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概念视域下基于教材的文本重构

2024-12-18孟文婷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4年11期

信息时代知识更新迅速,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空前强烈,传统的知识取向的课程已很难完全满足新时代人才结构的需求。尤其是在进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时,要求在语言文字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思辨能力,那么对于单元文本的选择则需要更加强调教师“用教材教”的理念,必要时,须基于教材选择更加合适的教学内容,旨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交互作用,“真正地重构”人的思维、感情、价值观,使教师和学生在具体教育情境中进行持续创造,促进教师与学生个性的成长、发展与变化。

一、综合分析,明确单元价值取向

2022年版课标设置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依据其第二学段“阅读解决生活问题的故事,尤其是中华智慧故事,结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习思考的方法,尝试运用列提纲、画思维导图等方式,表达故事中的道理”的学习内容要求,可以将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历史人物故事”单元纳入到“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中,“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辨析态度与立场,辨别是非、善恶、美丑,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然而,固有的教材单元并不符合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内在逻辑关联,不能很好地帮助师生实现课堂中的充分互动,实现学生的“人格重构”。

横向分析单元内容之间的联系后发现,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内在逻辑关联性弱。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围绕这一要素,课本进行了如下编排和设计:《王戎不取道旁李》重在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讲故事;《西门豹治邺》重在让学生梳理故事主要内容,练习简要复述;《故事二则》是让学生提取表示故事发展顺序的关键词句,并借助这些支架简要复述故事;“交流平台”是对简要复述的方法做了归纳与小结;“词句段运用”第二题引导学生体会写具体和写简略,为学生进行简要复述提供帮助。本单元重点围绕“简要复述”这一要素,进行了有梯度、有层次、有进阶的编排。单元习作要求是“写一件事,能写出自己的感受”,话题是“我的心儿怦怦跳”,要求学生把一件事情写完整,写清楚,写出自己的感受。

纵向了解学生的已知和未知后发现,批判性思维培养的要点少。通观教材,关于“复述”在不同学段的要求具备进阶性。第一学段,要求是能够“借助字词”“借助提示”来“尝试”复述课文。到了三年级下册,要求学生能“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讲故事,到了第八单元则要求“简要复述”。从详细复述到简要复述,需要关注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概括能力,从而为第三学段“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打好基础。本单元重点要求达成“简要复述”的目标,这仅仅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基础。在复述故事的基础上,《王戎不取道旁李》和《西门豹治邺》分别设置了两个指向批判性思维培养的课后习题: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及说说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办法好在哪里。除此之外,再难发现涉及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其他要点。

综上,若要以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为依托进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理性思维、思辨能力的话,则需要重构学习单元。

二、基于大概念,重构单元内容

1.共性与个性分析,提炼单元大概念

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人文主题为“历史人物故事”。学生在阅读历史故事的过程中,通过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认识了王戎、西门豹、扁鹊、纪昌等历史人物;通过深入理解这些历史人物的言行、思想,分析、综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领悟故事中的道理,学习思考的方法,形成富有创见的结论,最终不仅正确认识历史中的他人,亦达到正确认识自我、启迪自身智慧的作用。

如王戎和西门豹在面对问题(向外)时都能够做到独立思考、不盲从,进行理性分析,最终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并解决问题;蔡桓公和纪昌在面对自己(向内)时,一个骄横自负、不听劝言,另一个则实事求是、好学坚韧。学习了历史人物的故事之后,学生再回想自己在面对生活的问题时,面对自身成长的问题时,自己的内心感受是什么,应该怎样面对。经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落笔的习作定会展现学生思想的升华。然而,在深入地解读教材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本单元三篇课文不足以支撑学生的理性思维,即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教师需要选择能使学生产生强烈认知冲突的文本或材料作为补充来重新架构一个单元。

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西门豹治邺》和《扁鹊治病》三篇文章的个性与共性(见表1),可知王戎正是在有效识别事实、辨析诸小儿观点的基础上,进行假说“多子李苦”,并分析、推断出自己的结论“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体现了他“不取”的智慧;西门豹洞察了百姓错误的因果推理,将计就计,一步步引导百姓识破巫婆和官绅的奸计,破除了迷信,寻找到了真正解决水患的办法——兴修水利,体现了他“不惩”而惩的智慧;蔡桓公因对待、分析事实不正确的态度,导致了他病情恶化,扁鹊实事求是,因无法医治而躲避,体现了他“不医”的智慧。我们不难发现,这几篇文章都展现了不同历史人物的智慧,且都是通过对比来分别凸显主要人物的智慧。

对单元文本求同存异,可以明确其共同特质,为大概念提炼提供方向。基于以上对本单元教材个性和共性的分析,结合专家的指导,教师将重构后单元的大概念确定为“通过对比凸显人物的智慧”。

2.匹配大概念,选择单元内容

大概念与文本又是双向互塑的,在“通过对比凸显人物的智慧”这一大概念的统摄下,教师又选入与之相匹配的文章《王戎观虎》《晏子春秋·景公欲祠灵山河伯以祷雨晏子谏》(以下简称《景公欲祠》)。如表2所列,《王戎观虎》故事中,王戎进行演绎推理,分析老虎已经被砍断了爪牙,与百姓之间又隔着栅栏,所以没有办法伤害到他,故而“湛然不动、了无惧色”,体现了他“不惧”的智慧;《景公欲祠》故事中,晏子进行譬喻式类推,向景公说明祠祭灵山河伯求雨无用,体现了他“不求”的智慧。这两则故事,也同样通过对比的方法更加彰显了王戎和晏子的智慧。

在大概念视域下,教师重新设计习作主题为“我的智慧故事”,要求学生“写一件有关自己运用智慧解决问题的事情,能将最能体现自己智慧的地方写清楚、写详细,写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由此,基于教材重构学习单元,并在教学中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解决真实性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重构学生的思维、感情、价值观,以适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三、锚定基本问题,重构学习单元目标

基本问题是指向和突出大概念的,它不仅能够促进对某一特定主题单元的内容理解,也能激发知识间的联系和迁移,利用基本问题来架构单元目标是一个非常重要且有效的方法。

重新架构的学习单元大概念为“通过对比凸显人物的智慧”,基本问题为“人物的智慧表现在哪里”。由此,生发三个下位问题链,分别是“如何通过简要复述历史人物故事感知人物智慧”“如何透过言行体会历史人物的智慧”“如何通过自我表达传承古人智慧”。根据基本问题架构单元主要目标为:第一,了解故事情节,按顺序、抓主要内容简要复述故事。第二,理解历史人物故事,表达故事中的道理;运用古人的智慧,尝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第三,叙述自身智慧故事,表达真实感受,传承华夏智慧。

教师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主要依据课标和学情重构学习单元,将学生的“人格重构”作为单元的核心目标,旨在使教师和学生在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重构学生的思维、情感、价值观。

(作者单位:河南郑州市中原区伊河路小学)

责任编辑 郝 波