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探历史课堂生活化教学存在的不足及对策

2024-12-31卢术朋

安徽教育科研 2024年32期
关键词:教学生活化不足历史教学

摘要:随着历史学科内容的不断更新,中学历史教师在课堂上实施生活化教学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还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本文就中学历史生活化教学存在的不足展开论述,并提出有效对策。

关键词:历史教学" 教学生活化" 不足" 对策

目前历史课堂教学存在不足,如何做到历史教学生活化,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观察及实践谈几点浅薄的认识。

一、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缺乏生活化教学理念

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实行很长时间,新高考也已经启动多年,但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许多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味注重历史知识背诵及历史结论记忆,不善于研究学情,不懂得在学生生活中寻找素材,不考虑学生情感需求,不重视学生的体验,教学理念陈旧,不能从育人角度思考课堂教学。

(二)教学脱离学生实际

要想推行生活化教学,教师就得走进学生生活,既要了解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经验及认知结构,还要了解他们的成长经历、性格特征及家庭背景,真正做到全面而充分地掌握学情。但当前情况下,很多教师只是知识的传授者,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与学生沟通,这种情况下,学生不愿意主动敞开心扉与教师交流,师生在课堂教学上很难形成默契。

(三)教学内容枯燥无味

历史内容属于人文知识范畴,对学生的成长及进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历史教学内容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现阶段很多中学历史教师的教学只停留于课本层面,不善于融入时事热点,不能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不知道运用学生身边鲜活的素材。另外,教师只知道从自身出发,不能积极融入学生的观点及看法,师生互动及相互借鉴严重不足。

二、历史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对策

(一)教育理念生活化

教育理念支配教学实践,教育理念又取决于教育价值观,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就是要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及成就自己。要想在教学实践中真正贯彻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教师就得树立生活化教育理念,要关注学生、了解学情,认真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及认知结构。生活化教育理念包括很多方面,下面笔者仅从课程观、教学观两个方面来阐述。

课程观方面,教师可以在研究国家课程基础之上将其生本化、师本化,将国家课程研究与教师实际、学生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教师要在充分掌握学生的生活经验及认知水平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名胜古迹,使学生感悟历史;让学生深入社会及家庭实际活动,使学生体验生活。通过体验式、生活式教学真正来贯彻国家课程。

教学观方面,教师要有全面的生活化教学理念,尽量从生活中寻找教学素材,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化情境,以此为载体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历史、研究历史的能力,并使其学会用历史的眼光认识现实问题,用现实中的例子理解历史知识。例如,在讲到农村种植经济作物及农产品商品化时,笔者就列举了本县山区农家种植板栗、大石乡农家种植棉花向外销售的例子,这些都是学生身边的例子,能有效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历史概念。

(二)教学素材生活化

2020年秋学期开始,安徽省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使用新教材,历史教材内容结构安排有一定的变化,增加了很多内容,部分知识的理解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要想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讲解仅局限于书本知识远远不够,从生活中获取教学素材很有必要。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历史资源。当下的日常生活总是根植于历史,历史的方方面面也总是能延伸至现代生活。现实中的一张老照片、农家的一处老屋、一部影视作品、一则新闻都能成为历史教学素材。利用乡土资源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活,而且使教学丰富多彩,不再单调。在实际生活中,当地的历史遗址、文化风俗、重要历史人物、典型事例留存、人文旅游景点及地方特色地理环境等乡土资源可以作为很好的历史教学素材,这些素材来自学生生活。充分使用这些乡土资源不仅使课堂生动有趣,而且能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和注意力,也有利于其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例如,笔者带领学生参观我们本地的文博园,在讲解佛教、儒学及道家思想时提问学生太湖县为何向外打出“禅源太湖”的招牌,参观文博园的三教广场可以得到哪些启示,对三教广场你又能提出哪些改进的建议等。教学过程中笔者经常借用文博园的历史文化长廊里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讲到发展地域特色经济时,笔者以我们太湖县花亭湖里的鳙鱼养殖及销售为例子,不仅丰富了书本知识,增强了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而且拓展了他们的经济思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三)教学体验生活化

新教材内容的变化及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分析能力,实施高中历史教学生活化的可行性、可靠性较高,但是要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巩固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以弥补教育的缺失及不足。坚持教学生活化体验应充分考虑学生内心的想法。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多开展话题讨论。热播电视剧《觉醒年代》主要讲述《新青年》及五四运动的相关内容,教师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可以联系剧中的场景和任务等,让学生提前查找有关事件及重要人物或自己感兴趣的某一方面资料进行分析,教师可以运用那时期的相关知识开展话题讨论,鼓励学生充分发表他们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去体会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况及情感体验,这样就会使学生内心产生强烈的触动,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充分认识到现有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来之不易,从而学会好好珍惜。

(四)教学内容生活化

历史是一门综合学科,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科技及社会生活等多个领域,与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着一定的关联,学习历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及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关键是在具体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巧妙找到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例如,农耕经济与市场经济、历代变法与改革开放、明清故宫与现代民居、新航路开辟与今天的世界品牌、封建君主制与现代选举制等,把日常生活引入历史课堂教学,教师帮助学生找到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用现代的生活内容对历史知识进行思考和分析,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还能服务于现实生活。

高中历史教学不能仅仅停留于对以往历史的讲授,而是要想方设法让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努力做到教学内容生活化,只有这样教学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同。因此教师要学会挖掘历史教材中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点,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来理解和分析历史知识,把对历史知识的领悟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让学生爱上历史、喜欢历史,还能有效服务学生实际生活,真正做到“史为今用”。例如,经济全球化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及影响、我国的四大发明在当今现实生活的运用、丝绸之路和新航路开辟在今天世界经济和文化交流中发挥的作用,等等,都可以成为很好的教学内容,实现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只有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用历史知识服务现实生活,用历史知识和经验去解释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学生才能切身体会到学习历史的现实意义,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

(五)教学模式生活化

每一名学生不仅是个体同时也是社会群体中的一员,要想发挥历史课程服务生活这一教育功能,教师既要考虑到学生的社会属性同时还要考虑到他们的个体特征。从社会属性考虑就是加快学生的社会化进程,提高其适应社会的能力。人的社会化程度受其社会经历和对人类历史的了解所影响,教师可以通过历史课堂,借助对历史知识和历史遗产的讲解和分析,使学生逐步积累社会知识和经验。每名学生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因此历史教学还要能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考虑不同学生的出身、家庭环境、生活经历及社会背景,帮助学生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社会经验和个性特征。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促进他们将来能更多地为社会做贡献。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实行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就不能脱离现实生活,不能离开学生的生活。教师首先要转变备课观念,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关键是要备学生,要关注学生生活,要研究学生的知识结构、家庭背景及性格特征等,努力做到全面了解学生。另外还要关注现实生活,要充分了解学生所处的时代及其特征。

历史教学素材有文字资料也有具体事物;有完整的演变过程也有零碎的历史片段。这种简单而又复杂的历史知识架构决定了教师应遵循生活化教学的原则。首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做到变单调为生动,从单纯的教师讲授和以文字资料为载体变为以老师讲解为基础,综合运用文字资料、音频资料及实物资料等,使教学丰富多彩、生动有趣。其次,要学会变单一为复合,改变学生仅限于单一了解过去发展到帮助学生学会辩证地分析过去历史现象,用正确的眼光对待和认识过去的人和事,充分掌握其发展的合理性及必然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综合分析能力及思维能力。再次,要做到变一统为多元,改变过去教师一统天下和标准答案的教学局限,鼓励课堂上师生互动和各抒己见,形成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思维模式。最后,要让历史教学回归生活,努力做到“学以致用”,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和历史经验为现实服务,为学生的未来人生发展服务。

(六)教学评价生活化

教学评价是衡量教学质量好坏的重要措施,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教学评价模式对教师的教学具有引导、激励及提升的功能,对学生的学习及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选择什么样的教学评价模式很重要,其中生活化的教学评价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适应当前教学环境的评价模式。当前社会信息量非常大,有的信息能正确引导学生发展,有的信息不利于他们成长。生活化的教学评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生活化的教学评价,重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受、体验、理解及运用,重在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创造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重在激发其学习兴趣,陶冶其情操。在实际的教学当中,运用生活化评价不能仅重视结果,要重视过程,特别是在历史辩论、历史考察等历史活动课上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鼓励他们自由发言、自己动手,这不仅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与他人交流合作、材料分析等能力,还有利于培养他们细致观察、整理及分析事物的能力,帮助他们树立论从史出、追求佐证的意识。

历史教学生活化就是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生活,选取学生能闻能见的生活例子作为教学素材,巧妙地将生活资源与历史知识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分析。帮助学生根据历史知识与生活体验去感知历史,寻找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并将历史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落实“以史为鉴”“史为今用”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徐兰,朱汉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

[3]赵广龙,廖林楠.浅谈学生学习自我评价素养的建立[J].学习论,2010(6):38.

责任编辑:唐丹丹

猜你喜欢

教学生活化不足历史教学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关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性思考与分析
关于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途径分析
关于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
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