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注式阅读的指导方法
2024-12-22曹丽芳
作为一种常见而实用的阅读方法,批注式阅读越来越得到教师的重视。很多教师在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的环节,都安排有边阅读边在空白处做批注的学习任务。但是,因为批注本身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很多时候,教师的指导也无法面面俱到,一不留意就容易缺少一定的层次性和针对性。而且,教师为充分彰显“学生主体、学为中心”的课堂,在进行批注式阅读时,往往以呵护学生学习兴趣的名义,对学生的批注过度放手,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存在很大的随意性。
教师应营造轻松愉悦的批注氛围,让学生在指向理解和感悟能力提升的批注式阅读实践中,与文本的对话不断走向深刻,自主阅读、自主学习和自主反思能力得到实实在在的提升。这样,既能尊重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又能有效落实语文素养的培养,真正发挥批注式阅读育人、化人的价值。
一、重视方向的引导
在学生刚刚接触批注时,无论是教材编者还是教师,都会赋予学生广泛、自由的活动时空,以呵护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批注阅读的热情。然而,这样尊重自主、鼓励个体自由发挥的行为,却往往让缺少批注经验的学生更加无所适从。一些学生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凭着自己的喜好和猜测进行批注,至于做批注的目的,几乎是不去考虑的。表现为学生为了显示自己圈点、批注得多,不分轻重地逐句画线、点评,有数量而无质量。
因此,在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批注实践时,教师要从方向的引导开始,防止出现盲目的、应付的、碎片的随意批注。如在了解批注的角度、学习边读边做批注阶段,我们可以借助课文《牛和鹅》的批注示范,组织学生开展以下活动。
在“学会多角度提问”中,我们知道提问的角度有内容、写法、启示等。在学生知晓批注的角度后,开始批注式阅读实践时,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自由批注的空间和时间,做到不催促、不指责、不武断否定。这样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圈点、批注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产生对阅读成果的期待。
在学生独立阅读和批注后,教师不要急着进行全班性的汇报、交流、展示,而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探究的优势,让学生在小组内先小范围交流、补充、修改和完善,这样就相当于给了每个学生二次修改、补充、取长补短的机会。
在几番批注后,我们可以开展批注成果的分享活动,以激发学生高质量批注的意识和热情。这样以比赛、竞争的形式组织批注活动,是基于学生争强好胜、不服输的天性,督促他们在互相学习、友好竞争中不断提高批注阅读的质量。
二、强化方法的指导
在批注式阅读中,有些教师过于尊重和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批注,这就导致学生在作品的表面浅浅滑行,不能体会到文学作品所具有的思想、语用、思维、审美等方面的重要价值,学生的认知和实践始终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
批注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将批注的内容从文本信息的梳理、理解,过渡到对语言表达的层面,从提取信息到分析信息、运用信息,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共生共长。而这些具有一定专业水准的方法策略,需要学生进行沉浸式的思考和实践,在认真学习、专心模仿、积极思辨中逐步丰富和提高。具体路径有:
1.向教材示例学方法
结合教材给出的具体批注示例,引导学生思考、梳理阅读批注的方向、内容,而后通过模仿、尝试,以同样的批注角度进行方法的再运用,并渐渐成为自己能力的一部分。在向教材学习的时候,我们要特别重视“点”和“评”的相互交融。应该说,圈点和批注是阅读留痕、促思的两种方式,它们各自有着自身的优势。然而,在实际批注式阅读教学组织环节,不少教师仍然看重文字批注,对学生的符号标注鲜有评价和鼓励。事实上,圈点和批注是阅读时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一个体系,一个“?”可以省去问题的文字记录,一个“!”可以表现读者的欣赏和赞叹。灵活运用符号和文字进行阅读批注,可以有效提高阅读的速度,且不降低阅读的质量。
2.以教师示范明策略
在学生批注后,教师可以出示自己的批注“下水文”,让学生在对照中发现差距,主动弥补。教师还可以故意留下擦拭、修改的痕迹,让学生看到从粗到精、从肤浅到深刻的完整思考过程。在学生尝试独立批注时,可以先让他们默读、讨论,确定哪些部分值得批注,而后选择用铅笔标注,以便于在后面的交流、评价环节轻松修改。一般来讲,批注多用于精读,休闲式、消遣性的阅读则不必运用此法。根据自己的目的进行选择性批注,有时更能把文章读得深刻。
3.借比较思辨促建构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段文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全班学生做的批注不可能完全一样。教师可以将具有代表性的批注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思辨,学生将会对批注形成更清楚、更全面的认识,同时也在多角度、个性化的阅读比较中,展开更有创意的阅读,生成更多批注的思路和方法。另外,传统的阅读批注往往是在文学性作品中展开,且特别关注句段里的字词和修辞方法的运用点评。这样的内容单一化,严重影响学科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功能的发挥,不能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我们要引导学生根据文章的不同体裁,确定不同的阅读关注点,而后进行相应的内容批注。总的来说,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当从知识传授转向经验的形成。引导学生积极反思、主动构建,这样就不会出现天马行空、随性的书写,也不会有无从下手的烦躁。而且,“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意识也会在成功批注的体验中渐渐形成。
三、即时的解惑疏导
在开展阅读批注的实践活动中,有些教师只关注学生是否在读,是不是动了笔墨,至于学生为什么写不出批注,或者写出的批注为什么不痛不痒,却很少加以关注。教师应是学生阅读思考的同行者、引导者、激励者,应该具有一双敏锐发现问题的眼睛,时刻从学生的表现中分析出他们存在的问题、所面临的困惑,而后有针对性地给予点拨、疏导。这样,学生的批注才不会盲目或应付,阅读也才会有深度。
如学生带着“在不理解的地方做批注”这一任务阅读《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时,批注得最多的就是“我不明白‘××’词的意思”,却鲜有对内容的质疑,对作者想法、判断的质疑。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要主动加入进来,以示范批注或展示学生对内容、写法、思想进行批注的作品,来提醒学生深入阅读,深度思考。
对于学生批注内容过于简单的问题,如在阅读《陀螺》并按照教材编者要求在体会较深的地方做批注时,有学生针对作者叙述的叔叔送陀螺部分提出质疑:“作者一开始就说‘叔叔的礼物不错!’,可是后面一会儿说‘圆且光滑’,一会儿说‘远不如我想象中的那么漂亮’,一会儿说‘手舞足蹈’,一会儿说‘长得不伦不类’……作者到底是喜欢还是不喜欢呢?”很显然,这位学生是认真读了课文的,只是他被作者变幻不定的心情迷了眼,因此做出了对内容质疑的批注。此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对作者表达个人情感的词句进行梳理,而后摘录关键词句并板书:
(1)圆且光滑,嵌有滚珠;
(2)如同鸭蛋,不伦不类;该平不平,该尖不尖;
(3)圆头圆脑,始终不倒。
通过分类呈现,学生恍然大悟:虽然这个陀螺是木工随便旋出的,跟正常的陀螺比确实是不伦不类,但它有光滑的身子,有好的陀螺所具备的大滚珠。最重要的是,它能打败傲慢的对手。这真的是不可貌相啊!当初,作者和他的小伙伴们都犯了“以貌取陀螺”的错误。
在初学批注阶段,学生的批注或许不那么完美。但课堂本就是学生大胆试错的地方。面对学生的批注内容,不要简单地否定,而要以欣赏、包容的眼光给予细致的引导,以评促学,评以导学,从而让学生在积极的鼓励、启发、引领中,不断实践、反思和改进,逐步提升并稳固批注的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无锡市新吴区南星小学)
责任编辑杨壮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