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中药材生产技能人才培养的思考

2024-12-31黄浩粟华生高崇敏黄少军石敏黄诗娅阮碧芳黄卫萍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15期
关键词:发展对策职业教育乡村振兴

摘" 要:中药材生产作为农村特色产业,需求逐渐扩大,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显著的作用,然而,中药材生产技能人才特别是具有实际操作和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供给明显不足。该文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就中药材生产技能人才需求现状,对目前职业院校中药材生产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未能完全满足行业发展需求存在的不足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索。在改进中药材生产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上,提出通过加强思政教育、优化课程设置、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及推动中药材现代化生产教育等措施,进一步完善中药材生产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中药产业的长远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关键词:中药材生产;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职业教育;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R282"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15-0193-04

Abstract: As a characteristic rural industry, the produ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is in increasing demand and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economy under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However, there is a notable shortage of skilled personnel in TCM production, particularly high-quality talent with practical operational and management abilities. This paper deeply analyzes and explores the current demand for TCM production skills talent under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nd the inadequacies of the current vocational education training model for TCM production skills in meeting industry development needs. To improve the training model for TCM production skills talent, this paper proposes measures such as strengthening ideological education, optimizing curriculum design, enhancing the professional teaching staff, promoting modern TCM production education. These measures aim to further refine the training model for TCM production skills talent, enhance students' practical operational abilities and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and inject new vitality and momentum in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nd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the TCM industry.

Key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oduction; rural revitalization; talent cultiv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ies

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典型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回归自然的呼声日益高涨,国内中医药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科技进步和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医药产业也在不断引入中药微生物发酵技术、中药制剂技术等一些新技术,中药产品质量和疗效得到大幅提升。在全球范围内,中医药产业市场规模庞大,拥有广泛的用户群体和市场需求,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将中医药纳入其医疗体系中。中医药文化也成为促进文化交流和人文交流的重要平台。中医药产业在全球医药市场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乡村振兴战略现状和对中药材生产应用型人才需求

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结构单一,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流出加速,农村劳动力外流,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党和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乡村振兴的政策文件,积极推进乡村振兴项目的实施,如加大对农村公路、供水、电力和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加工与销售扶持、农村电商发展等产业支持政策;加大信贷支持,推动农村金融创新发展的农村金融支持;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加强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1];在以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水平,推动农村人力资源结构调整的人才培养和教育支持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着产业结构转型困难、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态环境治理不彻底等一些问题和挑战[2]。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1,3];中药材生产作为农村特色产业之一,受到了更多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4-5]。随着中医药产业的不断壮大和国际市场需求的增加,中药材的供应量、需求量逐渐扩大,需要更多的中药材生产应用技能人才来支撑产业的发展。由于中药材生产的特殊性,相应的技能人才不仅需具备中药材绿色种植、采收、加工和质检等方面的专业技能,而且需具备能够参与到整个产业链中的管理、营销、品牌化建设和发展[6],面对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变化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7],以及适应山区或偏远农村地区等较为艰苦工作环境的能力。

2" 中药材生产技能人才培养现状

2.1" 学生的主要来源和特点

对中药材生产有浓厚的兴趣和认同的考生,以及接受了一定的农业技术培训,对中药材种植、养护等有一定了解和实践经验的农业类中专毕业生;另外,还有少部分选择了其他专业,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发现自己对中药材生产领域有浓厚的兴趣,而转入中药材生产专业的学生。

这些学生的主要特点为对农业有浓厚兴趣;具备一定的农业实践经验,在学习中更加注重实践环节的训练和应用;对中医药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同感,愿意传承和发扬中医药传统文化;具备一定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2" 人才培养课程设置需求和不足

2.2.1" 课程设置的实际需求

中药材全产业链的覆盖性。中药材生产涉及种植、采收、加工和质检等多个环节,需要综合性的课程设置来覆盖各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行业发展趋势的匹配性。随着中药材生产行业的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课程设置需及时调整以适应行业发展的趋势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专业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中药材生产专业的课程设置是否能够提供实用性强、与产业紧密相关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2.2" 课程设置存在不足

部分课程设置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性教学内容,与实际生产工作的需求不够贴近,导致学生在毕业后进行实际工作时缺乏应对能力。

部分课程内容滞后于行业发展的需求,未能及时更新和调整,使得学生在毕业后面临行业发展的新挑战时,缺乏应对的能力。

部分课程设置实践性教学环节较少,学生在校期间未能充分接触和参与实际的中药材生产工作,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和技能。

在开设中药材生产专业时,由于部分院校教学资源的限制,无法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内容和实践性教学环节,导致课程设置与实际需求不相符合。

2.3" 中药材生产专业的学生就业现状

2.3.1" 就业岗位

中药企业从业岗位。一部分中药材生产专业的毕业生选择进入中药生产企业,从事中药材的生产、加工、研发等工作,包括中药材生产基地管理工作。

农业技术推广岗位。一些毕业生选择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通过向药农宣传中药材生产技术,提高药农的种植水平和产量。

中药材生产研究岗位。部分学生选择从事中药材生产相关的研究工作,推动中药材产业的科技创新。

自主创业。自己创办中药材生产相关的企业或其他企业。

2.3.2" 薪资待遇

行业薪资相对稳定。中药材生产领域的薪资相对稳定,一些初级岗位的毕业生薪资水平可能较低,但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和职业发展,薪资水平有望逐渐提升。而拥有高级技术或管理经验的中药材生产专业毕业生在高级技术和管理岗位上的薪资水平相对较高,尤其是在大型中药企业或研究机构中的高级职位。

2.3.3" 职业发展

在专业技术岗位上的职业发展路径主要包括农业技术员、中药材生产技术员、生产主管等,通过经验积累和技术提升,逐步向高级技术岗位发展;在负责组织和管理中药材生产过程的管理岗位,会逐步从生产主管向生产经理,最后向生产总监晋升等;在研究和科技创新岗位,职业发展路径可能包括进入农业科研机构、中药企业的研发部门,从事中药材生产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

3" 乡村振兴背景下中药材生产现状

3.1" 中药材生产劳动力缺乏

3.1.1" 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导致劳力缺乏

中药材生产工作环境多位于农村地区或山区,工作环境较为偏远、艰苦,劳动强度大,劳动条件相对恶劣,使得一些劳动力不愿意或者不适应从事中药材生产工作。

3.1.2" 工作内容的特殊性,导致劳动力缺乏

中药材生产工作涉及种植、采集、加工等多个环节,劳动强度较大,需要从业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受到传统工作方式的限制,很多劳动力不愿意从事这类辛苦的体力劳动。

3.1.3" 教育水平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导致劳动力缺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教育水平的提升,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以及农村青年选择进入城市就业或者接受高等教育的趋势明显,导致农村劳动力流失,劳力短缺问题进一步加剧。

3.1.4" 收入水平的差异,导致劳动力缺乏

相对于城市就业的收入水平,传统中药材生产领域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这使得一些农村劳动力更倾向于选择在城市就业,而不愿意从事农村中药材生产工作。

3.2" 中药材生产基地现状

3.2.1" 种植方法良莠不齐

有的采用传统的种植方法,如劳动密集度高,效率低下的人工播种、施肥、除草等;有的采用提高种植效率和产量、降低劳动强度的现代种植技术方法,如精准播种、滴灌技术、智能化管理等;也有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减少或不使用农药和化肥,提高中药材品质的无公害甚至有机种植方法。

3.2.2" 中药材生产的管理水平差异

主要体现在土、水、肥、病虫害防治等保障中药材生长和发育的种植技术管理差异;确保中药材质量符合药典标准,减少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等对中药材的生长全程进行的监控和管理差异;实现对中药材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生产质量的信息化管理差异。

4" 中药材生产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4.1" 加强思政教育,培养爱国爱乡情怀

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其爱国爱乡情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他们更好地投身于中药材生产事业,为乡村振兴做出贡献。

4.1.1" 国情教育

加强中医药传统文化、历史文化的教育,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中医药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认同感。

4.1.2" 爱国主义和乡村振兴教育

通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爱国主题演讲比赛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参加义务劳动、文化建设等志愿活动,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和政策举措,感受乡村的美好和发展变化,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激发他们参与乡村振兴的热情和动力,为祖国和家乡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4.1.3" 职业道德教育

强调中药材生产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培养学生诚信守法、勤勉务实、奉献社会的职业精神,使其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职业道德的中药材生产从业者。

4.1.4" 实践教育

组织学生参与中药材生产实践和科研项目,深入了解中药材生产的现状和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增强对中药材生产事业的认同感和使命感。

4.2" 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性课程和技能培训

加强中药材种植、管理、采集等田间实践,产地初加工工艺,质量检测实验等课程,让学生真实感受中药材生产全过程、掌握中药材的特性和加工方法、了解中药材质量检测的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对中药材质量的敏感性和检测能力。

加强行业专家或从业技术人员对学生的中药材种植技术、加工技艺和质量控制的实用技能培训,传授种植管理、加工工艺、质量控制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种植水平、加工水平、操作能力、质量控制和管理能力等。

加强产学研课程结合。邀请行业内企业或从业技术人员到校进行中药材种植技术、加工技艺和质量控制实践课程,以及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和工作需求的教学和培训,培养学生适应行业就业的能力;与中医药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性项目,让学生参与实际生产过程,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设置课程评估和反馈机制。定期对实践性课程和技能培训课程进行评估,听取学生和企业的意见建议,及时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确保课程内容与实际需求相符合。

4.3" 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4.3.1" 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鼓励专任教师参加相关领域的专业培训、学术会议、研讨会、教学改革和教学培训等活动,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建立教学团队和成立教学研究小组,定期组织教师间的教学交流,探讨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共享,相互学习、相互促进,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专任教师教学水平。

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估机制,定期对专任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估和考核,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为教师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改进意见。

4.3.2" 引进行业兼职教师,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和针对性

加强校企合作机制,促进校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邀请中药材生产企业的从业人员或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实践指导。

由企业兼职教师主讲,包括中药材生产技术、加工工艺、质量控制等实践性课程,提供丰富的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与企业共建中药材生产实践基地或实验室,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学习和实践,提高实践能力。

4.3.3" 加强研究型学习,提升教师队伍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为专任教师开展科研提供经费和实验条件的大力支持和保障,建立中药材生产专业的科研团队,组织教师共同开展科研项目的申请和实施,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提升教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促进教学与科研的深度融合,为中药材生产专业的教学改革和科研创新提供坚实的支撑,以中药材种植科技助力乡村振兴[8]。

4.4" 推动中药材现代化生产教育,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需求的技能

根据中药材生产现代化的需求,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如增加机械化、规模化、规范化生产技术和管理知识[9-1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建立现代化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引入先进的中药材生产设备和技术,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平台,培养其技能和创新能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学生参与现代化中药材生产实践,亲身体验和掌握现代化生产技术和操作方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另外,设置中药材生产机械化技术、规模化种植管理、规范化生产流程等专业选修课程,针对现代化生产需求,加强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行业认证和资格考试培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竞争力,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需求的技能,为就业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5" 结束语

乡村振兴背景下,中药材生产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随着中药市场的不断扩大和中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对高素质的中药材生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未来,中药材生产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

首先,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生产技术的不断创新,中药材生产将越来越向机械化、规模化、智能化发展,需要具备先进生产技能的人才。

其次,人们对中药材质量和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对中药材生产技能型人才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再次,我国中医药产业的国际化进程加快,对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中药材生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将不断增加。

总之,加强中药材生产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不仅可以推动中药产业的现代化发展,促进乡村经济的振兴,还可以助力中医药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提升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冯永文.特色中药种植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J].农业工程技术,2023,43(32):98-99.

[2] 黄文强.定西市中药材产业助力乡村产业振兴路径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22.

[3] 邹碧群,芮莹,张丽珍.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研学实践教育研究——以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科教导刊,2024(4):31-33.

[4] 张继元,许海珍.临潭:中药材种植开出乡村振兴致富“良方”[N].甘南日报(汉文版),2024-02-23(1).

[5] 赵军,李旻辉,王振华,等.以科技部门为主导的中药材种植产业乡村振兴模式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3,21(6):184-186.

[6] 孙元鹏,袁知洋,刘于思,等.恩施州道地药材区域化与品牌化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14):235-237.

[7] 罗俊,刘宇,刘波,等.四川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J].四川农业与农机,2023(5):18-19.

[8] 张晓东,米海峰.职业教育助推甘肃省中药材生产实践与发展[J].农业机械,2020(6):73-74.

[9] 何丽君,马黄璜,张增弟,等.乡村振兴视角下中药材产业化的薄弱环节及解决对策——以福建省为例[J].发展研究,2024,41(2):64-70.

[10] 冯诺兰,唐云龙,薛进朝,等.青龙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南方农业,2023,17(6):178-180.

[11] 任林昌.甘肃省中药材生产机械化水平现状研究[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3(7):99-100.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2024KY1243);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2023年度校级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XJG2304)

第一作者简介:黄浩(1972-),男,博士,正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中药材生产加工。

*通信作者:黄卫萍(1962-),女,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为中药材产地加工。

猜你喜欢

发展对策职业教育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一个高中生眼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经济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普惠金融扶贫发展对策研究
抓住机遇 全面加快澜沧县烤烟产业发展
探讨促进文博事业发展的对策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