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辨“紧箍咒” 探寻约束内涵

2024-12-22蒋红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4年12期
关键词:金箍紧箍咒悟空

【教学目标】

1.结合书中具体的故事情节,感受孙悟空的形象特点。

2.通过比较阅读,走进人物内心,探究孙悟空性情的变化。

3.引导感知、思辨“紧箍咒”的作用,了解约束的丰富内涵,从而正确认识成长问题,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看图猜故事。

在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路上,他们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回了真经。这节课咱们继续阅读这本书。

一、聚焦孙悟空,感受人物形象

1.《西游记》中人物众多,但在所有西游迷心中,孙悟空是当仁不让的人物。(板书:孙悟空)在跟随唐僧取经之前,孙悟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谁来结合具体情节说说?

2.除了本领高强,你还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孙悟空?翻开书的第一、二回看看。

3.看来这出生在石缝中的灵猴性格如此鲜明、如此丰满,难怪大家只要提起《西游记》,首先想到的就是美猴王孙悟空。

【设计意图:选取深受学生喜爱的人物孙悟空作为教学的主线,让学生结合故事情节感受取经前的悟空形象,为下文探究紧箍咒埋下伏笔。】

二、细品紧箍咒,探究约束意蕴

1.那他的师父唐僧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2.唐僧是一个肉体凡胎的普通人,而孙悟空本领高强,神通广大,作为师父的唐僧又是如何来制约、驯服孙悟空的呢?(板画:金箍儿)

3.取经途中,唐僧为了驯服悟空,念了几次紧箍咒?为什么念?悟空的表现又是如何?拿出课前预学单,先在小组内交流,互相补充。

4.全班交流。(据生回答出示,见表1。)

5.纵向看唐僧的表现,你有什么发现?你从唐僧反复念紧箍咒中读出了什么?

6.再细致地读一读,唐僧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念紧箍咒的?

他是用紧箍咒制约并束缚悟空。(板书:约束)

7.纵向看悟空的表现,你又有什么发现?(疼痛、害怕、无奈。)

8.此时的悟空心里又会怎么想呢?他生不如死,为什么不施展七十二变的本领?

9.正是因为有了紧箍咒这个惩戒的工具,才让孙悟空知敬畏,知收敛,知约束。

【设计意图:整本书阅读的比较策略是指以所阅读的文本为基点,挖掘文本蕴含信息。通过交流课前预学,了解唐僧念紧箍咒的原因,纵向对比唐僧和悟空的表现,在对比阅读中寻找关联信息,深入理解他们各自的角色定位和心理变化,从而探究紧箍咒的约束意蕴。】

三、探究回归,领悟约束内涵

(一)细品第二次回归

1.第一次师父念咒,痛得悟空决定死心塌地地跟着,但后来两次念咒,悟空却两离两回。下面让我们走进孙悟空的内心世界,去了解他真实的想法。

2.回顾《三打白骨精》的情节,悟空被师父赶走后,他为什么又回来了呢?读读第八回和第九回,先找一找他回来的原因,再品一品他内心的想法。

3.悟空为什么又回来了呢?

4.猜一猜,当悟空听八戒说师父想他时,心里会怎么想呢?

让我们回到第一次他们师徒相遇的场景,来看一段经典的视频。

看了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受?孙悟空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整整五百年了,猜想一下,这五百年,悟空经历了什么?

经历了五百年的磨难,悟空终于等来了师父,这救命之恩永生难忘啊!

5.当悟空听到八戒说妖怪们不把他放在眼里时,又会怎么想呢?

争强好胜的悟空又岂容妖怪们小觑呢!好胜心驱使他重回取经队伍。

6.看来悟空第二次回归取经队伍有逞强好胜,也有对师父的感恩。

(二)细品第三次回归

1.那第三次又是什么原因让悟空同样决定选择回归呢?

(1)读读第十七回,先找一找悟空回来的原因,再品一品他内心的想法。

(2)小组交流,做好汇报准备。

2.小组汇报。

哪一组来说说悟空回来的原因?说说当时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再来仔细读读这一段,看看谁能真正读懂悟空此时内心的想法。(委屈、无奈……)

这次回归,悟空内心充满委屈,只是因为有紧箍咒的约束,他迫于无奈,心不甘,情不愿。

3.引发思辨:试想,如果一开始就没有紧箍咒的约束,你觉得孙悟空还能不能坚持完成取经任务?说出你的理由。

的确,紧箍咒是佛祖对悟空外在约束的象征,看来对他的成长很重要,那这么重要的金箍儿后来为什么就没了呢?

(三)探究金箍儿的消失

1.小说的最后一章有一段关于紧箍咒的对话,我请两位同学来读一读。

2.阐明观点,讨论。

(1)悟空成佛以后头上的金箍儿为什么就消失了呢?结合故事情节用具体事例阐明你的观点。

(2)小组讨论,做好汇报准备。

3.小组交流。预设:

(1)一心向善。在通天河,悟空和八戒变成童男童女,救了陈家庄的百姓;在比丘国,悟空扮唐僧,救了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孩童;悟空在朱紫国替国王治病,收服妖怪,救出皇后……

(2)变得成熟。在金光寺,悟空对敌不再一味诛杀,懂得三思而后行。取经途中,尽管被师父念紧箍咒,三离三回,但从不背叛唐僧……

(3)谦逊宽容。悟空不再鲁莽地强行借扇,而称铁扇公主为嫂嫂;原来称八戒为“呆子”,现在叫八戒“二师弟”。

(4)皈依佛门。到了如来的地盘,内心早已被紧箍咒禁锢,不敢生事。懂得做人的道理。

看来,经过14余载的取经打磨,悟空的那颗石头心已经悄悄变得柔软,身上的兽性已经慢慢消散,往日的骄狂也逐渐消失。取经的过程就是悟空修心的过程。取得真经后,金箍儿作为一种外在的束缚已经逐渐融入悟空的内心,成为一种自我的约束。

悟空已渐渐进入了“悟佛”的境界,他已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有情义的“斗战胜佛”。

(板书:斗战胜佛)

【设计意图:分析孙悟空两次回归的原因,旨在引导学生借助“金箍儿”这一独特物象,探索人物心路历程的变化,有助于帮助学生从单一阅读走向思辨性阅读。学生在对作品的梳理中不断地认识了解孙悟空的形象特点,感知孙悟空的成长过程是一个生命体不断走向成熟、生命意识不断觉醒的过程。通过对比阅读、前后关联阅读,学生将形成对文本的整体阅读观,从而更全面地理解和感悟文学作品的深刻内涵。】

四、联系生活,引发辩论话题

1.引发思辨。

(1)结合孙悟空成佛的故事,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你认为外在约束与内在约束对一个人的成长哪个更重要呢?请至少列出三点理由。

(2)小组合作,做好汇报准备。

2.全班交流。

3.关于这个话题,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只有当我们能将外在的约束变成一种自觉的自我约束,那才是真正的成长。

4.课后请你们继续进一步深入阅读,用具体事例来证明你的观点,和同学们开展一次小小辩论会。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他人故事,引导学生反思自身成长,理解外在与自我约束在成长中的积极作用,深化对约束内涵的认识,进而树立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发展思辨能力,为全面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如东县宾山小学)

责任编辑宋园弟

猜你喜欢

金箍紧箍咒悟空
紧箍咒和慧眼
清代悟空戏考述
“帅”悟空来也
本期主题 可怕的紧箍咒
本期主题 可怕的紧箍咒
“悟空”之道
紧箍咒
山上一群猴
“金箍捧”与“中子星”
悟空已被玩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