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双线目标,提升学生想象能力
2024-12-22孙玉芝
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大胆想象”,语文要素是“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宇宙的另一边》是本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小男孩趴在阳台上,看着浩瀚的宇宙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小男孩的想象把学生带到了一个神奇的想象世界,为学生打开了想象的大门。2022年版课标对学生的想象能力发展非常重视,在“总目标”中提出“……积极观察,感知生活,发展联想和想象,激发创造潜能……”。教学这一课时,教师应聚焦单元双线目标,揣摩编者意图,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奇妙的、无拘无束的想象,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
一、把握编排意图,感知神奇想象
教材中选编的每篇课文都是编者精心选编的,凝聚着编者意图,具有独特的教学价值。从想象训练在教材中的编排来看,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对学生的要求是“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丰富的想象”;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对学生的要求是“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要求学生能够想象画面。由教材编排来看,这些关于想象的训练是由易到难、螺旋式上升呈梯度编排的,旨在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训练中逐步提升想象能力。因此,在本单元教学中,教师要遵循编者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把引导学生感受想象的神奇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
《宇宙的另一边》是本单元的首篇课文,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想象的神奇呢?教师应以语文要素为线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有没有趴在窗台上仰望星空的现象,当时自己的脑海中在想些什么,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文,说说作者趴在窗台上仰望星空的时候想到了什么,自己的想象和作者的想象有什么不一样,是否喜欢作者的想象。这样,可以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作者想象的神奇,体会到想象的乐趣,把握编者的意图,从而为学生接下来探究作者想象的奥秘奠定基础。
三年级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自然会积累一些想象经验,但这种经验大都是零散的、杂乱无章的,在想象的神奇方面还明显有着一定的欠缺。在本课教学中,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结合编者对学生的想象要求,帮助学生建立了通往想象世界的桥梁,为学生学会想象、感受想象的神奇提供了条件,促进了学生想象能力的提升。
二、联系文本品读,触摸想象奥秘
想象是神奇的。不同的人想象不同。阅读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想象潜能,培养学生的想象意识,还可以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提升,因此,探究作者的想象奥秘很有必要。《宇宙的另一边》一文主要围绕“反着想象”的思维展开,从茫茫的宇宙写到了人们现实生活中的日常起居。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一方面要引领学生感受语言的优美,感受想象的神奇,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探究作者的想象奥秘,学习作者是如何把想象中的事物特点描写清楚的。
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默读课文,以宇宙的另一边有哪些秘密展开阅读活动,并完成下页表1。
然后让学生借助表格把宇宙另一边的秘密说一说,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想象的,想象的内容与什么有关,再说说在作者的想象中,哪个想象让自己感觉最为神奇,是否喜欢这样的想象。通过学习交流活动,学生明白了作者是先写宇宙这一边的现象,再写宇宙另一边的现象,而且宇宙两边发生的现象是相反的,这一点让自己觉得特别神奇。在感受课文中神奇想象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一下,深化学生的想象,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作者在想象方面的奥秘。
本文中的想象虽然大胆神奇,却颇有章法与规律,它的每个想象细节都指向了“倒影”,也就是“反着想象”。教学时教师让学生借助表格梳理课文中的想象内容,形象直观,使学生很容易发现作者想象的奥秘。这样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想象的神奇,而且可以使学生对“宇宙的另一边和我们的世界都是反着的”这一想象规律有更加深刻的体验与感受,为学生学会用这种方式表达奠定基础。
三、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想象
《宇宙的另一边》一文在描写另一边的相反状态时不仅描写了另一边的奇妙景色,而且还把另一边冬天、春天的场景与现实生活进行对比,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说说作者为什么会这样想象,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学会想象。
教学课文第8~9自然段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现实生活中的加法和乘法是怎样计算的,然后让学生读一读这两段话中的内容,并说一说自己是否喜欢宇宙另一边的加法和乘法,理由是什么,从作者的想象中发现了哪些规律,是否能用这种加法或者乘法的方式说一段话。通过学习交流活动,学生从中感受到了想象的神奇与美好。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风雪雷电、草木虫鱼以及熟悉的吃饭、睡觉、逛公园、做作业等情形想象宇宙另一边的情形,这样的想象与学生的生活关系密切,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想象思路,走进无拘无束的想象世界。作为教师,要从课文阅读中帮助学生发现作者这样想象的原因以及这些想象与现实生活的关联,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语文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由生活展开想象,帮助学生建立起想象关联,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在《宇宙的另一边》教学中,学生想象能力的提升不能靠灌输与教师的说教,而要结合学生生活来唤醒体验与经验,帮助学生建立起生活中事物现象与想象世界的联系,这样才能带领学生走进想象的世界,让学生在想一想、说一说中感受到想象世界的神奇,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
四、引导想象创写,提升想象能力
在《宇宙的另一边》一文中,作者独特神奇的想象为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打开了一道闸门。教师要引导学生由文本内容拓展开去,让学生把自己想象中的事物描述下来,使学生的想象空间更开阔,让“宇宙那一边”的内容更丰富,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神奇的想象,引导学生品味、感受想象的神奇,激发学生把自己想象出来的内容表达出来的兴趣。教师还要依据课文特点,为学生搭建适切的想象支架,鼓励学生去想象,去表达,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完课文以后,教师可以这样对学生说:“浩瀚的宇宙隐藏着无数未知的秘密,也有着无限的乐趣。在想象的世界里,一切都可能发生,那么在你的想象中,宇宙的那一边还会有哪些秘密呢?想一想,写一写,比一比哪位同学的想象最为神奇。”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被充分激发,有学生是这样写的:
到了晚上,我又趴在窗台上,眺望着浩瀚的星空,穿越茫茫宇宙,继续寻找宇宙另一边的秘密。
在宇宙的这一边,人们是站着行走的,那么,在宇宙的另一边,人们是在天空中飞吗?
在宇宙的这一边,雪是白色的,那么,在宇宙的另一边,雪是黑色的吗?
在宇宙的这一边,太阳从东方升起,那么,在宇宙的另一边,太阳是从西方升起吗?
……
本课教学中,在品味、感受文本语言的基础上,教师引领学生仿照课文中的想象方式进行仿写,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可以实现学生对文本表达方式的内化,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经验,提升学生的想象表达能力。
在《宇宙的另一边》教学中,教师充分认识到编者对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重视,引导学生就课文中想象神奇的地方进行品味,让学生发现作者在想象方面的表达秘妙,鼓励学生想象创写,把对学生进行想象训练的教学目标落到了实处。■
(作者单位:安徽宿州市埇桥区符离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宋园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