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2024-12-20蔡灿瑜

考试周刊 2024年48期
关键词: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摘要: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学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着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育情况。基于此,语文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语文阅读学习活动时,要有针对性地围绕语文素养的基本教育指向设计教学活动,逐步引领学生深入阅读学习活动进行思辨和欣赏,为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奠定良好的教学基础。文章围绕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为教师进一步优化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提供更多可借鉴的思路。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4)48-0018-04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持续落实,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发生适应性的变化,以更好地满足新课程教学改革对语文学科的要求。对语文阅读教学而言,传统形式下的教学活动存在不同程度的浅阅读现象,学生阅读学习活动只停留在浅层次的维度,难以触及文本内容的深刻内涵,也不利于低级思维向高阶思维的转化。思辨性阅读导向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作为一种更高效的教学模式,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兼顾阅读教学的育人价值和学生高阶思维的培育需求,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语言运用能力以及审美创造能力,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立足文本深挖内涵,搭建思辨阅读平台

(一)巧借文化资源铺路,激活阅读思辨意识

小学语文课本中不仅有大量优秀的现代文学作品,同时也涵盖了许多古代的诗篇和文言文。这些文学作品都极具哲理性和人文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除此之外,在课本课文中还有一些关于历史人物的趣味故事,都无不体现着古人的奋斗精神和为国为民奉献的优良品质。从课文内容构成要素中不难看出,优秀的语篇占比较多,分析其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更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为此,教师在设计思辨性阅读教学活动时,需要深入发掘文本内容背后的文化内涵,引领学生学会通过阅读深刻感悟文化魅力,强化学生文化自信的同时,助力学生逐步养成思辨性阅读的习惯。例如,在阅读教学《开国大典》这篇课文时,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进行了写作和叙述,有条理地向学生呈现了开国大典的会场情况以及开国大典流程,用平凡的语言文字描述了开国大典的盛大与隆重。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巧妙设问引领学生思考:这样的顺序能不能调换?结合自己的理解说一说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设计?教师的耐心讲解和引导,让学生透过语文阅读的学习和思考,初步对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有一个更为具象的认知,循序渐进地强化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同时增强学生思辨性阅读的意识。

(二)深入解读文本内涵,促进阅读思辨探究

在小学语文的课本内容中,除了优秀的现代文学作品之外,还有许多适合学生不同年龄段学习和阅读的古诗词内容。这些极具文化内涵的古诗词内容虽然阅读难度较大,但不失为一种培养学生思辨性阅读能力的优秀素材。基于此,在培养学生思辨意识与能力的语文阅读课堂中,教师就需要有目的性地引领学生通过朗读、朗诵等多种形式,感知古诗词的韵律美、情感美以及意境美,在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下,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学会在阅读中思辨与分析,逐步具备良好的阅读素养。古诗词是一种极具文化色彩属性的文学形式,在深入解读古诗词句段含义和深刻内涵的学习活动中,学生的阅读思辨能力可以得到同步强化。例如,在阅读教学《石灰吟》这篇诗词内容时,教师首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的方式熟悉古诗所表现出的意象品质,在学生反复朗读的体验中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感悟;然后,进一步结合古诗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诗人的经历等内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诗人蕴藏在诗词中的情感。另外,为了更进一步推动学生阅读思维的深入,教师还可以通过预设导学问题的方式,促进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思辨能力。如诗词内容中出现的“要留清白在人家”一句中的“清白”仅仅指的是为官清廉吗?在教师的耐心指导和学生反复地朗读中,逐步理解了这里的“清白”既是诗人之志,又是民族之魂。教师要善于通过教学艺术的加工,将蕴藏在诗词内容中的深刻内涵与精神内核,转化为小学生能够理解和感知的精神品质,从而在思辨性阅读的学习体验中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掌握,助力学生语文阅读综合素养的进一步提升。

二、构建思辨阅读情境,提高思辨阅读实效

(一)明确情境构建目的,促进思辨阅读落实

在指向阅读思辨能力培养的语文阅读课堂中,创设相应的阅读情境是提升学生阅读质量和发展学生思辨性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深入贯彻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教育理念,在学生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结合阅读素材和教学内容的实际需求,为学生构建多元化的语文阅读情境,充分激活学生主动参与语文阅读学习的兴趣,助力学生情感体验的生成,进一步促进思辨性阅读活动的落实。对语文阅读教学而言,阅读情境的构建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文本的内涵和表达特征,同时促进学生更好地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美、人文美和精神美,为学生语用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从以往阅读教学中可以发现,部分教师在利用阅读情境辅助教学时还存在一定的误区。这部分教师习惯将阅读情境构建的目的集中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并未关注其他方面的作用发掘和拓展。基于此,在指向思辨性阅读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进一步明确阅读情境构建的目的,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文章叙事形象感、加深学生语用能力感悟和吸收等多角度综合考虑,最大化发掘阅读情境对学生思辨性阅读教学的促进作用,并以此为依托有序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例如,在阅读教学《草原》这篇课文时,课文教学目标主要集中在理解文章含义深刻的句子以及深入体会蒙汉深情、民族团结思想等几个方面。教师在预设阅读情境时,就可以围绕这几个方面明确阅读情境构建的目的,借助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教学等多种途径,细化情境教学的流程,给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和思辨情境,同时为其创造更多参与阅读和交流表达的机会。在多样的情境学习活动中,引领学生阅读行为逐步深入,以锻炼学生语用能力和发展学生思辨性阅读能力,实现教学目标。

(二)巧设情境教学内容,提升思辨阅读实效

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小学生受形象思维的影响较大,对一些特定的文本情境和故事情境能够表现出更为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这一学习特征也为教师进一步探索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提供了教学创新的立足点。在指向思辨性阅读能力培养的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中,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思辨性阅读能力的提升和发展,教师在利用阅读情境促进学生阅读和学习时,就需要结合小学生实际学习特点和阅读能力,巧设阅读情境的教学内容,为情境化教学和思辨性文本阅读建立链接点。例如,在阅读教学《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时,文本内容具有显著的故事性特征。通过初读文章可以得知,文中共出现了四个历史人物,且每个历史人物身上都有显著的人物特征和特点,如神机妙算的诸葛亮、生性多疑的曹操、忠厚老实的鲁肃等。这几个历史人物除了有鲜明的人物特征之外,其主次也有明确的划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深入阅读和掌握主要情节,教师就可以从人物性格和故事场景角度预设阅读情境,并引导学生以分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朗读学习,在自身特定情境的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加入自己的思考和感受,以这种情境化的教学处理方式让学生在置身阅读情境的深度体验中揣摩人物心理,并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总结和交流,以达到锻炼学生思辨性阅读能力和提升学生语用能力的教学目标,科学提高思辨性阅读的教学实效。

三、加强思辨阅读指导,发展学生思辨能力

(一)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在质疑释疑中发展

思辨性阅读作为一种深度阅读活动,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单独依靠平铺直叙式的教学活动很难调动学生高阶思维,学生思辨性阅读的学习效果也不尽理想。为此,教师可以在学生参与语文阅读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干预措施,循序渐进地引领学生的学习思维,助力学生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有序发展思辨性阅读能力。其中大胆提问就是一种有效方式,在遇到阅读问题或者理解困惑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质疑,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思辨性思维的发展。例如,在阅读教学《宇宙生命之谜》这篇课文时,全文内容主要围绕“科学家对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展开探索的艰难历程”进行记叙,同时在文本内容中向学生抛出了一个具有开放性属性的探究问题,即“地球之外是否真的有生命存在?”全文内容极具科普性和探究性特征,同时内容深刻又耐人寻味。为了进一步推动学生思辨性阅读思维能力和意识的发展,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围绕“地球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生命?”这一核心问题展开多维度的质疑和交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和提出疑惑,并基于自己的质疑和观点自主搜集资料进行佐证。通过这种教学设计,让敢于提问成为学生深度学习的习惯,在释疑的过程中引领学生挖掘文本深层次的内容,从而形成高水平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指向思辨能力的语文阅读课堂中,教师还要有意识地让学生体会提问的乐趣,从而不断强化学生主动学习的自信心。教师也可以借助这种鼓励学生大胆提问的方式,增强学生阅读思辨的求知欲,为发展学生高级思维能力作好铺垫和准备。

(二)引导学生多元解读,在实践迁徙中发展

语文阅读作为一项以学生主动参与为主体的个性化学习活动,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是促进思辨性学习质量提升的关键。为此,在思辨性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用自己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和思维过程,而是要为学生提供多元解读与实践的平台,引领学生在知识迁移和应用中提升思辨性阅读的能力和素养。值得注意的是,鼓励和引导学生多元解读,虽然强调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和感受,但是对一些有悖于常理或者正确价值观的内容,教师还要做好教学引导工作,鼓励学生多元解读的同时,还要以文本传递的正确价值观为主。例如,在阅读教学《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时,作为一篇童话故事,文章用简短且富有趣味性的童话故事,向学生传递了“爱听奉承话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然后用自己的话概述一下童话故事的中心思想。在阅读活动中,学生都能基于自己的阅读理解,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为了有效促进学生思辨性学习思维的发展,教师可以针对文中的故事情境抛出思辨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解读和思考:文中乌鸦先找到一块肉,正在准备享用时狐狸来了。经过狐狸的一顿吹捧之后,乌鸦上当受骗丢了到嘴边的肥肉。对狐狸的这一行为,你是怎么看待的?在教师预设的导学问题驱动下,学生纷纷参与课堂学习和讨论活动。其中,部分学生表示狐狸的这种行为是它聪明的表现,会动脑筋得到自己想要的事物,所以是值得表扬的。这种阅读收获和感受显然有悖于童话故事原本的育人指向。针对学生的这种阅读理解,教师就需要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理解和认知,不能学习狐狸那种“花言巧语”的欺骗行为,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多元解读的思维碰撞中有序发展学生的思辨性思维。

四、关注思辨阅读体验,赋能学生阅读创新

(一)借助语文朗读体验,助力阅读情感共鸣

对学生学习而言,培养学生思辨性阅读能力的最终目的在于助力学生个性化地阅读和实践应用,在语文阅读的过程中直观感悟作者的情感与思想,以提高阅读学习的综合质量。通过语文朗读的方式,学生可以逐步深入文本内容,在解析文本表层含义的朗读过程中逐步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在与作者情感共鸣的阅读体验中,准确把握作者藏在字里行间的独特情感,为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和收获奠定基础。例如,在阅读学习《刷子李》这篇课文时,文章共融合了三种美,分别是人文内涵美、故事情节美以及语言文字美。在思辨性阅读的课堂活动中,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引领学生自主感悟和思辨体验文本蕴藏的各种语言之美,在多种朗读活动的辅助下让学生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以促进学生审美情操和思辨性阅读体验的生成与发展,为阅读创新与深度体验搭桥铺路。

(二)引入音乐促进审美,增强思辨阅读感受

中国文学自古以来都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合理利用二者之间的关系不仅可以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还可以间接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提升,为进一步增强学生思辨阅读感受和文学审美体验赋能。鉴于此,教师可以根据思辨性阅读教学的实际需要,将音乐巧妙地融入阅读学习活动中。例如,在阅读教学《父爱之舟》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父爱相关的舒缓音乐作为阅读背景,通过音乐熏陶的方式奠定阅读基调,让学生带着感恩的情绪进行思辨性阅读,为学生更好地品读文本深层情感奠定基础。除了将音乐应用到阅读导学环节之外,教师还可以在思辨性阅读的关键节点利用音乐辅助学生审美情趣和思辨意识的生成。例如,在阅读教学《鸟的天堂》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内容去感知写作风格,然后在学生探究“鸟的天堂是什么”的过程中,适时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示大榕树的图片以及各种鸟类欢快叫声的音乐,在小鸟欢快叫声的音乐中,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再重新审视课文内容。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是鸟的天堂”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结论

语文阅读不仅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语文思辨意识和语用能力的主要途径。思辨性阅读作为一种高效的阅读学习方式,在实践与应用中可以进一步优化学生阅读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在多元化的学习体验中提升阅读学习效果。为此,在思辨性阅读教学环节,教师要基于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特点,围绕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教育指向,设计多元化的思辨性阅读教学活动,在学生积极参与的阅读体验中,逐步促进学生在文化、语言、思维和审美方面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翁美水.摭谈“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策略——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为例[J].教育艺术,2024(6):40-41.

[2]张少红.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J].家长,2024(12):146-148.

[3]范敏,莫依凡.基于认知冲突理论的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以《两小儿辩日》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24(11):29-33.

[4]吴献安.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J].亚太教育,2024(6):53-55.

[5]杨薇.“新课标”视域下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探析[J].江西教育,2024(2):62-64.

作者简介:蔡灿瑜(1992~),女,汉族,福建泉州人,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崇德实验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猜你喜欢

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浅析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
以思辨性阅读彰显语文课堂思维品质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探讨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