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启蒙农学专业本科新生创业思维的途径探索

2016-07-06肖兆

2016年21期
关键词:农学专业启蒙

肖兆

摘 要:为构建和谐社会,培养农业创业型本科人才是高校农业专业的重要使命。笔者结合江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大一新生学生工作的实践探索,从“知、行、境”三方面概括出全方位启蒙农学专业本科新生创业思维的工作方法,阐述了“知、行、境”每个方面的侧重点,分析了启蒙农学专业本科新生创业思维的工作方法,同时提出实施策略。

关键词:“知、行、境”;农学专业;创业思维;启蒙

“民以食为天”,从古至今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社会稳定团结的基础物质,而农业则承担着“食”的生产这一重要产出环节。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业发展企业化、农场化、多元化势在必行,对农业复合型高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从事农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这是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艰巨问题之一,但却给农学专业学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因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的是高级农业复合型人才。因此,在农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人才培养模式应与当代农业市场的发展相结合,帮助学生开动脑筋,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最终成为“有理论、愿推广、能生产、懂开发、善经营、会管理”的创业型人才。本文着眼于大一新生,试图探讨在新生入学之初通过激发农学专业新生的专业兴趣、培养创业氛围、提供创业服务,提升新生实践动手能力来启蒙其创业思维,期望在远期通过创业来实现就业,在近期能加强新生对大学生活和学习的规划,从而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农业人才。基于此,本文拟从“知”“行”“境”三个方面,三位一体启蒙农学本科新生创业思维。

一、“知”即知识

一般说来,知识指的是专业知识,但对于培养创业型人才的要求来说,单纯的专业知识不能满足未来创业的需求,知识教育应有更加丰富的内涵。知识教育应包括帮助新生与时俱进了解农学专业的就业前景,扭转学生对农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认识,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创业奠定基础,最后才是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

(一)转变学生对农业的传统认识,拓宽就业思路,以创业带就业,启发学生走创业之路

现代农业的发展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农业农产品的种植,也不仅仅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现代农业正在向观赏、休闲、美化、绿色有机等方向扩延。新生只有慢慢转变对农业的认识,意识到现代农业蓬勃发展的趋势,才能对自己的大学生涯规划,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启蒙农业创业思维便是顺势而为。

(二)加强新生生存能力教育和责任教育,培养学生创业的必备精神

农业创业型人才的特质要求有其独特性,在启蒙创业思维过程中,应向新生强调其奉献精神、服务“三农”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这些精神是农业创业型人才的必备精神。

基于此,在进行知识教育时首先应注重生存能力教育。生存能力教育从大的方面来说是保证自身生命的安全和珍重生命本身,从小的方面来说,是毕业后的就业,是自己能够经济独立,在社会上生存下来。第一,安全教育。学生安全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前提,新生进校后加强新生安全教育,对于防骗、防盗需警钟长鸣,保护好财产人生安全是刚走出家门的新生最重要的一门课。第二,心理健康教育。近期说来,在新生适应大学生活时期,就长期说来,学生在未来的创业道路上,健康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学生实现人生理想。面对调适期的新生,应建立亚健康状况学生心理档案,定期进行心理疏导工作,鼓励学生参加团体辅导,确保学生平稳过渡逐步适应大学生活。第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规划教育不仅仅是毕业班学生的必修课,职业规划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新生入校伊始应进行积极引导,系统的职业规划教育为新生的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要注重责任教育。责任教育从小的方面可以是良好习惯的培养,在我校的一年工程中,早晚自习制度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途径,充分利用早晚自习时间发挥学长辅导、任课教师指导等办法,深化早晚自习效果;其次要强化生活习惯的养成,严格管理生活作息制度,落实寝室卫生检查评比制度。从大的方面来说,新生应树立对自己负责的意识,做事从幻想型转变为现实型。大学生要能够审视自己的弱点,发现自身的优势,准确地自我定位,做到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此外还要建立社会责任感,讲诚信,讲合作。大学生应以国家战略需求、推动社会进步、改善人类生活为创业契机,增强创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在合作中不断认知、提高、进步,通过创业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落到实处。

(三)强化新生专业教育,激发学生对农学的热爱,引导新生投身于农业创业

基于我院第一志愿不足的情况,大部分新生并非第一志愿选择农学专业,在进校后,强化新生专业教育势在必行。就是邀请优秀专业导师,积极开展专业导论教育,使新生对专业有认识,有了解。邀请专业优秀的学长学姐,就如何学习专业等问题,与新生进行交流,解疑答惑,使学生认识到,农学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学科,国家的发展需要农学人才,学又称必将有用武之地,是学生真正看到学农的希望,增强学农爱农,立志创业创业的决心。

二、“行”即实践

农学专业其本身的学科特色决定了农学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相当的实践能力,新生入校容易步入“重理论、轻实践”的误区,这是本末倒置的想法,理论源于实践,特别是对于创业型人才来说,实践就是价值,因此启蒙新生的创业思维则突出农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校企合作搭建实践平台,加强学生实践性综合训练

充分利用学校有理论、企业有设施的优势,积极搭建实践平台,与企业共建共享,建立实习基地,一方面为企业提供人才储备,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为新生创业提供试验地、实验田。同时,邀请企业人才面授创业经验,全方位开拓学生的视野。

(二)学长领航,已创业的高年级学长对新生进行帮扶

通过“榜样的力量”系列活动,邀请创业成功的学长学姐给新生作报告,开经验交流会,学生之间的零距离接触让新生在活泼、轻松的环境下了解创业的不同阶段,了解学长学姐的创业故事,从而实现对新生一对一、多对一或一对多的交叉帮扶。

(三)利用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与课题研究为新生创业提供锻炼机会

采取暑期重实践,寒假重调研的方法,提高学生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认识,使学生在学习中运用农学知识。特别在暑期社会实践中,大一新生积极主动进行调研,准备课题,在暑期不怕晒、不怕累,认真撰写结题报告,可见实践动手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在日常教学中,老师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自身课题的亚牛,以此提高学生在学术领域的发展,更好地为实践锻炼提供理论支持,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发挥教师资源优势,拓宽实践渠道。利用教师与企业联系比较紧密的优势,安排新生提前实践,到企业车间、厂房、田间、地头去实地考察,让新生了解现代农业的生产方式、营销方式,这也有利于转变对农业的传统认识。

三、“境”即环境、氛围

新生创业思维的启蒙离不开创业文化的引领,营造农业创业氛围对激发学生创业热情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重视学生社团的作用,将社团作为创业文化的重要力量,大力支持社团开展各类有创新性、宣传创业相关政策的活动。同时,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参加市级甚至是省级的创业大赛。其次,成立创业俱乐部,已创业的学生可以在创业俱乐部相互交流创业经验,互相献计献策,对于大一新生而言,创业俱乐部是一个深度了解创业活动的平台,同时也可为新生提供更多的创业信息、创业思路和想法。最重要的是增强校园文化活动的思想性、知识性、实用性,使创业落到实处,而不是高高在上大型活动,让创业走进学生生活,创业思维贯穿农学专业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

(作者单位:江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

[2] 陈永敢,袁学军.现代农业创业人才培养在大学生教育中的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11(19):178

[3] 李立群,海江波.建立综合实践平台,培养农学创新人才[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3):139-141

[4]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创业教育在中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农学专业启蒙
基于现代农业的农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研究
再论中国近代史上的启蒙与救亡
言意共生,语文的“启蒙”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