建立更加多样化的实践平台。
5.2.1 "校内生产实践平台
校内生产实践平台包括农学标本圃、表型平台、玉米大豆轮作保护性耕作基地等,总面积超过50 000 m2。
5.2.2 "校外生产实践基地
东北农业大学向阳实习基地占地226 hm2,耕地2 600亩(1亩约等于667 m2,下同)左右,楼房3 350 m2,农机库农具棚3 000 m2,设施完善;东北农业大学阿城水稻基地面积350余亩,是国家水稻区域创新中心,具有先进和完善的设施,长期承担多项教学科研任务和生产实践任务,以及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品种选育等。
5.2.3 "农场实地操作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与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签订生产实践基地协议书,其下属的113个农场可以根据不同年份需求随时进行接收农学专业生产实践教学,目前,典型的实践基地如八五二农场、八五三农场、八五五农场、八五六农场、庆丰农场、鹤山农场、尖山农场和赵光农场等10余个农场均已接收学生实习,实习效果较好。
5.2.4 "地方推广部门
通过学校与地方推广部门的合作,充分发挥当前时代优势。典型的地方推广部门有嫩江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青冈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富锦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抚远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讷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
5.2.5 "校企合作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与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大兴安岭农工商联合公司、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几十家企业建立农业相关合作。在未来应持续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促进农学教育与企业吸收人才的双向共赢。
5.3 nbsp;完善实践流程及考核方式
实践流程的完善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践需求。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学习目标,精心设计实践课程的内容和安排。实践流程可以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评估阶段,每个阶段都应该明确学习目标、实践任务和评估标准,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作物栽培实践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实践流程的完善还需要重视实践教学的实际操作性和实用性。实践活动应该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让学生能够亲身参与作物栽培的各个环节,掌握作物栽培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同时,要注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结合,通过实践活动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考核方式的完善也是提升作物栽培实践学科质量的重要环节。考核方式应该既注重学生的实际表现,又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可以采用多种考核方式,如实践报告、实践操作、实地考察和实践成果展示等形式,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全面评估。同时,要注重考核过程的公正性和科学性,确保考核结果客观公正、符合实际情况。
要加强实践流程和考核方式的监督和评估。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明确实践流程和考核标准,加强对实践教学过程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同时,要积极倾听学生和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实践流程和考核方式,提高作物栽培实践学科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6 "结束语
本文对参与作物栽培学实践课程的老师及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了栽培专业实践过程中学生的满意度和实际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以期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多元化、全方位的实践体系,让实践课程真正起到提高学生专业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亚丽,李浩川,王群,等.耕读教育融入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探索[J].智慧农业导刊,2023,3(24):137-140.
[2] 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读政府工作报告看“三农”发展重点[J].中国合作经济,2024(3):21-23.
[3] 李厚昌.作物栽培学的创新与发展研究[J].乡村科技,2018(7):22-23.
[4] 田山君.《特种作物栽培学》课程的教改探索与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29):182-183.
[5] 文卿琳,王瑞清,赵书珍,等.融合思政元素的农学实验课程实践改革与探索[J].高教学刊,2023,9(15):13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