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儿童教育思想下幼儿园主题建构游戏的实践
2024-12-20董崟婧
张謇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实业家、教育家。20世纪初,张謇先生满怀救亡图存的爱国热忱,高擎“父教育而母实业”的大旗,以“立国由于人才,人才出于立学”的前瞻认识,以家乡南通为基点大兴各类教育,创立了370多所教育实体,吸纳了广泛的教育群体,开展了全面的教育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教育实绩。
我园立足张謇先生“儿童教育之法需兼习幼稚游戏”等教育思想,以“立德行、强体气、启学问”为教育目标,生成了中班班本课程“了不起的劳动者”。其中,“建造师”是幼儿最感兴趣的职业之一,因此,我们围绕“动物园”主题,鼓励幼儿从“图纸设计”到“看图建构”,动手动脑、大胆设想、突破困难、愉悦合作,体验建构游戏的乐趣,综合发展各项能力。
一、活动背景
为了营造丰富适宜的活动环境,我们在班级活动室创设了课程墙和主题区域“了不起的建造师”,提供了10多种不同尺寸与形状的积木,增设了图纸绘图区、图纸展示区、表征记录区、建构绘本区,同时巧妙利用低处墙面提供建构技能图示、表征故事墙,支持幼儿的学习与表达。在室外,我们设置了建造工具展示及收纳墙,除了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外,还给“建造师”准备了职业服装、帽子、用具,让角色体验更加真实,更加投入游戏。
二、游戏过程
阶段一:画一张真正的建造图纸
自从欣赏了绘本《建造我们的家》《长大“干什么”:建造师》后,幼儿不再满足于在白纸上绘图,而是想尝试用真正的图纸设计动物园。顺应幼儿的需求,我们提供了专业的绘图纸、绘图尺,支持幼儿的设计与创造。在一次区域活动中,菲菲拿来图纸、绘图尺、记号笔,对同伴们说:“之前设计的动物的家太多了,挤在一起看不清,也来不及建造,这一次,我要画得清清楚楚,这样就可以用设计图搭建了。”过程中,菲菲先观察、后思考、再操作,她根据每种动物的特征选择了不同的图形来绘制动物的家,布局合理、结构清晰。如小兔游戏的地方是椭圆形的,周围散开的六个小半圆是兔子各自睡觉的地方。除此之外,菲菲还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现了不同建筑体的细节特征,如画有短线条的人行道、间隔排列的石头桥、弧形线条的下水管道等。
随着专业工具和专业书籍的投放,幼儿的建造设计图由单一的内容、随意的布局衍变成丰富的场景、有序的规划,图纸中主体造型与辅助造型之间也有了关联,随着一张张图纸装订成册,这本独属于幼儿的建筑设计图册充满了“专业味道”。
阶段二:搭建动物朋友的家
随着幼儿建构经验的提升,室内建构室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幼儿盼望能有一个专门的场地,能让图纸上的设计变成现实。于是,我们在南侧的户外场地开辟出一块独属于小小建造师的“筑梦工地”。
镜头1:动物园里的超市
游戏时间到了,菲菲戴上安全帽,调好安全帽系绳,对伙伴说:“看,要把这根绳子拉过来,再把扣子扣紧,帽子就不会掉了。”随后,她又召唤伙伴用小推车把测量工具和砌墙镘刀运到工地旁。菲菲和伙伴们看着图纸,商量如何分工建造动物园的超市。只见菲菲先是拿来许多一样的长方积木,在工地左侧的位置围合出一个长方形,接着将四面垒高,可垒到第三层时墙倒了。菲菲看了看,将四面立着放的积木都调整为平放,垒到第五层时,同样大小的积木用完了,菲菲便用宽度一致、长短不同的积木进行拼接,并与下层木板长度保持一致。过程中,她还不时用镘刀在砌出来的积木上敲敲打打,使垒起来的积木块平整垂直。
建了六层后,菲菲和伙伴们开始封顶。他们选择了三块薄而长的木板架在搭建好的外墙上,又在三块木板上排列了两排三角形积木。看到这一情形,我好奇地问:“怎么屋顶没有全部封上?”菲菲说:“还有一半是透明玻璃的顶,可以让阳光照进来。”
镜头2:三角形的动物之家
乐乐今天准备搭建一个三角形建筑,她选择了一块长木板,又找来皮尺,邀请天天帮忙测量。她吩咐天天将零刻度线对准木板的一头按住,自己用左手按住皮尺,右手拉长尺子到木板另一端,对天天说:“70厘米,我要找三块都是70厘米的木板围成三角形的地基。”
建好地基,乐乐又选择了好多一样规格的长方积木沿着三角形的地基垒高,说:“墙要砌得高高的,动物们住在里面才安全。”又拿来三角测量尺立靠在“墙壁”上,说:“就把墙砌到30厘米吧”,砌到第四层时,乐乐拍拍手说:“完成!”
建好墙壁后乐乐开始封顶,并在顶上做了造型建构,她告诉我:“下雨的时候,雨水可以顺着屋顶上弧形的砖块流下来。”除此之外,她还在朝南的墙壁上留了一个开放的口子,作为动物和工作人员进出的门。
镜头3:六边形的动物之家
阳阳戴上安全帽,翻看着建筑设计图册,决定建造一个六边形的动物之家。他对照图纸勘测实际场地后,自言自语道:“六边形家要放在三角形家的旁边,在超市的前面一点。”
看完图纸,阳阳挑选了许多规格一致的长方体木柱,堆放在已搭建完成的三角形家的旁边,然后开始围合。他用了6根木柱横放于地面,首尾转向相连搭成六边形地基,接着开始用同样的办法向上垒高,并时不时用尺子测量:“必须达到50厘米高。”没想到,垒高到第五层时,一侧墙体倒塌了。阳阳开始修补,发现相邻的墙体也在晃动。他思考片刻,起身来到篓筐前选择了两个大方柱,分别立在两面墙体的转向接缝处,墙体有了支撑后便稳住了。于是,阳阳又找来四个同样的方柱,立在了每个墙体的转向接缝处,顺利搭建了六层墙体。解决了墙体倒塌的问题,阳阳看了看我说:“挑战成功!我要封顶啦!”
镜头4:方形的动物之家
阳阳的第二次户外建构选择了建造方形的动物之家,他很快确定了建构物的位置,选择了规格统一的方块积木,将积木竖在地面围合成正方形地基,接着用同样的方法围合垒高。到了第五层,前面的墙体已经开始前倾,阳阳赶紧用手去扶,但最后积木还是全部倒塌了。随后,阳阳开始重建。这次他把方块积木平躺着放,采用平铺垒高的方法一层层向上搭建,过程中,阳阳自言自语道:“积木不够用了,想办法抽点出来。”说完,阳阳又一次推倒前墙,改变原来紧靠平铺的办法,在墙体长度不改变的情况下将平铺的积木拉开距离,把多出来的积木抽出垒建在两块积木之间的空隙处,成为第二层的墙砖,以此类推,节省了不少材料的同时还非常稳固。
阶段三:屋顶大挑战
自从动物之家有了各具特色的木质平顶后,幼儿又有了新的设想——想把动物们的屋顶建成拱形。他们讨论起来:“支三角顶的木板总是滑下来怎么办?”“还有什么材料可以做屋顶呢?”
追随着幼儿的问题,教师围绕搭建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请幼儿相互交流、讨论,并在班级群里号召家长参与其中,带领幼儿借助图片或实地欣赏的方式,了解各式建筑屋顶。来园后,幼儿对动物之家的屋顶设计已有了初步想法,经过分享交流,他们迫不及待地行动了起来。
天天带来了一块长方形地垫,兴高采烈地呼唤毛毛一起建屋顶,说:“我们一起造三角形屋顶,怎么样?我和妈妈发现许多南方的屋顶都是三角形的,这样下水快。”毛毛问:“那我们该怎么让中间拱起来呢?”天天回答:“用个东西撑一下。”
两人来到材料区,天天拿起铁丝网看了看,毛毛说:“老师讲过三角形的稳固性,我和爸爸搭建过三角形的帐篷,我们可以先用铁丝网支起一个三角形做屋顶。”于是,两人用扭扭棒将两块铁丝网绑在一起再向下折放变成三脚架,又小心地将三脚架架空在方形顶上,三脚架滑落了几次,他们不断调整搀扶三脚架的位置和支放三脚架的支撑点,最后三脚架终于能稳稳地落放下来了。天天又和毛毛将展开的地垫小心地覆盖在三脚架上,前前后后整理了一番,天天满意地拍手称好:“这下好了,小兔子在这里淋不到雨了,我的地垫是防水地垫。”
在建造探索的过程中,幼儿通过尝试、观察、实验、讨论、修正等方式,解决难题、自我超越。经过一次次调整,他们已能在探索发现的过程中总结问题,并灵活调整方案,俨然成为一群了不起的“小小建造师”。幼儿对于建造的兴趣愈发浓厚,我们关于建造动物园的故事仍在继续。
三、总结与反思
1.“我就是”:在角色扮演中建立探究兴趣
张謇先生是近代职业教育的开拓者与实践者,主张“学必期于用”。在张謇“知”“行”“用”并行的教育理念下,“了不起的劳动者”班本活动基于幼儿的兴趣,让幼儿从了解建造师这一劳动职业逐渐“成为”建造师。安全帽、反光马甲和测量工具等材料支持,让他们能够更加代入角色,进而开展了丰富多元的建构游戏。活动中,我们充分尊重幼儿的想法,给予幼儿自主表现的空间,使得幼儿在轻松、舒适的氛围中,逐步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
2.“我可以”:小组探究中积累建构经验
“负责任、知实践、务合群、增阅历、练能力”是张謇先生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体现出他对实践能力、合作能力、专业技能等的重视。本案例中,幼儿以小组协作的形式合作探究,在真实的游戏情境中,幼儿不仅积累了同伴互助、协商分工等合作经验,也逐渐获得了建筑设计、空间布局等绘图经验,以及工具的正确使用、材料的适宜选择、数据的科学测量、结构的稳定呈现、材料的节省运用等建构经验。
3.“听我说”:多样表达中实现倾听回应
建构游戏不单单只关注建构本身,还应重视游戏过程中幼儿的多样表达,如师幼对话、表征记录等。案例中,教师充分尊重幼儿,通过倾听幼儿的学习需求及时给予材料和环境的支持,解读幼儿的表征记录,识别他们的发展现状并制定个别化的教育对策,通过游戏故事表征墙、建筑设计图展示墙等环境创设,以及图纸介绍分享、建构作品展示交流等活动,为幼儿营造“听我说”的和谐氛围,引导幼儿自由想象、自主尝试、平等对话、大胆创造、深度体验、愉悦交往。
4.“我真棒”:全面发展中演绎园所文化
张謇先生曾提出“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的教育思想,他十分关注学生的劳动习惯养成、劳动技能发展和劳动精神的培养,同时重视游戏的独特作用。张謇先生的理念与当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目标、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精神等取向一致。在该案例中,幼儿不仅获得了建构技能的发展,同时也积累了社会交往、数据测量、结构勘探、体能锻炼等多方面的经验,生动诠释了在“兼习幼稚游戏”的课程实施模式下“知行并行”,通过“五育融合”课程体系设置,促进幼儿“学问、德行、体气”全面发展的园本课程理念。
5.“我与你”:陪伴追随中实现教学相长
幼儿发展是目标,师幼共长是愿景。在活动推进中,教师也时刻反思自身跨专业知识的局限性与综合知识储备量的不足,跟随着幼儿的脚步,做倾听者、观察者、支持者,也做学习者。“办一县的事,要有一省的眼光;办一省的事,要有一国的眼光;办一国的事,就要有世界的眼光。”张謇先生的胸怀格局触发着教师成为“全面性教育人才”的初心使命与奋斗目标,也唤醒与传承着“道德优美,学术纯粹”的教育精神血脉。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重点课题“张謇儿童教育思想下幼儿园‘五育融合’课程体系的实践研究”(编号:B/2021/04/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