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单元视域下的作业设计优化策略

2024-12-22黄映霞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4年12期
关键词:传统节日中华笔者

2022年版课标指出:“重视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作用,重视价值取向,突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中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教师应深入挖掘其中的传统文化内涵,让学生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2022年版课标的实施,教学向大单元视域下的学习任务群教学转变。构建大单元情境式任务作业设计体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课文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以下以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探讨优化作业设计的策略。

一、准精定位,瞄准作业设计“靶心”

作业设计作为评估学生掌握程度的关键,需要多方考虑,才能瞄准作业设计的“靶心”。

首先,紧扣单元主题,明确作业导向。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聚焦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选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及语文园地,多维度展现其魅力。此外,本单元首设综合性学习栏目,内容涉及传统节日。

其次,融合语文要素,强化作业实践。教材采用双线并进的方式编排,体现学习内容的连续性与提升性。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和“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最后,立足学生学情,把握作业难度。作业设计应符合学生身心及认知发展水平。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笔者将作业难度控制在“最近发展区”内,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接触过关键句,有一定的基础。大多数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了解不深刻。

基于以上三点,笔者精准把握,创设情境,分层设计,确立本单元作业设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展”为任务,通过“征集作品”“设计海报”“筹备展板”“布置展区”“讲解传统”五个环节,引导学生深入探索与感悟。

二、搭建支架,绘制作业设计“蓝图”

作业设计不仅仅是知识的巩固与练习,更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分别搭建不同类型的支架,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1.课前预学单——布置预习,事半功倍

(1)梳理类作业,洞悉文本脉络。课前布置学生进行预习,除了熟读,还需要理清文本脉络。比如,《赵州桥》一文脉络清晰,是学习关键语句的好素材。结合课后习题,笔者设计了“赵州桥资料卡”一题,题目中包括了位置、设计者、特点、桥龄、历史价值和配画等内容。为了填写资料卡,完成简笔画,学生进行有目的的预习,效果自然比漫无目的要好。

(2)情境类作业,夯实基础知识。三年级的学生应重视汉字书写,但单纯的机械式重复书写,作用并不明显。为避免单调,笔者在《古诗三首》中创设情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组向各位同学征集硬笔书法作品,请你将《清明》一诗写在书法纸中,注意卷面整洁,书写规范。”学生好胜心强,面对这样的竞赛,会认真观察,用心书写,达到熟记、练写的目的。

2.课中导学单——学有所助,巩固加深

(1)交际类作业,强化表达能力。语文课堂应创设更多说的机会,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提升表达能力。结合本单元语文要素和语文园地要求,笔者设计“我来介绍包粽子”的题目。先出示制作流程图和动作词,然后出示挖空式的句子:“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奶奶总会在这天包粽子。她首先将________,然后________,接着_______,最后________,一个三角形粽子就包好了。”让学生从图片到词语再到段落,从易到难,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

(2)练写类作业,锤炼写话技巧。2022年版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教学中,笔者先把课文的语言特点教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进行必要的练习。“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个写法,笔者结合学生课堂中学到的写作方法,然后出示《清明上河图》的局部放大图,“画上的街角摔跤图真有意思。你看,______”,让学生观察图片、回顾写法,完成“街角摔跤图”的介绍,从而锻炼了学生围绕一个意思写话的能力。

3.课后拓学——学有所延,迁移深化

(1)实践类作业,动手做一做。本单元笔者布置手抄报作业,鼓励学生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对传统节日的热爱与理解。此外,笔者处在客家人地区,清明做艾粄是当地独有的清明习俗。以此为契机,笔者邀请专人给学生上了一节“动手做艾粄”的课程,让学生亲自制作艾粄。随后,让学生将此次活动经历写成一篇习作,实现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回归表达的完整学习路径。

(2)展示类作业,亲自演一演。展示类作业为学生搭建表演平台,鼓励他们融入情感,进行跨学科融合的表演。搭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舞台,学生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撰写传统节日趣事、朗诵传统节日诗歌以及绘制传统节日明信片。

三、多元评价,夯实作业设计成果

作业设计中,评价驱动教学优化,反馈学习成效,推动学生持续成长。

1.评价主体多元化

教师、学生、家长都可以当作评价主体。教师要发挥评价的主导作用,多方面考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对作业设计进行适时的调整与优化。学生完成作业后,对学习的过程进行自我反思,评估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家长通过评价,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和心理变化,给予孩子必要的情感支持和鼓励,同时也能帮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学习表现。

2.评价方式趣味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使用趣味化的评价方式,比如闯关式、积累式、等级式的评价方式都能起到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如本单元作业评价中,可设计小书生闯关评价表(见表1),让学生通过集星方式逐步晋升至“秀才”“举人”“贡士”“进士”等级,极大地提升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实现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

3.评价手段多样化

过程性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持续观察与评估,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手段捕捉学生在完成作业时的思考过程、问题解决情况及合作能力等。因此,笔者采用课堂观察、小组合作记录、学习日志等进行过程性评价。此外,形成性评价能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度,为后续的学习提供指导。因此,在完成本单元学习之后,笔者让学生通过测试、自我展示的方式进行阶段性评估。

在大单元视域下,笔者初步探索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单元的作业设计,这是在优化作业设计道路上迈出的一步。然而,这仅仅是探索之旅的一个起点。展望未来,笔者将秉持着持续深化的研究精神,不懈地探索与创新,致力挖掘更加有效的策略,以期从根本上实现学生“减负”与“提质”的双重目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文化传承贡献更大的力量。■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清溪镇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张茹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中华笔者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两个插件,让Chrome变身iPhone
Google Reader订阅按需读
性能相差达32%
像用QQ一样用MS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