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研究

2024-12-20张兆海

考试周刊 2024年48期
关键词:有效研究情境创设数学教学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在西部地区乡村教育中,数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基于此,文章对西部地区乡村教育中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立足点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的策略进行分析,首先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重要意义,之后深入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研究,旨在为我国西部地区乡村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有效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4)48-0094-04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数学知识体系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启蒙阶段。在这个时期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产生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小学阶段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还不是很深入,对抽象的概念和符号等理解还不是很透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除此之外,西部地区乡村教育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立足点,进行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有效策略研究,可以提高西部地区乡村学校的教育水平,进而为西部地区乡村的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服务。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的记忆能力较强,但是知识运用能力较差,不能灵活地解决问题。这是因为在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停留在表面,不能灵活运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情境创设有利于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的本质,如通过多媒体展示圆和周长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发现问题,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圆形进行讲解。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圆与周长之间的关系,从而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对知识的灌输,认为学生学习知识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学生在学习中没有发现数学的美,更谈不上提升数学的学习能力。而教师在教学中改变教学模式,将数学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数学中圆与地球之间的关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三)有利于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会主动获取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运用多种方式创设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时,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教学,再用学生最喜欢的动画片中的人物进行讲解。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特征和分类,从而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除此之外,教师还通过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四)有利于引导学生思维发展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过程。而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就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数学知识,使学生从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因此,在教学中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除此之外,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资源进行情境创设。对每一个学生来讲,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不仅有利于在学习环境中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而且还有利于引导学生思维发展。

(五)有利于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感知数学知识

情境可以使学生把所学知识和已有经验联系起来,形成有意义的学习。首先,在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认知结构,在情景中感知数学知识,把已知的知识经验应用到新的情境中。其次,可以从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方法。情境创设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感受数学思想方法、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动手操作,不仅学习了数学知识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还知道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认识到,数学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学习方法和学习方式。最后,数学思维方式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生活材料和多样的操作活动机会,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观察、思考和发现,从而提高思维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研究

(一)合理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多媒体的应用能形象地展示抽象的知识,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长度单位》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先播放一段有关动物世界中的长度单位的录像,然后让学生观察动物身体上不同的部位,并在黑板上用粉笔画出各种长度单位。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动物身体上有四肢、头、四肢等不同的部位,用手比划出来时,可以通过画图来表示,这样抽象的概念就变得具体形象起来。再如,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播放一个小视频,让学生认识到1元、10元、100元是百元大钞;1个苹果、5个苹果是5元面值钞票,让学生在这个情境中探索“1”“10”“100”之间的关系。这样生动有趣的多媒体情境创设,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知识,并掌握和运用知识。再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这一节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展现这样一个场景:在一个圆台上放着一个直径为1厘米的圆球和一个直径为3厘米的圆球。教师提问:“这两个圆球一共有几个?”学生回答:“1”;教师提问“你们能根据刚才学过的图形和已有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再找出一些相同形状和大小的圆吗?”学生回答:“能”;“你们能把画出的圆与刚才找出的圆进行比较吗?”学生回答:“可以。”教师引导学生继续提问:“刚才你们画了什么?你是怎样找到它们相似点和不同点的?”通过这样的情境设计,使学生充分参与问题的探索,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将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

(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创设情境,提升教学效果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创设情境,这是搞好教学的关键。小学生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对事物的认识主要来源于直观经验。他们常常不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识。首先,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分数乘整数》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制作一个“吃西瓜”的游戏:先用手指表示5个小西瓜,再用小手代表5个大西瓜;接着问:“如果要吃5个大西瓜,你知道一共要吃多少个小西瓜吗?”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教师出示一个“5”的图形让学生说出它有几个“5”,通过计算、比较、思考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5个”这个数是一个整体,分子是5个小西瓜。这样让学生在游戏中感知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运算方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创设情境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数学概念和规律,有利于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更加热爱数学。比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有趣的问题:小明家有一块长方形地,其中有一半是草地,另一半是菜地。这块地一共有多大?这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小明家有两块土地,其中一块地是菜园,另一块是草地。那么菜地和菜地的面积分别是多少?从而引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是符合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精神的教学方式。

(三)让学生参与到情境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数学情境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它能够有效地将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形象化,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情境教学是将学生带到现实世界中去,让学生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各种事物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从而产生问题意识,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一个蛋糕、一杯果汁、一个苹果等分给两个小朋友,问他们平均每人分得多少?(一个苹果分2份,每份3个苹果)。这样能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这样的表象:有两个小朋友同时各分得3个苹果,每人各得几个苹果。其次,教师再将两个小朋友平均分给三位同学的场景展现出来,让学生清楚地认识:这两个小朋友分别是小娟和小红,每人分得3份,每人各得几个苹果?这就使学生感到这些分给两个小朋友的数量都是3份;再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这些分给两位小朋友的苹果数量是怎样算出来的?”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分数应用题。通过这样的情境设计,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好奇心,从而主动参与问题情境,培养他们解决问题和获取新知识、新方法的能力。

(四)开展游戏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开展游戏情境教学,通过游戏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情境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让学生动起来,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来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感。同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数学游戏活动,如“找不同”“找规律”“搭积木”等,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解决问题。此外,还可通过游戏情境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只有在游戏情境中才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和愉悦。

(五)利用生活情境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

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事物、现象充满了好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生活情境,把学生带入学习活动中,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就在身边。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知识基础,创设富有趣味性、实践性的生活情境。比如,在学习《数的认识》一课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模拟超市场景:商场里有多种商品,有的商品标价1元,有的商品标价2元,还有的商品标价3元。在情境创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这些商品你觉得卖多少钱最合适?”然后让学生自主选择商品进行标价,在价格上可以设置多个档次,如“1元1件”“3元1件”等,让学生通过比较自己选择的商品价格与标价之间的差异,认识人民币的价值。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又如,在教学《比和比例》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一个模拟市场购物场景:在市场上买了一条鱼、2个西红柿、4个苹果、5个橘子等物品。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这五样东西你觉得价格是多少?”学生可以回答:“一条鱼2元、2个西红柿5元、4个苹果10元。”再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用你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创设生活情境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又如,在教学《图形与几何》一课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在广场上看到一只小狗和一只小猫,它们正在抢东西吃。如果用三角形和圆形进行比较的话,它们谁能抢到最多的东西?学生可以回答:“三角形能够放进两个人坐的凳子上;圆形只能放进三个人坐的凳子上。”通过设计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六)借助故事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采用故事情境创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故事是生活的反映,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更是学生喜爱的。比如,在教学《位置和方向》时,教师可以结合《西游记》中孙悟空西天取经路上所发生的事情来创设情境。例如,孙悟空在西天取经路上遇到了四个妖魔,孙悟空就与四个妖魔进行了搏斗,让学生说说孙悟空遇到的问题,然后引出课题——位置和方向,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位置和方向是生活中的基本概念,也是小学生所熟悉的。除此之外,情境创设要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创设现实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认识万以内数》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同学们都喜欢看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吧!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部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动画片讲了喜羊羊与灰太狼用他们聪明的头脑解决各种难题,但每一集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为什么总有那么多人喜欢看?为了让大家知道为什么喜欢看动画片,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几张卡片。在课前,学生就已经搜集到了好多关于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卡片。课堂上,教师将这些卡片呈现给学生,让他们根据卡片上所写的内容进行思考:为什么总有人喜欢看喜羊羊与灰太狼呢?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看喜羊羊与灰太狼呢?”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让学生了解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能使学生更加热爱数学。

三、结论

综上所述,目前西部地区乡村教育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教学内容落后等。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模式,在新课改下将情境创设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有效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和质量。除此之外,在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还需要通过有效的情境创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还能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进而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积极地探索、实践和合作交流。

参考文献:

[1]祝阅.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分析[J].试题与研究,2022(34):164-166.

[2]张治兆.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探讨[J].当代家庭教育,2022(23):157-160.

[3]程祥.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33):63-65.

[4]刘祥芳.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3(3):142-144.

[5]汪国正.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2(4):51-53.

[6]谢一玲.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情境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生活教育,2022(15):42-44.

[7]姚敦义.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分析[J].环球慈善,2023(4):97-99.

作者简介:张兆海(1970~),男,汉族,甘肃红古人,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仁和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

猜你喜欢

有效研究情境创设数学教学
用提问点亮学生思维的火花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有效研究
如何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高职英语口译翻转课堂教学有效探索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