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价值意蕴的作业设计

2024-12-22周宓宓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4年12期
关键词:作业情境语文

2022年版课标明确提出作业设计要与生活相关联的要求:“要合理安排不同类型作业的比例,增强作业的可选择性,除写字、阅读、日记、习作等作业外,还应紧密结合课堂所学,关注学生校内外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设计主题考查、跨媒介创意表达等多种类型的作业。”可见,作业设计不能只是停留在表面,还需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一、着眼“大广角”“全视域”,实现跨学科融合

跨学科作业是对学习资源的一种有效整合,是以真实情境中的问题为抓手,将静态的语文知识学习转化为一种动态的语言实践过程。作业设计时需要有学科融合的意识,要有学科融合的“大广角”和“全视域”,进而提升语文作业与其他学科的最大关联度。

1.打造“智·融合”主题

如何在作业设计时将其他学科的知识与语文相融呢?笔者就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载体,确定两者融合的契合点打造“智·融合”主题,积极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语文相融合,培养学生智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要求学生学会欣赏景物不同的美,判断所描写景物的详略之处,并以一定的顺序把景物的特点描述出来。笔者在设计本单元作业时,紧扣习作单元的语文要素创设了“金牌导游成长之旅”真实的学习情境,通过设计、完成“金牌旅游攻略”展现整个单元的学习成果,并将“金牌导游成长之旅”这一单元作业分成了三个阶段:学习篇、成果篇、展示篇。以学习篇为例,笔者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首先,让学生确定游览地点。然后,给出作家的游览顺序,请学生参考,并让他们利用信息技术中的数字地图功能,根据要求,合理规划一条专属的游览路线。

这类融合作业融而合一,合而不同,可以调动学生的探究能力、推理能力、构思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高阶思维品质,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2.开拓“和·传承”主题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中华文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感恩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意识,确立文化自信,提高文明素养,笔者开展了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和·传承”主题活动。如可以在春节来临时,将春节文化与语文知识相结合,安排“制作春节特刊”和“完成关于安庆春节民风民俗的调查报告”两个题目,以小组为单位,从广度和深度两个层面,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在生活中学,在实践中了解春节民风民俗,增强民族自信与文化认同。

3.聚焦“融·创新”主题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是儿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游戏,为孩子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将游戏融入学生的习作活动中,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够真正唤醒学生的学习内驱力。笔者尝试将语文的习作与体育游戏相结合,让学生有事可写,有感可发,有情可抒,这是基础,有了这一坚实的基础,只要加以适当的指导,学生就能写出真切、具体的文章来。

为了让学生突破学科范式学习,将静态课堂转换为动态课堂,从语言逻辑的教授方式转换到行为事件的体验方式,笔者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跨学科合作学习活动。语文与体育老师通过创新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带着“记一次游戏”的习作作业来到体育课堂。而体育老师则设计了“两人三足”的小组合作游戏,让学生在参与游戏中遇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在提升专项运动能力中尽情玩耍、乐于表达,最后意犹未尽地倾泻在笔端。

二、立足“单元性”“系统性”,推进项目化迭代

针对目前作业目标和类型单一、内容碎片化等问题,笔者通过项目化的单元整组作业设计精准定位,形成单元整组的系统作业。这样的项目化作业具有任务性、统整性、挑战性以及创新性的特点,学生通过完成项目化作业中的各个要求来完成作业任务,最终产生一件“项目作品”,作为作业成果。在作业过程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1.关注热点话题,链接学科知识

为了让学生的作业素材更加贴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今后在社会上将学科技能、非学科技能整合应用,结合当下的时事新闻热点进行作业设计更能推动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路牌”出现在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中,旨在让学生学会借助拼音认识地名,生活实用性强。在项目化学习中,教师结合公安部发布的“一盔一带”,即骑乘摩托车不佩戴安全头盔、驾乘汽车不使用安全带属于交通违法行为这一当下热点话题,设计了“为校园一角制作路牌”的项目化作业。

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教师先引导学生思考哪里有规则,再衍生到当下的热点话题“一盔一带”,引发学生思考在校园内外我们需要遵守哪些规则。学生经过调查研究后,完成教师所设计的项目化作业。这样将作业与社会热点话题相结合,有助于学生对核心概念“规则”的理解,突显了学科育人理念。

2.不断优化完善,推进迭代增效

项目化的单元整组作业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的特点进行的综合整体设计。在对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展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作业呈现,多元评价,交流互动,展示分享等反馈环节,再次打磨本次的项目化设计,完善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从而实现项目化作业的迭代创新,切实增效。

如,笔者在设计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作业时,围绕单元主题“动物朋友”,将单元整组作业紧扣习作训练要素,编排组织单元学习内容,创设了“聊聊‘我’的动物朋友”的真实学习情境,通过设计、完成“动物明星采访录”,分享整个单元的学习成果。笔者以漫游动物乐园作为主题贯穿始终,设计了将单篇的学习目标、零散的学习内容关联起来,使学生融入到作业的情境中,以情境推动任务。

三、扎根“生本化”“生活化”,设计学习任务群

2022年版课标关于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是这样表述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结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

1.基于以生为本,落实核心素养

任务群作业的共同目标是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尤其是语言能力的发展。任务群作业具有情境性、实践性、梯度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是由多个环环相扣的系列任务组成的作业。任务群作业之间互有联结点,具有一定的指向性、扩展性和多样性,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一个系列任务群作业共同解决同一个主题下相关的问题,同时彼此之间互为支撑和补充。

以二年级上册《田家四季歌》为例,笔者将基础型作业设计重构,设置了三项任务。

任务一:绘制图画,记录词语。结合课后的“读一读,记一记”模块对应课文,依照课文中农忙的顺序将词语有序排列,将田家四季劳作的方式利用图画展示出来,在脑海中记录词语。

任务二:运用节拍,朗读课文。通过打节拍的方式朗读课文,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将理由与他人分享。

任务三:抓住规律,背诵课文。依照四季劳作词汇利用“小拐棍”进行串词,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练习背诵课文。

教师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建立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寻求新的重构方式,重新规划流程,实现串联设计,从而形成互相支撑的任务群,以此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2.基于生活实际,创设语用情境

习作任务群作业的内容,应取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生活场景中学生所体验到的内容都可以经过教师的设计和打磨,形成利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学习素材。如公告栏信息、海报、电影票、身份证等资源可设计为非连续性文本,一个电影片段、视频广告可以设计为视听作业。在主题意义引领下,利用生活化的学习资源,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恰当的语用情境,搭建作业与生活的链接点,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面对“双减”背景下作业“减负提质”的迫切要求,作业的有效设计及评价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以及学习效果的呈现。尤其是作业设计要遵循面向生活、跨学科融合、开放创新等理念,关注学生“知”与“行”的统一,将作业融入具体的生活情境之中,从而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积极进行语文实践,并切实增进其应对社会挑战所需的语文能力,帮助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进行知识建构,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安徽安庆市健康路小学)

责任编辑唐敏

猜你喜欢

作业情境语文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来写作业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作业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