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学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路径探究

2024-12-31张曦臻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15期
关键词:农学专业路径探究创新创业

摘" 要:农学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推动乡村振兴有效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为乡村农业发展提供综合型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渠道。该文以乡村振兴为大背景,以农学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重要性为抓手,探究农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关系,综合分析提升农学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价值和意义,旨在达到通过结合乡村振兴对农学专业的人才需要,探索农学专业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的提升路径和策略,培养农学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关键词:乡村振兴;创新创业;路径探究;农学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1"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15-0128-04

Abstrac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for agronomy major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effective developmen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channel to provide comprehensive high-quality talen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agriculture. Taking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as the background and the importance of improving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of agronomy students as the starting point, this paper will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gronomy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rural rejuvena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comprehensively analyze th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improving the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of agronomy students,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ways and strategies for agronomy professionals to promote rural revitalization by combining the need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for agronomic talents, so as to cultivate the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consciousness of agronomy students and improve their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ath exploration; agronomy major; talent training

大学生创新创业带动乡村振兴是新时期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路径,富有创造力的大学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涉农高校农学专业学生日渐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人才保障。农学专业学生创新创业与乡村振兴进行有效对接不仅对二者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国家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目前,农学专业正在积极探索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路径和策略,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人才保障。

1"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学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重要性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学专业高等教育肩负着畜牧兽医事业人才振兴、科技支撑、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涉农高校作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主体,需要不断提升农学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以便更好地为乡村振兴作出应有贡献[1]。创新是指对传统观念、方式、方法进行突破和改进,以达到更好效果的行为。创新将带来新的商机、产业、就业机会。创业指的是运用自己的创新能力和资源,创造新的产品、服务或商业模式,并冒着风险投入市场创造价值和利润的过程。而培养农学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对于学生自身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破解就业难题和实现国家“顶层设计”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涉农高校培养了大量的农业技术专业人才,这些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创新意识、创业能力,他们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其次,涉农高校大学生的创业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创造就业机会。此外,创业是一种锻炼个人能力、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不仅如此,创业还可以促进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共同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发展[2]。

在当前大力推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涉农高校作为强农兴农的“国之重器”,在培育“农”的传人、提升农学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涉农高校担负着执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综合型人才的重大教育责任和历史重任。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融合发展的历程中,对农业专业大学生的培养要提升创新度、深化革新,将复合性、创新性、特色性人才培育观贯通人才培育全进程。第一,提升农学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能够切实充分转变提升农村劳动力结构水平。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的重要战略,未来乡村发展为农学专业学生提供了新的广阔天地,由此可见农学专业学生返乡就业到农村创业已不再是迫不得已的选择,而是早日走向人生巅峰的另一种方式[3]。农学专业毕业生到乡村就业创业将会进一步优化现有的农村劳动力结构,加快乡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第二,提升农学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能够拓宽学生创业致富渠道。在乡村发展蓝图中,农学专业大学生通过创新创业将所学专业知识转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劳动成果,能够在乡村发展过程中引起“连锁反应”,不单单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重要人才保障,更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大的发展舞台,例如乡村特色产业等。通过打开思维方式拓宽乡村振兴的渠道对于乡村地区的建设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推动乡村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为乡村振兴创造更大价值,为乡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开辟新思路[4]。农学专业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到乡村去就业创业,能够将所学技术知识运用到乡村生产实践过程中去,推动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提升,最终以期提升当地乡村经济发展水平,促进乡村农业产业升级,大学生通过创业项目也能够助力于解决“三农”问题,创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带领学生和村民实现共同的致富梦。第三,提升农学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能够强化校企合作,推动产教研融合。高校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首要阵地,将高校的社会实践活动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方能有效实现我国乡村的大力发展。涉农高校积极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和产学研合作新机制,持续与企业开展深入合作,搭建校企合作服务平台,拓宽合作领域,促进合作向深层次推进,能够实现人才共育、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开拓校企共建发展新局面。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才能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利的举措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涉农高校培养农业专业大学生始终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行业所需、企业所要、学院所能和未来所向,聚焦行业生产实践、生产一线面临的实际问题,持续深化校企合作,在乡村振兴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彰显专业特色[5]。人才培养更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企业、家庭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才能实现。在农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企业、家庭等多方力量协同合作,才能共同培养出适应乡村振兴战略需要、能够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并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最后,提升农学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能够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实现人生价值。推动乡村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的。涉农高校所特有的资源优势,在农学建设过程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方面肩负重任。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农业发展,唯在得人。2019年9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对涉农高校办学方向提出要求,对广大师生予以勉励和期望[6]。乡村振兴推动乡村现代化建设离不开涉农高校学生专业知识技术的支持,农学专业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不断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可以为乡村地区养殖业助力,建立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乡村养殖体系,帮助农民解决难题,最终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农学专业学生将在学校学到的创新思维模式转化为创业项目并与乡村振兴各方面进行紧密结合,在物质财富方面推动农村再发展的同时还会润物无声地将先进的思维方式传播到农村,促进乡村振兴的同时也促进了新旧理念的更迭。新旧观念的交替与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村民的思想观念,促进当地乡村文化的改革与发展。农学专业学生立足专业基础,投身乡村振兴,在基层奏响青春凯歌,实现新时代农业学子的理想与抱负[7]。

2"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学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路径和对策

我国高校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202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已突破1 158万人。涉农高校开始在积极稳步转变教育教学思维,充分提升农学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激发学生返乡创新创业的热忱。乡村振兴战略有序推进的重要保障是流动性人才的持续输出,针对农学专业人才培养,务必要充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需求进行全方位培养。在这个坚实基础上,加快农学专业人才高质量培养,提升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对接乡村农业产业发展是农学专业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

2.1" 守牢课堂教学主阵地,充分提高教学质量

乡村振兴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新时代背景下,涉农高校必须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各个环节,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农学专业人才将来在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的定位主要是面向农业农村各个领域,乡村农业各类产业也在逐步扩大规模,比如养殖业,已经由传统的零散养殖慢慢向着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发展过程中的专业技术问题及牲畜疾病也呈现出频繁且多元的发展势头,随着乡村振兴持续稳步推行,对于基层农学专业技术人员的考验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和标准。农学专业应针对当下,依据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所需的技术,寓教于农,着力突破传统的“轻实践、重理论”的教学方法,通过众多教学实践环节来培育新时代农学人才,才能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学专业学子有广阔天地去创新创业,首先,学校通过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隐性课程的建设和改良,努力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对于农学专业大学生树立自主创业意识和创新思维具有深远影响。具体可以通过多方面、多角度来实现,例如深入学生中间通过生动例子及耳濡目染的宣教,把创新思维方式和创业相关政策对学生进行科普,让农学学子明确未来阶段的职业生涯长远发展规划,让农学专业学生在就业观念、价值观念、创业认知等思想方面由被动转变为主动,让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对于个人成长与发展规划的重要性,学生只有主动对标企业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并在大学生涯有限的时间内积极主动强化训练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其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点关注农学专业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全面培养,综合评估学生的各项能力,不断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设置创新创业课程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创新创业意识,培养推动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另一方面通过专业课程教育帮助农学专业学生掌握最前沿的专业知识和一流的技能水平。再次,涉农高校应该加快完善创新创业教育通识课程建设,以便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识课程是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普及创新创业知识的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农学专业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创新意识,为真正具备干事创业热情的农学专业大学生打下扎实基础。通过系列课程学习,能够让农学专业大学生对国家相关就业政策、目前的创业环境、创业形式及行业的未来发展会有一个细致了解,使得大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状况精准定位。此类课程可以帮助农学专业大学生选择适合自身的就业岗位和创业类型。除此之外,创业是一项长期、复杂且不确定的事业,绝不能只是一时兴起头脑发热。大学生通过学习通识课程,将可以得到团队意识、组织能力、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认同感的重要提升[8]。

2.2" 聚焦服务国家战略,搭建校企协同育人平台

涉农高校应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科技兴农为抓手,立足畜牧兽医行业发展需求,发挥农学专业的优势,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保障动物健康养殖及公共卫生安全,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围绕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涉农高校紧扣畜牧业安全发展、兽医社会化服务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农学专业不断强化校企合作,发挥专业优势,与相关养殖企业、动保企业、宠物医院等共建中国现代畜牧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全国宠物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搭建“产、学、研、训、创”五位一体的校企协同育人平台,积极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力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

2.3" 强化学生使命担当,助力全面成长成才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这是指导返乡青年大学生赋能乡村振兴的科学论述。用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有志青年的思想观念,让他们听党话、跟党走,强化学生使命担当,让青年大学生扛起乡村振兴的大旗,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具体需要通过以下3点的努力。首先,帮助返乡青年大学生树立“在农村也有广大作为”的思想,在学校时引领学生进一步学习和了解乡村振兴战略,引导他们自愿回到家乡为乡村振兴献策出力,在农村、农业方面散发青春活力。其次,为农学专业学生精准提供返乡创新创业服务,充分掌握了解农学专业学生的就业创业需求,为学生营造有利于返乡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再次是让大学生的知识能力融入乡村、青春活力释放乡村,助力推进乡村振兴,充分发挥“文化反哺”作用,让学生为传统思维的农民传道授业解惑。最后,返乡青年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国情、认清自我,要有公共服务意识与主动作为的奉献精神,更要有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绽放青春风采,为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信心与决心。乡村振兴需要青年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乡村振兴新征程为返乡青年大学生施展才能、发挥作用创造了机遇,提供了舞台。

涉农高校坚持立德树人,努力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实施“五育”并举、聚焦“五个思政”、推进“三全育人”和持续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班的信仰教育等活动,多角度、全方位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农学特色鲜明的专业,应该将国家所需与专业所能有机结合起来,主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需求,为充分发挥农学学科优势作出积极贡献。涉农高校通过准确定位学生类型,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努力打造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平台联动,鼓励学生踊跃参与各种创新创业大赛,不断挑战自我走向更大舞台。涉农高校旨在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企业需求,具有较高职业技能水平和较强创新创业能力,有理想、有担当、有作为,能够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并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职业道德风范,具有较强团队协作精神,身心健康和个性品质良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

农学专业学生担负强农兴农、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使命,为“三农”事业培育英才,是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涉农高校必须要共同答好的试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作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应当主动把自身梦想融入乡村发展中,立足实际,从每一件群众关心、牵挂的小事出发,沉下心、扑下身、扎下根,在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中实现自身价值,把小行动汇聚成大力量,用大力量成就大梦想。

3" 结束语

涉农高校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首要阵地,将高校的社会实践活动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方能有效实现我国乡村的大力发展。未来农学专业应该立足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实际发展需要,探索农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新路径。涉农高校通过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学生使命担当、着力发挥课堂教学作用等方式,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努力打造农学专业学生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践行者,从而推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可持续发展。

作为新时代青年学子除了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外,还应该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刻苦钻研、勤奋努力,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在充分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的同时也解决了个人就业问题,更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贡献了力量。乡村振兴需要青年人既要勇担当,也要有作为。只有想干事、干成事,最终才能成大事。青年人勇担当、有作为,将热情与本领全部投入到乡村振兴中,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磨练意志,这既是青年成长的必由之路,也是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历史使命。

作为农学专业学生应心怀“国之大者”,主动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将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当成自己的职责,不断提升创新创业能力。青年一代在新征程上要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发挥敢闯敢拼的优势,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勇担时代之责,绽放青春之花,为乡村振兴贡献青年力量。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9(7):25-33.

[2]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0-02-06(1).

[3] 王鑫,李永洙.基于产教融合的动物医学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临沂大学学报,2019,41(6):124-129.

[4] 吕慎金,李富宽.动物医学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临沂大学学报,2017,39(6):105-113.

[5] 王慧,李富宽,张桂玲,等.“双创”视域下地方综合性高校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以临沂大学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20(1):45-50.

[6] 习近平回信寄语全国涉农高校广大师生: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以强农兴农为己任[EB/OL].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1340 878.

[7] 冯雪领.构筑绿色防疫网 为乡村振兴战略保驾护航——关于新形势下我国兽医卫生工作的思考[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8,34(3):1-2.

[8] 陈丽娟.乡村振兴战略视阈下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策略[J].池州学院学报,2021,35(5):128-131.

作者简介:张曦臻(1992-),女,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农学专业路径探究创新创业
基于现代农业的农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研究
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师德建设的路径探究
农学专业企业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网络工程安全维护的新路径
浅析应用技术型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探索与实践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
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现状以及路径探究
启蒙农学专业本科新生创业思维的途径探索
关于我市中职学校发展农学专业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