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学科学习的习作教学探索

2024-12-22陈晨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4年12期
关键词:绿豆跨学科日记

跨学科学习的习作教学是以学生习作素养的形成为目标,立足语文学科,打破学科界限,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开展的语言实践活动。跨学科学习的习作教学能让学生开阔学习视野,扩大学习范围,通过创造性、实践性、综合性等多种学习方式,在真实体验中不断探索,在观察思考中深化理解,在交流表达中锻炼能力,从而全面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习作,需要运用到语文、信息技术、科学、美术、劳动等多学科知识才能完成任务,在提升学生语文表达水平的同时,还能培养创新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笔者以四年级上册习作“写观察日记”为例,谈谈跨学科学习的习作教学策略。

一、创设真实情境,激发观察兴趣

跨学科学习的习作涉及多门学科的相关知识,与语言文字表达的真实需求紧密相连。在习作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运用语文学科的知识,还需要借鉴其他学科的表达方法。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习作时,需要创设真实的情境,用鲜活的事例来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如在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前,教师可以播放一粒葵花子的生长视频:在黑黝黝的泥土里,种子的外壳出现了一道细小的裂缝,细细的根随即伸了出来,白白的,往下伸展,嫩绿的芽尖从裂缝中往上生长,从地面上探出头来,好奇地打量着这个全新的世界。随着时间的推移,嫩芽越长越高,逐渐长出了叶子和枝干,它努力吸收着养分,不断地向上伸展。它的枝叶越加繁茂,头顶结出了一个大花苞,鹅黄的花瓣一个个展开,花蕊也一点点长大,长成了一个向阳而生的葵花盘。慢慢地,花瓣凋谢,葵花子就成熟了。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倍速播放葵花子生长的过程,带给学生新奇感,学生都被小小的一粒葵花子的旺盛生命力迷住了。教师趁机提出要求:“想不想自己也来培育一些种子,让它们生根发芽呢?”学生异口同声回答“想”。接着教师出示种子的图片,有绿豆、黄豆、红豆、蚕豆、花生、葵花子、豌豆、玉米等,请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一种进行观察研究,设计完成一张种子资料记录卡,介绍种子的外形特征、生长条件、营养成分、吃法等。也可以让学生和小组同学分享自己收集到的种子实物或者种子的图片资料,进行“猜猜我是谁”的游戏,由一名学生逐个说出种子的特点,其他同学猜种子的名字,从而加深对种子的认识。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读一读描写种子的诗歌,如《植物妈妈有办法》,唱一唱有关种子的歌曲,如《小种子》《我是一棵小小草》等,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种子的外形和生活习性的了解,让学生在此基础上,结合查找的资料为种子创编诗歌,用别样的方式欣赏种子。

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学生对种子的生长情况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再利用美术、音乐学科的相关元素,加深学生对种子的好感,为后面的观察和习作活动打好基础。

二、开展培植实验,做好观察记录

学写观察日记,需要有充分的时间参与实践活动,收集习作资料。教师应提前布置学生围绕感兴趣的观察对象进行连续细致的观察,写好观察记录的任务,为习作做好准备工作。

怎么开展种子培植实验呢?结合科学课所学的知识以及劳动课所学的技能,要求学生回家后开展“水培绿豆”的实验,观察绿豆的生长变化过程。绿豆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学生回忆在科学课上已学的知识,知道种子的发芽需要三个必备条件: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足的氧气。观看网络上培植绿豆的视频,准备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先在透明塑料盒里铺上餐巾纸,倒入一些水浸湿餐巾纸,再把数十粒绿豆放在餐巾纸上,放到窗台上。绿豆的生长需要一段时间,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一本观察记录本,每天观察绿豆的生长变化情况,并及时记录下来。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爬山虎的脚》课文后面的资料袋中介绍了“图文结合”和“做表格”两种观察记录形式:图文结合的记录方式能直观形象地记录种子生根发芽、叶子变化的过程;用表格记录的方式能记录多个方面观察到的情况,直观、准确,更容易对比它们前后的变化情况。教师指导学生学会这两种记录形式后,让学生选择一种喜欢的记录方式将观察所得及时记录下来。有的学生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每天记录一页,上面有观察时间,中间配图或照片,下面记录观察对象变化的文字。有的学生采用做表格的方式,左边一栏设为观察日期,右边四栏设为根、茎、叶、观察感受。图文记录需要运用到美术技能,四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描绘事物形状的基本方法,能够用线条和色彩将观察到的现象较为准确地描绘出来;做表格的学生需要运用数学思维记录好各个栏目。“水培绿豆”的观察需要持续进行,为了避免学生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教师要进行督促,利用语文课前的几分钟时间,请学生在小组内晒晒自己的观察记录,互相交流观察心得。

图文结合、做表格这两种记录方式虽然形式不同,但异曲同工,都能准确地记录学生观察到的现象,课前开展真实具体的实验交流语境,也有利于学生反思、改进、优化观察,提升观察能力。

三、完成习作任务,及时评改提质

学生有了详细的观察记录,就比较容易完成习作任务。为了使学生有条理、有重点地写好观察日记,教师需要细化习作任务,让学生在完成各个小目标中达成大目标。写完以后还要“趁热打铁”,组织学生及时评改,提高习作质量。

出示习作“写观察日记”的任务:进行连续观察,用观察日记记录自己的收获。首先理解“连续观察日记”的意思,即在一段时间内,围绕同一个习作内容,把观察到的事物发生的变化通过几则日记描写出来。接着细化任务:(1)你留心观察了什么种子?是怎么观察的?查阅资料有什么新发现?在观察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你有什么感受?仔细回忆一下,把你最想和大家分享的内容写下来。(2)观察要有顺序,观察的内容要主次分明,条理要清楚,在描述的过程中,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3)可以选几则自己满意的日记,进行修改加工,组成一篇习作,题目可以用《观察日记×则》,然后和同学们分享。(4)要注意把日记格式写正确。学生虽然做了观察记录,积累了很多素材,但这并不等同于日记,还需要求学生结合观察记录表重点完成第二个任务,并强调习作一定要表达出内心的真实感受。如有位学生第一天的观察日记是这样写的:“我从超市里买回一小包绿豆,拿出一个透明的餐具盒,在盒子底部放上三张浸满水的纸巾,然后将小绿豆放在湿润的纸巾上,一颗颗硬硬的小绿豆像绿宝石一样安静地躺在舒适的小床上。可是整整一天过去了,小绿豆们都像睡着了似的,一点动静也没有,我好期待它们早早发芽啊!”旁边还附上了一幅图。这位学生不仅描述了自己是怎么做实验的,还描写了自己的期待心理,写得比较生动。在第三天的观察日记中,大部分学生写了自己看到绿豆外皮裂开,长出根须的高兴心情;在第七、八天的时候,学生看到绿豆芽长高了、长出嫩黄的叶子非常惊喜,还有学生描写了自己把绿豆芽割下来做成菜的自豪感。学生写完连续观察日记以后,选择自己最为满意的三到四则誊写到习作本上。出示评价标准:(1)能按一定顺序,把观察到的事物变化写清楚。(2)能将观察中的想法和心情融入习作表达。(3)能运用学过的词语或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把日记内容写生动。要求学生对照标准进行自评,及时修改不满意的地方,然后在小组内互相分享,进行互评,要求每位学生都要虚心接受同伴的意见,力求把日记写得科学严谨、生动有趣。最后由教师批阅后进行集体讲评,学生根据老师的提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观察日记因为有了相对应的图片,学生在阅读自己的习作时顿时觉得眼前一亮,都认为图文并茂的习作更加令人赏心悦目,而且由于有了及时的自评、互评、师评,习作得到了合理的修改,表达也就更加顺畅了。

2022年版课标提倡学生开展跨学科学习,通过不同学科的融合和交叉,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世界,提升各方面的综合素养,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跨学科学习的习作教学正是顺应了这一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将语文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关联起来,打破学科壁垒,让习作内容变得立体化、多元化,让学生的习作思维变得更为广阔,习作内容更为精彩。■

(作者单位:江苏盐城市青年路小学)

责任编辑唐敏

猜你喜欢

绿豆跨学科日记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小绿豆变身记
清热解毒绿豆香
绿豆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